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备考三轮冲刺之考点预测卷系列专题5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中考备考三轮冲刺之考点预测卷系列
专题5 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解析】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浓盐酸、浓硫酸,质量有变化,但不变质;烧碱、生石灰质量有变大,且变质;食盐、稀硫酸质量基本无变化。

【答案】C
2、紫甘蓝汁液在不同酸碱度下的颜色变化如下
pH 1 2~3 4~6 7~9 10 11 12~14
颜色深红紫红浅紫蓝绿黄绿黄
下列物质能使紫甘蓝汁液变黄的是
【解析】此题以几种身边物质近似pH的比较,考查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需要注意的是,溶液酸碱度为中性的pH是7,而不是0;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大。

【答案】C
3、小明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解析】二氧化碳通入两种溶液中,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

【答案】D
4、2008年9月27日,太空第一次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

我国研制的航天员舱外服为航天员成功进行太空行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解析】此题用类比方法可知:氢氧化锂(LiOH)的性质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氢氧化钠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C
5、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解析】在A中,当加水的时候,PH是在减小,但是不能小于7,应该越来越接近于7.在C 中,同质量的M g和Fe ,如果盐酸反应完全因该是产生氢气相等,如果盐酸足量,M g 产生的氢气多。

【答案】B
6、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
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
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A B C D
装置名称甲乙甲乙甲乙甲乙
锥形瓶内物质HCl气体NaCl固
体CaCO3固体
NaOH
NH3Cu CO2锌粒
胶头滴管中物NaOH溶H2O 稀盐H2O H2O 稀盐NaOH溶稀硫
【解析】甲装置气球鼓起,锥形瓶内压强要减小,乙装置气球鼓起,锥形瓶内压强要
增大。

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使乙装置压强减小,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使乙装置压强增大。

【答案】D
7、下列有关常见的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的俗名叫烧碱B.CaCO3是某某石的主要成分
C.NaCl通常从海水中提取 D.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解析】Na2CO3的俗名叫纯碱,烧碱是氢氧化钠。

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海水中有大量的NaCl;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答案】A
8、一天,小影惊奇的发现妈妈蒸馒头时用的不是纯碱,而是小苏打,她好奇的问:“为什么不用纯碱而用小苏打?”妈妈说“面团没发酵,不能用纯碱”。

通过查阅资料小影发现小苏打的化学式为NaHCO3,是一种常用的膨松剂,加热可转化为纯碱。

下列小影相关的推断不合理的是()
A.小苏打是膨松剂是因为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B.小苏打受热转化为纯碱是分解反应
C.小苏打属于酸
D.小苏打对人体无害
【解析】小苏打属于盐,受热能转化为纯碱、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C
9、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探究某某石性质时,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描
述中,不正确
...的是()
A.在某某石的板砖碎片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B.某某石与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作灭火剂
C.实验室里可用某某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D.某某石雕像不易受酸雨侵蚀
【解析】某某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CO2气体不支持燃烧,也不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来灭火;某某石雕像容易被酸雨腐蚀。

【答案】D
10、有一包化学肥料,可能是硫酸铵、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中的一种。

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其外观为白色晶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

这种化肥是()
A.氯化钾 B.碳酸氢铵 C.硫酸铵 D.过磷酸钙
【解析】过磷酸钙不溶于水,而硫酸铵、碳酸氢铵等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会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放出
【答案】A
二、填空题
11、程明和王刚不小心将纯碱洒到白醋(其有效成分为醋酸,可用HAc表示)里,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使他们对醋酸产生了新认识:醋酸像盐酸一样,能与纯碱反应;此外,他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还检索到以下信息:①醋酸与盐酸都具有较强挥发性;②醋酸是一种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且其钠盐(NaAc)受热不易分解;③盐酸与纯碱的反应分以下两步进行:
Ⅰ.Na2CO3+HCl===NaHCO3+NaCl;Ⅱ. NaHCO3+HCl===NaCl+H2O+CO2↑
试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醋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2)根据信息①可知醋酸应置于阴凉处保存;
(3)试写出醋酸与纯碱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他们向纯碱溶液中滴加醋酸到不再产生气泡后,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获得了少量白色固体。

王刚认为这就是纯净的NaAc,而程明则认为里面含有HAc。

你认为的观点正确,理由是:。

【解析】HAc属于酸类,具有酸的通性,通过题给信息,可类比HCl写出Na2CO3与Hac 反应的第一步化学方程式。

【答案】(1)红;
(2)密封
(3)Na2CO3 + HAc== NaHCO3 + NaAc
(4)王刚由于HAc具有挥发性,在蒸发过程中已经挥发掉
12、将一定质量的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
验室安全之处。

① 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见右图)正确的是(填写“甲”或“乙“)。

② 随着放置天数的增加,浓盐酸的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_____ ______。

③ 把浓盐酸稀释后可用于去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主要成分为Fe 2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解析】浓盐酸有挥发性,由于HCl 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所以乙曲线符合题意。

【答案】①乙
②浓盐酸有挥发性,HCl 逸出使盐酸质量减少 ③6HCl + Fe 2O 3 === 2FeCl 3 + 3H 2O
13、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
Na 蒸发、结晶、烘干
粗盐
溶解BaCl 2NaOH 2CO 3
HCl
精盐
过量

过量
过量

②③⑥

以及泥沙等杂质。

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2、 (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 。

【解析】(1)粗盐溶解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加快粗盐溶解;(2)因粗盐中含有Na 2SO 4,第②步操作是加BaCl 2的目的是形成BaSO 4沉淀,除去溶液中的Na 2SO 4。

在操作步骤③、④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 、Na 2CO 3,所以第⑥步加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NaOH 、Na 2CO 3;(3)因粗盐中含有CaCl 2、Na 2SO 4,所以沉淀中除了泥沙、BaSO 4、Mg(OH)2以外,还有CaCO 3、BaCO 3。

(4)在第③步加入过量的NaOH 操作中,若选择KOH 代替NaOH ,会在滤液中引进新的杂质,造成得到精盐不纯。

【答案】(1)加快粗盐溶解
(2)Na 2SO 4 NaOH 、Na 2CO 3
(3)CaCO3、BaCO3
(4)会引进新的杂质KCl
三、实验探究题
14、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
致;
(3)Na2CO 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
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
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1)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说明NaHCO3遇水不反应;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说明NaHCO3溶液能能与酸溶液反应;(2)题给信息Na2CO3受热不分解,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所以剩余的应是Na2CO 3。

【答案】(1)NaHCO3遇水产生二氧化碳,与某些酸反应产生CO2;
(2)Ca(OH)2+CO2=CaCO3↓+H2O;Na2CO3;加水或加热,
2NaHCO3△
=Na2CO3+CO2↑+H2O。

四、计算与分析题
15、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克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所含杂质
在煅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反应时间t∕s t0t1t2t3t4t5t6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g 80 75 70 66 62 58 5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g。

(2)求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煅烧时生成气体的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曲线。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有关知识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固体的变化量为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80 g-58 g =22 g,然后再根据产生二氧化碳的哦质量求出反应掉的碳酸钙的质量,即可求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 (1)22g
(2)解:设样品中含CaCO3的质量为x
CaCO 3 CaO + CO 2 ↑
100 44
x 22g
x 100=g 2244x =44
22100g
=50g 石灰石中CaCO 3的质量分数=(50g ÷80g)×100%=62.5% (1分)
(3)曲线3分。

其中t o —t 5(气体从0~22g)曲线段正确2分;从t 5以后曲线段正确1分。

高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