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专题形考-考核测试题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核测试题三(第…
D. 他律道德阶段
6. 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奉行“你对我好,我也就对你好”的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是(B)。
单选题(3 分)
A. 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B.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C. 前道德阶段
D. 他律道德阶段
7. 设计出亲社会道德两难情景,以此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的心理学家是(C)。
单选题(2 分)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艾森伯格
D. 罗森塔尔
8. 品德学习,就其性质来说是以(B)为核心的知、情、意、行的整合学习过程。
单选题(2 分)
A. 认知学习
B. 情感学习
C. 意志学习
D. 行为学习
9. (B)使用的一系列两难推理故事中,最典型的是“海因兹偷药”的故事。
单选题(2 分)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艾森伯格
D. 罗森塔尔
10.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以(C)为基本活动形式。
单选题(2 分)
A. 活动
B. 作业
C. 游戏
D. 谈话
单选题(2 分)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建构游戏
D. 益智游戏
12. 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来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是(C)。
单选题(2 分)
A. 角色游戏
B. 表演游戏
C. 建构游戏
D. 益智游戏
13. 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区域游戏时首先需要的专业能力是(D)。
单选题(2 分)
A. 制定规则能力
B. 沟通能力
C. 解决冲突能力
D. 观察能力
14. 需要对特定儿童的特定行为进行连续性记录的观察记录方式是(A)。
单选题(2 分)
A. 轶事记录法
B. 日记记录法
C. 行为检核法
D. 等级评定法
15. 能够帮助教师科学地把握群体儿童的游戏信息,从而对整个区域游戏作出组织性筹划的观察记录方
式是(C)。
单选题(2 分)
A. 轶事记录法
B. 日记记录法
C. 表格型记录法
D. 文字型记录法
16. 教师根据所观察儿童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判断该儿童的发展水平,从而对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种观察记录法是(C)。
单选题(2 分)
A. 轶事记录法
B. 日记记录法
C. 行为检核法
D. 等级评定法
17. 教师看到美工区的儿童有点无所事事,于是就对“点心店”的孩子说:“你们要不要订一点油泥做的点心?”于是,“点心
店”的“工作人员”跑到美工区说:“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点心,你们能为我们加工一些吗?”之后,美工区的孩子们马上开始制作各种点心,并不断地为点心店送货。
上述案例中,教师在指导游戏中运用的教育媒介是(D)。
单选题(3 分)
A. “自身”
B. 材料
C. 规则
D. 幼儿同伴
18. 教师不在游戏现场进行指导,而是在游戏后与儿童共同讨论,彼此澄清观点与期待,然后教师为儿童提供资源支持,
从而促进游戏更合理有效地展开。
这种指导游戏的方式是(C)。
单选题(2 分)
A. 直接指导
B. 关注式指导
C. 间接指导
D. 讨论式指导
19. 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0. 品德是人格的一部分。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1. 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2. 艾森伯格的研究认为,儿童面临的情景不同,产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就都有可能存在差异。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3. 道德教育可以有多端性,可以从加强道德认知着手,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也可以从道德行为
的训练开始。
A判断题(2 分)
A. 是
24. 品德学习中的亲历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反应结果获得的学习。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5. 达成品德教育的目标与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没有必然的联系。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6. 从对儿童品德形成的影响力来说,幼儿园教师是排在第一位的。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7. 区域游戏是在约定的物质环境空间范围内进行的主题化的游戏活动。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8. 在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为幼儿预定活动过程之外的活动监本。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29. 在区域游戏中,每个区域是独立的,区域之间没有关联。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0. 轶事记录法记录的重点是事件,而人物是跟随事件的发生出现在其中的。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1. 区域游戏的家具等固定设备要轻巧,容易搬移。
A
判断题(2 分)
A. 是
32. 区域的隔断高度不要超过学前儿童的视线高度。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3. 游戏材料需要更替时,应一次性全部换掉。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4. 区域游戏的标记是学前儿童在区域游戏中实现自主管理的工具。
A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5. 关注式指导实现了幼儿退后、教师向前的教育理想。
B
判断题(2 分)
A. 是
B. 否
36.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ACD)。
多选题(3 分)
A. 前道德阶段
B. 习俗道德阶段
C. 他律道德阶段
D. 自律道德阶段
E. 公正阶段
37.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具有的特点是(ABCD)。
多选题(3 分)
A. 儿童单方面地尊重权威
B. 儿童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
C. 儿童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
D. 儿童赞成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
E. 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38. 自律道德阶段儿童道德认知具有的特点是(ABCDE)。
多选题(3 分)
A. 儿童已认知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
B. 儿童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
C. 儿童能与同伴相互尊重,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D. 儿童能把自己置于他人的角度,不再做绝对化判断,能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E. 儿童提出的惩罚较温和,能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把错误看作对过失的一种教训
39. 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的习俗道德水平包括的阶段是(ABC)。
多选题(3 分)
A. “好孩子”的定向阶段
B.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
C. 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
D. “法律与秩序”的定向阶段
E. “社会契约”的定向阶段
40. 选择学前儿童品德教育内容时,教师要着重遵循的原则有(ABCD)。
多选题(3 分)
A. 适宜性原则
B. 生活化原则
C. 体验性原则
D. 快乐原则
E. 尊重原则
41. 幼儿园社会区角教育活动的特征有(ABCDE)。
多选题(3 分)
A. 区域游戏具有角色性
B. 区域游戏具有自主性
C. 区域游戏具有准备性
D. 区域游戏具有隐性的生成性目标
E. 区域游戏具有创造性和联系性
42. 按照材料的使用周期,区域游戏的材料可以分为(ABCDE)。
多选题(3 分)
A. 固定不变的设备类
B. 玩具类
C. 可移动类
D. 供应品类
E. 标记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