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本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答案一律写在答卷纸上,否则无效。

第Ⅰ卷(阅读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

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

19世纪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

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

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

”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

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

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

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

《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

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

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

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

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摘编自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的历史
书。

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

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
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
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
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
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
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
成。

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
需要。

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
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


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
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
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

乾元初,兼礼部侍郎。

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

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

”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

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摄,故周勃因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

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

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

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

又其兄皆自有时名,滞
于冗官,竟不引进。

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

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抅求諲过失。

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

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

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麞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载衔恨颇深。

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

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

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

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

行至凤州,以疾卒,兴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代:世世
B. 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属:撰写
C. 深昧.求贤之意也昧:冒犯
D. 经籍在此,请恣.寻检恣:任意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李揆深受朝廷器重
........的一组是(3分)
①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②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
③遂制罢羽林之请④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
⑤奏为试秘书监,江淮养疾⑥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

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

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

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选羽林军以备巡视。

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

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

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

他自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

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㈡古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8.这两首诗都以____ __写愁。

(2分)
9.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

(3分)
㈢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_____,抚孤松而盘桓。

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③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

④,,此小年也。

⑤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定乎内外之分,,斯已矣。

⑥,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
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的菜盘,走进墙壁。

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几乎贴近他的身子。

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

诸位,现在先吃鸡脯。

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

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

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

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

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

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

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

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

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

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缓声问道:
“带回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 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 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 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 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省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李教授的讲话直击时弊,同时又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经济工作而言,可谓空谷足音
....。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
....,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张先生在这所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三十余年,学问炉火纯青,性格外圆内方
....,所以既受尊重,又有很多朋友。

D.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
....,一气呵成,并
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3分)
A.一段时间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越为国人所认知。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加工成药材。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14.“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
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3分)
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15.下面是某影城招聘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5分)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热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曰常工作。

16.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

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

①,这是遗传基因的影响。

如群蕊竹一年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

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

因为②,而这些养料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所以植物就逐渐枯死了。

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

可见,③。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在网络上流传着以下两句名言:
(1)百年前躺着吸鸦片,百年后躺着玩手机,姿态有着惊人的相似。

(2)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这两句名言,正是当下许多人生活的最形象写照。

请你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宁大附中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D 【原句中“着意”的意思是“着力,刻意”。

“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不是“没有留心”,只是不刻意为之。


2、B 【前半句中的“木材”没有错误,后半句中所说的“所用的石材”并未在文中点明“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而文中所说的“石材加工场遗址”是为了证明“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这一观点】。

3、C 【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观点的影响,“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

而选项中“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的结论,属于强加因果关系。


4、C 【昧:隐藏。


5、A 【④只是官职的变迁;⑤是元载报复李揆给的虚职,这两项不能表明受器重。


6、C 【原文“政事在揆之右”而选项是“地位超过自己”错误。


7、(10分)
(1)(5分)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时名”、“滞”、“引进”每处1分,全句通顺2分】
(2)(5分)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薄”、“迁徙”、“盖”每处1分,全句通顺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

少年时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

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文学才能,破格任命为右拾遗。

乾元初年,兼任礼部侍郎。

李揆认为过去主管科考的部门取士,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提高标准,索查他们读过的书籍,完全违背求取贤才的意图。

他在应试文章中写道:“作为大国选士的目的,只求得到真正的人才,考试时可把经籍放在眼前,请他们任意查找。

”因此几个月之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

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当街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

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机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

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互相侦察监督。

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

李揆在宰相职位上,决断大事,提出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的主张,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

还有他的哥哥李皆在当时本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

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

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的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

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

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自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莱州做职务同正员的长史。

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李皆改任为司门员外郎。

后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

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

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不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求取官职。

”元载怀恨很深。

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应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

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

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薄,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
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所嫉恨。

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左仆射。

他们一行完成使命回到凤州时,李揆因病而死,死时是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8、猿声
9、第一首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第二首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第一首以“那堪”唱叹抒情,第二首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然”,愁在人心。

【这是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用景写情,使用典故,抒情、说理都是表现手法】
10、从略
11、(1) E3分 A2分 C1分【从主人公回家后带回的鸡脯、饼干,可知主人公“请求搜身”与品行端正、爱惜名声关联并不大,通过幻术把物品带回家,供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吃才是最关键的。

那番言辞不过是一种心理技巧,借此掩饰真实目的而已,故B选项错误。

主人公遭到警察驱赶是表演完毕,退出餐厅穿过花园之时,根本不是因为警察对其表演厌烦,只是警察一贯欺负凌辱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百姓的习性使然,故D选项也不正确。

观众的呼声既有看穿幻术,寻求刺激之意,更体现的是通过表演者强颜欢笑、取悦观众,却遭厌弃的情节,反映出富者对贫者的一种冷漠,表现世态炎凉,故C项不准确。


(2)①通过奇特形象的塑造,营造作品的神秘氛围,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②通过影子逼真神妙的表演,表现主人公幻术技艺的高超;
③通过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实真相埋下伏笔。

【每点2分】
(3)①演艺精湛:能说会道,善于捕捉观众心理,赋予无声的影子以独立的生命;②地位卑微:人前强颜欢笑,依靠表演取悦观众,却遭观众厌弃和警察驱逐;③忍辱负重:为养家糊口而奔走卖艺,却只能独自忍受精神的孤独和痛苦。

【每点2分】
(4)①小说以马里诺影子表演的玄妙神秘与他在现实生活的平淡无奇相对比,赋予故事情节以戏剧性,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
②小说以前半部分影子表演的热闹有趣,与后半部分马里诺现实生活的孤独凄凉相对比,有助于增强小说的悲剧感;
③小说以饭店内观众对马里诺的冷漠与家人对马里诺的关心相对比,有助于表现世态的冷暖炎凉;
④小说以马里诺在观众面前谈笑风生与在家里茫然失神相对比,有助于深入刻画他性格的复杂性;
⑤小说以影子的虚幻与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对比,有助于增强作品反映现实的力度;
⑥小说通过对马里诺在饭店和家里活动状态的对比,表达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的批判。

【每点2分,答对4点即得满分】
12、D 【A项,“空谷足音”意为“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访”。

B项,“洞若观火”意为“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C项,“外圆内方”意为“比喻人表面随和,内心严正。

也指钱币”。

D项,“倚马可待”意为“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倚:靠”。

此词可作谓语、定语;特指人的文思敏捷,不能用形容做事比较快,不能等同于“指日可待”。


13、A 【B项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正确语序应是:“达成一致”——“终于定稿”——“写入法律”。

C项偷换主语。

“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D项不合逻辑(语序不当)。

“不仅……还”表递进关系,原句内容倒置,应该是“他不仅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还是……先驱。

”】
14、B 【“有约不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15、第一类:③④⑥命名:岗位职责
第二类:①②⑤命名:任职要求
【第一类3分。

分类正确,给1分;答出命名,给2分。

第二类2分,分类正确,给1分,答出命名,给1分。

命名如有其他答案,意思答对即可。


16、①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会有不同(2分)
②开花、结果需消耗大量养料(2分)
③恶劣的环境才造成了竹子开花(或“外部环境对竹子生长产生重要影响”)(2分)
17、写作提示
【两句名言,描绘的是两个生活场景,共同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当今社会,手机关闭了人们的心灵之窗,让人们的交流越越少、关系越越疏远、隔阂越越大。

面对这样的事实,你是怎样想的,有怎样的感悟?审题时,可以抓住其中一句,进行透彻分析。

如第一句,百年前躺着吸鸦片,曾经对整个国家和民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百年后躺着玩手机,是否也会如此呢?可以做出自己的分析。

也可以采用综合分析法,将两则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和概括,然后归纳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观点。

比如迷恋手机,玩物丧志,精神萎缩;迷恋手机,疏远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