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争论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争论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及要求
摘要:众所周知,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表现自己。

如果压抑他们的表现欲,将不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提供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将大大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调动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实行争论式教学恰恰最能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关键词:争论式创造性表达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

那么,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是实行争论式教学。

因为通过学生在课堂上争论,一方面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创造潜能,训练自身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可以互相传递各种不同信息、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观点,使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更新、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际的频繁,口头表达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旧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往往是“讷于言”,“笔下虽有万言,口中全无一句”。

实行争论式教学后,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学生的群言堂,这样学生每一堂课都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长期训练下去必将大大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

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三、有利于因材施教
通过课堂上争论容易使学生知识、思维的缺陷和认识的误区暴露出来,这样老师可以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多年的实践证明,实行争论式教学确实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大力推行这种教学方法。

同时,还要做到:
1.确立语文教学是以读为主而不是以提问为主的原则,一个星期至少要有一节课用于课外文章阅读训练。

提问的问题必须精练而不能过多,且必须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一篇课文一般要读两遍以上。

2.提出一个问题一般要有三个以上学生分别站起来回答、争论,但也不宜太多。

3.提出问题后一般是直接让学生一个一个站起来回答,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先讨论后回答,或先回答,如果回答不出就讨论再回答。

个别学生回答完后,要调动全班同学参与讨论,或当评论员评判这些答案是否正确。

但讨论时间不宜过长,既要防止讨论或争论过久而影响读书时间,也要防止有的学生因此产生厌烦而思想开小差。

4.回答问题忌观点一致,倡导有自己独立的、创造性的、不平凡的见解。

5.实行三欢迎:欢迎学生提出与课文作者不同的看法,欢迎学生提出与教科书编者不同的看法,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

6.一个学生可以两次以上回答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不断进行自我否定,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观点。

7.当学生回答问题卡壳时、进入误区时、答非所问时、众口一词时,或回答浮游于表层不深入到问题实质时,教师要及时启发、点拨、诱导。

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用联系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注意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怀疑权威,突破旧的思维
定势,要透过纷繁芜杂的现象看本质。

不过回答问题要合情合理合逻辑,要有根
有据。

还要注意经常说这句话:“同学们,有不同看法吗?”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争
论下去。

8.无论学生回答多么荒谬,老师都要认真倾听,表现出足够的尊重;还要注
意点头、微笑,绝不能显出不满、不耐烦的神态。

学生回答得好的要加以肯定、
表扬,回答得不好的也要鼓励其大胆谈自己的看法,不能说“不对”、“错了”,只
能说“这是你的看法”;更不能嘲笑、挖苦、斥责,要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回答问
题的积极性。

9.不能一味放任学生自由争论,否则会使胆子小的学生不敢参与争论、反应
迟钝的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争论。

而应该既要有自由争论,也要有计划地指名提问
学生,特别是胆子小和反应迟钝的学生。

10.要引导学生总结知识规律,以便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11.教师要出示自己的答案供学生对比、参考,不过应向学生说明老师的答案
只供参考之用,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重点、难点问题,一个答案教师要口头重
复或解释两至三遍。

12.要讲究提问艺术。

例如,先全体问,后个别问;先提问估计回答得不太正
确的学生,后提问估计回答得正确的学生。

提问的问题繁难,估计学生答不出时,就要把一个问题化成若干个浅易的小问题或化为几个台阶来提问。

要针对学生的
思想认识状况、思维特点、上课时情绪的不同、注意力的变化来提问。

对于成绩
差的学生不要拿过难的问题来难倒他,以免使他难堪,挫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其失去学习信心。

过于浅易的问题不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以免浪费时间,甚
至助长其骄傲思想。

13.必须让学生明白,课堂教学是以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多思出智慧”,每提出一个问题,最要紧的是认真思考,要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思考的习惯。

争论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争论,而是促使其深入思考,以便发现知
识和训练自身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