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村中学的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让中学的历史课堂富有情趣
湖南怀化芷江罗旧中学唐元凤
联系方式
【摘要】在实际的历史教案实践中,想方设法地让课堂教案富有情趣性,就一定能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历史教案模式,让中学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关键词】历史课堂情趣
兴趣是一位最好的老师,是知识的入门,更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当学生对一门功课产生兴趣时,必将会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将这门功课学得很棒。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案,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来对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过程进行枯燥的说教,在今天是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的。
传统的教案再也不适应新的教育教案模式了,我们每个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地改进教育教案方法。
让情趣走进历史课堂,就会让呆板枯燥的历史课生动活泼起来,而被激发了兴趣的学生,也会因为活起来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这样,学生会在一种愉悦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习历史的效果,增强学习历史的能力。
如何让情趣走进中学的历史课堂,浅析如下:
一、精心备课,注重历史教案情境设计的趣味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要想上好一堂有情趣的历史课,就必须精研教材,深研学生,制定一个有情趣的教案设计过程。
在设计教案过程的时候,要特别注重历史教案情境的设计。
在设计中,一定要让学生充当课堂教案活动的主角,使学生既能主动积极地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
根据教案内容的不同,在教案设计中,就要考虑采取不同的教案手段,创设不同的历史教案情境。
比如在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可设计适当穿插多媒体教案,播放《三国演义》中关于东汉末年的片段,让学生穿越时空走进当时的历史情境,既可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又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在讲授西安事变时,可设计开放性题让学生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拘捕蒋介石以后,该如何处置?是杀、是关、还是放?”初中生对这样的提问十分感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并展开热烈的争论,从而形成生动活泼的历史教案情境。
二、闪亮登场,注重历史教案课堂的开场白
每一节历史课,如果能够有一个精彩的开头,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讲究课堂教案开头的艺术性,让课堂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教师就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入。
有时教师可以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如讲授远古氏族时代的河姆渡人与半坡人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每天都吃着香喷喷的大M饭,你们可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了解一下最早种植他们的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的生产生活。
有时可以用课前5分钟故事法导入新课,如三国的历史,隋唐盛世的史实,英法美的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都可以就其中的一个人物或事件来讲述一个有趣味或有感染力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教案情境。
有时也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教案,通过播放与所授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断,让学生直接的感官,走进当时的历史情境,积极主动的走进该课的学习。
当然,有时候讲一个笑话,唱一首歌,甚至提一个巧妙的问题,都可以成为我们历史课精彩的开场白。
膏药具体该怎样去熬?就得靠教师根据不同的教案内容,在深研自己所教案生的基础上,灵活采用了。
三、巧妙设疑,在课堂上激起学生探究的趣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释疑的过程。
在课堂教案中,巧妙地设置一些疑问,让学生感受一个从“山重水复疑无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就会让学生在愉悦的探知中牢牢掌握相关知识。
我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第一目“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到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时,我的设计是:先提问“同学们,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纸,纸在学习与传播人类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作出“正确答案后,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同学回答“龟甲、竹木简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张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西周-主要是铜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
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27“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
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时我又加上一句话:“要是你们的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
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中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是必须了解的。
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
”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
书中找出。
”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掌握了知识,也更好地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的伟大意义。
四、巧用插图,增强历史课堂的感染力
我们现在用的历史教材,图文并茂,有很多引人入胜的历史图片,如历史人物像,历史地图,历史镜头的瞬间等等。
我们在历史课堂教案中,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历史插图,图说历史,准确释义,甚或巧妙地设置疑问,都可以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把握与理解。
例如,在欣赏《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时,可以这样提问: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你有幸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观光旅游,你住在干栏式的房子里,请将你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
在观看《武则天的无字碑》图时,可以要求学生为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写一篇墓志铭。
在看《庆谈判中毛泽东与蒋介石》这张历史上唯一的一张合影时,可以巧妙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当时的历史情境,给国共两党的最高领导人各设计一句符合他们当时心情的潜台词。
同时,也可以请两个同学上台当一回小演员,将两位领导人的心理对话表演出来。
这样,可以更加引起学生的兴趣,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并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在实际的历史教案实践中,想方设法地让课堂教案富有情趣性,就一定能改变传统的枯燥乏味的历
史教案模式,让中学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
也只有生动活泼的历史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示他们的主体地位,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情境中快乐学习掌握新知。
参考文献
【1】对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案的思考中学教育
【2】中学历史课堂教案剖析上海市南汇县教师进修学校黄建初
【3】中学历史课堂教案模式新探中国素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