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知识教育教案培训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防知识教育教案
《三防教育》教案
年级:七年级授课人:徐强授课时间:2017-11-6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核武器的概念、特点及其破坏因素;
2、使学生了解化学武器概念及其区别于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了解毒剂的种类、性能及中毒症状;
3、使学生清楚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分类、使用方法、进入人体途径及生物武器的杀伤特点。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核袭击、核泄漏事故的自我防护能力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2、教学生识别化学武器袭击征候,培养学生对化学武器、工业毒气泄漏等化学事故防护的能力,掌握消毒要领、急救措施及注意事项;
3、培养学生对生物武器和生物危害的防护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正确价值观,积极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主战势力做斗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3、帮助学生形成坚决禁止使用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及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加强和平环境里对核能、化学品、生物的管理意识,树立责任心,防止它们对人类的危害。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介绍;
2、培养学生掌握对核武器与核事故、化学武器与化学事故、生物武器与生物
危害的正确的防护、
消毒、急救的基本方法。
难点:
由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危险性很强,不能进行现场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防御常识、防护方法及急救措施成了难点。
七、教学过程与安排
前言:近期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证明,空袭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威胁越来越大。
现代化战争,常规轻武器只能近战,战争双方实力的较量首先主要就是远程武器和空中打击。
而空中力量经过短短100年的发展,已经使得空军已不是过去那种配合陆海作战、辅助和附属于陆海军的作战力量,空军将成为主导现代战场的主体力量。
空军在未来空天海地立体化战争中的主力军地位将越来越显赫。
同时,在一些国家的武器库中,核、化、生武器还大量存在,而且在不断扩散。
从未来战争的特点看,战争的主要威胁将是空袭兵器和核、化、生武器。
1991年1月17日爆发的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赢得战争胜利的先河。
而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人人佩戴防毒面具。
当伊拉克向以色列等国发射“爱国者”导弹时,当地居民立即进入防毒掩体,戴上防毒面具。
这说明了“三防”知识在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
中学生接受“三防”知识教育,了解核、化、生武器的性能,掌握防护知识,做好防护准备,就提高了防护能力。
一旦战争突然发生,能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从而大大减少伤亡和损失,有效地保存战争潜力。
1、什么是三防?
所谓“三防”,是指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防护。
2、为什么要进行三防教育?
“三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必修课,是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防核武器
(一)什么是核武器? 有哪几种?
核武器是利用原子核反应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起杀伤作用的武器。
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等统称核武器。
教师问:人类历史上唯一遭受核武器袭击的国家是哪一个,哪一年,哪些地方?
学生集体回答答:日本,1945年,广岛和长崎。
播放视频:
“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视频”.FLV
(0分00秒-1分25秒)
(二)核武器的爆炸方式及外观景象
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空中爆炸、地面爆炸等几种。
不同的爆炸方式,其杀伤破坏效果是不同的。
其共同现象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尘柱、蘑菇状烟云。
空爆(空中爆炸)的杀伤破坏特点是:杀伤地面人员,破坏地面目标及工矿、交通枢纽和城市建筑等,并形成一定的放射性沾染。
地爆(地面爆炸)的杀伤破坏特点:破坏地面或地下的坚固目标,杀伤工事内人员,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
播放视频:
“核武器、核事故及其防护.MPG”(0分00秒-0分47秒)
(三)核武器的种类和特点
核武器的种类:
1、按结构原理分类: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
2、按作战使用范围分类: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
3、按配用的武器分类:核导弹、核炸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
一般所说的原子弹、氢弹、中子弹是指弹头部分,而运载工具是用来发射或投射核弹头的工具,有导弹、火箭、飞机、火炮、潜艇、鱼雷等。
核武器可制成弹头,装在火箭(导弹)上射向目标,可以从陆上发射或从水面舰艇发射,也可以由潜艇在水下发射。
核武器还可以制成炸弹由飞机空投,制成炮弹由火炮发射,或者制成地雷、鱼雷等。
核武器的特点:
1、杀伤破坏因素多
2、程度深
3、范围广
4、时间长
(四)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等5种。
前4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
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
(1)光辐射
(2)冲击波
(3)早期核辐射
(4)核电磁脉冲
(5)放射性沾染
(五)对核武器的防护
1、核袭击前的防护行动
要学会识别防空警报。
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三种。
2、核袭击时的防护行动
(1)遇到较大的地形地物时横向卧倒;
(2)地形地物较小时,面向爆心卧倒;
(3)在开阔地面上的人员无地形地物可利用时,当发现核爆闪光时,立即背向爆心卧倒,可减轻伤害。
(4)若在室内,应利用墙角、墙边卧倒或蹲下、坐着进行防护。
议一议:这几个室内人员的防护方式对吗?(跪着、躲在桌下不对)
3、核袭击后的行动
(1)对人员皮肤受沾染,有局部消除和全身消除法。
局部消除,是消除人员身体暴露部位上的放射性物质。
用毛巾或纱巾擦拭。
擦拭时应从上到下,顺着一个方向进行。
擦一次,将毛巾翻叠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从新沾染。
全身消除,是用水、肥皂或洗衣粉等清洗全身。
(2)消除服装沾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拍打法,利用扫帚或树枝,站在上风或侧风方向,按从上到下、先外后里的顺序进行拍打扫除。
抖拂法,人员背向风站立,提起受染服装,用力向下甩抖,上提要轻,下甩要重,先轻后重地甩抖几遍。
洗刷法,用水冲洗,洗涤时加入少量洗涤剂可提高消除效果。
(3)对粮食和蔬菜沾染的消除
二、防化学武器
(一)什么是化学武器?
在战争中以毒性杀伤人、畜,破坏植物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
装有并能施放毒剂的武器、器材,总称为化学武器。
(二)化学武器的特点
(1)中毒途径多
毒气可呈气、烟、雾、液态使用,通过呼吸道吸入、皮肤渗透、误食染毒食品等多种途径使人员中毒。
(2)杀伤范围广
染毒空气无孔不入,所经过之处都有杀伤效果。
(3)作用时间长
液体毒剂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有的甚至达数周。
(4)制约因素多
化学武器虽然是大规模杀伤武器,但天气和地形地物对毒剂的杀伤效果都有影响。
(三)化学毒剂的分类
1、毒气战剂: 用以杀伤敌人,打击士气,使敌瘫痪。
2、烟幕剂:用以掩蔽军事行动或设施目标及干扰雷射光或红外线导向武器。
3、纵火剂:用以烧毁敌方人员、物质、摧毁建筑物及后方城镇。
毒气战剂依其生理效应则可分为七大类:
(1)神经性毒剂(2)糜烂性毒剂(3)窒息性毒剂
(4)全身中毒性毒剂(5)刺激性毒剂(7)呕吐性毒剂
(四)对化学武器的防护
1、发现
2、防护
防护是阻止毒剂通过各种途径与人员接触的措施。
防护措施有两种:集体防护:就是组织人员迅速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以便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毒剂。
个人防护: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观看视频:“化学武器、化学事故防护.FLV”(02分34秒-07分08秒)
3、消毒使毒剂失去毒害作用的措施叫做消毒。
①对人员消毒②对染毒服装的消毒③对染毒食品的消毒④对染毒水消毒
三、防生物武器
(一)什么是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及施放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杀伤人、畜的致病微生物和毒素。
(二)生物武器的特点
1、致病力强,多数具有传染性
某些生物战剂只要少数病菌侵入人体,就能引发病;某些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白喉杆菌、麻风杆菌、结核病杆菌、破伤风杆菌等,有很强的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在人群中传播,长期流行。
2、污染面广
生物战剂致病能力强,有传染性,又可随风飘散,在气象、地形条件适宜时,可造成大面积污染。
3、不易被发现
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人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秘密施放,所投昆虫、动物容易和当地原有昆虫混淆,不易被人发现。
(三)生物战剂的分类
通常分为细菌、立克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
(四)生物武器与其它武器比较
1、每平方公里导致50%死亡率的成本,传统武器为2000美元,核武器为800美元,化学武器为600美元,而生物武器仅为1美元。
因此,生物武器又叫“穷国的核武器”!
(五)新一代生物武器——基因武器
生物武器的极端是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也称遗传工程武器或DNA武器,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采用遗传的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把特殊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微生物体内而制造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
基因武器的成本低廉而杀伤力大得惊人。
某国曾利用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催化作用,把一种病毒的DNA分离出来,再与另一种病毒的DNA相结合,拼接成一种具有剧毒的“热毒素”基因战剂,只需20克具有剧毒作用的“热毒素”,就可致全人类于死地!
(六)生物武器的投放方式
1、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
2、投放带菌昆虫、动物和其他媒介物:
问:投放带菌昆虫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答:(1)空投“昆虫炸弹”。
昆虫炸弹的形式很多,大多是一种密闭容器,容器中盛装昆虫,借炸弹轻度爆炸,使弹壳打开;或装有定时开关,当离地面一定高度时自动打开弹壳,散出昆虫。
(2)由飞机低空直接撒布。
这种方法多限于虫体较坚固的昆虫,如蚤。
为使其易于吸引动物,常与其他物品(如谷物)混合投放。
3、其他方法:
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遗弃带菌物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疾病。
(七)生物武器对人体的伤害
1、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
(1)吸入
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感染致病,如鼠疫(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鼠疫杆菌。
症状有头疼、发高烧,咳嗽,呕吐、昏迷等)、天花(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症状是发高热,全身出红色的丘疹)等。
(2)误食
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急性肠道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hu/菌。
症状是腹泻、呕吐,大便很稀,象米泔gan-水,四肢痉jing\挛luan/冰冷、休克(休克的主要症状是血压下降,血流减慢,四肢发冷,脸色苍白,体温下降,神志淡漠等))等。
(3)接触带菌物品
生物战剂可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进入人体,如炭疽ju-杆菌(炭疽是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炭疽杆菌。
人感染后,发生脓疱pao\、水肿或痈,也能侵入肺或胃肠)等。
(4)被带菌昆虫叮咬
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而致病。
2、生物战剂的致病症状
发热、头疼、全身无力、上吐下泻、咳嗽、恶心、呼吸困难、局部或全身疼痛等各种不同症状,且互相传染,很快死亡。
(八)对生物武器的防护
1、对生物武器袭击的发现
①施放迹象
飞机低空飞行时尾部有云雾或洒下其他杂物;炸弹爆炸时,弹坑周围有粉末或残迹,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
②发病情况
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没有的疾病或与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
2、生物武器的防护
生物武器的使用方法是布撒生物战剂气溶胶和投放带菌的昆虫等,因此,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主要是针对生物战剂气溶胶和敌投昆虫的防护。
①对生物战剂气溶胶的防护与对化学武器的防护基本相同,凡能防护化学武器的措施均能有效地防护生物战剂气溶胶。
即:
集体防护:就是组织人员迅速进入有三防设施的人防工事,以便有效地防护各种状态的所有生物战剂。
个人防护:即用防毒面具保护人的呼吸道和眼睛,用防毒衣保护人的身体。
②消毒、杀虫、灭鼠。
结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德育基地接受了“三防”教育,我们的认识有哪些升华呢?
1、科学应该只能用来造福于人类,坚决反对、禁止把科学应用于战争和灭绝人类。
2、在危急时刻,知识不仅就是力量,而且意味着生命。
“三防”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生命的珍惜与保护,以达到对民族和国家安全的维护。
当个人和集体生命遭受灾难的威胁时,如果我们能恰当地运用“三防”知识和技能,就能把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防灾的知识对一个人来讲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但只要用一次,就可能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我们可以为祖国为人民去流血牺牲,但绝不能因为无知而命丧黄泉。
我们运用“三防”知识和技能来应付突发事件,对个人和集体而言,保存了生命财产;对民族和国家而言,就使其在灾难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通过今天的“三防”教育,我们要进一步懂得珍视和平、感恩社会、关爱生命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