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鸭溪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6Z'Magazine 丨2022丨CULTURE 中等城市核心期刊
·说黔·责任编辑丨陈 涛
这里是鸭溪
文丨■ 杨永涛
一南白往西,十九公里,这里是播州区鸭溪镇。

鸭溪的历史,追溯到春秋战国也止不住,太长,暂且不提。

至于她的名字,大约从山脚下形似鸭子嘴壳的河床称“鸭子嘴”起,经“鸭溪口”“鸭子口”,喊至“鸭溪”,中间还有“财溪”甚至“红溪”之称呼,浅淡而平白。

如果需要多点色彩,那就听听这段:“溪里野鸭修炼成了金光闪闪的鸭仙,财主为占据金鸭,害瘸了暗中保护金鸭的长工,金鸭变身美女救了长工,成了长工快乐的家庭主妇,后养鸭致富,逐渐买完财主败家儿子的田土,分给乡亲们耕种,众人纷纷赞扬这位美丽的‘鸭妻’……鸭溪者,鸭妻也!”二鸭溪的过往,可以从盐很珍贵的年份说起。

那时的盐珍贵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就是吃盐当过年。

一般人家得了一块盐,就用细草绳系着挂在灶房屋顶,要吃的时候取下来在菜碗中打几下滚,马上又提起来挂回屋顶。

这样弄出来的“打滚盐”味道,对那时的穷人来说,就是一种超级享受!如此一说,今天的你在享受盐水浴时,是否会感觉到在暴殄天物?因岁月的眷爱,鸭溪由边上最先称为“兴隆场”的一条小街,慢慢成为一个川盐入黔的旱码头。

产自四川自流井的盐,经船运至茅台上岸,再由盐巴老二(脚夫、马夫)人背马驮运到鸭溪,或囤积或分流,一路经石板、刀靶,然后过乌江上贵阳,另一路经乐山、巷口或马家湾等地进入遵义城。

背篓底座的杆子在地上杵出的无数圆洞,早已被脚夫们一路上的辛勤汗水灌满,而“打滚盐”也逐渐隐于心酸的记忆中。

脚夫、马夫、马匹催生了一家家马店、饭馆,盐商们催生了一个个会馆、盐号,鸭溪的热闹由此拉开序幕。

在经营者中,有点传奇色彩的是一位人称宋二婆的女人。

她家的马店楼上住人、楼下关马,数量以上百人计、上百匹计,颇具规模。

宋二婆很有管理和投资理念,当家的死后,她将马店的管理分成六个岗位,安排给六位忠诚能干的伙计。

她自己则抽出身来,把赚到的钱去乡下购置了多处地产,其中的田产,大概也是像“鸭妻”那样分给乡亲们耕种吧!如今,鸭溪人还不时亲热地念叨着“宋家马店”这样一个小地名。

你说,是不是应该有一部电视剧来展现宋二婆的精明、坚毅以及传奇,剧名就叫《宋家马店》呢?三鸭溪的厚重,藏在一条河里,藏在几座宋墓里,藏在一座庙里,藏在西南大儒郑珍先生的背影里。

一条河,名叫罗闽河,或者乐民河,一千多年前,这里是南诏国罗闽部族与唐
王朝的界河。

当时双方没法签边界条约,
只好在河两边你来我往、互有占据。

杨氏先祖杨端奉朝廷之命进入播州时,界河才
基本稳定下来。

河东有罗蒙城古寨遗址,民间说“先有罗蒙城,后有遵义城”。

不知道站在罗蒙城的残垣上,是否可以望见遵义城里盛放的烟花?
理智村宋墓、汪家林宋墓、九庄宋墓等,是谓几座宋墓。

它们有着雕工精美
的人物、动物、花草图案和碑文,突出者“其艺术水平之高,内容之丰富,仅次于国家级文保单位杨粲墓”。

以这些墓为缘起,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墓与墓之间的时空》,在几座墓之间的时空里竟然看到了许多美好,也算是脑洞大开了吧!
一座庙,名佛兴寺,寺的前身本为嫘祖庙。

嫘祖是轩辕黄帝的元妃,传说是她
发明了养蚕,庙应该是当时的鸭溪织布印
染界人士为增强行业凝聚力、加强产品竞
争力,并方便向嫘祖祈佑而建。

他们认为
“字是先贤创造、典籍为圣贤之书,文章字迹为文明的体现,不可亵慢”,所以即使要烧个纸、祈个福,也得修个“字库塔”之类的设施来完成流程,仪式感让后人佩服!这种仪式感,甚至延续到了今天鸭溪杨柳村的水上读书长廊,文化与田园的完美结合。

郑珍先生最大的成就,是主撰了被一代名士梁启超先生赞为“天下第一府志”
的《遵义府志》。

他生于鸭溪荷庄,十四岁的时候搬去遵义城东边一个文化圣地。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47至于他搬走的原因,鸭溪人说起来很纠结,有些史料里说是因本地赌风盛行,先生母亲黎氏学孟母为择芳邻而迁。

鸭溪有文士著述反驳这一说法,分析得也十分有道理。

其实,我们只要明白,郑珍先生走也好、留也好,都改变不了他是荷庄村的人,这就足矣!四鸭溪的红色,我们应该深深铭记。

在1935年1月至3月那些艰苦而伟大的日子里,红军三进遵义城,也三进鸭溪。

打土豪、开大会、迎新兵,每一步都实践着“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光辉字句。

我们不应忘记,在召开伟大的遵义会议和苟坝会议之间,还有一次“鸭溪会议”。

今天,在会议举行的遗址地汪家屋基,望着那静默不语的石桌、石凳,你难以不去想象毛主席畅然再吟“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鸭溪的血红,深浸在一个叫白岩沟的地方。

1935年3月7日,红一军团卫生队医护和病员在此遭国民党军敌机突袭,当时牺牲50多人、重伤40多人、轻伤80多人,鲜血铺满了白岩沟的沟沟堰堰。

2006年,当地政府在重新埋葬烈士遗骸的过程中,清理出了护士的木梳、镜子,甚至筷子、鞋底……一切的一切,早已化作烈士陵园里浮雕记载的哀思。

而陵园里那些向上延伸的石梯,更是引领我们走进一片因无私奉献而无限崇高的精神境界!五鸭溪的醇香,大致起源于一种叫“鸭溪窖酒”的酒。

鸭溪窖酒的前身,主要是1949年前的“雷泉大曲”和“荣华窖酒”。

“雷泉大曲”在1915年已有“二茅台”之誉。

1945年抗战胜利,重庆国民政府即来鸭溪采购“荣华窖酒”以供庆贺,可谓
名声在外,后来作家杨沫在名作《青春之歌》中也特别提到过“荣华窖酒”。

1949年后,鸭溪窖酒诞生;1963年,获得贵州名酒称号;20世纪80年代,“酒中美人”的雅号不胫而走。

而鸭溪窖酒在国际上最风光的时刻,无疑是1989年在保加利亚普罗夫迪国际博览上,以全票通
过夺得白酒类唯一一块金牌。

我虽然不喝酒,却对鸭溪窖酒有一种
感情。

曾记得父亲买了两瓶鸭溪窖酒想要
送给远亲,最后却没有送成。

那时的鸭溪窖酒大概才几块钱一瓶,但就这样深深地刻进我的脑海里。

父亲去世后,我拉开那扇放酒的门,仿佛可以闻到那两瓶鸭溪窖酒留下的醇香,恒久、沁脾。

现在,每当我看到朋友酒桌上,不时出现标签都发了霉的旧瓶鸭溪窖酒时,都坚决相信它们是真的,和我想念父亲的情感一样
今日鸭溪
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