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肝损伤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肝损伤的实验研
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种重要的内源性药物,在保护心肌和肾脏血管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然而,PGE1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较低,需要经常性的注射,且剂量难以控制,因此制约了PGE1的应用和研究。

近年来,脂质体和微球等纳米级载体的出现使得药物释放更加持久和准确,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

本研究以PGE1为载药物质,制备出PGE1脂微球,并通过导管介入技术将其注入到肝脏,探讨PG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二、研究目的
1. 制备PGE1脂微球,并对其进行表征。

2. 探讨PG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对肝功能的影响。

3. 探讨PG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对肝细胞形态和病理学改变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1. 制备PGE1脂微球
采用反转乳化法制备PGE1脂微球,采用静态光散射法、透射电镜观察和药物释放实验评价微球的性质和性能。

2. 建立肝损伤模型
通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建立肝损伤模型。

3. 导管介入注入
将制备好的PGE1脂微球经导管注入到肝脏,观察注入后的肝细胞形态和肝功能等指标。

4. 实验指标
本研究主要分析肝功能和肝细胞形态学变化等指标,如血清谷草转氨酶(ALT)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和肝细胞形态学方面的病理学改变等。

四、研究意义
PGE1脂微球是近年来出现的纳米级药物载体,能够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延长药效时间,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探讨了PGE1脂微球载体经导管保护介入后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有望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PGE1脂微球提供实验依据,同时也丰富了肝脏疾病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