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导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3、把握窦娥的性格,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教学重点】分析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教学难点】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前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此语反映了关汉卿坚韧、顽强的性格。
2、元杂剧常识:参阅课本注释和P14。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由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构成,主要是唱;杂剧由唱词、宾白、科介构成,主要是唱、演。
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3、给剧本中的生字词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本剧情节。
3、分析窦娥的形象。
【课堂自主学习】
1、《窦娥冤》共四折,概括每一折的主要内容;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
2、窦娥“冤”是什么?课文中哪一首曲词可以说明其“冤”?
3、从文中找出最能说明窦娥“冤”悲剧根源的一句话,并分析其作用。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窦娥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窦娥悲剧的原因:
窦娥形象的意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分析窦娥的三桩誓愿及其作用。
【课堂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课文“(刽子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到结尾部分,然后探
究问题。
(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她为什么要发出哪三桩誓愿?
(2)窦娥的三桩誓愿与第一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3)这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4)窦娥发的那三桩誓愿化用了哪些典故?有什么作用?
【达标训练】阅读P11“滚绣球”
1、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内容?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
程。
2、传统观念中天地鬼神是明辨是非、主持公道的化身,何况窦娥冤是昏
官所致,窦娥却指天斥地,为什么?
3、在这一曲词中作者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指天斥地抒发窦娥“怨”
的?
4、分析下面句子的含义。
(1)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2)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5、《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手法?
6、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