2019-2020年高中化学《糖类 油脂 葡萄糖 蔗糖》教案3 苏教版选修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糖类油脂葡萄糖蔗糖》教案3 苏教版选修5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制法和用途.
3.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和用途,并对麦芽糖有一定的了解.
4.使学生掌握蔗糖和麦芽糖的鉴别方法.
5.了解食品添加剂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
2.二糖的水解、蔗糖和麦芽糖在性质上的区别.使学生了解果糖的性质和它在结构上跟葡萄糖的差别.
三、教学方法:
引导和启发和实验验证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什么是糖? 哪些物质属于糖?
【学生讨论】
【讲解】糖类在以前叫做碳水化合物, 曾经用一个通式来表示: Cn(H2O)m;这是因为在最初发现的糖类都是有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且分子中的H原子和O原子的个数比恰好是2:1.当时就误认为糖是由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现在还一直在沿用这种叫法.
1.通式并不反映结构: H和O 并不是以结合成水的形式存在的.
2.通式的应用是有限度的: 鼠李糖 C6H12O5不符合该通式,而甲醛、乙酸、乳酸等却符合。

【设问】如何给糖类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呢?
【板书】糖类: 从结构上看,它一般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板书】糖的分类:
单糖: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

二糖:每摩尔二糖水解后产生二摩尔单糖。

多糖:每摩尔多糖水解后产生许多摩尔单糖。

【过渡】在单糖按分子中碳原子多少,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和已糖;按与羰基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可分为醛糖和酮糖,其中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葡萄糖果糖五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下面我们有重点的学习葡萄糖以及简单了解其它单糖.
【板书】
五、葡萄糖
1.葡萄糖的物理性质:
①白色晶体
②溶于水
③有甜味,不及蔗糖甜(葡萄汁甜味水果蜂蜜)
2.葡萄糖的结构:
①分子式: C6H12O6 (180)
②最简式: CH2O (30)
③结构式:
【思考】在葡萄糖分子中同时存在羟基和醛基两种官能团,它将具备什么性质?
④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或(CHOH)4 CH2OH CHO
3.化学性质:
①还原反应: 与氧气反应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营养物质: C6H12O6 (s)+ 6O2(g) →6CO2(g) + 6H2O(l) + 2804kJ
②氧化反应:
(Ⅰ)与新制Cu(OH)2作用
CH2OH-(CHOH)4-CHO + 2Cu(OH)2→CH2OH-(CHOH)4-COOH + Cu2O↓ +2 H2O
(II)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 + 2[Ag(NH3)2]+ + 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 H2O + 3NH3
③酯化反应: 与乙酸作用生成葡萄糖五乙酸酯
【指导】让学生学会写反应方程式.
4.制法: 淀粉催化水解
(C6H10O5)n + nH2O → nC6H12O6 (催化剂:硫酸)
5.用途 : 医疗, 糖果, 制镜和热水瓶胆镀银。

6.资料:[拓展视野]
二.蔗糖麦芽糖
1.蔗糖
(1)蔗糖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晶体,溶于水( 可展示冰糖、白砂糖样品)
②存在: 甘蔗、甜菜含量较多
③分子式: C12H22O11
(2)化学性质:
【实验】
Ⅰ.①与银氨溶液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用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代替银氨溶液作上述实验.
【结论】
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也不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这因为分子结构中不含有醛基.蔗糖不显还原性,是一种非还原性糖.
Ⅱ.水解反应.
在硫酸催化作用下,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
C12H22O11 + H2O → C6H12O6 + C6H12O6 (催化剂:硫酸)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说明】葡萄糖具有还原性,为什么水解生成葡萄糖的蔗糖却没有还原性的问题,我们不作讨论,只要记住这个结论便可以了.
2.麦芽糖:
(1)物理性质:
①白色晶体(常见的麦芽糖是没有结晶的糖膏).
②易溶于水.
③有甜味(不及蔗糖).
(2)化学性质:
①分子式: C12H22O11(与蔗糖同分异构)
②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还原性糖.
③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 2 C6H12O6 (催化剂:硫酸)
(麦芽糖) (葡萄糖)
(3)制法:
用含淀粉较多的农产品(大米、玉米、薯)作原料,在淀粉酶(大麦芽产生的酶) 的作用下,在约60℃时,发生水解反应而生成的:
2(C6H10O5)n + nH2O → nC12H22O11(催化剂:硫酸)
淀粉麦芽糖
【练习】
1.能发生银镜反应,化学式为CH2O的有机物结构简式: 写三种
2.有10种有机物: 苯甲苯乙烯乙酸乙醇乙酸乙酯苯酚苯甲酸葡萄糖蔗糖(1)能银镜反应:
(2)与氢氧化钠反应:
(3)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烯:
(4)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5)与溴水反应:
(6)酯化反应: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糖类》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5
一、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 糖类、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点: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活动与探究建议①实验探究:蔗糖、纤维素的水解产物。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四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烃和烃的衍生物,在化学必修2有机化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应注意知识的联系。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葡萄糖与果糖,第二部分蔗糖与麦芽糖,第三部分淀粉与纤维素,其间穿插了一些探究实验。

本节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也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有感性认识,已经学习了醛类、醇类等知识,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经过高一及前三章的学习,能够运用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提出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引出糖的定义,结构特点;从葡萄糖的生理功能引入葡萄糖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通过学生实验探究得出葡萄糖的结构特点;最后通过糖尿病的检测实验加深对葡萄糖的认识。

在糖类性质的学习中注重联系以前学习的醛类、醇类等知识,进行类推、迁移,紧紧抓住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课堂内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单糖、二糖、多糖性质的研究过程,理解糖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充分调动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积极性,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法代替演示实验,以小组合作代替验证实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参与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能举例说明糖类在食品加工和生物质能源开发上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

通过合作探究,再次体会到实验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

通过对糖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了解,认识化学物质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糖类重要的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以及与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教学难点:糖类的概念、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纤维素的酯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赞美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

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提问]你今天吃糖了吗?(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的糖类物质)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79“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H2O)m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分类二糖:蔗糖、麦芽糖 1mol糖水解生成2mol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水解生成许多mol单糖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学生归纳小结)
[板书] 一、葡萄糖与果糖
(一)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

2、结构: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学生推算] 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COOH、-OH等。

[设问]如何鉴别葡萄糖的官能团呢?
[小组探究学习]
探究内容: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已知的实验数据: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1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 设计实验方案
3 动手实施方案
4 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 分析实验结果
6 做出推论
(学生实验过程中进行表现性评价,自评、互评结合)
[小组交流结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具有什么性质?
[教师点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3、化学性质:(具有醇与醛的共同性质)
(1)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2)能发生银镜反应
(3)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4)体内氧化:C6H12O6(s) + 6 O2 (g) 6 CO2(g) + 6 H2O(l)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知识介绍]葡萄糖在人体内如何储存和被氧化: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

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氧化: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

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介绍]葡萄糖的用途及其原理:1、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原理:葡萄糖遇试纸中的氢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展示糖尿病人尿液检验的试纸);2、保温瓶内胆的制备原理: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单质。

[小结]葡萄糖是醛糖,具有还原性。

[知识介绍]果糖的存在与应用。

[学生阅读归纳]果糖的结构、果糖与葡萄糖的相互关系、果糖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果糖的结构与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有甜味(最甜)
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O-CH2OH
[设问]如何检验果糖是否有还原性(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探究]果糖的化学性质
[学生交流]果糖没有还原性,因为它没有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和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板书]二、蔗糖与麦芽糖
[讲述]蔗糖是自然界分布最广的一种二糖,存在于大多数植物体中,甜菜和甘蔗中含量最丰富。

麦芽糖主要存在于发芽的谷粒和麦芽中,是淀粉在体内消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产物,可以由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而得到。

蔗糖与麦芽糖的分子式均为:C12H22O11 ,二者为同分异构体。

[阅读]学生阅读课本P82总结蔗糖与麦芽糖的物理性质。

[总结](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进行总结。

[板书]1、物理性质
蔗糖:无色晶体,溶于水,有甜味
麦芽糖: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有甜味(不及蔗糖)
[设问] 蔗糖与麦芽糖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 设计蔗糖与麦芽糖性质的对比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进行解释、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2、化学性质
蔗糖:无醛基,无还原性,但水解产物有还原性。

C12H22O11 + H2O C6H12O6 + C6H12O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1)有还原性: 能发生银镜反应(分子中含有醛基),是还原性糖.
(2)水解反应: 产物为葡萄糖一种.
C12H22O11 + H2O 2 C6H12O6
(麦芽糖) (葡萄糖)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
1、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课堂练习]
1.从食品店购买的蔗糖配成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往往能得到银镜,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蔗糖本身具有还原性
B .蔗糖被还原
C .实验过程中蔗糖发生水解
D .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蔗糖有部分水解
2.蔗糖3.42g 与麦芽糖3.42g 混合后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 个葡萄糖分子与n 个果糖分子,则m 与n 的比值是
A .1:3
B .3:1
C .1:2
D .1:1
3.某学生进行蔗糖水解的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它的操作如下:①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3~5滴稀H 2SO 4;
③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④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其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

其原因是__________。

A .蔗糖尚未水解
B .加热时间不够
C .煮沸后的溶解中没有加碱中和其酸性
D .蔗糖水解的产物中没有葡萄糖
上述实验的正确操作是 。

4.棉子和甜菜中含有棉子糖,使棉子糖水解,一分子棉子糖水解为一分子蔗糖和一分子半乳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棉子糖的分子式是 ,如果使1mol 的棉子糖完全水解时,则生成 和 、 各1mol 。

[参考答案]1、D 2.B 3.C ,在水解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 以中和H 2SO 4后,再加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4.C 18H 32O 16,半乳糖、葡萄糖、果糖。

【第二课时】
[复习] 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的知识,引入新课。

[板书]三、淀粉与纤维素
结构:[C 6H 7O 2(OH )3]n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 6H 10O 5)n (C 6H 10O 5)m C 12
H 22O 11 C 6H 12O 6 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参考方案] 淀粉液 水解液
硫酸 ∆ 碘水
溶液是否变蓝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是否有银镜
[小组实验]选择最佳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

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

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6H10O5)n + n H2O n C6H12O6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84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阅读] 学生阅读教材P84,总结纤维素的用途。

[小结]学生自己列表归纳比较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淀粉与纤维素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异同。

[课外作业]查阅资料,介绍糖与人体健康,以网页形式展示成果。

七、学习评价设计
【纸笔评价(在课内进行,时间:20分钟)】
1.葡萄糖属于单糖的原因是()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醛基较少
D.结构最简单
2.下列四种糖中,属于还性糖的是()
①葡萄糖②蔗糖③麦芽糖④纤维素
A.只有①
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③④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单糖是不能发生水解的最简单的糖类
B.分子式符合Cn(H2O)m通式的物质,都是糖类物质
C.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两化合物中三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4.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发现有红色的沉淀产生,,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醋酸
B.酒精
C.食盐
D.葡萄糖
5.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是最重要的二糖,它的式量是葡萄糖式量的二倍
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
C.在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有银镜生成
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泡沫出现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都多糖,它们是由许多单糖化合而成
B.纤维素和浓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化纤维
C.蔗糖溶液与麦牙糖溶液可用银镜反应加以鉴别
D.葡萄糖溶液与果糖溶液可用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加以鉴别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相对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以配制氢氧化铜
B.在稀氨水中逐渐加入稀的硝酸银溶液来配制银氨溶液
C.试管里加入少量淀粉,再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加热3~4分钟,然后加入银氨溶液,片刻后管壁上有“银镜”出现
D.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的存在下进行水解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可检验溴离子的存在
8.下列物质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醇的是()
A.乙烯
B.一氯乙烷
C.葡萄糖
D.蔗糖
9.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①乙醇②乙醛③乙酸④葡萄糖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
C.只有②④
D.只有③④
10.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水解生成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两种物质的有机物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乙酸乙酯
D.甲酸乙酯
1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葡萄糖
B.麦芽糖
C.蔗糖
D.甲酸丙酯
12.下列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SO2、Cl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B.NH4Cl晶体、固体碘受热都会气化
C.福尔马林、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共热都有红色沉淀生成
D.苯、乙烯都能使溴水褪色
13.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还原性糖,其依据是( )
A.与H2加成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
C.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
D.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生成红色沉淀
14.某有机物进行实验鉴定,其结果如下:①有银镜反应②加入新制的Cu(OH)2无变化③加入锌粒不反应④与含碱的酚酞溶液共热,发现红色褪去,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A.甲酸
B.葡萄糖
C.蔗糖
D.甲酸异丙酯
15.下列有机物分子中, 不含羟基的是()
A.蔗糖
B.纤维素三硝酸酯
C.丙氨酸
D.三溴苯酚
16.葡萄糖是重要的糖类物质,下列关于葡萄糖的性质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和H2O
B.1mol葡萄糖能还原出1molAg
C.含葡萄糖1mol的水溶液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得到2.5molH2
D.分别充分燃烧等质量的葡萄糖和甲醛,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17.近几年一种新型的甜味剂——木糖醇悄悄地走入生活,进入人们的视野,因为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代替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踽齿,适合糖尿病患者的优点。

木糖醇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的结晶,分子式为C5H12O5,结构式为CH2OH(CHOH)3CH2OH,下列有关木糖醇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糖醇与葡萄糖、果糖等一样是属于多羟基醛或酮,是一种单糖
B.已知木糖醇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木糖醇的溶解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C.木糖醇是一种五元醇
D.木糖醇是一种无糖型植物甜味剂
18.在a g冰醋酸、甲醛、葡萄糖、甲酸甲酯、果糖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30%
B.40%
C.50%
D.数据不全,无法计算
19.某学生设计了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

氢氧化钠碘水
硫酸△
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完全没有水解。

氢氧化钠 银氨溶液微热 方案丙: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
结论:淀粉已经水解
(1)根据上述操作、现象,首先回答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

(2)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以证明某淀粉溶液,①正在水解,②完全没有水解,③已经水解完全。

[答案]
1.B 2.C 3.B 4.D 5.A 6.C 7.A 8.D 9.C 10.AD
11.BD 12.C 13.BD 14.D 15.B 16.BC 17.A 18.B
19.(1)解析:方案甲中的最终现象说明有淀粉存在,但不能证明是否已水解得葡萄糖,因为本实验未检验葡萄糖的存在,方案乙希望通过检验有无葡萄糖来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但忽略了反应条件,水解在酸性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实验设计中缺少关键环节—中和水解液,故此现象不能做为评判依据;只有丙中方案严谨、完整,结论正确。

答案:方案甲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淀粉会与碘水反应而使溶液变蓝;方案乙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或完全水解,但是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葡萄糖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方案丙正确,说明淀粉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

(2)①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变蓝,另取反应液少许加氢氧化钠中和至碱性,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现象,说明此淀粉正在水解;②取反应液少许加碱中和后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无银镜现象,说明此反应液完全没有水解;③取反应液少量,滴入碘水,无变蓝现象,说明此淀粉液已经水解完全。

【表现性评价】
实验探究的启动: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及性质
产生问题:葡萄糖的结构是怎样的?糖尿病人的尿液检验的原理是怎样的?
给学生提供实验药品、仪器: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溶液(20%)、NaOH 溶液(10%)
学生实验探究与思考:1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2 设计实验方案
3 动手实施方案
4 设计表格记录并记录现象
5 分析实验结果
6 做出推论 硫酸△
硫酸△
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表如下:
化学实验探究能力表现评价表
学生姓名班别学号
小结:本次实验等级(或分数)
不足之处:
评价者: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创设化学就在你身边的学习氛围,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尽量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并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增强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而且不是孤立地进行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而是与具体的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相结合,注意应用所学的有关化学知识,对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不是仅从探究能力的一个角度去考察,而是从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进行评价。

九、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

本节主要内容就是学生熟悉的物质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和蔗糖、淀粉和纤维素,但学生对它们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不了解,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而且新课标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