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习题
⼀、单项选择
1.从⼗五世纪初到⼗⼋世纪中叶,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占主导地位的是( A )
A 重商主义
B 重农主义
C 重⾦主义
D ⾃由放任主义
2.晚期重商主义理论被称为( B )。

A 货币价值论
B 贸易差额论
C 财富价值论
D 货币差额论
3.绝对技术差异论的提出者是( A )
A 斯密
B 李嘉图
C 俄林
D 魁奈
4.斯密认为⼀国在某种产品上⽐他国劳动⽣产率⾼,在该产品上就具有( B )优势
A 数量
B 绝对
C 价格
D ⽐较
5.古典经济学家假定( A )是唯⼀的要素
A 劳动
B 资本
C ⼟地
D 企业家才能
6.“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要放弃另⼀些东西的最⼤价值”指的是( A )
A 机会成本
B 沉没成本
C 制造成本
D 管理费⽤
B 赫克歇尔和奥林
C ⼤卫·李嘉图
D ⼤卫·休谟
8.⽐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驱动⼒是( A )。

A 劳动⽣产率的差异
B 资源禀赋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9.根据⽐较优势论假定A、B两国⽣产X产品的单位⽣产成本分别为100和90⼈劳动,⽣产Y产品的单位⽣产成本分别为120和80⼈劳动,则( C )。

A B国同时⽣产X、Y 产品,A国不⽣产
B A国⽣产Y 产品,B国⽣产X产品
C A国⽣产X产品,B国⽣产Y产品
D A国同时⽣产X、Y 产品, B国不⽣产
10.如果A国可⽤1个⼯时⽣产3单位的X产品或3单位的Y产品,B国可
⽤1个⼯时⽣产1单位的X产品或1单位的Y产品,假定劳动是唯⼀的投⼊,
那么:( A )。

A A国在两种商品的⽣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B B国在两种商品的⽣产上均具有绝对优势
C A国在两种商品的⽣产上均具有⽐较优势
D B国在两种商品的⽣产上均具有⽐较优势
11.在⽐较利益模型中,两种参与贸易商品的国际⽐价( C )
A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之上
B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之下
C 在两国贸易前的两种商品的国内⽐价之间
D 与贸易前的任何⼀个国家的国内⽐价相同
12.在绝对技术差异理论与相对技术差异理论中,机会成本是( D )
A 递增
B 递减
C 先递增后递减
D 不变
13.对于H—O理论来说,导致不同国家间相对商品价格差
异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

C 要素禀赋
D 消费偏好
1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A )
A 各国⽣产要素禀赋不同
B 各国劳动⽣产率不同
C 各国技术⽔平不同
D 各国产品技术含量不同
15.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国为资本要素相对稀缺、劳动要素相对丰裕,
则该国应( B )。

A ⽣产并出⼝资本密集型产品
B ⽣产并出⼝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劳动密集型产品
D 引进劳动要素,输出资本要素
16.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如果⼀国为劳动要素相对稀缺、资本要素相对丰裕,
则该国应( A )。

A ⽣产并出⼝资本密集型产品
B ⽣产并出⼝劳动密集型产品
C 进⼝资本密集型产品
D 引进资本要素,输出劳动要素
17.根据H—O定理,国与国之间进⾏分⼯和贸易后,各国间的⽣产要素价格⽐率( B )。

A 逐渐增⼤
B 趋向⼀致
C 保持不变
D 呈不规则变化
18.H—O理论成功的解释了:( D )。

A 发⽣于美国之外的产品创新过程和产业的布局与发展
B 出⼝和进⼝同类产品的国家变得更为重要
C 由于在要素禀赋⽅⾯的类似性,美国和加拿⼤之间的贸
易在⽇益增加
D 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
易模式
19.国际贸易不仅使商品价格均等化,还使⽣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和要素技术密集度均等化。

在诸种均等化中为主导⼒量的是( C )
C 商品价格均等化
D ⼯资率均等化
20.⼀个部门产品价格⽔平的上升会使共同⽣产要素的价格⽔平( B )
A 不变
B 上升
C 下降
D ⽆影响
21.在分析⽣产要素价格均等化过程,有⼀系列的假设条件,下列不是其假设条件的有( B )
A ⽣产要素在⼀国范围内的各部门间⾃由流动
B ⽣产要素在国与国之间⾃由流动
C ⽣产要素充分利⽤
D 不存在贸易障碍和运输费⽤
22.把H-O模型转变成动态的贸易模型是指哪个理论?( A )
A 产品⽣命周期理论
B ⽐较优势理论
C ⼈⼒资本理论
D 技术差距理论
23.⾥昂惕夫反论说明了()与()存在的⽭盾。

( C )
A 绝对利益论,相对利益论
B 相对利益论,要素禀赋论
C 实践的验证结果,要素禀赋论理论结论
D 实践的验证结果,相对利益论理论结论
24.在⽣产两种产品的情况下,如果商品的国际⽐价保持不变,⼀种⽣产要素增加所导致的密集使⽤该⽣产要素的产品产量的增加,会同时减少另外⼀种产品的产量,这称为( D ) A 要素⽐例学说 B 产品周期理论
C 悲剧的增长理论
D 罗伯津斯基定理
25.国际贸易中⼤国与⼩国的区别,是根据( D )。

A GDP的值
B ⼈⼝和地域的⼤⼩
C 该国的贸易额
D 该国在某种产品的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程度
26.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具有⽐较优势,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品(如劳动⼒)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导致的增长模式为:( A )。

A 出⼝扩张
B 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27.福利恶化型是这样⼀种现象:⼀国⽣产供给能⼒的增加造成本国贸易条件过度恶化,从⽽导致福利⽔平的下降。

下列哪项不构成福利恶化型的条件:( C )
A 经济增长倾向于出⼝部门
B 出⼝产品的进⼝需求弹性较低
C 该国为贸易⼩国
D 该国经济结构单⼀,有较强的出⼝导向性
28.不改变贸易结构,只改变贸易规模的增长⽅式有( B )
A 偏向进⼝的⽣产要素增长
B 偏向出⼝的⽣产要素增长
C ⽣产要素等⽐例增长
D 悲惨的增长
29.贸易条件概念是指:( C )。

A ⼀个出⼝的数量
B 国际市场合同交易的价格
C ⼀国出⼝价格除以进⼝价格
D ⾃由贸易进⼝的数量
30.能反映规模经济理论本意的是( B )
A 规模报酬递减
B 规模报酬递增
C 规模报酬不变
D 规模成本递增
31.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有( B )
A 重叠需求理论
B 要素⽐例理论
C 规模经济理论
D 垄断竞争理论
32.发达国家在出⼝⾼档豪华车的同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些中、低质量的同类产品,属于 ( B )
A 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B 垂直差异的产业内贸易
C 产业间贸易
D 以上都不是
33.发达国家在出⼝⾼档个⼈计算机的同时,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些中、低质量的同类产品,属于( B )
A 同质的产业内贸易
34.异质产品产业内贸易更加注重从需求⽅⾯分析贸易,这些需求⽅⾯的因素不包括( D )
A 品牌
B 款式 C服务 D ⼴告
35.下列不是同质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是( B )
A ⼤宗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B 经济技术合作导致的产业内贸易
C 转⼝贸易
D ⼀国出⼝⼯业品进⼝农业品
36.消费者对差异产品的追求与现代化⼤⽣产追求规模经济相互⽭盾,其解决途径是( D )
A 国际投资
B 国际技术转让
C 国际融资
D 国际贸易
37.开放贸易给进⼝商品的消费者带来的收益的绝对值:( A )。

A ⼤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
B ⼩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
C 正好等于该种商品的国内⽣产者的损失
D 不可度量
38.在进⾏开放贸易后,⼀国的收⼊分配会发⽣如下变化:( A )。

A 受到进⼝品竞争压⼒的国内⽣产者受到损失,⽽出⼝商品的⽣产者则
会受益
B 作为整体的国家会受益,⽽个⼈则会受到损失
C 消费者受损,⽣产者受益
D 收⼊由消费者转向⽣产者
39.下列贸易理论模型中,( D )放弃了完全竞争的商品
市场假设。

A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B ⽐较优势贸易模型
C H—O贸易模型
D 规模经济贸易模型
40.根据国际贸易新理论,⼀国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 D )
A ⽣产要素优势
B 技术优势
41.下列贸易理论与规模经济⽆关的是(D)
A 产品差异理论
B 重叠需求理论
C 相互倾销理论
D 嗜好理论
42.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于:( B )。

A 富国与穷国之间
B 类似的⾼收⼊国家之间
C 发展中国家之间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43.劳动⼒在各国间的流动使劳动⼒的移出国的不同利益集团均会受到影响,其中( A ) A劳动⼒需求⽅受损供给⽅获利
B劳动⼒需求⽅受损供给⽅亦受损
C劳动⼒需求⽅获利供给⽅受损
D劳动⼒需求⽅获利供给⽅亦获利
44.很多国家民众进⾏反全球化⽰威,你认为这些⼈是( D )
A 资本流⼊国的⼯⼈
B 资本输出国的资本家
C 资本输出国的⼯⼈
D 以上都是
45.最古⽼的也是最有效的贸易保护的⼿段是? ( A )
A 关税
B 限制进⼝
C 限制出⼝
D 垄断
46.最佳关税⽔平应等于( B )
A 零进⼝关税
B 零进⼝关税与禁⽌性关税之间的⽔平
C 禁⽌性关税
D 禁⽌性关税以上
47.⼩国课征关税会增加⽣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将( B )。

A 上升
B 降低
D 不确定
48.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进⼝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于其所⽤的进⼝原材料的名义关税率时,( B )
A 有效关税保护率等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B 有效关税保护率⼤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C 有效关税保护率⼩于名义关税保护率
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49.属于⾮关税壁垒的措施是( A )
A 反倾销税
B ⾃然垄断
C 垄断竞争
D 寡头垄断
50.就国家整体⽽⾔,分配进⼝配额最好的⽅法是( A )
A 竞争性拍卖
B 固定的受惠
C 资源使⽤申请程序
D 政府适时分配
51.( D )项不属于技术性壁垒措施
A ⼯业标准
B 卫⽣检疫措施
C 商标和标签
D 社会责任标准
52.根据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理论,⼀国政府应对以下哪种产业加以保护?( B )
A 农业
B 幼稚产业
C 重⼯业
D ⼣阳产业
53.下列哪种主张不能构成⼀个贸易⼩国实⾏贸易保护的依据( B )
A 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B 通过保护提⾼本国福利⽔平
C 增加政府关税收⼊
D 改善国际收⽀
54.下列不属于保护贸易学说的理论有( D )
A 幼稚⼯业理论
B ⼣阳⼯业理论
55.与关税相⽐,对与进⼝品竞争的⽣产者给予补贴( C )
A 与外国出⼝者⽆关
B 会导致更多的净福利损失,因为消费者必须为其进⾏⽀付,⽽且补贴不能像关税那
样带来利益
C 可以避免消费者损失
D 当实施补贴国拥有⼀些垄断⼒量时,这种补贴要优于关税
56.成员国取消相互之间的进⼝关税和其他具有同等效⼒的贸易壁垒⽽形成的超越国界的产品⾃由流动或产品⾃由输出⼊的国际经济⼀体化形式是( A )。

A ⾃由贸易区
B 关税同盟
C 共同市场
D 经济联盟
57.⼀般认为,( A )理论是经济⼀体化研究的起点
A 关税同盟
B 经济联盟
C ⾃由贸易区
D 货币⼀体化组织
58.倾销对出⼝国的影响不包括?( A )
A 损害了出⼝国消费者的利益
B 挤占了出⼝国其他企业的海外市场份额
C 扰乱的出⼝国的市场秩序
D 损害了出⼝国的国际形象
59.⼀国如果出现贸易( A ),说明出⼝⼤于进⼝
A 顺差
B 逆差
C ⼊超
D ⾚字
60.在坎昆会议上,下列哪个国家加⼊了WTO。

(A)
A 中国
B ⽇本
C 柬埔寨
D 美国
61.⾃由贸易价格是指? ( B )
D 没有进⼝
62.当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社会购买⼒提⾼之后,由于供给量不受限制,那么国内价格( B )
A 上涨
B 不变
C 下降
D 不确定
63.当需求曲线向外移动,社会购买⼒提⾼之后,由于配额会限制进⼝的数量,导致国内市场价格( A )
A 上涨
B 不变
C 下降
D 不确定
64.长期倾销的条件是出⼝企业具有⼀定的( B )能⼒。

A 竞争
B 垄断
C ⽣产
D 销售
65.在我国,( D )限制了⼈⼝的充分⾃由流动。

A 市场经济
B 西部⼤开发
C ⾼考制度
D 户籍制度
66.初级产品的出⼝价格若下降,其出⼝量将增加,出⼝总收⼊( D )
A 不变
B 增加
C 下降
D 不确定
67.产品⽣命周期理论,在新产品阶段,新产品实际是( D )型产品。

A 劳动密集
B 资本密集
C 技能密集
D 科技知识密集
68.( D )从需求的⾓度对部门内贸易作了解释。

A 规模经济贸易理论
C 战略性贸易理论
D 重叠需求贸易理论
⼆、多项选择题
1.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有( ABC )
A 绝对技术差异论
B 相对技术差异论
C ⽣产要素禀赋论
D 规模经济理论
E 相互需求贸易理论
2.⽣产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认为国际贸易能够使各国相同的⽣产要素的价格达到均等化,然⽽现实远⾮如此,其原因是( ABCE )
A 国际贸易远不是⾃由的
B 各国⽣产的产品并不相同
C 各国⽣产的产品所使⽤的⽣产要素有差异
D 国际贸易存在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
E ⽣产要素并⾮都能得到充分利⽤
3.⽤来解释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理论是( ACE )
A 垄断优势理论
B 购买⼒平价理论
C 市场内部化理论
D 利息平价理论
E 国际⽣产综合理论
4.国际贸易理论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有( CDE )
A 国际贸易的技术差异
B 国际贸易的要素禀赋差异
C 国际贸易的原因
D 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E 国际贸易的结构
5.悲惨经济增长的条件⼀般认为有( BCE )
A 产品需求弹性较⾼
B 产品需求弹性较低
C 贸易条件恶化
D 产品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份额
E 产品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份额
6.⼚商要采取倾销战略,必须具备的条件为( ABD )
A 垄断国际市场
B 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弹性不同
C 国际国内市场联通
D 国际国内市场完全分割
E ⾃由竞争
7.影响国外企业产品在进⼝国的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如下哪⼏种( ABCD )
A 消费者对该产品本⾝的需求弹性
B 消费者对来⾃国外⼚商的产品的依赖程度
C 进⼝国对国外产品的替代程度
D 进⼝国对本国产品的依赖程度
E 出⼝国对本国产品的依赖程度
8.下列属于⾮关税壁垒措施的有( ABCDE )
A ⾃愿出⼝限制
B 歧视性的公共采购
C 对外贸易的国家垄断
D 技术和卫⽣检疫标准
E 进⼝许可证
9.以下哪些组织形式属于国际经济⼀体化组织( ABCD )
A ⾃由贸易区
B 关税同盟
C 共同市场
D 经济联盟
E 北约
10.最佳关税( ABCE )。

A 是由关税征收引起的额外损失与额外收益彼此相等的那种关税率
B 不能是零关税⽔平
C 不能是禁⽌性关税
D 应该是禁⽌性关税
E 应该在禁⽌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11.跨国公司的优势主要来⾃( ABE )。

A 对某种技术的垄断
B 产业组织形式的寡占性特点
C 企业家才能的短缺
D 管理机构简洁
E 获取廉价的原材料和资⾦
12.⽐较利益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驱动⼒是( AD )
A 劳动⽣产率的差异
B 技术⽔平的差异
C 产品品质的差异
D 价格的差异
三、判断题
1.国际贸易可以增加贸易参加国的经济福利,且不同的利益集团均可获利。

( × )
2.根据传统贸易模型,在贸易发⽣之前,如果各国的某种商品价格相同,这些国家之间就不会有交换该种商品的动机。

( √ )
3.⼀国即便在某种商品的⽣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它也可以在该商品的⽣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 √ )
4.在成本递增的条件下,各国并不⼀定要完全专业化于⼀种商品的⽣产。

( √ )
5.“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是⽐较优势论所主张的各国以⽐较成本进⾏国际分⼯安排的⼀项原则。

( √ )
6.⼤卫?李嘉图的绝对成本说是在亚当?斯密的相对成本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 )
7.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较优势理论仍然有效,参加贸易的国家仍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但国际分⼯不能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
8.根据H—O理论,⼀国如果⽐他国拥有更多英亩的⼟地,该国便是“⼟地丰富”的国家。

( × )
9. 根据H—0理论,各国应进⾏⼤量的产业内贸易。

( × )
10.H—O理论假设各国拥有相同的商品偏好。

(√)
11.H—O理论说明国际市场的⼒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产和出⼝⼤量使⽤其相对丰富要素的商品。

( √ )
12.国际贸易会降低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提⾼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

( × )
13.⽣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说明,⾃由贸易会使两国⽣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相等,⽽不会使相同要素的绝对价格相等。

( × )
14.国际贸易使出⼝部门的特定要素受损,进⼝竞争部门的特定要素获益,公共要素可能获益也可能受损。

( × )
15.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国劳动⼒数量的增长将导致该国劳动⼒密集产品产量的增长,⽽其他产品的产量不变。

( × )
16.偏向进⼝的⽣产要素增长,⼀般会使国际贸易的规模缩⼩。

(√)
17.⼀个贸易⼩国出现出⼝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出⼝减少⽽进⼝增加。

( × )
18.⼀个贸易⼩国出现出⼝扩张型的经济增长,会使本国出⼝增加⽽进⼝减少。

( √ )
19.⼩国的经济增长不会导致其贸易条件发⽣变化。

(√)
20.⼚商采取倾销的条件是该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具备影响价格的市场势⼒,⽽且它所⾯临的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曲线的弹性是相同的。

( × )
21.产业间贸易发⽣的原因包括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以及收⼊分配效应。

( × )
22.根据战略性贸易政策,对出⼝企业实施出⼝补贴政策⼀定能够让企业获得竞争⼒的提升。

( × )
23.在产品周期理论中,当产品进⼊成熟期后,原材料和劳动⼯资是最重要的成本。

(√)
24.当开放贸易时,所有消费者的境况都会得到改善。

( × )
25.最佳关税的征收不能使外国出⼝商的收益转到进⼝国。

( × )
26.最优关税不会减少消费者剩余。

( × )
27.⼤国征收关税有助于改善其贸易条件。

(√)
28.如果关税征收国是⼀个⼤国,那么贸易条件的改善对该国有利。

(√)
29.当⼀国实施进⼝配额,如果该国采取公开拍卖⽅式分配进⼝配额许可证,则产⽣的福利效果同关税不会有区别。

(√)
30.如果⼀国中某⽣产者通过贸易能使⾃⼰的境况得到改善,那么,该国中所有的⽣产者都会通过贸易来改善⾃⼰的境况。

( ×)
31.出⼝禁运会使制裁国获得收益,⽽被制裁国遭受损失。

( × )
32.进⼝抵制属于贸易制裁的⼀种形式。

采取进⼝抵制会使制裁国获得收益,⽽被制裁国和中⽴国会遭受损失。

( × )
33.保护就业论、保护公平竞争论在西⽅发达国家流⾏。

(√)
34.只有⼤国才能进⾏国家⼲预价格,⼩国政府往往起不到这样的效果。

( × )
35.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进⾏资本输出会影响本国经济发展。

( × )
36.“H-O模型”是由赫克歇尔和贝蒂·俄林共同创造的。

(√)
37.李嘉图的⽐较利益模型⽐H-O模型更加合理,是动态的。

( × )
38.根据⽐较优势理论,⼀国获得贸易利益的条件是该国能够创造⼤量的出⼝顺差。

( × )
39.绝对优势模型中认为有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

( × )
40.贸易的模式指贸易利益的分配。

( × )
41.资本输出会给发达国家带来产业空⼼化,因此不该进⾏资本输出。

( × )
42.⽣产可能性曲线表⽰的是消费和需求,⽆差异曲线表⽰的是⽣产和供给。

( × )
43.李嘉图⽐较贸易学说假设收⼊分配受贸易影响。

( × )
44.国际分⼯之前,两国国内两种产品的交易价格构成了国际上两种产品交易价格的上限和下限。

(√)
45.李嘉图的⽐较利益说⾸先是要在国家和国家之间进⾏⽐较。

( × )
46.传统贸易理论⿎励国家⼲预⾏为。

( × )
47.教育可以看做⼀种新的⽣产要素。

(√)
48.李嘉图的⽐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过于苛刻,并不完全符合实际贸易情况。

( × )
49.开放经济是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存在国际经济往来的经济。

( × )
50.国际经济学可以看作国内经济活动在国际上的延伸。

(√)
51.资本输出国的⼯⼈阶级对经济全球化和资本输出是欢迎的。

( × )
52.产品⽣命周期理论认为,若任何国家⾸先成功推⼴了⼀种新产品,则这种新产品将在该国经历整个⽣命周期。

( × )
53.⼩国进⼝关税与⼤国进⼝关税不同,没有保护效应。

( × )
54.在开放的经济中,进⼝—出⼝=国际收⽀。

( × )
55.从事国际贸易的⽬的不是为了赚钱。

( × )
56.资本的跨国流动意味着资源的更合理配置。

(√)
57.国际贸易中的⼩国,是指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很⼩,因此只能是产品的国际价格的被动接受者。

(√)
58.对最终产品关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对原料和中间产品征收关税税率越低,关税的
有效保护作⽤越⼤。

( √ )
59.树⽊不可以流动,但是家具是可以流动的。

国际贸易中,商品流动会导致价格趋于均等。

( √ )
60.配额会导致进⼝贸易规模增加。

( × )
四、概念题
⽐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HO 模型、贸易条件、资本充裕型、劳动密集型、⾥昂惕夫之谜、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
⽣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进⼝替代型增长、出⼝扩张型增长、罗伯津斯基定理、荷兰病、福利恶化型增长、特定要素、倾销、最优关税率、有效保护率、进⼝配额、⾃愿出⼝限制、相机保护措施、紧急保障措施、出⼝补贴、保护幼稚⼯业论、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由贸易区、关税同盟、贸易创造
五、简答题
1.“贸易中的‘双赢理论’本是强权理论。

对于弱国来说,⾃由贸易的结果只能变得更穷”,请评论上述观点。

思路:贸易中的“双赢理论”说的是⾃由贸易对贸易双⽅都有利,这是被证实的经济理论,
决不是个强权理论,只要按照⽐较优势进⾏贸易,专业化⽣产,充分有效地利⽤资源,穷国也可以得到好处。

2.“⾃由贸易使穷国受损富国受益。

”请评论。

思路:⼀般来讲,⾃由贸易通过使各个国家专业化⽣产并且出⼝⾃⼰具有⽐较优势的产品,
进⼝没有优势的产品,使资源达到更优的配置,增加各国的总体福利⽔平,对穷国和富国都是有利的。

3.在李嘉图贸易模型中,⽤⽣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法说明⼀国进⼝和出⼝的福利⽔平变动。

思路:假设⼩国情形
(1)出⼝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 0,开放后⾯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 W ,价
出⼝品市场进⼝品P P P P P P
格的提⾼使消费者剩余减少P 0P W AE ,但⽣产者剩余增加P W P 0EB ,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

(2)进⼝品市场上,封闭经济中国内价格为P 0,开放后⾯临世界市场的价格为P W ,价
格的降低使消费者剩余增加P 0P W BE ,但⽣产者剩余减少P W P 0EA ,社会总体福利增加ABE 。

4.⼀个⼩国和⼀个⼤国发⽣贸易,哪⼀个国家的福利⽔平提⾼的幅度更⼤⼀些?画图说明。

思路:⼀般来说,⼩国福利⽔平提⾼的幅度更⼤⼀些。

以⼤国向⼩国进⼝为例。

从下图中可
以看出虽然贸易后的价格均为PW,但是⼤国价格变动幅度⼩于⼩国,所以⼤国福利仅提⾼ABE ,⽽⼩国福利提⾼A ’B ’E ’。

⼤国原来福利⽔平为OMEN ,福利提⾼幅度为ABE/OMEN ,⽽⼩国福利原来⽔平为O ’M ’E ’N ’,福利提⾼幅度为A ’B ’E ’/O ’M ’E ’N ’,显然⼩国的福利⽔平提⾼幅度要⽐⼤国⼤。

5.两种产品多个国家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4个国家⽣产1单位⼤⽶和⼩麦的劳动投⼊量。

已知国际市场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则按照⽐较优势的原则,各国的贸易模式如何?当国际市场对⼤⽶需求增加导致⼤⽶的相对价格上升⾄3.5,各国贸易模式会受到影响吗?如果有,怎样变化?
思路:各国⼤⽶的相对成本按照从低到⾼排列依次为美国4,中国3,法国2.5,泰国4/3, 国
际市场均衡的⼤⽶相对价格为2,介于法国和泰国之间,所以按照⽐较优势的原则,泰国出⼝⼤⽶进⼝⼩麦,美国、中国和法国出⼝⼩麦进⼝⼤⽶。

当⼤⽶的国际价格上升到3.5时,就只有美国出⼝⼩麦进⼝⼤⽶,其它国家出⼝⼤⽶进⼝⼩麦。

6.两个国家多种产品的情况。

下表给出了两国⽣产四种产品所需的单位劳动时间。

P P
如果美国⼯资是$10/⼩时,菲律宾的⼯资⽔平是$3/⼩时,两国发⽣贸易,按照⽐较优势的原则,各应⽣产和出⼝什么产品?如果美国的⼯资上升为$11/⼩时,贸易模式会受影响吗?
思路:美国⽣产这四种产品的相对劳动⽣产率从⾼到低为汽车5,芯⽚4,单放机2,⾹蕉0.2, ⽽同时美国的相对⼯资为10/3,介于芯⽚和单放机之间,按照⽐较优势的原则,美国应该⽣产和出⼝汽车和芯⽚,进⼝单放机和⾹蕉;菲律宾应该⽣产和出⼝单放机和⾹蕉,进⼝汽车和芯⽚。

如果美国的⼯资上升为$11/⼩时,美国的相对⼯资还是介于芯⽚和单放机之间,所以贸易模式不会受影响。

7.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由出⼝的情况下,中国的⼤⽶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1000吨⼤⽶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图和数字说明)
1000
思路:若允许⾃由出⼝的情况下,中国的⼤⽶价格会上升。

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1000吨⼤⽶的话,中国的消费者会由于价格上升损失a部分的⾯积的利益;⽽⽣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部分⾯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纯
收益为b,⾯积为1/2*(120-100)*1000=10000。

8.“⼀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该产品的⾃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

请评论并⽤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说明⽐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较劣势(国内价格⾼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从⽽⾃由贸易的收益会越⼤。

这可以⽤下图说明(以出⼝产品市场为例)。

价格
Pd为⾃由贸易以前国内价格,Pw和Pw‘为两种世界价格,可见后者与国内价格相差更⼤,⽐较这两种世界价格下该国的净收益,可以发现Pw价格下净收益为c⾯积,⽽Pw’价格下净收益为b+c。

9.假设A国是个劳动⼒充裕的国家,以劳动⼒和⼟地两种要素⽣产服装和⽟⽶。

服装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地密集型产品。

给定A国作为⼀个⼩国参加⾃由贸易。

(1)A国会出⼝什么产品?
(2)A国国内服装和⽟⽶的价格会发⽣什么变化?
(3)假设突然有⼤批移民进⼊A国,对该国的⽣产、贸易量和福利有什么影响?请简要说明。

(4)如果A国是个⼤国,上述3题的结论还会⼀样吗?
思路:
(1)A国会出⼝服装。

(2)A国作为⼀个⼩国参加⾃由贸易后会出⼝服装进⼝⽟⽶,从⽽导致服装价格上升,⽟⽶价格下降。

(3)由罗勃津斯基定理,⼤量移民的涌⼊会使该国密集使⽤劳动的产品——服装的⽣产增加,同时使另⼀种产品——⽟⽶的⽣产下降,贸易量扩⼤,社会总体的福利
也会扩⼤。

(4)如果A国是⼤国,则前两问不变。

由于⼤国的贸易条件会随着进出⼝量的变化⽽变化,第三问的结论有被⼤国贸易条件恶化所抵消,这种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取
决于进出⼝产品的供需弹性。

10.如果假定法国⽣产葡萄和汽车,⼟地是⽣产葡萄的特定要素,资本是⽣产汽车的特定要素。

⼯⼈可以在这两个部门之间⾃由流动。

在特定要素模型的框架内,讨论国内要素的报酬怎样变化。

(1)世界市场上葡萄的价格上升5%;
(2)有⼤量外国汽车⼚商到法国投资;
(3)⽣产葡萄和汽车的⼯⼈都减少。

思路:
(1)名义⼯资上升,但⽤葡萄价格衡量的价格实际⼯资;名义和实际地租上升;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2)名义和实际⼯资都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资本的名义和实际总收益都会增加,但是名义和实际利率的变化⽆法确定。

(3)名义和实际⼯资上升;名义和实际地租下降;名义和实际利率下降。

11.假设墨西哥是劳动⼒充裕的国家,美国是资本充裕的国家。

北美⾃由贸易协定签订后,美国的资本⼤量到墨西哥投资。

请⽤局部均衡的⽅法分析美国和墨西哥两国资本市场各⽅的利益变动。

墨西哥是否从吸引美国资本中获得利益?美国呢?
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