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人群营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血浆总蛋白浓度由平均70g/L降至40g/L,血浆白蛋白浓度由40g/L下降至25g/L;
⑶孕期血浆葡萄糖、氨基酸、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降低,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血浆浓度上升 约50%,而维生素A变化不大。
(%)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妊娠期间母亲血浆容量、血容量、红细胞质量及红细胞比容的相对变化
42
6.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孕期 1.5mg/日(RNI) 缺乏:加重早孕反应,引起营养不良 来源:动物内脏如肝、心、肾,瘦肉等;粗加工的粮谷类、豆类。 (2)维生素B2:孕期1.7mg/日 (RNI) 缺乏:引起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加重缺铁性贫血。 来源:为肝脏、蛋黄、肉类、奶类。谷类、蔬菜水果也含少量维生素B2。
21
2.蛋白质
胎体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房 血液
合计
正常妊娠过程中蛋白质贮存量(g)
10周
0.3 2 0 23 9 0
20周
27 16 0.5 100 36 30
30周
160 60 2 139 72 102
34.3
209.5
535
40周 440 100
3 166 81 135
925
在我国,建议孕期早、中、晚期膳食蛋白质RNI如下: 早期(1~3个月) 增加 5g/日 中期(4~6个月) 增加 15g/日 晚期(7~10个月)增加 20g/日 优质蛋白>1/3 保证2/3以上来自动物性食品。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人群营养
年龄的划分 1、婴儿期 出生~12个月(包括新生儿期) 2、幼儿期 1~3周岁 3、学龄前期 3~6岁 4、学龄期 6~12岁 5、少0岁以上
2
第一节 孕妇营养 孕妇:
妊娠 (pregnancy) 期妇女(由妊娠开始至分娩结束)。
其他
母体血浆甲状腺素T3、T4 水平升高,体内合成代谢增加;胎儿依赖自身合成的 甲状腺素;
母体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孕妇空腹血糖值低于非孕妇,但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增 高幅度大且回复延迟,致糖耐量异常及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
2.血液
⑴血容量自孕中期起明显增加,至孕后期可比孕前增加约 50%,而红细胞只增加 20%,故呈现生理性贫 血,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
39
(2)维生素D 孕期:10 μg/日 (RNI)
用途: ①胎儿:促骨骼发育和肝脏储存。 ②母体:为保持骨骼吸收钙。 缺乏: ①胎儿:骨骼钙化障碍、牙齿发育不全 、先天性佝偻病。 ②母体:骨质软化症。 过量:婴儿高钙血症、VD中毒。
UL值:20 μg/日
40
(3)维生素E 孕期VE:14mg/日 (AI)
17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质软化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B12严重缺乏引起)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体的影响 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叶酸缺乏,VA缺乏或过多。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LBW):指出生体重<2500g。
26
用途: ①胎儿牙齿和骨骼发育。 ②母体自身储存。 缺乏: ①母体:小腿抽筋、手足搐搦,骨质软化症。 ②胎儿:先天性佝偻病。 过量: ①孕妇便秘 ②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27
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奶和奶制品;豆和豆制品;芝麻;虾皮等海产品。
28
⑵铁 孕妇铁的需要 估计孕期体内铁的储留量为1000mg,其中胎儿体内约300mg,红细胞的增加约需450mg,其余储留在胎盘中。 随着胎儿、胎盘的娩出及出血,约损失孕期储留铁的80%,仅200mg左右的铁保留在母体内。
10
20
30
孕周
血浆容量 血液容量
红细胞质量 红细胞比容
40
3.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⑴恶心、呕吐(妊娠反应);
⑵胃肠涨气、便秘、消化不良;
孕酮
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
恶心、消化不良、便秘
⑶对钙、铁 、VB12、叶酸等营养素吸收增强。一是因为体内需求 ,二是肠道停留时间 。
4、肾功能改变 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肾血流量增加约75%,肾脏负担加重。 ⑵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苷、肌酸)等排泄增多。 ⑶一些营养素(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从尿中排出增加。
20
控制孕期每周体重的增长
孕前情况 体重﹥标准体重120% 体重正常(不计划哺乳) 体重正常(计划哺乳) 青春期怀孕或体重﹤标准体重10% 双胎妊娠
适宜孕期增重(kg) 7~8 10 12 14~15 18
孕后20周,体重增加 ≤300 g/周 ≈350 g/周 ≈400 g/周 ≈500 g/周 ≈650 g/周
3
孕妇妊娠期280天,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孕育成体重3.2公斤、身长50厘米的新生儿,需要的营养当 然更多。
4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内分泌系统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孕酮
绒毛膜促乳腺生长素
雌激素
0
10
20
30
40(周)
1.内分泌系统
激素名称
生理作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刺激黄体孕酮分泌 ;降低淋巴细胞活力,防止母体对胎体的排斥反应。
23
3.脂类
⑴ 孕期需积累3-4kg脂肪,以备分娩和哺乳。
⑵磷脂、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生命早期脑、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
n3系列: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麻酸
n6系列:花生四烯酸(ARA) 亚油酸
食物来源:亚油酸存在于多数植物油
亚麻酸存在于豆油、鱼油、蛋黄
⑶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膳食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30%。
29
孕期铁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孕中期: 25mg/d (AI) 孕晚期: 35mg/d (AI)
UL 值: 60mg/d
30
用途: ①母体:增加自身造血,以改善妊娠生理性贫血,补偿分娩损失。 ②胎儿:造血,肌肉组织,肝脏储存。 缺乏: ①母体:缺铁性贫血。 ②胎儿:婴儿先天性贫血。
24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AI) (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 孕妇
脂肪 SFA MUFA PUFA 胆固醇(mg)
20~30 <10
10
10
<300
SFA饱和脂肪酸 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n-6与n-3的比值为(4~6):1
25
4.矿物质 ⑴钙: 孕早期:同常人(800mg/d)(AI) 孕中期:1000mg/d(AI) 孕晚期:1200mg/d(AI) UL:2000mg/日
妊娠期(孕期):卵子受精后在母体内发育为一个成熟婴儿的过程。 孕早期:怀孕后1~3月 孕中期:怀孕后4~6月 孕晚期:怀孕后7~10月
14
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孕1月
孕2月
孕3月
孕4月
孕5月
孕6月
孕7月
孕8月
孕9月
孕10月
八周的胚胎
四个半月的胎儿
孕期合理营养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 营养不良对妊娠结局和母体健康都可产生不利影响。
34
⑷锌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孕早期:11.5mg/d(同常人) (RNI) 孕中期:16.5mg/d 孕晚期:16.5mg/d UL值:孕中期37mg/日,孕晚期35mg/日 素食、高纤维素膳食、吸烟、多次妊娠者,补钙、补铁者,应额外补锌15mg/d。 因补铁(>30mg/d)可干扰锌吸收,建议妊娠期间补铁同时应补锌15mg/d
33
碘对孕妇和胎儿极为重要。 碘缺乏使孕妇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降低母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减少对胎儿营养素的供应。 孕妇碘缺乏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起以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降低为标志的克汀病。 在孕早期,缺碘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导致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 估计世界上有8 亿人面临碘缺乏的损害,其中我国有4 亿。WHO估计,全世界有2000万人因孕期母亲碘缺乏而大 脑损害。
孕期体重增长值(kg)
12.5~18.0 11.5~16.0 7.5~11.5 6.0~6.8
“2007中国孕妇膳食营养调查”显示,超过4成的准妈妈们错误地认为宝宝脑部发育自出生以后才开始, 高达96.7%的孕妇存在“暴饮暴食”或“厌食”等不良膳食行为。很多女性不懂得如何在孕期合理地安排膳食, 容易错过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机。
31
铁的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较高,是铁的良好来源。 此外,蛋黄,豆类,某些蔬菜,如油菜、芥菜、雪里蕻、菠菜、莴笋叶等含铁量也相对较多。
32
⑶碘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妊娠期: 200μg/d (RNI)
UL 值: 1000μg/d 除食盐加碘强化外,建议每周进食 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
43
(3)维生素B6:孕期1.9mg/日(AI) 用途:辅助治疗早孕反应,预防妊娠高血压。 来源:动物肝脏、肉类、豆类和坚果(瓜子、核桃)。 (4)叶酸:孕期600ug/日 (RNI) 缺乏:出生低体重、胎盘早剥、神经管畸形等。 来源:肝脏、豆类和深绿色蔬菜。 *食物的叶酸利用率仅为补充剂的50%,故建议补充400μg/日或食用叶酸强化食品。叶酸补充应从计划怀孕开始 400μg/d
早产儿
围产期婴儿死亡
影响胎、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1、成年后易发生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2、血压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可出现在儿童期、青年期和老年期; 3、成年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19
一、孕期营养需要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能量 RNI:孕中期开始, +0.84MJ(200kcal)/日。 用途:胎儿生长、胎盘、母体组织增长、蛋白质和脂肪的储备、增加代谢所需的能量等。 注意: ⑴妊娠期能量摄入应以与能量消耗保持平衡为原则,过多的能量摄入对母体并无益处。 ⑵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途径是尽量选择摄入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尽量控制单纯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⑶测量孕妇体重增长来评价和判断能量的摄入是否适宜。
35
用途: ①胎儿:供生长发育需要 缺乏: ①孕前缺锌:不孕、流产、妊娠高压综合症发生率增高。 ②孕早期缺锌: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③孕晚期缺锌:胎儿神经系统异常。
②母体:供自身需要。
36
锌的食物来源: 含锌量高的食物有贝壳类海产品、红肉、动物内脏;植物性食品含锌量低。 我国膳食含植酸和纤维素多,锌的生物利用率一般为15~20%。
人绒毛膜生长素(HCS)
降低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转给胎儿;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和 DNA的合成。
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 促进乳房发育 ,为分泌乳汁做准备 ;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
醇)
骨骼更新 ;增加子宫和胎盘之间的血流量。
孕酮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导致妊娠期胃肠功能改变;还使子宫的平滑肌细胞松 弛,便于胚胎在子宫内着床 ;促进乳腺发育并抑制妊娠期乳汁分泌 。
37
矿物质 钙 铁 锌 碘
孕中期 1000mg/d
孕晚期 1200mg/d
AI
孕中期 25mg/d
孕晚期 35mg/d
AI
孕期
16.5mg/d
RNI
孕期
200μg/d
RNI
5.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不足: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婴儿低出生体重。 过量:孕妇,自发性流产;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颅面部和心血管畸形。(类胡萝卜素无类似毒性) 孕中晚期:900 μgRE/d(RNI) UL值:2400ugRE/d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奶类、蛋黄、深绿色、黄红色蔬菜和水果。
用途:预防新生儿溶血。 来源: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粮谷、豆类、果仁中。如芝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松 子油、豆油、鹅蛋黄等。
41
(4)维生素K 维生素K的成人推荐量为每日2 μg/kg体重 用途:在体内参与凝血过程,产前补充维生素K和新生儿补充维生素K均可有效预防维生素K缺少性出血症。 来源:维生素K1(叶绿醌)存在于绿叶蔬菜中;维生素K2(甲基萘醌),多由细菌合成。 产前孕妇、新生儿均应补充维生素K。
5、体重增长
⑴孕期增重11~12.5kg(胎儿、胎盘、羊水4.5kg; 子宫和乳房1.3kg; 血液1.5kg; 细胞外液1.2kg; 脂肪 3.0kg)。
⑵孕早期增重较少;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周增加350~400g。
孕期体重改变
据孕前BMI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孕前体重/身高类别
低(BMI <19.8) 正常(BMI 19.8~26.0) 高(BMI 26.0~29.0) 肥胖(BMI >29.0)
⑶孕期血浆葡萄糖、氨基酸、铁以及水溶性维生素含量降低,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血浆浓度上升 约50%,而维生素A变化不大。
(%)
60
50 40
30 20
10 0
0
-10 -20
妊娠期间母亲血浆容量、血容量、红细胞质量及红细胞比容的相对变化
42
6.水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B1:孕期 1.5mg/日(RNI) 缺乏:加重早孕反应,引起营养不良 来源:动物内脏如肝、心、肾,瘦肉等;粗加工的粮谷类、豆类。 (2)维生素B2:孕期1.7mg/日 (RNI) 缺乏:引起胎儿生长发育迟缓,加重缺铁性贫血。 来源:为肝脏、蛋黄、肉类、奶类。谷类、蔬菜水果也含少量维生素B2。
21
2.蛋白质
胎体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房 血液
合计
正常妊娠过程中蛋白质贮存量(g)
10周
0.3 2 0 23 9 0
20周
27 16 0.5 100 36 30
30周
160 60 2 139 72 102
34.3
209.5
535
40周 440 100
3 166 81 135
925
在我国,建议孕期早、中、晚期膳食蛋白质RNI如下: 早期(1~3个月) 增加 5g/日 中期(4~6个月) 增加 15g/日 晚期(7~10个月)增加 20g/日 优质蛋白>1/3 保证2/3以上来自动物性食品。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人群营养
年龄的划分 1、婴儿期 出生~12个月(包括新生儿期) 2、幼儿期 1~3周岁 3、学龄前期 3~6岁 4、学龄期 6~12岁 5、少0岁以上
2
第一节 孕妇营养 孕妇:
妊娠 (pregnancy) 期妇女(由妊娠开始至分娩结束)。
其他
母体血浆甲状腺素T3、T4 水平升高,体内合成代谢增加;胎儿依赖自身合成的 甲状腺素;
母体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孕妇空腹血糖值低于非孕妇,但糖耐量试验时血糖增 高幅度大且回复延迟,致糖耐量异常及妊娠糖尿发生率升高。
2.血液
⑴血容量自孕中期起明显增加,至孕后期可比孕前增加约 50%,而红细胞只增加 20%,故呈现生理性贫 血,称为孕期生理性贫血;
39
(2)维生素D 孕期:10 μg/日 (RNI)
用途: ①胎儿:促骨骼发育和肝脏储存。 ②母体:为保持骨骼吸收钙。 缺乏: ①胎儿:骨骼钙化障碍、牙齿发育不全 、先天性佝偻病。 ②母体:骨质软化症。 过量:婴儿高钙血症、VD中毒。
UL值:20 μg/日
40
(3)维生素E 孕期VE:14mg/日 (AI)
17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的影响 营养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骨质软化症 营养不良性水肿(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VB12严重缺乏引起)
妊娠期营养不良对胎体的影响 先天畸形(congenital malformation):叶酸缺乏,VA缺乏或过多。 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LBW):指出生体重<2500g。
26
用途: ①胎儿牙齿和骨骼发育。 ②母体自身储存。 缺乏: ①母体:小腿抽筋、手足搐搦,骨质软化症。 ②胎儿:先天性佝偻病。 过量: ①孕妇便秘 ②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
27
钙的最好食物来源: 奶和奶制品;豆和豆制品;芝麻;虾皮等海产品。
28
⑵铁 孕妇铁的需要 估计孕期体内铁的储留量为1000mg,其中胎儿体内约300mg,红细胞的增加约需450mg,其余储留在胎盘中。 随着胎儿、胎盘的娩出及出血,约损失孕期储留铁的80%,仅200mg左右的铁保留在母体内。
10
20
30
孕周
血浆容量 血液容量
红细胞质量 红细胞比容
40
3.消化系统功能改变
⑴恶心、呕吐(妊娠反应);
⑵胃肠涨气、便秘、消化不良;
孕酮
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
恶心、消化不良、便秘
⑶对钙、铁 、VB12、叶酸等营养素吸收增强。一是因为体内需求 ,二是肠道停留时间 。
4、肾功能改变 ⑴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约50%,肾血流量增加约75%,肾脏负担加重。 ⑵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苷、肌酸)等排泄增多。 ⑶一些营养素(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从尿中排出增加。
20
控制孕期每周体重的增长
孕前情况 体重﹥标准体重120% 体重正常(不计划哺乳) 体重正常(计划哺乳) 青春期怀孕或体重﹤标准体重10% 双胎妊娠
适宜孕期增重(kg) 7~8 10 12 14~15 18
孕后20周,体重增加 ≤300 g/周 ≈350 g/周 ≈400 g/周 ≈500 g/周 ≈650 g/周
3
孕妇妊娠期280天,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受精卵孕育成体重3.2公斤、身长50厘米的新生儿,需要的营养当 然更多。
4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1.内分泌系统
妊娠期的生理特点
孕酮
绒毛膜促乳腺生长素
雌激素
0
10
20
30
40(周)
1.内分泌系统
激素名称
生理作用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刺激黄体孕酮分泌 ;降低淋巴细胞活力,防止母体对胎体的排斥反应。
23
3.脂类
⑴ 孕期需积累3-4kg脂肪,以备分娩和哺乳。
⑵磷脂、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生命早期脑、视网膜发育至关重要。
n3系列: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麻酸
n6系列:花生四烯酸(ARA) 亚油酸
食物来源:亚油酸存在于多数植物油
亚麻酸存在于豆油、鱼油、蛋黄
⑶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孕妇膳食脂肪应占总能量的20%-30%。
29
孕期铁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孕中期: 25mg/d (AI) 孕晚期: 35mg/d (AI)
UL 值: 60mg/d
30
用途: ①母体:增加自身造血,以改善妊娠生理性贫血,补偿分娩损失。 ②胎儿:造血,肌肉组织,肝脏储存。 缺乏: ①母体:缺铁性贫血。 ②胎儿:婴儿先天性贫血。
24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AI) (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 孕妇
脂肪 SFA MUFA PUFA 胆固醇(mg)
20~30 <10
10
10
<300
SFA饱和脂肪酸 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 PUFA 多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n-6与n-3的比值为(4~6):1
25
4.矿物质 ⑴钙: 孕早期:同常人(800mg/d)(AI) 孕中期:1000mg/d(AI) 孕晚期:1200mg/d(AI) UL:2000mg/日
妊娠期(孕期):卵子受精后在母体内发育为一个成熟婴儿的过程。 孕早期:怀孕后1~3月 孕中期:怀孕后4~6月 孕晚期:怀孕后7~10月
14
胎儿生长发育的过程
孕1月
孕2月
孕3月
孕4月
孕5月
孕6月
孕7月
孕8月
孕9月
孕10月
八周的胚胎
四个半月的胎儿
孕期合理营养是胎儿正常生长发育的保证; 营养不良对妊娠结局和母体健康都可产生不利影响。
34
⑷锌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孕早期:11.5mg/d(同常人) (RNI) 孕中期:16.5mg/d 孕晚期:16.5mg/d UL值:孕中期37mg/日,孕晚期35mg/日 素食、高纤维素膳食、吸烟、多次妊娠者,补钙、补铁者,应额外补锌15mg/d。 因补铁(>30mg/d)可干扰锌吸收,建议妊娠期间补铁同时应补锌15mg/d
33
碘对孕妇和胎儿极为重要。 碘缺乏使孕妇甲状腺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降低母体的新陈代谢,进而减少对胎儿营养素的供应。 孕妇碘缺乏可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起以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降低为标志的克汀病。 在孕早期,缺碘造成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导致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 估计世界上有8 亿人面临碘缺乏的损害,其中我国有4 亿。WHO估计,全世界有2000万人因孕期母亲碘缺乏而大 脑损害。
孕期体重增长值(kg)
12.5~18.0 11.5~16.0 7.5~11.5 6.0~6.8
“2007中国孕妇膳食营养调查”显示,超过4成的准妈妈们错误地认为宝宝脑部发育自出生以后才开始, 高达96.7%的孕妇存在“暴饮暴食”或“厌食”等不良膳食行为。很多女性不懂得如何在孕期合理地安排膳食, 容易错过宝宝大脑发育的重要时机。
31
铁的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较高,是铁的良好来源。 此外,蛋黄,豆类,某些蔬菜,如油菜、芥菜、雪里蕻、菠菜、莴笋叶等含铁量也相对较多。
32
⑶碘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 妊娠期: 200μg/d (RNI)
UL 值: 1000μg/d 除食盐加碘强化外,建议每周进食 一次富含碘的海产品
43
(3)维生素B6:孕期1.9mg/日(AI) 用途:辅助治疗早孕反应,预防妊娠高血压。 来源:动物肝脏、肉类、豆类和坚果(瓜子、核桃)。 (4)叶酸:孕期600ug/日 (RNI) 缺乏:出生低体重、胎盘早剥、神经管畸形等。 来源:肝脏、豆类和深绿色蔬菜。 *食物的叶酸利用率仅为补充剂的50%,故建议补充400μg/日或食用叶酸强化食品。叶酸补充应从计划怀孕开始 400μg/d
早产儿
围产期婴儿死亡
影响胎、婴儿体格和智力发育
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2500克 1、成年后易发生糖耐量减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 2、血压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可出现在儿童期、青年期和老年期; 3、成年后冠心病发病率增高。
19
一、孕期营养需要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能量 RNI:孕中期开始, +0.84MJ(200kcal)/日。 用途:胎儿生长、胎盘、母体组织增长、蛋白质和脂肪的储备、增加代谢所需的能量等。 注意: ⑴妊娠期能量摄入应以与能量消耗保持平衡为原则,过多的能量摄入对母体并无益处。 ⑵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途径是尽量选择摄入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尽量控制单纯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⑶测量孕妇体重增长来评价和判断能量的摄入是否适宜。
35
用途: ①胎儿:供生长发育需要 缺乏: ①孕前缺锌:不孕、流产、妊娠高压综合症发生率增高。 ②孕早期缺锌: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③孕晚期缺锌:胎儿神经系统异常。
②母体:供自身需要。
36
锌的食物来源: 含锌量高的食物有贝壳类海产品、红肉、动物内脏;植物性食品含锌量低。 我国膳食含植酸和纤维素多,锌的生物利用率一般为15~20%。
人绒毛膜生长素(HCS)
降低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并将葡萄糖转给胎儿;促进脂肪分解;促进蛋白质和 DNA的合成。
雌激素(雌酮、雌二醇和雌三 促进乳房发育 ,为分泌乳汁做准备 ;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
醇)
骨骼更新 ;增加子宫和胎盘之间的血流量。
孕酮
松弛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导致妊娠期胃肠功能改变;还使子宫的平滑肌细胞松 弛,便于胚胎在子宫内着床 ;促进乳腺发育并抑制妊娠期乳汁分泌 。
37
矿物质 钙 铁 锌 碘
孕中期 1000mg/d
孕晚期 1200mg/d
AI
孕中期 25mg/d
孕晚期 35mg/d
AI
孕期
16.5mg/d
RNI
孕期
200μg/d
RNI
5.脂溶性维生素 (1)维生素A: 不足: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婴儿低出生体重。 过量:孕妇,自发性流产;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颅面部和心血管畸形。(类胡萝卜素无类似毒性) 孕中晚期:900 μgRE/d(RNI) UL值:2400ugRE/d 食物来源:动物肝脏、奶类、蛋黄、深绿色、黄红色蔬菜和水果。
用途:预防新生儿溶血。 来源: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粮谷、豆类、果仁中。如芝麻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松 子油、豆油、鹅蛋黄等。
41
(4)维生素K 维生素K的成人推荐量为每日2 μg/kg体重 用途:在体内参与凝血过程,产前补充维生素K和新生儿补充维生素K均可有效预防维生素K缺少性出血症。 来源:维生素K1(叶绿醌)存在于绿叶蔬菜中;维生素K2(甲基萘醌),多由细菌合成。 产前孕妇、新生儿均应补充维生素K。
5、体重增长
⑴孕期增重11~12.5kg(胎儿、胎盘、羊水4.5kg; 子宫和乳房1.3kg; 血液1.5kg; 细胞外液1.2kg; 脂肪 3.0kg)。
⑵孕早期增重较少;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周增加350~400g。
孕期体重改变
据孕前BMI推荐的孕期体重增长范围
孕前体重/身高类别
低(BMI <19.8) 正常(BMI 19.8~26.0) 高(BMI 26.0~29.0) 肥胖(BMI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