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学概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名:为拉丁文形容词,为微生物次要特征,字首小写斜体 如:Escherichia coli
• 提供某些噬菌体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的吸附位点。 • 使G+菌有特异的表面抗原,可用于菌种鉴定。 • 贮藏元素。 •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 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3)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构成:
• 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仅由
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无 磷壁酸。
4 核区
原核生物所特有无核膜包裹的、无固定形态 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拟核。
细菌的核质体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 长0.25~3mm。
四、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al)
★鞭毛(flagellum) 菌毛 性毛
★芽胞(spore)
1、荚膜(capsual)
1)概念: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
2. 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价阳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 浓度。
3. LPS的多样性,决定Gˉ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4. 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
4) G+菌与G-菌细胞壁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G+菌
G-菌
肽聚糖层厚度/层次 20~80nm/ 15~50 2~3nm/ 1~2层 层左右
细胞壁特有组分 磷壁酸
3 细胞质和内含物
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物质的总称。
1) 颗粒状内含物
主要有糖元、异染粒、聚β-羟丁酸、藻青素、藻青蛋白、 多聚磷酸盐和硫粒等。
异染粒(迂回体、捩转菌素): 最初在迂回螺菌中发现,美兰或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为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
2)质粒(plasmids)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共 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组 成.
菌毛:
G-菌中多见,(致病菌中多见) 功能:附着,不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结构简单,无基体
鞭毛与菌毛的区别
成分 大小 结构
数目 功能 着生处 菌种
鞭毛
菌毛
鞭毛蛋白
菌毛蛋白
L:15~20μm
细、短
基体、钩形鞘、鞭 中空 无基体 毛丝、
1~数百根
250~300根
运动
附着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膜
杆菌、少数球菌 G-菌
•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s):广义的细菌,是指 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只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 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
• 广义的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古生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器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有明显核区,无核膜、 核仁
4 性菌毛
性状介于菌 毛与鞭毛之 间,G-菌雄 性菌株有, 传递遗传物 质。
性菌毛 G-菌的F+菌株(供体菌)有; 向F-菌株(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
5 芽孢(spore)
某些菌在生长发育后 期,在细胞内形成的 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 孢子,对不良环境有 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芽孢的特性:
生存能力极强,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的 能力。
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 部,由蛋白质层、脂多糖、 磷脂层组成。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G-菌特有
类脂A: 为内毒素的中心。
核心多糖:由糖及其衍生物组
成。 寡糖重复单位:菌体抗原(O抗原),多糖短链,具有抗原性。
脂多糖(LPS)的功能:
1. Gˉ菌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脂多糖
细胞壁层次
只有一层
内层:肽聚糖层
外层:LPS、蛋白 质、磷脂
G染色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格结构致密, 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引起网格缩 小,阻止了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逸出。菌 体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 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 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 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可以生长繁殖,在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菌落。
支原体:
• 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界生活条件的无细 胞壁的原核生物。
• 细胞膜中含有甾醇,细胞膜机械强度好。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 紧贴细胞壁内 侧包围细胞质 的一层柔软, 富有弹性的半 透明薄膜。
中介体(间体)
间体(mesosome): 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
胞壁外的一层透明胶状 物质。
2)荚膜的分类
包在单个细胞上 : 在壁上有固定层次:层次薄:微荚膜
层次厚:(大)荚膜 松散,未固定于壁上:粘液层
3) 荚膜的观察:
• 负染色法:荚膜含水 量很高,用碳素墨水 对背景和菌体进行染 色,衬托出透明的荚 膜。
4) 荚膜的组成:
水、多糖、多肽、蛋白质、糖蛋白等。
分子量约为2~100 × 106 D.携带 1~100个基因, 一个细菌细胞可 有一至数个质粒。
质粒的特点:
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对生存不是必要 的。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
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
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3) 核糖体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70s,由50s大亚 基和 30s 小亚基构成,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2)种: 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
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 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这里的种仅仅是指种的模式种或典型种。
2、微生物的命名:
A、 双名法: 林奈创立,国际命名法规; 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可省略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斜体,表示微生 物的主要特点
一、 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二、 细菌的染色
单染法 复染法 负染法 革兰氏染色
三、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质膜、间体、细胞质、核糖体、气泡、
细胞核、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和伴孢晶体。
1. 细胞壁(cell wall)
概念:细胞壁是 细胞最外一层厚 实、坚韧、略有 弹性的外被。
聚糖骨架由 N—乙酰胞壁酸(M)和N—乙酰葡糖胺(G)以β-1,4糖苷 键连接;
短肽尾由四个氨基酸组成连在M上;
肽桥由5个甘氨酸组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注意连接方 式)
磷壁酸(teichoic acid):
• G+菌细胞壁所特有;
• 类型: 壁磷壁酸:
•
膜磷壁酸:
磷壁酸的功能:
• 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以提高酶的 活性。
5) 缺壁细菌
• 原生质体(protoplast) • L型细菌 • 支原体
原生质体的特点:
1)无细胞壁,呈球形 2)对环境敏感:(渗透压,震荡,离心) 3)有的保留了鞭毛,但不能运动 4)对相应的噬菌体不敏感(无吸附位点)
5)可照样生长,形成菌落(油煎蛋样菌落)
L型细菌(L-forms):
由英国Lister实验室首先发现,自发突变形成的遗 传性状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部分或全部),具多形 性。
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 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 进行
有核膜,核仁
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 许多合成代谢在线粒体 中进行
核糖体
分布在细胞质中,沉降 分布在内质网膜上,沉
系数为70S
降系数为80S
第一节 细菌
本节提要: 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细菌的染色--补充 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分类、命名
2) 鞭毛的观察 • 暗视野显微镜:(活菌:悬滴片或水浸片) • 光学显微镜 : 特殊鞭毛染色法 • 电镜 • 半固体穿刺培养:运动性 • 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3) 鞭毛的功能
• 运动: • 趋性:方向性的应答运动
3 菌毛(纤毛、伞毛、线毛)
长在某些菌体表面的纤细、短直、中空、数量较 多的蛋白质附属物。
休眠能力极强。
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只萌发成一个 营养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方式。
五、 细菌的繁殖
裂殖 :二分裂法
六、 细菌的分类
微生物分类学:
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条理清楚的分类单位 或分类群的科学。
1、 通用分类单位
1) 七级分类单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5) 荚膜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抗干燥,抗吞噬 贮藏养料:细胞外碳源、能源型物质 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细菌间的信息识别、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有利于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引起龋齿)
2 鞭毛
1) 概念: 某些微生物细胞表面 长出的细长、波曲的 丝状体结构,称为鞭 毛。
长约15~20μm,直径 10~20nm。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间体的功能:
• 参与隔膜形成; • 与核分裂有关; • 类线粒体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运送。 屏障作用,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原核微生物中,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
地。 合成场所:与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 许多酶及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 鞭毛着生的位点。
1) 细胞壁的功能
• 维持细胞外形; • 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 • 协助鞭毛运动; • 屏障作用,阻拦有害物质的进入; •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 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
2)肽聚糖(peptidoglycan)的结构
肽聚糖单体
由聚糖骨架 、短肽尾(四肽侧链)、肽桥构成
• 提供某些噬菌体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异的吸附位点。 • 使G+菌有特异的表面抗原,可用于菌种鉴定。 • 贮藏元素。 • 调节细胞内自溶素的活力,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 增强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3)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构成:
• 分为内壁层和外壁层 内壁层:紧贴细胞膜,仅由
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无 磷壁酸。
4 核区
原核生物所特有无核膜包裹的、无固定形态 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拟核。
细菌的核质体是一个大型、环状的双链DNA, 长0.25~3mm。
四、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荚膜(capsual)
★鞭毛(flagellum) 菌毛 性毛
★芽胞(spore)
1、荚膜(capsual)
1)概念: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
2. 与磷壁酸相似,吸附二价阳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 浓度。
3. LPS的多样性,决定Gˉ菌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 4. 噬菌体在细胞表面的吸附位点。
4) G+菌与G-菌细胞壁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G+菌
G-菌
肽聚糖层厚度/层次 20~80nm/ 15~50 2~3nm/ 1~2层 层左右
细胞壁特有组分 磷壁酸
3 细胞质和内含物
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物质的总称。
1) 颗粒状内含物
主要有糖元、异染粒、聚β-羟丁酸、藻青素、藻青蛋白、 多聚磷酸盐和硫粒等。
异染粒(迂回体、捩转菌素): 最初在迂回螺菌中发现,美兰或甲苯胺蓝染色呈紫红色; 为无机偏磷酸盐的聚合物
2)质粒(plasmids)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共 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组 成.
菌毛:
G-菌中多见,(致病菌中多见) 功能:附着,不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结构简单,无基体
鞭毛与菌毛的区别
成分 大小 结构
数目 功能 着生处 菌种
鞭毛
菌毛
鞭毛蛋白
菌毛蛋白
L:15~20μm
细、短
基体、钩形鞘、鞭 中空 无基体 毛丝、
1~数百根
250~300根
运动
附着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膜
杆菌、少数球菌 G-菌
•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s):广义的细菌,是指 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只称作核区的裸露DNA) 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 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
• 广义的细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 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古生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细胞核 细胞器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有明显核区,无核膜、 核仁
4 性菌毛
性状介于菌 毛与鞭毛之 间,G-菌雄 性菌株有, 传递遗传物 质。
性菌毛 G-菌的F+菌株(供体菌)有; 向F-菌株(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
5 芽孢(spore)
某些菌在生长发育后 期,在细胞内形成的 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 孢子,对不良环境有 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芽孢的特性:
生存能力极强,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的 能力。
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 部,由蛋白质层、脂多糖、 磷脂层组成。
脂多糖(LPS,lipopolysaccharide):G-菌特有
类脂A: 为内毒素的中心。
核心多糖:由糖及其衍生物组
成。 寡糖重复单位:菌体抗原(O抗原),多糖短链,具有抗原性。
脂多糖(LPS)的功能:
1. Gˉ菌内毒素的物质基础。
脂多糖
细胞壁层次
只有一层
内层:肽聚糖层
外层:LPS、蛋白 质、磷脂
G染色原理
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格结构致密, 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引起网格缩 小,阻止了结晶紫-碘复合物的逸出。菌 体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 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 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 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可以生长繁殖,在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菌落。
支原体:
• 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界生活条件的无细 胞壁的原核生物。
• 细胞膜中含有甾醇,细胞膜机械强度好。
2 细胞膜(cell membrane)
细胞膜是 紧贴细胞壁内 侧包围细胞质 的一层柔软, 富有弹性的半 透明薄膜。
中介体(间体)
间体(mesosome): 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
胞壁外的一层透明胶状 物质。
2)荚膜的分类
包在单个细胞上 : 在壁上有固定层次:层次薄:微荚膜
层次厚:(大)荚膜 松散,未固定于壁上:粘液层
3) 荚膜的观察:
• 负染色法:荚膜含水 量很高,用碳素墨水 对背景和菌体进行染 色,衬托出透明的荚 膜。
4) 荚膜的组成:
水、多糖、多肽、蛋白质、糖蛋白等。
分子量约为2~100 × 106 D.携带 1~100个基因, 一个细菌细胞可 有一至数个质粒。
质粒的特点:
可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对生存不是必要 的。复制与染色体分开,但同步进行。
不同质粒携带不同遗传信息。 无质粒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方
式获得,不能自发产生。
3) 核糖体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70s,由50s大亚 基和 30s 小亚基构成,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
2)种: 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
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 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这里的种仅仅是指种的模式种或典型种。
2、微生物的命名:
A、 双名法: 林奈创立,国际命名法规; 属名+种名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份 可省略
属名:拉丁文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字首大写,斜体,表示微生 物的主要特点
一、 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二、 细菌的染色
单染法 复染法 负染法 革兰氏染色
三、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细胞质膜、间体、细胞质、核糖体、气泡、
细胞核、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和伴孢晶体。
1. 细胞壁(cell wall)
概念:细胞壁是 细胞最外一层厚 实、坚韧、略有 弹性的外被。
聚糖骨架由 N—乙酰胞壁酸(M)和N—乙酰葡糖胺(G)以β-1,4糖苷 键连接;
短肽尾由四个氨基酸组成连在M上;
肽桥由5个甘氨酸组成(金黄色葡萄球菌)。(注意连接方 式)
磷壁酸(teichoic acid):
• G+菌细胞壁所特有;
• 类型: 壁磷壁酸:
•
膜磷壁酸:
磷壁酸的功能:
• 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以提高酶的 活性。
5) 缺壁细菌
• 原生质体(protoplast) • L型细菌 • 支原体
原生质体的特点:
1)无细胞壁,呈球形 2)对环境敏感:(渗透压,震荡,离心) 3)有的保留了鞭毛,但不能运动 4)对相应的噬菌体不敏感(无吸附位点)
5)可照样生长,形成菌落(油煎蛋样菌落)
L型细菌(L-forms):
由英国Lister实验室首先发现,自发突变形成的遗 传性状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部分或全部),具多形 性。
无线粒体,能量代谢和 许多物质代谢在质膜上 进行
有核膜,核仁
有线粒体,能量代谢和 许多合成代谢在线粒体 中进行
核糖体
分布在细胞质中,沉降 分布在内质网膜上,沉
系数为70S
降系数为80S
第一节 细菌
本节提要: 细菌的形态和排列 细菌的染色--补充 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 细菌的繁殖 细菌的分类、命名
2) 鞭毛的观察 • 暗视野显微镜:(活菌:悬滴片或水浸片) • 光学显微镜 : 特殊鞭毛染色法 • 电镜 • 半固体穿刺培养:运动性 • 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
3) 鞭毛的功能
• 运动: • 趋性:方向性的应答运动
3 菌毛(纤毛、伞毛、线毛)
长在某些菌体表面的纤细、短直、中空、数量较 多的蛋白质附属物。
休眠能力极强。
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只萌发成一个 营养体。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方式。
五、 细菌的繁殖
裂殖 :二分裂法
六、 细菌的分类
微生物分类学:
按微生物亲缘关系将其排成条理清楚的分类单位 或分类群的科学。
1、 通用分类单位
1) 七级分类单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
5) 荚膜的生理功能:
保护作用:抗干燥,抗吞噬 贮藏养料:细胞外碳源、能源型物质 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细菌间的信息识别、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有利于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引起龋齿)
2 鞭毛
1) 概念: 某些微生物细胞表面 长出的细长、波曲的 丝状体结构,称为鞭 毛。
长约15~20μm,直径 10~20nm。
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间体的功能:
• 参与隔膜形成; • 与核分裂有关; • 类线粒体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运送。 屏障作用,维持细胞内正常的渗透压。 原核微生物中,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
地。 合成场所:与细胞壁及荚膜的合成有关。 许多酶及电子传递链组分的所在部位。 鞭毛着生的位点。
1) 细胞壁的功能
• 维持细胞外形; • 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 • 协助鞭毛运动; • 屏障作用,阻拦有害物质的进入; • 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 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
2)肽聚糖(peptidoglycan)的结构
肽聚糖单体
由聚糖骨架 、短肽尾(四肽侧链)、肽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