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下语文基础达标10陋室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课时训练·基础达标
一、积累运用——试一试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陋.室(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惟吾德馨.( )
(2)有仙则名.( )
(3)谈笑有鸿儒
..( )
(4)无案牍之劳形
..( )
3.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B.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C.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6.试用简明的话概括作者的“德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8.综合性学习。
古人一向对“室”比较重视,经常给其命上各种富有深刻意蕴的名称。
假如让你为自己的“室”(卧室或书房)命名,你会起个什么样的名字呢?并说说其寓意。
名称: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二、精彩段落——品一品
阅读全文,回答9~12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4)无案牍
..之劳形( )
10.翻译下面句子。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1.本文对陋室是从哪几方面进行描写的?这几方面突出陋室怎样的特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12.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三、类文阅读——做一做
(2011·襄阳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3~1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谈笑有鸿儒
.._______________
(2)花之隐逸
..者也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陋之.有水陆草木之.花
B.有仙则名.遂以名.楼
C.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陶后鲜.有闻屡见不鲜.
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6.文章的写法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
___________的写法,[甲]文通过为陋室作铭表明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乙]文则通过______
____表达自己的节操,两文都写得较含蓄。
17.两篇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请说说[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xīn hén rúdúShǔlòu
2.答案:(1)品德高尚(2)出名(3)大儒,博学的人(4)使身体劳累
3.答案:(1)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学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2)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览用泥金抄写的佛经。
(3)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解析】选B。
“苔痕上/阶绿”正确划分为“苔痕/上阶绿”。
5.【解析】选B。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6.答案:安居陋室,只与鸿儒交往,悠闲自得,胸怀诸葛亮、扬雄那样的抱负。
7.答案: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8.答案(示例):致远斋该名取自名句“非宁静无以致远”,表达“静以修身”的志趣追求。
9.答案:(1)灵验,神奇(2)指示代词,此,这(3)调弄,这里指弹奏(琴)
(4)官府公文
10.答案: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11.答案: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陋室特征:雅。
12.答案:不矛盾。
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凡乐扰耳、俗务缠身。
(意思对即可)
13.答案:(1)大儒,博学的人(2)指隐居的人
14.【解析】选C。
A项中“之”的意思分别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的”;B项中“名”的意思分别是:出名/命名;D项中“鲜”的意思分别是:少/新鲜;C项中“而”的意思都是表示转折,“但,但是”。
15.答案: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
16.答案:托物言志(正面)赞美莲的形象
17.【解析】此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甲]文主要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主要通过对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操。
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情操和对正直品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