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习题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岳麓版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
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意大利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艺术内容上有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的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社会思潮的重大变化
C、社会上层的倡导
D、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吴倩幸运地被选中参加CCTV的《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问她“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于一体的国画应属哪种题材?”她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如打电话向你求助,你的判断应该是( )
A、人物画
B、文人画
C、花鸟画
D、山水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见右图)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有误
A、生
B、旦
C、净
D、丑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右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
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面为一幅清代字画,该字画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图记事
B、重视写意
C、刻画习俗
D、描摹自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从这段材料中得出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休闲娱乐
B、社会教化
C、节庆祭祀
D、艺术审美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对市民阶层精神需求的满足
C、人民生活的提高
D、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底蕴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
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①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
大丈夫岂有侍二主之理!”②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③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④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据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共著录历代书籍七千七百四十八种,约计不同版本两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二百二十部,约占总数的百分之一。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困素是( )
A、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社会环境
B、雕版印刷术雕版精美,可文可图
C、当时人们不太注重科技的运用
D、活字印刷术未能取代雕版印刷术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
”材料表明清初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B、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C、读书入仕不再是文人的人生追求
D、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
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
”该学者认为(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 )
A、客观真实性
B、突出主观意兴的诗情画意
C、书画同源性
D、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
【答案】:
第13题【单选题】
唐代传奇、北宋风俗画、宋词、元曲出现的社会条件相同的是( )
A、长安、东京、大都的繁荣
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固有的文化传统
【答案】:
【解析】:
第14题【单选题】
《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
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答案】:
第15题【单选题】
文人画是最能表现个性,追求神的意趣的写意画。
文人画有四个基本要素,即( )
A、笔、墨、纸、砚
B、琴、棋、书、画
C、风格、造型、色彩、明暗
D、文学、书法、绘画、篆刻
【答案】:
【解析】:
第16题【单选题】
如图,下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
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
【解析】:
第17题【单选题】
下列对历史事件发生背景的描述准确的是( )
A、圆月高悬的夜晚,伟大文学家屈原投汨罗江而亡
B、张骞出使西域时,友人弹奏《阳关三叠》以表达惜别之情
C、金田起义发生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昌起义发生时,江淮大地已过了梅雨期
【答案】:
【解析】:
第18题【单选题】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他在此强调《诗经》具有( )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D、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解析】:
第19题【单选题】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 )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③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0题【单选题】
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甲骨文出现以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
对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它们被统称为“金文”
【答案】:
【解析】:
第21题【单选题】
【加试题】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为有效的方法。
”《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多学科研究者的重视。
下列说法中最
为合理的是( )《清明上河图》(局部)
A、该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
【答案】:
【解析】:
第22题【单选题】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
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答案】:
【解析】:
第23题【单选题】
“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
A、汉赋
B、宋词
C、京剧
D、传奇
【答案】:
【解析】:
第24题【问答题】
在某校高一开展的关于孔子的研究性活动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排演了题为《孔子——名垂千古的圣师》的历史剧,其中一幕剧情如下:
孔子的两旁分别站着颜渊、仲弓、子贡等几位学生。
在孔子面前的书案上堆放着一叠讲义纸和印刷精美的书籍,在他身后的墙上用工整的楷书写着“仁者爱人”四个字。
孔子的学生颜渊、仲弓和子贡对“仁”的涵义不太理解。
先后向孔子请教。
先是颜渊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
再是仲弓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后是子贡问孔子:“何为仁?”孔子回答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认真阅读上述剧情,结合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该剧中编排有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第25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板桥,清代杰出的艺术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
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历经康、雍、乾三代,郑板桥提倡“文必切于日用”“笔墨之外有主张”,反对“解释古人之唾余”。
他说:“千古好文章,只是即景即情,得事得理”固不必引起断律。
”郑板桥一生最爱兰、竹、石,其画构图简单。
主题鲜明,诗、书、画、印完美结合。
他尤喜画竹,曾在一幅画上题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画极富生活气息,深受时人喜爱。
他晚年靠卖画为生,曾题诗云:“画竹多于买作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
——摘编自白寿彝里总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简析郑板桥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