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经纬网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大峪二中地理月考卷
1.B
【解析】
试题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本初子午线是一条特殊的经线,其经度是0°,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赤道,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
2.D
【解析】
试题分析:
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河流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麦哲伦环球航行,但能够最科学且直观地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3.C
【解析】
试题分析:国际上习惯用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故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4.A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上的0°纬线,又称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考点:该题考查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5.B
【解析】
试题分析:
麦哲伦环球航行第一次践行了人类的梦想,他带领船队一直向西,最后回到出发地西班牙,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

之后才是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照片,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而AD与地球形状无关,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6.B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判断P点的经纬度为:10°E,20°N,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A点应为东半球;根据南北半球的划分,应为北半球。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

7.D
【解析】
试题分析: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A正确;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可得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根据球踢得表面积计算公式可得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故B、C正确;在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故本题选D。

考点:地球和地球仪。

8.B
【解析】
试题分析:回归线有南北回归线,极圈有南北极圈,40°纬线有南纬40°纬线,北纬40°纬线,所以只有赤道是一条纬线。

考点:地球与地球仪
9.C
【解析】
试题分析:所有的北纬都位于北半球,西经度小于20°时位于东半球,东经度大于160°时位于西半球,故完全符合题意的是选项C。

考点:该题考查半球的判定。

10.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度向北度数越大为北纬,用符号“N”,表示向南度数越大为南纬,用符号“S”表示,C点的经纬度是20°E,20°S。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

11.D
【解析】
试题分析: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始线,向北向南各分了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向北度数越大,北极是北纬90°,赤道向南度数越大,南极是南纬90°。

考点:该题考查查纬度的变化规律。

12.D
【解析】
试题分析: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线的特点。

13.A
【解析】
试题分析:经纬网中,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纬线是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14.A
【解析】
试题分析: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或称0°经线,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重要的经、纬线.
15.A
【解析】
试题分析:纬线具有三个特点:指示东西方向;形状为圆圈;赤道最长,越往两极纬线圈越来越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线的划分.
16.C
【解析】南极点是地球的最南端,其四周都是朝北方向。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结合经纬度的判读规则可得,图中所示范围是南半球图,B点的纬度为30°S,A正确;60°纬线的长度等于赤道处的一半,也即经线的一半,B错;B点位于30°W上,故位于西半球,C错;根据经纬网定向可知,C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故本题选A。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图。

18.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的经线圈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与20°W经线构成同一经线圈的经线是160°E,其特点是之和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

考点:该题考查经线圈的两条经线的特点。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经纬度的“北大北纬,南大南纬”原则可以判断,图中经度为东经,纬度为北纬,则A点坐标为15°N、135°E,故本题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0.D
【解析】
试题分析: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考点:该题考查半球的划分。

21.90°S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它们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称北纬,赤道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写作90°S).
考点: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划分.
22.
(1)大气污染;
(2)A;
(3)A;
(4)“乌云密布”;
(5)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植树造林。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

它制约着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人为因素也影响、改变着自然环境。

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太差,环境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等所带来的严重破坏。

保护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

读图可知,
(1)小鸟嘴上都带着防护罩,其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大气污染。

(2)这一环境问题在我国较为严重的地区是大城市。

(3)下列关于这一环境问题的正确叙述是我国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严重。

(4)这幅漫画设计一个主题名称是:“乌云密布”。

(5)缓解这一环境问题的措施有:减少工业废气排放。

23.(1)60°N60°W,40°S 40°S
(2)B B和C A
(3)低中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0°经线以东的180°为东经,以西的180°为西经;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判定图中A、C两点的经纬度为:A、60°N,60°W;C、40°S,40°E;
(2)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位于赤道上的是点B,20°W向东160°E向西的半球为东半球,即位于东半球的是点B、C;西经20°向西东经160°向东的半球为西半球,即点A位于西半球;
(3)高低中纬的划分范围: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发范围为60°-90°.故判定B点在低纬度,C点在中纬度.
考点:本题考查利用经纬网定位.
24. (3分)
地理坐标:A、1800, 200S B、00,66.50N
C在A的西南方向。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经度与纬度的判断,如根据经度向东方向度数增大为东经,减小为西经,纬度向北方向增大为北纬,减小为南纬;A(1800, 200S),B(00,66.50N);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在A的西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五带的范围为回归线与极圈、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
160°E,经线的特征:(1)形状:半圆;(2)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经线长度等于赤道长度的一半(2万千米)。

(3)走向状态:所有经线都相交于两极;纬线的特征:(1)形状:圆 (2)走向状态:互相平行。

同一经线上纬度间隔10距离为110千米(4)长度分布: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成一点(900纬线),长度为0km。

全球内纬度数相同 (对称的纬线)长度才相等。

25.
(1)20°N、110°E ;40°S、170°W
(2)东
(3)东北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纬度为北纬20度,经度为东经110度;B点纬度为南纬40度,经度为西经170度.(2)根据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160°E向东至为20°W为西半球),判定A点位于东半球上;
(3)结合图示得知:B点的经纬度是(170°W,40°S),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考点:本题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26.
(1)30°N,30°W30°N,60°W0°,
30°E
(2)西北
(3)小于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中每条经线之间间隔为30°,所以A点所在的经线是30°W,B点所在的经线是60°W,C点所在的经线是30°E;A点和B点同在北纬30°纬线上,C点和D点同在0°纬线上。

(2)A点在D点西面,A点在D点北面,综合可知,A点在D点的西北。

(3)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线逐渐减小;图中CD在赤道上,AB在北纬30°纬线上,所以CD之间的距离大于AB之间的距离。

考点:该题考查经纬网知识。

27. (8
分) A 40°S,40°W
B 40°N40°E
C 10°N170°W
D 10°S170°E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经度向东方向上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纬度向北方向上度数增大的为北纬,减小的为南纬,可得A:(40°S,40°W ),B(40°N,40°E),C (10°N,170°W) D(10°S、170°E)。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知识。

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各点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五带位置等相关知识。

28.
(1)60°
(2)正南
(3)丁
(4)丙
(5)乙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为南半球,纬度为南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为顺时针,据此读经纬网图可知,甲地的地理坐标是60°S,170°W.
(2)读图可知,丁地和乙地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根据南极为地球的最南端,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知,丁地位于乙地的正南方.
(3)读图可知,丙地的纬度是80°S,丁地的纬度是
80°S,因此可判断,丙、丁两地中距南极点(90°S)更近的是丁地.
(4)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甲、丙两地中位于高纬度的是丙.
(5)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根据自转方向,可判断,甲、乙两地中,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的是乙地.
考点:本题考查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