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日照岚山区五校联考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山东省日照岚山区五校联考中考试题猜想语文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狂妄自大妖娆嬉闹根深地固
B.恼羞成怒旁鹜深邃自知之名
C.吹毛求疵牡蛎风骚重蹈覆辙
D.孜孜不倦要决愕然恃才放旷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速滑馆是北京冬奥会唯新建冰上竞赛场馆,被称为“冰丝带”。
,。
为实现美好的设计理念,北京建院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团队不断地优化设计,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极具科技含量、经济可行的工程方案。
①“水立方”是把柔软的水设计成坚硬的方块
②其中蕴含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深层思考和刚柔并济的智慧
③“冰丝带”则是把坚硬的冰设计成柔软的丝带
④“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
A.②④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①③②D.④②①③
3.下面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人的青春是平庸无奇还是璀璨夺目,“觉醒”堪称关键变量。
②不觉醒,不仅难以成就“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更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青春。
③“国家不可一日无青年,青年不可一日无觉醒。
”这是李大钊在《晨钟报》创刊号上写下的话。
④反之,如果“立在人生的旁边”迷迷糊糊、蹉跎度日,难免会虚掷稍纵即逝的青春韶华,最终遗憾一生。
⑤即使处于痛苦、困厄之中,也能潜心积蓄站起来的力量。
⑥觉醒了的青年,就如鲁迅所说,“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A.①④⑥③②⑤B.③②⑥⑤④①C.③①⑥⑤④②D.③①⑥⑤②④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
A.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C.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500种以上。
D.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5.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丰六年、庆历四年、崇祯五年等都是采用年号纪年法。
B.家君、鄙人、晚生、世先生等词语都表示谦称。
C.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被称为“永嘉四灵”,因为他们的名或号都有“灵”字。
D.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不同朝代典型的文学样式。
6.崇文中学文学社团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绿色湿地——盐城沿海683万亩海涂湿地,是太平洋西岸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
盐城有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人与自然生物圈网络成员,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材料二白色海盐——盐城因“盐”而兴,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是全国唯一以盐命名的地级市,有全国唯一展示海盐文明的中国海盐博物馆。
“串场百里皆盐场”,贯穿市区的串场河曾是古代运盐之河。
材料三红色铁军——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盐城成为华中抗战中心,享有“陕北延安,苏北盐城”的美誉。
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过、战斗过。
(1)(活动一)绿色是盐城的生态名片,请依据前一句格式,补全城市宣传广告语。
走进东方湿地,_________
(2)(活动二)星期天上午,社团成员按照计划来到中国海盐博物馆门前,准备参观。
作为本次活动的组织者,你要先去和工作人员联系导游讲解的事,你该如何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社团开展“红色盐城”实践活动,向成员征集活动建议,请写出你设计的一个主题活动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默写。
操千曲而知音,__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纷纷暮雪下辕门,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____________。
(李煜《相见欢》)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庄子》一则)曾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杜甫那种推己及人的高尚风格,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8.根据相关名著内容,完成小题。
(1)阅读《水浒传》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林冲道:“你看我命苦么!等了三日,甫能等得一个人来,又吃他走了。
”小校道:“虽然不杀得人,这一担财帛可以抵挡。
”林冲道:“你先挑了上山去,我再等一等。
”……只见山坡下转出一个大汉来,……只见那汉子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林冲正没好气,……抢将来斗那个大汉。
a.“那汉子”是指。
b.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2)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侧的气氛。
B.甲诗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C.乙诗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D.在乙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2.你认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10.已为王,王陈。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
”宫门令①欲缚之自辩数乃置②不肯为通③。
陈王出,遮道④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
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沉沉者⑤!”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⑥,由陈涉始。
客出入愈益发舒⑦,言陈王故情⑧。
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专)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
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此其所以败也。
①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长②置:放在一边,不理他③通:传达④遮道:拦路⑤夥,多。
颐,语气词。
意思是陈胜当了个王,还蛮像一回事嘛。
⑥夥涉为王:形容一个人的突然富贵。
⑦发舒:放肆。
⑧ 故情:指陈涉贫困时情况。
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已为王,王.陈/或王.命急宣B.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去.粗取精
C.客出入愈益.发舒/多多益.善D.客.愚无知/是金陵人,客.此
2.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3.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陈王斩之”。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试题。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AI)不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识字”读懂病历,理解患者病情并推荐临床诊断,准确度甚至超过医生、媲美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今,这一幕极具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迈入现实。
据悉,目前,该AI系统的功能已经十分强大。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机交互获取患者或家长口述文本,包括主诉、症状、疾病史、用药史等信息,做出粗略诊断,给出可能的疾病范围;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医生当面问诊或互联网远程问诊,获取详细病情及鉴别诊断特征,模型据此重新运算,给出具体的精确诊断。
此外,如果有实验室检验或影像检查数据,AI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确认其诊断结果。
以上只是一个例子。
利用AI,流媒体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推荐他要看的电影,发送他可能很快就会在线下单的商品,它还能帮着识别照片中的人物甚至花草……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应用面十分广泛。
(节选自2019年2月13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数据来自德勤分享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议题相关报告)
(材料二)
①科幻感十足的AI形象,开始渐渐引发人们恐惧。
其中部分恐惧,可能源于机器竟拥有与人差别不大的认知。
另外,对AI研究的报道方式,也可能引起恐慌。
譬如图17年6月,“脸书”(Facebook)的AI研究人员称有两个聊天机器人开始在对话中使用代码字。
而部分新闻报道甚至描绘成研究人员为免事态失控,匆忙终止实验。
②但1997年,IBM的“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展示了强大的计算力,其纯粹的暴力破解法就被用于机器学习,在看似具有无数种招式的游戏中轻松获胜。
③现在,AI不断击败人类的消息,可能会给人这样一种印象:计算机在认知能力方面已堪比人类。
但实际上,两者之间仍存在一条鸿沟。
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专家格雷格·霍兰德告诉人们,人脑可以解决AI前所未见的问题,而机器学习,只是针对特定问题而设计的。
(节选自2019年1月30日《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①目前,强人工智能(类似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领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进展。
它能够做那些可量化的、机械重复的以及具有特定范式的工作,但难以洞察人类的情感、道德和价值判断。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完全不用担心它会威
胁到人类。
②业内人士还指出,人工智能的算法应用场合,很多跟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相关。
人工智能模型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些数据训练出来的,而数据分布本身就带有不均衡性,因为分布不均衡的数据,训练模型本身就会带来一些偏见。
而且,数据在采集和使用过程中都可能造成隐私的泄露。
对此,法律应建立一个问责机制,一旦出现问题应该找谁去追责。
(节选自2019年1月21日《新华日报》,有删改)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析并概括材料一、材料二中谈到的科幻感的作用及影响。
3.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述人工智能的兴起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生机
汪曾祺
芋头
一九四六年夏天,我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
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
这是一家下等公寓,已经很敝旧了,墙壁多半没有粉刷过。
住客是开机帆船的水手,跑澳门做鱿鱼、蠔油生意的小商人,准备到南洋开饭馆的厨师,还有一些说不清是什么身份的角色。
这里吃住都是很便宜的。
住,很简单,有一条席子,随便哪里都能躺一夜。
每天两顿饭,米很白。
菜是一碟炒通菜、一碟在开水里焯过的墨斗鱼脚,顿顿如此。
墨斗鱼脚,我倒爱吃,因为这是海味。
——我在昆明七年,很少吃到海味。
只是心情很不好。
我到上海,想去谋一个职业,一点着落也没有,真是前途缈茫。
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
在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我整天无所事事,除了到皇后道、德辅道去瞎逛,就是踅到走廊上去看水手、小商人、厨师打麻将。
真是无聊呀。
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煤块里竟然长出一棵芋头!大概不知是谁把一个不中吃的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
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它,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
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
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豆芽
秦老九去点豆子。
所有的田埂都点到了。
——豆子一般都点在田埂的两侧,叫做“豆埂”,很少占用好地的。
豆子不需要精心管理,任其自由生长。
谚云:“懒媳妇种豆”。
还剩下一把。
秦老九懒得把这豆子带回去。
就掀开路旁一块石头,把豆子撒到石头下面,说了一声:“去你妈的!”又把石头放下了。
过了一阵,过了谷雨,立夏了,秦老九到田头去干活,路过这块石头,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
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咦!”
刹那之间,秦老九成了一个哲学家。
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
玉渊潭当中有一条南北的长堤,把玉渊潭隔成了东湖和西湖。
堤中间有一水闸,东西两湖之水可通。
东湖挨近钓鱼台。
“四人帮”横行时期,沿东湖岸边拦了铁丝网。
附近的老居民把铁丝网叫做铁蒺藜。
铁丝网就缠在湖边的柳树干上,绕一个圈,用钉子钉死。
东湖被圈禁起来了。
湖里长满了水草,有成群的野鸭凫游,没有人。
湖中的堤上还可以通过,也可以散散步,但是最好不要停留太长,更不能拍照。
我的孩子有一次带了一个照相机,举起来对着钓鱼台方向比了比,马上走过来一个解放军,很严肃地说:“不许照!”行人从堤上过,总不禁要向钓鱼台看两眼,心里想:那里头现在在干什么呢?
“四人帮”粉碎后,铁丝网拆掉了。
东湖解放了。
岸上有人散步,遛鸟,湖里有了游船,还有人划着轮胎内带扎成的筏子撒网捕鱼,有人弹吉他、吹口琴、唱歌。
住在附近的老人每天在固定的地方聚会闲谈。
他们谈柴米油盐、男婚女嫁、玉渊潭的变迁……
但是铁蒺藜并没有拆净。
有一棵柳树上还留着一圈。
铁蒺藜勒得紧,柳树长大了,把铁蒺藜长进树皮里去了。
兜着铁蒺藜的树皮愈合了。
鼓出了一圈,外面还露着一截铁的毛刺。
有人问:“这棵树怎么啦?”
一个老人说:“铁蒺藜勒的!”
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
1.本文作者描写了三种植物顽强的生机,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从词语运用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他的眼睛瞪得像铃铛,石头升高了!他趴下来看看!豆子发了芽,一群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
3.文章第三部分最后一句“这棵柳树将带着一圈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继续往上长,长得很大,很高”有什么含义?4.本文与陆蠡的《囚绿记》在写法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
①记得小时候,麦收时节我要跟父母下地割麦。
天还没亮,父母和我已经站在田边挥着镰刀跃跃欲试。
我看了看长长的地头,觉得要开始一场漫长的苦旅,忍不住叹了口气:“爸,这么多麦子,咱们啥时候才能割完呢!”
②麦畦真的是太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
我简直有些绝望了,觉得这辈子都割不完这么多麦子。
我们开始割麦,镰刀飞快地舞动着,发出“唰唰”的声响,麦子应声倒地。
可是,我们像蠕动的蚕一样,慢慢地行进着,丝毫看不到希望。
有时候,漫长是一件让人恐惧和绝望的事。
即使父亲割得那么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也只是割了一个地头。
我彻底不想干了,放下镰刀坐在地上,赖着不肯再动。
③父亲见我这样,从小拉车上拿下一面自制的小红旗。
这面小红旗是干农活时用来做标记的,插到地上很鲜明。
父亲往前走了一小段,把小红旗插到地上,对我说:“割吧,割到小红旗那里咱就歇会儿,把早饭吃了。
”麦收时节大家都抢时间,一般人都早早去割麦,把早饭带到地里吃。
④我看了看小红旗的位置,还好不算远,割到那里就能吃饭歇息了。
心里这样想着,立即觉得有了力量。
我跟在父母的身后,卖力地割了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累。
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割到了小红旗那里。
那面小旗子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让人欢欣鼓舞。
我欢呼起来:“吃饭喽!”
⑤我们吃过饭,稍作歇息。
父亲又把小红旗插到前面不远的位置,对我说:“瞧见没有,今天上午咱割到这里就回家休息,下午凉快了再来割。
”小红旗插在不远处,依旧像一面胜利的旗帜一样,招摇着。
对我来说,小红旗就是一种希望,只要与它相遇,就意味着完成任务,可以休息一下了。
很快,上午的任务又完成了。
⑥下午的时候,父亲如法炮制,用小红旗做标记,让我向着目标一点点前进。
父亲不停地对我说:“胜利在望了,都看到地头了,加把劲!”胜利在望,真是个鼓舞人心的词,让我觉得目标不是那么遥远,胜利就在眼前,也不觉得累了。
到了天擦黑的时候,大片的麦子都被我们割倒了。
就这样,在父亲这面小红旗的鼓励下,我顺利完成了任务。
⑦父亲的做法让我领悟到,再漫长的征程,只要前行的路上有希望的旗帜,心中就不会恐惧绝望,慢慢走下去,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
⑧大学毕业以后,我被分配到一家与专业不对口的单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专业知识。
我看着十几本专业书籍,心里很犯怵。
忽然,我想起父亲插小红旗的做法。
于是,我把十几本专业书籍依次排好顺序,按照三本一组分成几组。
我对自己说:别怕,一组一组地学,一组一组地过,过完一组就是一次小小的胜利,要好好庆贺一回,给自己一些奖赏!
⑨这样开始学习后,我同样没感到有多累,反而觉得很有趣,很有成就感。
不到一年时间,我就轻松学完了这些专业知识,别人都说我创造了奇迹。
⑩生活漫长,人生坎坷,只要你在前行的路上插上希望的旗子,就会产生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
1.阅读第①~⑥段,请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天还没亮,“我”忍不住叹气。
______。
太阳升起,“我”彻底不想干了,赖着不动。
______。
吃早饭前,卖力地割,一会儿就割到小红旗那儿并欢呼起来。
______。
下午到天擦黑时,大片麦子被割倒,顺利完成任务。
______。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麦畦真的是太长了,一眼望不到边,金黄色的麦田一直绵延到邻村。
3.文中的父亲是个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4.本文标题“前行路上的希望之旗”有什么含义?
三、语言表述
14.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作文。
曾记否,牵着你蹒跚学步的那双手?曾记否,陪伴你走过一段岁月的熟悉的旋律?曾记否,那在荒野里灼灼开放的一朵小野花?曾记否,失落时给予你的一种温暖……我们的生命成长中,有过许多不可缺失的现实生活中真真切切的人、物或事,这些东西丰满了我们的生命。
请以“生命中不能没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写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2)文体自定,除诗歌外;(3)文章中不得出现校名、人名;(4)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C
【解题分析】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根深蒂固。
B旁骛;自知之明。
D要诀。
2、C
【解题分析】
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
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
2、是否呼应。
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
3、是否协调。
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
此题注意④为起领句;①③②阐述④所提出的“设计理念”。
通过对“是”与“则是”的分析,①在前,③在后。
②为总结放最后。
所以选C。
【题目点拨】
语句衔接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是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3、C
【解题分析】
首先从所给选项入手,本题适合采用排除法。
比较分析第①句和第③向哪一句居于段首。
第③句引用李大钊的话提出“觉醒”,第①句指出“觉醒”的重要性,第①句紧承第③句。
故排除选项AB。
然后,比较分析第②句和第④句的顺序,根据句意,显然第②句应在第④句之后。
排除选项D。
C项正确。
4、B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践行”和“培育”互换位置;B项,正确;C“至少”与“以上”矛盾;D项,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应该改为“诚信不仅……,而且……”。
故答案为B。
5、B
【解题分析】
B“世先生”是对有世交的平辈的尊称;故选B。
6、 (1) 感受盐城魅力(畅游绿色盐城)(2) 示例:你好!我是崇文中学文学社的学生,我们社团正在开展“走进多彩盐城,关注身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准备进盐城博物馆参观,想请你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下,您看方便吗?(3) 示例:举办“红色盐城”征文活动,体会抗战精神;举办“红色盐城”演讲比赛,体会革命精神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其拟写要求与拟定活动主题的要求是一样的:扣住主要活动内容,用简洁、优美的语言写出具有宣传鼓动作用的话语;其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要做到语言简洁、优美,就得注意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选用、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句子的逻辑等(如:对偶句、排比句、短句子等)。
如:走进东方湿地,感受盐城魅力。
(2)本题考查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由于说话的对象不同,说话的内容也不同。
解答此题时,一定要根据情境,明确人物之间的关系及事件的主要内容,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此题,要明确说话对象,语言力求得体,通顺,讲清主要内容“想请您安排一位导游帮我们讲解下,您看是否方便”。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主题活动名称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思考,注意语言简洁,主题明了,易于开展,如可结合盐城的革命历史开展,也可结合盐城的新时代魅力开展。
7、(1)观千剑而识器(2)沉鳞竞跃(3)不求闻达于诸侯(4)老骥伏枥(5)风掣红旗冻不翻(6)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7)似曾相识燕归来(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
此题中注意“器”“鳞”“老骥伏枥”“掣”的书写。
8、(1)a.杨志;b.原因:林冲投靠梁山,王伦担心他会抢占梁山,于是刁难林冲交纳“投名状”。
结果:两人不分胜负;被王伦等人制止;杨志前往东京,林冲如愿坐上梁山第四把交椅。
(2)参考示例:阿长给我买回《山海经》,我对阿长这个劳动妇女从“不大佩服”到充满敬意(感激\歉疚\思念)。
衍太太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我对衍太太这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充满厌恶。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
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
阅读《水浒传》,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
情节为:林冲正被高俅绘形拿捉,没处存身,因此带了柴进的荐书投到梁山泊来。
没想到梁山泊的头领王伦对他说:“若要入伙,须先把投名状拿来。
”林冲当下一口允认,以为区区杀个把人有甚难事,不料在山脚下等了两天都无人经过,及到第三天上,偏偏碰着一个杨志,斗了五回六合也未分胜负,急得林冲冒火。
所以.“那汉子”是指杨志。
林冲“斗那个大汉”的原因是王伦担心他会抢占梁山,于是受到刁难,要求交纳“投名状”。
事情的结果是两人正斗的不分胜负,幸亏王伦出来拦住,把两人都请上了山寨去。
后来杨志前往东京,林冲也就此入了伙。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掌握情况,对名著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以考促读。
做这种题,熟读原作品,记住重点情节及人物的特征。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朝花夕拾》有关的文学常识。
“阿长”是鲁迅小时侯的保姆。
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后,“我”对阿长由“不喜欢”到充满敬意和怀念的情感变化。
文章中“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一个角色。
譬如,她怂恿孩子们冬天里去吃水缸里结的冰,还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
我记着,看谁吃得多。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我”对衍太太充满厌恶。
二、阅读
9、1.D
2.诗人反说其事,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情。
【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我们解答时要结合整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