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策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29T08:20:29.320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4月总第447期作者:曹建谊[导读] 单调的活动内容和简单的组织形式。

大课间操的内容,既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有关,又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作的能动性。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第四实验小学264003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现场观察等方法、实地调查等手段,本文根据小学大课间操运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组织实施的一些有效策略并研究得出了结论:切实组织好小学大课间操运动,不但要在活动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评价方面的改变,并需从教师和学生的认知、沟通、交流等方面入手,在创新中给以突破。

在此基础上对小学大课间操课前准备工作、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其目的是为了给小学大课间操中有效地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课间操体育活动有效策略
一、目前小学大课间操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1.单调的活动内容和简单的组织形式。

大课间操的内容,既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有关,又关系到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创作的能动性。

因此,如何提高小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学习热情,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之一。

根据调查,当前小学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存在着内容单一,多为传统广播体操、跑步,它的活动内容改变不大、趣味性不足,仅有个别学校加入部分健身操和球类。

为达到这一目的,各校可以根据项目、性别和运动负荷、年龄差异分场安排活动,以及结合学生心理变化而经常性地改变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等,多层次满足了学生的活动需要。

2.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不完善,经费紧张。

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都面临着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和设备老化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

根据调查,大部分学校都存在着器材陈旧和破损严重等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要求,体育场地设施和设备不完善、落后,资金短缺,和室内体育场馆的匮乏,这是多数学校在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遇到的一个重点问题,特别是在学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体育场地设施和设备相对学生比例不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使许多学校凡遇到雨雪天气时,都必须停止大课间操的教学,再加上资金短缺,使原有的体育场地设施和设备老化,修复不及时而导致的损失,极大地影响了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地进行。

二、组织与开展小学大课间操的有效策略
1.充实内容、转换组织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怎样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等,其中心问题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教师敢于创新,从内容到组织形式都给以了革新和变革。

笔者认为大课间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关于大课间操运动内容方面,传统跑步、广播体操不能拘泥,而是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迈进,与时俱进,还可以进行一些兔子舞的表演、恰恰等健身舞,球类游戏的出现,或者进行呼拉圈、武术操、滚铁环和其他富有民族地域性的体育活动,在内容形式上内容丰富多彩,符合不同年级,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

另外,还应考虑到学校环境及周边社区群众对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运动方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场地器材设施完善,改善了设施不完善状况。

体育场地设施不完善,是大多数学校在进行体育活动中所遇到的普遍困难,体育场地设施为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实施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费不足和场地器材短缺常常成为小学校园体育活动发展的限制因素。

一方面,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资助力度,有助于改善他们的体育场地设施,建立专项资金,有专人管理和实施,确保专款专用,确保经费投入确实用在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上,确保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完善;同时还必须建立和实施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学校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又能激励社会力量捐助修建,争取社会合作和赞助,为学校增加经费,或者利用学校所提供的兴建场地,社会的资助和经营,走出了一条学校和市场化相结合的路子。

在此过程中,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扶持,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为学校体育场馆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此外学校还应注重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充分挖掘学校原有的空间和场地资源,对传统体育器材的形式进行了改造和革新,解决了场地和设备不完善的状况。

为了更好地组织好小学阶段的大课间操运动,不只是在活动内容、组织、管理等方面评估和其他改革,还应从师生的认知、沟通、交流、创新等等,都予以突破。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当前制约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具体地说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年龄、性别和其他差异单独处理,分门别类进行安排;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场馆设备、设施齐全,保证专款专用,为开展体育活动大课间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其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需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原有场地资源,合理配置装备,使学校的有限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设计了适合本学校课间活动开展情况的计划,努力办出校本特色。

总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内容,使之达到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袁瑞堂张华有效推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20,(5):87。

[2]黄嘉富张家港市初级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