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2013-2014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无
答案)新人教版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唐穆宗长庆四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的《长庆集》作序中有“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烨卖于市井”。
“模勒”就是模刻,“烨卖”就是叫卖。
这一诗句说明( )。
A.当时的上层知识分子白居易的诗的传播,除了手抄本之外,已有印本
B.雕版印刷的印品,可能开始只在民间流行,并有一个早于手抄本单行的时期
C.当时采用了胶泥制字,一个字为一个印,用火烧硬,使之成为陶质的方法大量印刷
D.印章、拓印、印染技术三者相互启发,相互融合,再加上我国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雕版印刷技术就应运而生了
2.从考古发现来看,我国最古老的纸出现于( )。
A.东汉
B.西汉
C.先秦
D.魏晋
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形成表格所示这种局面的
原因有( )。
①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②发展农业的需求③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④科举取士的促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一弹戏牡丹,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种艺术形式是( )。
A.绘画艺术
B.戏剧表演
C.篆刻艺术
D.书法艺术
5.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风骚”原为文学的代名词,是指古代中国文学中的( )。
A.唐诗和宋词
B.《诗经》和楚辞
C.楚辞和汉赋
D.《诗经》和元曲
6.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可能会( )。
A.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
B.偷偷阅读到《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小说
C.在街上购买到黄庭坚精美的字画
D.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
7.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
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 )。
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
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
C.西方国家统治者排斥
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
8.在课堂上,同学们对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这一话题畅所欲言,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重视经验总结,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强调实用技术的倾向
B.《老子》强调的无为,体现了要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C.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
D.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思想的核心是听天由命
9.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
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 )。
A.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C.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10.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意为毫不起眼的东西在不同的境况下有很大的用途)。
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该书( )。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师夷长技”
C.介绍西方史地
D.力主变法图强
11.“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
A.藐视西方科学技术
B.藐视西方思想成就
C.主张全盘西化
D.未放弃天朝大国的观念
12.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更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体现在( )。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张之洞的《劝学篇》
C.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D.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13. 1897年杭州诂经精舍主持人俞樾对生徒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大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我与各位同学抱着古老的遗经不动,这是前人所说的不通世变的鄙儒。
”导致俞樾发此慨叹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危机加深
B.皇帝实行变法
C.通商口岸设立
D.维新思想传播
14.道学家称颂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而李贽则辛辣地讽刺道:“啊!原来老天不生孔丘,世界就是黑暗的,怪不得孔丘以前的人,整天得点着蜡烛走路。
”下面对孔子的态度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康有为:以孔为托
C.袁世凯:“尊孔复古”
D.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
15.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认为人类社会是循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规律发展的,最终达到“政府皆由民造”,实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陈独秀说:“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会为不适于生存。
”康有为标榜孔子与陈独秀批判孔子所运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
A.马克思主义
B.三权分立
C.社会进化论
D.中体西用说
16.某民意测验机构在北京大学学生中进行调查,要求每个学生选出一位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时期贡献最大的人物,结果胡适得票数名列前茅。
胡适的有关活动对其票数有影响的是( )。
①“文学革命”中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②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
③主要宣传实用主义,主张社会改良④极力赞扬新村相互协作的新生活
A.①④
B.①
C.②
D.③④
17.20世纪初,中国人在自己的论著中最早提到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是( )。
18.某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19.1918年11月,李大钊为宣传十月革命而发表了( )。
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②《庶民的胜利》
③《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①②
B.②
C.①
D.③④
20.2013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纪念日。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其中,在《新青年》上指出“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注:指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联系起来”的文章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21.关于工读互助团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想打破“劳力”与“劳心”的差别,实现社会的改造
B.主要在北京进行试点
C.最终目的是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社会理想
D.其失败根源是经济困难和意见不合
22.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 )。
A.对文学革命的理念不同
B.对中国传统礼教认识不同
C.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态度不同
23.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最重要的影响是( )。
A.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成立
B.各地出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C.陈独秀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4.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
剑”(见左图)。
三剑一击,清了。
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
命纲领
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
问题
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25.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
即
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
现在清廷虽然
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
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6.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
蛋一样地摔在地上。
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
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三大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27.某学生在分析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时列出以下四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其奠定了现实基础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
C.工人运动的发展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其奠定了阶级基础
D.以中国共产党为首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为其奠定了实践基础
28.下列哪一思想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已经发展为比较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B.(应)建立的共和国,“它在政治上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在经济上也必须是新民主主义的”
C.“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D.现在“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29.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
1949年毛泽东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能够成为倍受关注的
《时代》周刊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
A.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引发中国社会巨变
B.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
C.开创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揭开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舞台上
30.在庆祝祖国六十华诞的阅兵式盛典上,由2 379名清华大学学生和935名武警战士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方阵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开国领袖毛主席的缅怀之情和对其历史地位的尊重。
毛泽东思想指引中华民族改变了近代以来屡遭侵略和压迫的命运,获得了独立和解放,
真正站立于世界东方。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与时俱进
D.科学发展
3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以下各项不能体现其思想精髓的是( )。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提出
C.毛主席的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D.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32.右图是一张著名的照片,是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节那天游行队伍里的一个场景。
人群中打出的“小平您好”的横幅,实质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 )。
A.对领导人的个人崇拜
B.希望“文化大革命”早日结束
C.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拥护
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拥护和信心
33.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有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三大
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共同特征表现为( )。
①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 ②都科学地解决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好社会主义的问题 ③三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④共同的宗旨都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 )。
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5.在研究“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这一问题时,下列不能成为佐证材料的内容是( )。
A.武装夺取政权
B.进行土地革命
C.以农村包围城市
D.学习苏俄的革命模式
36.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发端时期。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主要是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 )。
A.领导阶级和主力军问题
B.对象和动力问题
C.领导阶级和革命进程问题
D.对象和道路问题
37.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的著作是( )。
38.老百姓曾朴素地概括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个梨儿四只鸡,五十加一百。
”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不管白猫黑猫,
捉得住老鼠的就是好猫”。
那么所谓“三个梨儿”指的是
( )。
A.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9.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系统的体系的标志是( )。
A.真理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C.党的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4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 )。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
C.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党的先进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24分)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有关三大理论的探究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知识结构中字母代表的内容。
(12分)
A.;
B.;
C.;
D.。
(2)根据下列材料,简述三大理论间依次“继承”的主要表现。
邓小平是怎样依据“实事求是”的原则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的?(8分)
材料一“……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
材料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理论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
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在军阀割据的时候,在敌人控制薄弱的地区,领导人民建立革命根据地,用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了政权。
……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就要在每一时期,处理各种方针政策问题时,都坚持从实际出发。
--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3)20世纪以来的三大理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思想领域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什么?(4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所有这些(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时期)技术,包括其改进的策略,都完全可以由中国人在14世纪时所具有的科学知识中研发出来。
但其时的中国人却没有加以制作或利用,以致后来这些机器由于无人使用而消失了。
因此,我们必须推断在纺织业的领域中,中国传统的工业技术未能有进一步的开展,基本的阻力不在于缺少更高的科学知识,而在于那些促进工业技术的发明与进步更新的经济动力与智识思想力量的减弱。
——马克·尔文《中国历史发展的型式》材料2: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材料3:当时(18世纪)中国经济发展达到饱和点,此时再想创新创业增加投资,不但无利可图,甚或会本钱无归(经济学上的“边际获利递减率”);因此富裕人家,多不愿其子弟外出“开创”新天地。
而设计使其安守家园,娶妻纳妾之余,抽上大烟,胜于外出生事冒险(这也与明代专制政治和清代异族统治下法网严峻和地方势力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在此情境下,“浪费人力的文化”逐渐成形:妇女裹小脚、坐八人大轿、妻妾奴婢成行,都是浪费人力的社会文化行径。
与此对应,为节省人力而创设的各种机器,便变为“非当务之急”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材料4:中国的发明创造也是引人注目地随着时间而起伏不定。
直到公元1450年左右,中国在技术上比欧洲更富于革新精神,也先进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中世纪的伊斯兰世界。
中国的一系列发明包括运河闸门、铸铁、深钻技术、有效的牲口挽具、火药、风筝、磁罗盘、活字、瓷器、印刷(不算菲斯托斯圆盘)、船尾舵和独轮车。
接着,中国就不再富于革新精神。
——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人类社会的命运》
(1)上述材料均谈及中国古代的科技问题,其观点所具有的共识之处有哪些?(3分)
(2)材料2中论及中国科技停滞不前的原因,你是否认同?为什么?(3分)
(3)材料1和材料3在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方面作了阐释,其共同认识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伍的原因。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