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真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评估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一醒来,看到他睡在我的胳(gē)肢窝下,好象一只麻雀栖(qī)在屋檐下,我的心里快乐极了,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我努力不翻身,免得把他弄醒。

B . 当科学方法能够被利用,并且是很好地被利用的时候,它是至高无上的。

但这种方法很容易被错误地应用,而滥(làn)用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可能性是骇(hài)人听闻的。

C . 即使有时这个民族的某个或某些成员会酿出某些独特的心理,也往往由于禁(jìng)忌、孤立等社会力量的威慑(shè),不是迅速消声匿迹,便是陷于孤芳自赏。

D .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kuāng)里。

往常他坐在登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yǔ)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甲)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让人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幕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乙)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里,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丙)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

因此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捉摸
B . 确实
C . 变化莫测
D . 因此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丙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现今我国高考移民现象依然严重,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和录取人数严重差异造成的。

B . 近年来,在台州市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服务效能提升,把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举办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全民阅读。

C . 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D . 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三年前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孩子是很熟悉的。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品质》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高尔斯华绥,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三部曲等。

B . 碑记,又称“碑志”,刻在墓碑上,用于叙述死者生前的事迹,评价、歌颂死者功德。

表达方式上往往采用记叙、议论、抒情,如《五人墓碑记》。

C .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人。

所著《史记》共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二、语言表达
5. 汉字有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
书”的演变过程。

请根据“车”“集”二字归纳出汉字演变中的两条规律。

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让总理站着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不是疏忽和缺乏人性化,而是一种制度化的要求和仪式需要。

总理站着和人大代表坐着,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姿态,________,反映着人民主权、权力机关至上的政治架构。

在这种制度架构中,总理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出,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自然要站着作。

政府行政首长站着向议员作工作报告,这是民主代议制国家的通例。

人类自从有了政治这个东西后,________,仪式传递着信息。

我们可以心疼自己敬爱的总理,________,意识到“站着”这种仪式的政治内涵。

(节选自《因何不能给作报告的总理一把椅子》)
7. 阅读下面文字,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形象生动,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80字。

杨绛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四年,重温她的文字,仍觉韵致淡雅,饶有滋味。

为纪念先生,光明中学校园书吧征订了一批杨绛先生作品,现向同学们征集杨绛作品推荐语,用来制作宣传海报,立于书吧门前。

三、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冠状病毒是一个大型病毒家族,已知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较严重疾病。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人感染了冠状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

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

但许多症状是可以处理的,因此需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治疗。

此外,对感染者的辅助护理可能非常有效。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速率为1.4-2.5,远超SARS病毒,但在病毒性致死方面要弱一些,在可以人传人的病毒中,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的致死率为9.6%,2012年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致死率为34.5%。

科学防治,既要有科学的认识,也要有科学的方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各个防控主体坚持科学的态度、采用科学的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

比如,救治感染患者,就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重症病例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教治。

又如,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源头控制,对车站、机场、码头等重点场所,以及汽车、火车、飞机等密闭交通工具,采取通风、消毒、体温监测等必要措施。

无论是个人、社区,还是政府部门,都应该讲究科学方法、注重精准施策,让各项防控举措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摘自《科学防治,让各项举措更有力有效》)
材料三:
据新华社电,中国科研团队近日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
了两种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有望用于抗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研究人员从一名新冠康复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离出4种人源单克隆抗体。

实验显示,这4种抗体对新型冠状病毒均有中和能力。

其中两种抗体能够阻断新冠病毒感染,具有进一步被开发成治疗新冠病毒感染药物的潜力。

由北京大学领衔的科研团队17日在美国《细胞》杂志在线发表论文介绍,他们利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从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血浆中成功筛选出多个高活性中和抗体。

动物实验证明,这些抗体有望用于新冠治疗药物研发和短期预防。

(摘自《新冠治疗药物研发两中国团队有进展》)
(1)下列对“冠状病毒”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冠状病毒可引起感冒、中东呼吸综合征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等较严重的疾病。

B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人感染此病毒后轻者发热、咳嗽、导致肺炎等,重者呼吸困难、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C .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传播速率与SARS病毒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相比超高,故致死率相对偏高。

D . 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根据患者临床情况许多症状可以处理。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将确诊病人集中到综合力量强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救治。

B .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科学防控是一项需要各方坚持科学态度、采用科学方法、坚持精准施策、做好协同配合的系统工程。

C .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要对重点场所和密闭的交通工具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才有可能做好疫情的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

D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了两种可有效阻断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它们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中和能力,将有可能用于抗新冠药物和疫苗的研发。

(3)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做法。

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合花
茹志鹃
一九四六年的中秋。

这天打海岸的部队决定晚上总攻。

我们文工团创作室的几个同志,就由主攻团的团长分派到各个战斗连去帮助工作。

大概因为我是个女同志吧!团长对我抓了半天后脑勺,最后才叫一个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去。

通讯员撒开大步,一直走在我前面。

一开始他就把我撩下几丈远。

我想喊他等等我,却又怕他笑我胆小害怕;不叫他,我又真怕一个人摸不到那个包扎所。

我开始对这个通讯员生起气来。

哎!说也怪,他背后好像长了眼睛似的,倒自动在路边站下了。

但脸还是朝着前面。

没看我一眼。

等我紧走慢赶地快要走近他时,他又蹬蹬蹬地自个向前走了,一下又把我摔下几丈远。

我实在没力气赶了,索性一个人在后面慢慢晃。

没有赶上他,但双脚胀痛得像火烧似的。

我向他提出了休息一会后,自己便在做田界的石头上坐了下来。

他也在远远的一块石头上坐下,把枪横搁在腿上,背向着我,好像没我这个人似的。

凭经验,我晓得这一定又因为我是个女同志。

我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走过去,面对着他坐下来。

这时,我看见他那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顶多有十八岁。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

我拼命忍住笑,随便地问他是哪里人。

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

原来他还是我的同乡呢!
……
我们到包扎所,已是下午两点钟了。

来了一个乡干部,好像是说什么被子的事,要我们自己去借。

我这时正愁工作插不上手,便自告奋勇讨了这件差事,怕来不及就顺便也请了我那位同乡。

我们先到附近一个村子,进村后他向东,我往西,分头去动员。

不一会儿,我已写了三张借条出去,借到两条棉絮,一条被子,手里抱得满满的,心里十分高兴,正准备送回去再来借时,看见通讯员从对面走来,两手还是空空的。

“怎么,没借到?”我觉得这里老百姓觉悟高,又很开通,怎么会没有借到呢?我有点惊奇地问。

“女同志,你去借吧!……老百姓死封建……”
“哪一家?你带我去。

”但他执拗地低着头,像钉在地上似的,不肯挪步,我走近他,低声地把群众影响的话对他说了。

他听了,果然就松松爽爽地带我走了。

我们走进老乡的院子里,门帘一挑,露出一个年轻媳妇来。

我看她头上已硬挠挠地挽了髻,便大嫂长大嫂短地向她道歉,说刚才这个同志来,说话不好别见怪等等。

她听着,脸扭向里面,尽咬着嘴唇笑。

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接着还对她说了一遍共产党的部队,打仗是为了老百姓的道理。

这一次,她不笑了,一边听着,一边不断向房里瞅着。

被子一拿出来,我方才明白她刚才为什么不肯借的道理了。

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花。

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


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

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

我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

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

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

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立即紧张起来。

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

一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作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只见新媳妇端着水站在床前,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黄。

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撂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新媳妇又短促地“啊”了一声。

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边。

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

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

”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

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说:“不要缝了。


新媳妇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

卫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

新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
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有删改)
(1)文中画线的句子“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有什么作用?
(2)结合文本,分析“小通讯员”的人物形象。

(3)小说以“我——一个包扎所的女青年”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
(4)小说中的“百合花”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你如何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试加以探究。

四、文言文阅读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有删减)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①,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②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③,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

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公曰:“无庸,将自及④。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

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大叔完聚⑤,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

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节选自《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有删减)
【注释】①寤(wù)生:难产的一种,胎儿的脚先生出来。

②岩:险要。

③雉:长度单位。

④自及:自己赶上灾难。

⑤完聚:修治城郭,聚集百姓。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失其所与,不知与:结交,亲附
B .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损害
C .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亟:多次,屡次
D . 公闻其期期:期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子亦有不利焉虢叔死焉
B .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C . 以其无礼于晋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D . 吾其还也公闻其期
(3)下列各组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制,岩邑也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B . 郑伯克段于鄢振之以威怒
C . 请京,使居之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 . 姜氏欲之,焉辟害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4)下列对甲乙两文相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注意伏笔和照应。

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是“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历史上矛盾冲突严重,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军埋下了伏笔;“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

B . 乙文人物个性鲜明。

如姜氏“请京”,可见其偏宠偏爱;共叔段“都城过百雉”,可见其妄自尊大;郑庄公对弟弟“纵其欲而使之放,养其恶而使其成”,足见其老谋深算。

C . 甲乙两文均讲述了郑国如何化解政治危机:甲文危机来自国外,君臣之间放弃前嫌,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乙文危机来自内部,君主采取欲擒故纵、“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策略。

D . 甲乙两文在写作手法上有许多共通之处: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婉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常常寥寥几笔,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②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五、诗歌鉴赏
11.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长相思
(宋)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两首词同写离别,但离别的对象不同,林词的离别对象是“________”,纳兰词的离别对象是“________”。

(2)请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六、句子默写
12.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2)________,________。

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3)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_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4)________,________。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材料作文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演员何冰在五四青年节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奔涌吧,后浪》中说:“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科技繁荣,文化繁茂,城市繁华,现代文明的成果被层层打开,可以尽情享用。


“你们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把经典的变成流行的,把学术的变成大众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

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


“因为你们,这个世界会更喜欢中国,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
家的年轻人。


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听了以上这段演讲,你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