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护理
目的:通过对 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做到防治作用。

方法: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等危险因素及适当的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

结果:可望预防、延缓及治疗脑梗死发生,可改善其预后。

结论:对于2 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效的降低脑梗塞的发生率。

标签:糖尿病脑梗死危险因素防治护理
糖尿病作为一种当今世界流行病,其患病率正逐年上升。

20年来,国内外多数学者证实: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且以6O~70岁组为多,高峰见于6o岁以上,可见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遗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糖尿病多伴有高血压和高血脂,而且随着病情的进展常常伴发大血管病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对心脑血管损伤巨大,是促进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因素[2]。

机制及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发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糖尿病卒中患者88%为缺血性脑梗死,典型的卒中类型为腔隙性脑梗死,且常为多发性,多位于基底节区、丘脑及深部白质。

糖尿病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可能是多种不良因素重叠作用的结果。

颅内动脉分支的动脉粥样硬化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常见原因。

目前认为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

防治
糖尿病病程较长,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较高,如果患者降糖、降压、降脂长期效果不佳,极易促进脑梗死的形成[3],其致残率与死亡率也均较高,临床预后不佳。

因此,加强这方面的防控是减少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关键,对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有研究表明采取降压、溶栓、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病死率、致残率和复发率。

目前除了对症治疗外,严格控制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也相当重要。

1.血糖控制:长期高血糖通过不可逆的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积累,对动脉壁产生毒性作用,还可以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使血液呈高凝状态;在高血糖状态下,乳酸产生增加,造成局部酸中毒,血脑屏障破坏,促进脑细胞的变性坏死。

因此,在安全的原则下使各项血糖参数趋于正常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2.血压控制:高血压作为脑梗死独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已被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所证实。

长期高血压可以导致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增殖和纤维化,有利于脂质在动脉内膜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从而易导致脑血管病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更易患高血压,两者合并存在更易导致和促进脑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UKPOS研究也指出严格控制高血压,使血压降至145/82 mmHg(1 mm Hg=0.?1333 kPa),可使中风危险下降到44%,足见控制血压对糖尿病脑血管病的重要性。

3.血脂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脂肪组织摄取葡萄糖及从血浆脂蛋白清除三酰甘油和脂肪酸的能力降低,同时脂肪的动员和分解加速,使血游离脂肪酸增加,血脂出现异常。

血脂异常以2型糖尿病比1型糖尿病常见,即使在血糖控制后,血脂仍可表现为不正常,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需立即进行调脂治疗,并须持之以恒,但许多患者均未引起重视。

护理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内科最常见的病症,近年来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糖是影响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的重要因素[4]。

糖尿病患者中有高达60%以上的人群发生脑梗死,特别是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患者,其死亡率更是明显增高。

急性脑卒中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残率及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并发脑卒中临床表现重,预后差[5],所以应制定一整套护理计划。

1饮食护理:不论糖尿病人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都是一项基本治疗措施,只有严格控制饮食,才有可能使病情稳定下来。

特总结护理要点三点:①合理安排饮食,根据血糖控制的理想程度、评估患者的体质指数,结合饮食习惯,从而得出每日所需总热量。

②脑梗塞的形成多是以动脉硬化为基础,应进低盐低脂饮食,少吃或不吃动物内脏、海鲜等,应选用瘦肉、鱼、禽类。

禁止使用动物油,尽量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来降低胆固醇,利于疾病的恢复;③多数脑梗塞患者都是长期卧床,主张食用高纤维素饮食增强肠蠕动,软化大便,减少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通过延缓胃排空,使可溶性纤维在肠内形成凝胶等作用,减慢糖吸收;另外,通过减少肠激素,增高周围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减少释放胰岛素,使葡萄糖代谢加强。

2.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6]。

严密观察病情尤其在病程早期,必须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如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同时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等脑疝的临床表现时,应立即报告并配合医生,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3、密切观察血糖的变化,静脉使用胰岛素的患者:①应随时监测血糖,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依据血糖水平的高低水平,调节胰岛素剂量,应用输液泵按照既定的速度加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滴入,逐渐使血糖控制在8mmol/L。

②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严密监测,随时评估,严格预防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做好宣教,告知
患者低血糖的症状,床边备糖果、饼干等食物。

当患者出现大汗、心慌、饥饿、无力、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降糖药物,轻者食用糖果、饼干并监测血糖,通知医生,必要时予以静脉注射20%的葡萄糖。

4、口腔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糖尿病并发脑梗塞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引起口腔粘膜细菌感染,根据评估选用漱口液漱口。

对伴有意识障碍或者吞咽困难患者要及时胃管鼻饲,防止误吸,发生肺部感染。

保持床铺清洁,加强培养,防止压疮的发生。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潜在性皮肤损害。

5、心理护理: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病情恢复比较慢,也会给部分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治疗不配合,情绪不稳定,对康复信心不足。

应依据慢性病的特点,加强沟通及心理护理,让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告诉他们目前的状况及预后,根据个人背景不责骂,采取不一样的形式,让患者接受并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6、功能锻炼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能促进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还可避免肥胖和精神过度紧张,适量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状态,对脑血管系统具有有益影响。

让患者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后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一70%为宜。

体重在正常范围者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30min,每周不少于5天。

超重或肥胖者需要增加运动量,每日运动时间不少于1h,每周不少于5 天。

若无禁忌证,鼓励患者每周进行2-3次阻抗训练,如仰卧起坐、下蹲运动、举垭铃等,尽量让患者恢复到理想体重,从而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

长期规律的锻炼有利于糖尿病脑梗塞患者的防治,同时也有是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的重要手段。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高血糖、高血压外,高血脂亦是重要因素,其他如肥胖、吸烟、饮酒亦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因素。

故要在临床工作中积极控制血糖,同时服从个体化治疗原则,降压、调脂,改善饮食结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综合治疗,降低其危险因素,改善其预后。

通过以上护理工作,我们体会到,对于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在制定护理计划时,需要注重糖尿病,也要注重脑梗塞,两者兼顾,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它多种并发症实施严密的预案和严格的护理。

通过医生、护士、病人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可减少脑梗塞发生,并降低致残率,缩短康复时间。

参考文献
[1]郭静.脑梗死并发糖尿病98例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44-45.
[2]曹颜梅.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56例临床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6(10):42.
[3]Arboix A,Rivas A,Garcfa-Eroles L,et al.Cerebral infarctionin diabetes:clinicl pattern,stroke subtypes,and predictors ofin-hospital mortality[J].BMC Neurol,2005,5(1):1-9.
[4]贺睿.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34:85.
[5]罗锦娇,谭文琪,廖国猛.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48-49.
[6]郑萍,霍然.2型糖尿病病人抑郁状态及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10B):2640-2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