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2 岳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合当今社会,明白现今的一些政治 制度是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摒弃和继承 发展,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 文明。
3、教材重难点
• 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 (1) 学生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 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 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 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重用身边的官位比较低的近 臣、宠臣来削弱相权呢?
(1)官位低,皇帝在任用时可减少顾 虑
(2)近臣、宠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旨意
(3)可以随意更换
• 书本p10第二段:“到汉武帝时,则
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 官中的决策班子,成为中朝与之制衡。 到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 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 改称为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 门下省。”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1.说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史料对比 分析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 析各项政治制度措施,通过图表归 纳法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把全班分为四大小组(汉、唐、 宋、元),并课前派发资料。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各自朝 代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地 方官制、选官制度、监察与谏 议)。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 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通过 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 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培养学生 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中书省,中书令二员。……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 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中书令之职, 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 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 ──[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
1、源流:
) (审议)
2、课前导入:
每小组派选一名同学进行政治制 度与朝代“连连看”,使学生对 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向学生 提出问题。(约6min)
3、讲授新课:
①子目一 问题探究、情景创设: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25min)
②子目二 谈话法讲授: “选官制度”(15min)
③子目三 谈话法讲授: “监察和谏议”(10min)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ABC三个方案的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子目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 演 变联①”汉系朝并“对中比朝秦”朝、的“政外朝治”制设度置,运用
史窦太料后分曰析:汉“朝皇中后央兄枢王信纽可中侯皇权与相 权发也 之 ‘。。非的 展””刘矛由…丞氏盾 来…相不, 。景议得从帝之王而曰,,探:亚非究“夫有请曰功三得:不省与“得六丞高侯部相皇。制议帝不的约如: 总要约 功─先结,,─听1天侯[:下之西丞西共,汉相汉击非]的丞之约司意相!也马见’。迁位。今”《崇丞景信史权相帝虽记重权默皇》,然后卷力国而兄五过家止,七大大。无对政皇都 权《构周成勃附了子一亚定夫的传威》胁。
• (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搜集 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 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 口头表达的能力。
• (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 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 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一些突出特点,这些政治制度对中 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 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 (2)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 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 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谈话法
引探式教学法
以问题探究为主,一共一个半课时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巩固旧知识 集中注意力 促进思维发展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材分析
上
学情分析
课
教法学法
环
教学程序
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一1、、教教材材地分位析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第一单元的第
三课,其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在前面的两个课时中介绍了夏、商、 周、秦的政治制度,并详细了解我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由来。三省六部制、 元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监察与谏议制度等古 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为下一课《中国专制集 权的不断加强》作铺垫。从文明史观来看, 这些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今政治制度的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乃至世 界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三省
②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置与主要职能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 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
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 门下省侍中二员。……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历
二年十一月九日,升为正二品。......凡百司奏抄,侍中 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六部
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 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 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 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 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 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3、教材重难点
• 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 选官制度、监察制度。
• 难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 (1) 学生在初中时已简单学过这些制度下 的机构设置情况,但仍处于认识的感性阶 段,因此,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 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 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想一想:汉武帝为什么重用身边的官位比较低的近 臣、宠臣来削弱相权呢?
(1)官位低,皇帝在任用时可减少顾 虑
(2)近臣、宠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旨意
(3)可以随意更换
• 书本p10第二段:“到汉武帝时,则
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 官中的决策班子,成为中朝与之制衡。 到东汉时期逐渐形成了尚书台,取代 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尚书台 改称为尚书省,又新设立了中书省和 门下省。”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1.说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文字史料对比 分析各个朝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分 析各项政治制度措施,通过图表归 纳法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
四、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把全班分为四大小组(汉、唐、 宋、元),并课前派发资料。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归纳各自朝 代的政治制度(中央官制、地 方官制、选官制度、监察与谏 议)。
2、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汉代的中外朝制;
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北宋的二府 三司制;元代的中书一省制。通过 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下中枢权力机 构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 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1)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从材 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论从史出,培养学生 搜集材料运用材料的能力。
中书省,中书令二员。……本正三品,大历二年十一 月九日,与侍中同升正二品,自后不改也。中书令之职, 掌军国之政令,缉熙帝载,统和天人。入则告之,出则 奉之,以厘万邦,以度百揆,盖佐天子而执大政也。 ──[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
1、源流:
) (审议)
2、课前导入:
每小组派选一名同学进行政治制 度与朝代“连连看”,使学生对 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向学生 提出问题。(约6min)
3、讲授新课:
①子目一 问题探究、情景创设: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25min)
②子目二 谈话法讲授: “选官制度”(15min)
③子目三 谈话法讲授: “监察和谏议”(10min)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ABC三个方案的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子目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 演 变联①”汉系朝并“对中比朝秦”朝、的“政外朝治”制设度置,运用
史窦太料后分曰析:汉“朝皇中后央兄枢王信纽可中侯皇权与相 权发也 之 ‘。。非的 展””刘矛由…丞氏盾 来…相不, 。景议得从帝之王而曰,,探:亚非究“夫有请曰功三得:不省与“得六丞高侯部相皇。制议帝不的约如: 总要约 功─先结,,─听1天侯[:下之西丞西共,汉相汉击非]的丞之约司意相!也马见’。迁位。今”《崇丞景信史权相帝虽记重权默皇》,然后卷力国而兄五过家止,七大大。无对政皇都 权《构周成勃附了子一亚定夫的传威》胁。
• (2)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搜集 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 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高 口头表达的能力。
• (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央中枢权力体 系里,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从而揭示皇权 不断加强这一特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 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一些突出特点,这些政治制度对中 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中 国国情的深刻历史洞察力。
• (2)高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但他们感兴趣的往往集中在直观教具和 有趣的历史事件上,这就要求历史教学要 有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 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境教学法
谈话法
引探式教学法
以问题探究为主,一共一个半课时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巩固旧知识 集中注意力 促进思维发展
第三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材分析
上
学情分析
课
教法学法
环
教学程序
节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一1、、教教材材地分位析 •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是第一单元的第
三课,其内容在本单元中具有承上启下的 作用。在前面的两个课时中介绍了夏、商、 周、秦的政治制度,并详细了解我国古代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由来。三省六部制、 元以前的选官制度和监察与谏议制度等古 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为下一课《中国专制集 权的不断加强》作铺垫。从文明史观来看, 这些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今政治制度的发展 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中国乃至世 界的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朝----尚书台----尚书省-----三省
②唐代三省六部的设置与主要职能
尚书省领二十四司,尚书令一员。正二品。 其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
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凡庶务,皆会而决之。 门下省侍中二员。……武德定令,侍中正三品,大历
二年十一月九日,升为正二品。......凡百司奏抄,侍中 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六部
隋朝正式确立, 唐朝进一步完善。
2、运作程序 3、影响
①对当时:A、相权一分 为三。三省合作,三省相 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 权的独尊。B、减少决策 失误,提高行政效率;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②对后世:是中国古代政治 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 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 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 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行, 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 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