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新航路的开辟(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全球新航路的开辟
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一、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必然性)
(一)原因(动因)——必要性
(1)经验积累:西欧人在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长期航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技术条件:①地理知识的积累——相信大地是球状的(地圆学说),有关季风和洋流等方面的知识日益丰富;②造船技术不断提高;③指南针(星盘)、新型航海图的使用。
⑶政治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航海家的探险精神以及个人努力
〖概念阐释〗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追求物质享受和现世的人生幸福: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
二、新航路的开辟
指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欧洲人开辟的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绕道非洲南端好望角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线以及第一次环球航行的成功,这些航路通常被叫作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都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而把发现新航路的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发现的时代”。
旧航路(传统商路)与新航路
(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了欧洲到美洲和亚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路线
②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
(2)概况(结合P37地图)
⑶意义:①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
②在主要航线之外,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
了直接联系。
〖史论归纳〗
原因:①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行为既缺乏经济动因,又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②在西方大航海和早期殖民时代,由于面临来自海域的威胁,明清王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③而欧洲…
感想:中国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本来具有先发优势。
但是在面临外域挑战时,却关闭了国门,闭关自守,坐井观天。
这一举措失去的不仅是中国海洋权益与资源,更是失去了中国不断认知外部世界与提升自我发展的机会,最终中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背海而亡、向海而兴”。
17世纪的英国人沃尔特雷利爵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即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即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控制了世界。
”
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材料一农民普遍缴纳货币地租,在手工作坊做工的工匠、师傅、帮工和在手工工场做工的工人、师傅大多领取货币工资。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
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
……但欧洲的贵金属开采发展缓慢。
1493—1520年间,欧洲产银共4.5万公斤,年均产量仅1 600公斤,不敷社会所需要。
——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材料二西欧本身贵金属就不多,而为数不多的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进行的香料和奢侈品贸易中又大量流向东方,进一步加剧了严重的金银荒。
“在15世纪,追求黄金的热病弥漫全欧洲,其中葡萄牙高烧尤甚”。
黄金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王室的收入大受影响,社会矛盾激烈冲突。
——《大国如何崛起》材料三日本国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其所属岛屿有金,金多无量……秦海(中国南海)中“共有7459座岛……其中一切富源,或为黄金宝石,或为一切种类香料,多至不可思议。
”
——《马可•波罗游记》材料四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以及克里木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
不但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而且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
这实际上等于堵死了这一条重要的商路。
结果,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
——引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材料五(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
——迪亚士
材料六14-17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人文主义提倡人们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追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生。
——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西欧出现金银荒的原因。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金银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西欧金银储量少,开采缓慢;
③因与阿拉伯贸易,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原因:①(材料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金银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材料一、二)西欧出现金银荒→“黄金热”形成;
③(材料三)东方盛产黄金,激起西欧人对东方的发财梦;
④(材料四)奥斯曼帝国兴起,东西方商路受阻→欧洲商业危机。
⑤(材料五)传播基督教的驱动;
⑥(材料六)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
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之对比
材料一:郑和船队每到一国,就向国王宣读中国皇帝的诏谕;尔等顺天道,恪守朕言,巡礼循理安分,勿得违约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
若有摅诚(表示诚意)来朝,咸赐皆赏。
……——引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
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
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
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材料三: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
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
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
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
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
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
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
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不同之处。
①主要目的: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传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哥伦布航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黄金,获取领土和财产。
②扮演的角色:郑和船队为官方外交使团和朝贡贸易使团;哥伦布船队集征服者、殖民者、基督教传播者、通商者、海盗等多种角色于一身。
性质……
(1)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而“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
(8分)
直接原因:哥伦布通过探险、殖民获得大片海外领土和财产,而郑和下西洋给明朝带来巨大财政负担。
(2分)
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对外政策逐渐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等。
(4分)
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的生产、交换与出售,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14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西欧封建庄园制度逐渐解体,具有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性质的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不断出现,西欧各国的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
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缴纳地租,手工工场主、租地农场主和商人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
在所有交换手段中,黄金是最贵重的货币,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因此人人都渴望黄金,欧洲对金银财富以及开拓新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
新航路开辟的历史根源:十五世纪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急速发展,商品货币关系开始从内部侵蚀封
建自然经济的基础,瓦解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当时,商品交换十分广泛,这就需要大量货币,这时西欧货币已经由银本位制过渡到金本位制,黄金、白银同是欧洲各国和欧洲各国间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地位很高,因而当时人们认为占有金银就占有一切,黄金能为灵魂开辟通往天堂的道路,因此,西欧社会各阶层,尤其商人和资产阶级,非常热衷于追求金银、财富,然而欧洲大陆所产金银有限,于是他们把注意力转到了东方。
地圆说:“地球”的概念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次提出的,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2世纪,亚历山大的科学家埃拉托色尼、希腊的地理学家托勒密也分别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形的设想。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重新“发现”这个学说,许多人相信地球是圆的。
哥伦布到达美洲的航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促进了新宇宙观的形成。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从土耳其人于1299年在小亚细亚建立的国家发展而来的,信奉伊斯兰教。
第一代苏丹为奥斯曼一世,其国名也由此而来。
1453 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进攻君士坦丁堡,消灭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
1617世纪,势力达到顶峰,逐渐形成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控制了巴尔干、西亚、北非和东地中海等大片区域。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在其崛起过程中,曾威胁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安全,但也对东西方的文明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奥斯曼帝国曾多次实行现代化改革。
1683年,奥斯曼帝国再次进攻维也纳失败以后,帝国开始走向衰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斯曼帝国参加同盟国一方,作战战败后帝国逐浙分裂。
1923年,凯末尔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最终灭亡。
西班牙和葡萄牙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进行海上探险。
(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
(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洋航行所必需的装备和费用。
(4)两国都热衷于传播基督教。
〖必备知识练〗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1.葡萄牙的国歌《葡萄牙人》中唱道:“海上英雄,民族高尚,这国家不朽和勇敢,现在是时候奋起,重放葡萄牙的光芒。
”推动葡萄牙人成为“海上英雄”的根本动力是()
A.传播天主教的需要B.传统商路衰落的刺激
C.寻找贵重金属的欲望D.商品经济的发展
2.1521年,“维多利亚号”船长因为环球航行获得了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授予的一枚纹章。
纹章下半部都是互相交叉的肉桂,周围是3个肉豆蔻和12朵丁香花等香料植物图案,上面是个地球。
这枚纹章侧面印证了()
A.香料导致西欧市场金银贬值B.西班牙环球航行的经济动因
C.世界各地新物种的频繁交流D.“物竞天择”进化理论的正确
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4.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考点二新航路的开辟
5.“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
”这次航行
A.最早到达好望角B.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
C.发现美洲新大陆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6.1992年,许多国家为纪念某一历史事件纷纷举行500周年纪念活动,但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与该纪念活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郑和下西洋B.迪亚土到达好望角
C.哥伦布航行到美洲D.麦哲伦环球航行
7.下图是新航路开辟的局部示意图,关于②航线开辟叙述正确的是
A.首次打通欧洲到达东方的航路B.为葡萄牙带去了丰厚的利润
C.找到了通往西印度群岛的捷径D.得到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
8.(2021.浙江)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
这次航海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
”该航海家
A.深信“地圆说”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9.为纪念卡伯特到达北美500周年,“马修号”复原船(下图)沿着当年卡伯特的航海路线,于1997年6月24日驶入博纳维斯塔港。
博纳维斯塔港位于
A.纽芬兰岛B.拉布拉多半岛C.北冰洋地区D.塔斯马尼亚岛
10.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纽芬兰岛。
16世纪,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留下了详细的航行记录和准确的航海图。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
这些海上探险()
A.拓展了欧洲人对地球的认知B.形成了大西洋“三角贸易”商业圈
C.最早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D.推动了股份合资企业的广泛建立
〖素养提升练〗
11.图2是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
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
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B.新航路开辟前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12.《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
”材料指出了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D.欧洲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13.1519年麦哲伦进行环球航行时,船队共5艘船,280名船员,总计费用830多万马拉维迪斯(当时西班牙货币单位)。
庞大的费用私人难以募集,而西班牙国王投资占75%。
这反映出的实质是
A.官方支持是进行海外探险的重要条件B.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规模非常大
C.社会经济发展使欧洲王室财富大增D.追求贵金属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14.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在“亚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这说明
A.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B.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
C.美洲的发现出于一种偶然D.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
15.《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是马浩岚编译的《美国语文》第一课。
下面出自其课后学习活动的是
A.马可•波罗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B.迪亚士是什么时间返回祖国的?
C.哥伦布打算在这个岛上停留多长时间?D.麦哲伦葬身在什么地方?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
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
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
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
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
(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题: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论述: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航海造船、地图绘制、火药武器等技术的进步是新航路开辟的技术因素,达伽马、哥伦布等探险家的勇敢探索是新航路开辟的人物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和使命感,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是新航路的文化因素,西、葡完成中央集权,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是新航路开辟的政治因素综上所述,新航路开辟是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促进了世界逐渐走向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