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6_2017学年高一语文寒假试卷四201709060118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寒假试卷(四)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
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
C.瞩.目(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
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
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匕见
B.忸怩喋血愠怒舐犊情深
C.凌侮赊欠伛褛涕泗交流
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
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冬天老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微笑蕴含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涣然冰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学毕业生不应该只关注一己之屈伸,一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
B.目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大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生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而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十二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
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⑤①④③②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②①③④⑥⑤
6、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将军身被坚.执锐.”中加点字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於期乃前.曰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其人居远.未来 D.乃欲以生.劫之
7.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其无礼于郑且贰于楚②邻之厚,君之薄也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④嘉为先言于秦王
⑤太子与宾客知其事者⑥沛公安在
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⑧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A.①② / ③⑧ / ④⑥ / ⑤⑦
B.①④ / ②⑥ / ③⑧ / ⑤⑦
C.①④ / ②⑦ / ③⑥ / ⑤⑧
D.①③ / ②⑥ / ④⑤ / ⑦⑧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8-9题。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下列对这首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作者题写在自己剪掉辫子的照片上,故后人为之命名叫《自题小像》。
B.本诗作于1903年,作者许寿裳最早将其写赠给鲁迅先生,那年他23岁。
C.诗中“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
“荃”在这里代指民众。
D.“轩辕”即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象征古老的中华大地和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归国度假时,不愿拂逆母亲的心意,在无可奈何中答应旧式婚事。
B.次句是说祖国、故乡在风雨飘摇的浓重黑暗之中,表达了诗人为此而产生的沉痛心情。
C.第三句抒写了作者满腔的爱国之情为人们景仰和称颂,作者为之感到无比自豪。
D.末句为诗人的誓言,表达了豪迈的情怀,赤城的爱国报国之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项王曰:“赐之彘肩。
”则与一生彘肩。
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接纳。
B、披.帷西向立披,覆盖在肩背上。
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D、沛公之参乘
..樊哙者也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11、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而.跽曰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上.指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C、拔剑撞而破.之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四、古诗文阅读及默写(19分)
1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并翻译划线句子。
(8分)
陶公侃少时作鱼梁吏尝以坩(土罐)鮓(鱼干)饷母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翻译:(1)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
(2)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6分)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云物:云雾。
14.诗歌中哪些景物体现了诗题中“晚秋”的特点?(2分)
15.颔联的景物描写很有特色,杜牧因为此句而称作者为“赵倚楼”。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5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②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
③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④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15分)
鲁迅的后园
李建民
①绍兴我去了两次,都是朝着鲁迅先生去的。
②百草园是新台门周氏家族共同拥有的一个普通菜园子,因为荒芜,杂草丛生,人们雅称其为“百草园”。
鲁迅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③后园是我对鲁迅的发见。
④鲁迅十二岁进三味书屋就学,前后长达五年时间。
老师寿镜吾授业极严,但严中有宽,这书屋的南北二洞门连接空间,便是业间的“谈余小憩”后园——我所说的地理上的后园,就是这三味书屋后面偌大的空间。
在这人迹罕至的后园,我却似乎听到一群孩子放下书本之后群拥而至的欢呼声和咯咯笑声,那种从课堂上刚刚解放出来的孩子的笑声、那种只可以释放十几、二十分钟的笑声,
铃铛一样的扣人心弦!这有如天籁之音的笑声在这四面是墙的后园来回冲撞。
⑤这是地理上的鲁迅在故里的一个后园。
这百草园是儿时周树人的乐园,同时也是成人鲁迅的失乐园!它记载着一个鼎盛家族的由兴而衰,小小心灵早历了人世沧桑。
它出现在鲁迅的童年时代,之后的鲁迅的另一个后园,可不是地理上的、故里和童年的,而是人生和思想的另一个后园。
⑥作为藐视鬼眼天空的那一个后园,则是《秋夜》里出现的长着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的后园,这已是一个战斗与斗争中的鲁迅思想的后园。
在这个看似诗意横生的“后园”,洁白的栀子花开时,枣树又要做小粉红花的梦。
在鲁迅的意识里,是思索和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面对诸如那个强盗出身的绍兴革命军首领嚷着要杀死他,“我就到了南京,在教育部办事”;因为写文章的鲁迅就是“我”,弄到段祺瑞将我撤职,并要逮捕我,我就到厦门大学做教授。
约有半年,和校长以及别的几个教授冲突了,便到了广州中山大学做了教务长兼文科教授。
后来国民党清党大肆杀入,鲁迅回到上海以译作谋生。
但因为加入自由大同盟,国民党通缉他便躲了起来,后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所有译作全被
禁止。
这就是不断抗争,不断迂回的鲁迅先生遭遇的人生境况总不尽人意的人生后园,它增强了鲁迅的战斗力与意志力。
设想没有这么多的思想与生活的阻扰,这封建士大夫家庭出来的长房长孙周树人,最多的努力就是使这个业已失去昔日光彩的家族恢复到中落之前的境况。
破落的前台没有了,负笈远行的世态炎凉又让他看清楚腐朽社会真面目的后园,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后,鲁迅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21岁周作人作了这首《自题小像》诗,三十年后51岁的鲁迅书写了这首诗,可见其间的无奈和以血荐乾坤的气概!后园不尽都是诗意,后园充满着战斗与号角,人生的后园与精神的后园在一个优秀人物身上都是那么的重要!
⑦鲁迅有言,中国的二十四史是帝王将相的家谱,就因为史官单一地从帝王的视点出发,忽略了更广大的人群,尤其忽略了他们的精神状况。
我们的英雄史诗其实也在重复史碑对人们的精神状况的忽略,私人性、精神性的内容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与世界的补充其实是很重要的。
任何的惟制度文物和公共事件构成的历史肯定是残缺不全的,不真实的。
所以许多的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的前台与后园其实是并重的。
甚至后园会有更多历史与事件的真实!从鲁迅故居那个“栽花一年,看花十日”的三味书屋的后园,到已成了历史云烟的人生舞台不幸的后园,我看到了一种铁骨铮铮的必然。
有如后园的那枣,直刺刺地要刺破夜空,划亮时代。
安逸与幸福固然让我们分享时代的前台荣光,浸淫其间又让我们在靡声中软化,是站立还是萎靡?思想者不能放弃选择!
⑧这是我从鲁迅故里徜徉出来的一个闪念,现在的孩子很少有自主的选择,他们的父母只为他们选择了课堂而不是后园;长大的我们,则更多的选择物质和名利的前庭,所以我们缺少锐利与伟
岸!鲁迅故里粉墙青瓦的老街依旧人流熙攘,滑稽的孔乙己塑像不知道是为了纪念孔乙己还是纪念鲁迅,我在觉得他的传神之外,总觉出他还夹杂在我们人群中眨眼。
虽然不复见祥林嫂那苦样,阿Q也只在影视书画上作戏谑的解读,可那满街的臭豆腐昭示着一种不散的偏爱。
想说什么呢?鲁迅作品人物的后代还有我们!
(选自2010年《散文选刊》第8期,有删改)
1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
A.本文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朴实无华却不失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主旨搭配很好,给人言近旨远,文质皆修的感觉。
B.开篇介绍了百草园的概况和童年的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与后文写成年鲁迅的生活际遇形成了鲜明对比。
C.文章第⑥段中写到鲁迅先生遭遇的种种不尽人意的人生境况,表现了鲁迅的抗争精神,但也抹上了一层明知其不可为而偏为之的悲剧色彩。
D.文章最后一段笔锋一转,谈及现代社会人们追名逐利、精神缺失的现实,在对比中凸显本文主旨,更有现实针对性,表现了作者对“思想和人生的后园”的呼唤。
E.这篇文章以游记的方式写人生杂感,借鲁迅先生的后园,谈对鲁迅一生奋斗轨迹的认识,挖掘鲁迅作品背后的精神价值。
18、从全文看,“鲁迅的后园”指什么?请加以归纳。
(4分)
19、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①这有如天籁之音的笑声在这四面是墙的后园来回冲撞
..。
②这百草园是儿时周树人的乐园
..,同时也是成人鲁迅的失乐园
...!
20、作者在第⑦自然段中说“所以许多的英雄式的历史人物的前台与后园其实是并重的”,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21.“批注”是阅读文章时的心得、评语,是学生自读课文时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写批注时用语忌繁琐,要简洁精炼,做到言简意赅。
阅读《荒原觅食》(片段),给划线句子加上恰当的批注。
(2分)
他重新振作起来,继续前进,心里又产生了一种新的恐惧。
这不是害怕他会束手无策地死于断粮的恐惧,而是害怕饥饿还没有耗尽他的最后一点求生力,而他已经给凶残地摧毁了。
这地方的狼很多。
狼嚎的声音在荒原上飘来飘去,在空中交织成一片危险的罗网,好像伸手可以摸到,吓得他不由举起双手把它向后推去,仿佛它是被风刮紧了的帐篷。
批注:
六、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常怀感激之心,这是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境界。
当你饥饿难耐,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学习问题挠耳抓腮,百思不得其解。
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拨,让你豁然开悟;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面对这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你在意过吗,动心过吗?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