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2 第2单元 第5课 开辟新航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客观条件:
A、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C、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教后反思
②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①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②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③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影响
高考真题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
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A、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B、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考点定位】14—17世纪中外历史·东西方发展·14—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清朝的对外关系·收复台湾;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合作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紫荆中学集体备课课时设计
备课组长:史荣奎包组领导:杨喜明
备课组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主备人
邵小平
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时间
2017.11.06
课题
第5课开辟新航路
课标考纲
课标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考纲
开辟新航路。
教学重点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讲授新课: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教学难点
探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学案等。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个性化教案)
导入新课:
为纪念地理大发现,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课堂小结:
目光聚焦在近代前夜。当葡西探险者的航海新梦在心中激荡之时,中国明清封建统治者却对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人为地隔绝于世并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当西欧加强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之时,明清新经济因素却步履维艰,最终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陨落。不禁令人恍然如梦:航海新梦与天朝迷梦,开拓与凝固的鲜明对照,是否早已注定希望与危机的不同结局?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1)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2)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
A、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为远航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B、物质条件:包括海船、物资和资金。
C、地理知识:当时,欧洲已经开始流行地圆学说,绘制地图的技术也已很先进。
二、新航路的开辟
1、向东航行
(1)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沿着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抵达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教后反思
②流通商品的种类增多。世界市场扩大意味着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美洲的许多农产品,如马铃薯、玉米等传到欧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
③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④人类眼界扩大,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2)“价格革命”表现为:美洲的白银流向欧洲,使欧洲物价上涨,货币迅速贬值,传统的经济关系受到冲击,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价格革命”。受价格革命的影响,各阶级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①制造商品和销售商品的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一方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另一方面高价售出商品,获得暴利;
②按传统方式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货币贬值而使实际收入减少,日益衰落;
③靠土地收入的农民和固定工资收入的雇佣工人,因通货膨胀日益贫困化。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影响
高考真题
01.(2017年新课标Ⅰ卷文综历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
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4)宗教原因:教会鼓励人们到东方传播天主教。
2、新航路开辟的条件
(1)主观条件:
A、14、15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其主流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提倡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B、西班牙、葡萄牙统治者的支持。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君主希望通过海外探险获得财富,以巩固并加强自己的统治。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10分)
【考点定位】14—17世纪中外历史·东西方发展·14—17世纪中外历史的相互关联。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清朝的对外关系·收复台湾;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
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1)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合作探究】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具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1)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新发现”的美洲等地的联系,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
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紫荆中学集体备课课时设计
备课组长:史荣奎包组领导:杨喜明
备课组
高三历史备课组
主备人
邵小平
第二单元第5课第1课时(总第1课时)
时间
2017.11.06
课题
第5课开辟新航路
课标考纲
课标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2.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考纲
开辟新航路。
教学重点
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讲授新课:
一、东方的诱惑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3)直接原因(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传统商路,导致商路不通,引发商业危机。
教学难点
探究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教具
多媒体课件、文字材料、学案等。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个性化教案)
导入新课:
为纪念地理大发现,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地理大发现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02.(2017年新课标Ⅲ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年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2)149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终于到达了印度。
2、向西航行
(1)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2)1519~152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2)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3)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也急剧增加,大大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贸易的发展。
课堂小结:
目光聚焦在近代前夜。当葡西探险者的航海新梦在心中激荡之时,中国明清封建统治者却对世界的变化浑然不觉,人为地隔绝于世并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当西欧加强资本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之时,明清新经济因素却步履维艰,最终在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中陨落。不禁令人恍然如梦:航海新梦与天朝迷梦,开拓与凝固的鲜明对照,是否早已注定希望与危机的不同结局?
三、走向会合的世界
1、新航路开辟对欧洲的影响
(1)引发了“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
(2)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合作探究】“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1)“商业革命”原本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同美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