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梅竹言志》教案(精编文档).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字来概括,也就是把这四个字的每一
笔都当成一片竹叶,并给予它一定的动
态,将书写与绘画融为一体来表现竹叶 媒体课件
的结构及动态。表现茂密的竹叶时,开
始要一组一组的话尽可能多画几组叶子
片数多的而后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时
要注意浓——淡、密——稀的变化,这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样能体现竹叶的层次感。 观看竹叶的绘画片段。学生讨论提
画作品的图片,进行鉴赏并选择你所喜
欢的作品的图片,自己动手制作成精美
的相框,挂在你的卧室或者书房中,供
你,你的朋友,家里人欣赏。”
2、组织学生策划展出活动:交稿时
间、场地布置、展出方式等等。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画麻雀,让你的作品变得更美,更加有情趣。在你们的
作 作业中,老师领略到了天真可爱,质朴稚拙的笔墨之美。老
(齐白石)
画梅作
教师问: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 《寻梅》(吴昌
品赏析: 的一种什么精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 硕)
法? 有哪些不同?请同学们欣赏讨论并
准备回答问题。
2、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韵味,
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学生
回答问题)
3、教师评价小结:
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
铁骨。
到画前指点应该添加的位置和应该添加的
数量,教师用有颜色的粉笔点记。)
(4)教师小结:“非常感谢大家刚
才的帮助,老师今天呢,想把小麻雀画
在这个位置上(指出位置,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我的用
笔,用墨,用色。(接着开始画。)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二、活动
用课件出示有许多种不同姿态的麻 媒体课件

课 造型·表现
课 时 3 课时(第 3 课时)





知 识 学习用笔墨来表现麻雀,了解笔墨与造型的关系,
学与
认知笔墨情趣在审美中的承载作用。
能力目
习标
方 法 欣赏——练习——评价——练习
目与
过程目 标标
情 感 通过麻雀的画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接受

并热爱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师演示:边画边讲(画主干—画旁
枝—画花—点蕊调整画面)
要求学生:观察作画的顺序和笔墨的
运用方法,看有没有用到刚才老师示范的 媒体课件
笔墨方法。
《红梅》(齐白
4、学生临摹:
石)
课件出示现代画家齐白石构图简洁
的作品《红梅》播放背景音乐《梅花三弄》
古琴曲。学生临摹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师:宋朝一个人特别善于画竹子, 当时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 动笔以前心里已经有了画成了的竹子 模样,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说,后来 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 拿定主意,有了计划。在这里也希望同 学们今后不管做什么事都应先做到有 媒体课件演示 一定的计划,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情。正好这节课我们也来学习画竹子。
出问题。 4、绘画步骤的演示:
师:现在同学们一定想马上就动笔, 要想画好除了了解竹竿、竹枝、竹叶的 特征外,还需要我们对绘画过程的仔细 观察。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只有认 真观察才能准确的表现某个事物。
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观看竹子的绘 画全过程。 问题:绘画竹子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最后画什么?通过以上的学习结合课 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见到的竹子描绘 出你心中的竹子。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八年级美术教案/总第 3 课时
《梅竹言志》
备课人 :程强
课 2、梅竹言志
授 课 班 初二 1~10 班


课 造型·表现
课 时 3 课时(第 1 课时)





知 识 能够了解中国画工具、材料,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
学与
领悟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能力目
习标
方 法 尝试用中国画工具、材料,体验画梅的过程与乐趣。
重 难点:1、竹子的生长规律及形态变化。

2、竹叶的浓淡变化。




教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具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学具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
教 学 活 动 设 置 媒体运用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
有谁知道成语“胸有成竹”讲的是什 么?(学生回答)
图位置上画上一些小鸟,画面会不会变的
更有情趣些呢?(让学生讨论,教师聆听
后总结学生的讨论。)
(2)如果以麻雀为例,你们觉得麻雀
应该画在画面的哪个位置上呢?画多少?
(让学生讨论并思考。)
(3)请你到黑板前面来,帮助老师指出
应该添加的位置和说出应该添加的数量,
希望你不要拒绝,好吗?(请 1 到 2 名学生
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竹子的图画,同 学们仔细观察图中描绘了竹子的哪几 部分?(竹竿、竹枝、竹叶)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竹竿、竹枝和 竹叶的特征及画法。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二、精讲 1、 竹竿:
媒体课件一步
点拨:
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认真观察图中 步演示
同一竹竿的竹节长短变化有什么规律?
(生:越往上越长) 因此,绘画时应一
回 解古代文人墨客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情怀的。为以后中国 画的欣赏与学习打下基础。




八年级美术教案/总第 4 课时/梅竹言志
《梅竹言志》
备课人 :程强
课 2、梅竹言志造型·表现 授 课 班 初二 1~10 班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 造型·表现
课 时 3 课时(第 2 课时)



墨、清墨等(加水的多少而定)。用墨的
方法有蘸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
等,水墨画中即以墨代色,故古人有“墨
分五色”之说;彩墨画中,仍以墨色为主,
以墨显色,以色助墨。
2、学生自由体验笔墨韵味。(学生通 媒体课件
过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由探究、交流)
3、教师示范(以点梅为例):(多媒
体出示教师画梅的步骤图)
同时播放《梅花三弄》古琴曲作为背景音 《梅花三弄》
乐和红梅的摄影作品。
古琴曲
师问:谁能诵读一下这首诗? 并说出
题目和作者。学生:诵读,并回答问题。
师问:从这首诗中你能领会到梅花有
怎样的精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得我们学习呢?
2、教师评价小结:傲骨凌雪的坚强意
志,高洁挺拔的不屈精神。这是诗人用文
字语言的魅力表现出了梅花的高尚品质和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准 备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程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


一、导入:
上课前几分钟,教师拿出一幅已经准 国画范画
备好的花鸟画习作(习作中留有重要的画
小鸟的位置,但是小鸟的形象还没有被画
出来,留待上课时画。),粘贴在黑板上,
以备上课时用。
设计问题与思考如下:
(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觉得在老师 的这张花鸟画中,如果能够再在适当的构
学 些落后,但大多数同学都能完成作业,用笔的技巧上还有些 欠功夫,水墨的控制个别同学掌握不好,但我相信同学们通
回 过课后的练习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八年级美术教案/总第 5 课时
《梅竹言志》
备课人 :程强
课 2、梅竹言志
授 课 班 初二 1~10 班

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结合,并给予用笔、 用墨等较好的学生和其作品及时的表扬 和展示。 学生作业完成后,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五、展评
学生根据自己对中国画梅花的认识
作品: 和了解进行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师评指出
学生的不足。
1、请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2、教师总结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画情况。并告诉学生要课 作 下多看有关梅花的优秀作品,不断地临摹和学习。才能更好 业 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体现出梅花的精神。 与 3、布置下一节课需要同学们准备中国画竹子的学习图片和资 课 料。 堂 评 价
业 师的收获也很大。





2、梅竹言志

____麻雀的画法
躯体由大、小两个卵形组成;

形体结构可分为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三:
雀的照片或绘画(写意花鸟画),供学生
参阅;同时播放《鸟语花香》或《轻音
乐》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之美,一边完
成作业。另外就是揭去覆盖在教室四壁 国画范画
的教师自己的早已经粘贴好的花鸟画习
作供学生借鉴。临习教材上的花鸟画作
品或教师的花鸟画习作一幅。
三、课堂 1、“同学们,请大家在课外去收集
延伸: 一些名家,如潘天寿,李苦蝉等的花鸟
态 度 目 从而提高其人文素养。

本 重点:理解鸟类的基本形态结构,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并
课 能用笔墨来表达自己对花鸟的认知。
重 难点:在习作中运用笔墨,并体验笔墨情趣,创作出“活色
点 活香”的花鸟画作品。




教 教具:电脑、电脑课件、教科书。
具 学具:课本、美术作业纸、草稿纸、中国画绘画工具。


知 识 学会竹子的绘画方法及技巧。
学与
能力目
习标
方 法 初步学会运用毛笔体现竹子的形态和结构,培养学
目与
生对绘画的欣赏及运用能力,欣赏——评述——练
过 程 目 习。 标标
情 感 感受写意花鸟画的笔情墨趣,激发学生对学习中国

画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态度目

本 重点:1、竹子的结构特征。

2、竹子的绘画步骤。
业 过你课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这节课能够留给
与 你一段记忆,或者一个思考,或者一个经验,甚至一个微笑
课 的话,那我的教学目的就达到了。



2、梅竹言志

____竹子画法
竹竿画法:

竹叶画法:
竹枝画法:

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们一直保持着热情的学习态
教 度,由于我们北方没有竹子,所以学生们好奇心一直很强, 在观看课件的过程中也都很认真,在学习绘画时部分同学有
人格精神。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学习
的高贵品质。
引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尝试
使用中国画工具,运用传统绘画的表现方
法来画梅花。表现梅花的这种精神。
板书课题:《梅竹言志》之梅的画法
二、识
欣赏梅花图片,观察其特点。
媒体课件
梅:
1、欣赏齐白石的《红梅》和吴昌硕 吴昌硕《红梅》
三、名家 的《寻梅》(多媒体课件同时出示)。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2、梅竹言志

———梅花画法
梅花花朵的画法:

勾画:
点画:

枝干的画法:
计 教材选择清代赵之谦的《花鸟册页》导入,与课题呼应
教 然后进入梅花画法的学习。借鉴与临摹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 方法,“活动一”安排学生临摹梅花作品,学习和运用笔墨技
学 法,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特点,体会笔墨韵味。 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技法。了
目与
过程目
标标
情 感 通过梅花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

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生活、大自然以及中国传
态 度 目 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本 教学重点: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枝干和花瓣画
课 法。
重 教学难点:怎样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点 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手法: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以点、线为主的造型手段。 不同:一个是白梅又叫圈梅(勾花),
一个是红梅又叫点梅(点花)。 下面我们学习梅的画法。
四、画
1、学习用笔用墨:
梅: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总结、演示用笔
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
笔、皴、擦、点、染等。
用墨:一般分焦墨、浓墨、重墨、淡
处,上下竹节的竹枝左右交错生长,发
枝处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据画面的
需要而定,不要画的太乱,要交代清楚
生长规律。如何更好的画好竹枝请大家
仔细观看下面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3、 竹叶:
竹叶是竹子的画龙点睛之笔,竹竿
能表现竹的质感,而竹叶则体现竹的质
感。我们可以把竹叶看成一组一组的。
这四组竹叶可以用“一、八、个、介”
节一节的从下往上画,并且越往上的竹
节越长,如果画成上短下长就不符合竹
子的生长规律了。
绘画时节与节之间留出小的空隙,竹节
画完以后用浓墨勾画竹节之间的连接
处,我们可以把连接处的形状看成一对
单引号,这样画起来就容易了。
画多根竹竿时避免平行。观看竹竿
的绘画片段。
学生讨论提出问题
2、 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于节与节之间的连接
三、小试
练习中我们再播放一次绘画过程, 媒 体 课 件 播 放
牛刀: 同学们可以边看边画。(课件—音乐) 背景音乐
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业
将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同时纠正 投 影 仪 展 示 作
展评: 不足。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今天,同学们对竹子的绘画完成的比较好,虽然有些同
作 学还没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请你不要灰心,相信通




教具 教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工具材料、多媒体课件(带有大量
学具 梅花摄影图片和中国画名家构图简洁的梅花作品)。
准 学具:稍大的宣纸和中国画的工具等。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教学程
教学活动设置
媒体运用

一、情境
1、组织教学,教师用课件出示毛泽东
导入: 的《咏梅》诗句(不出示诗的题目和作者) 媒体课件播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