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区第二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阶段质量检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质量检测(四)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昆.邪王(hún)骸.骨(hái)
见臣列观.(ɡuàn) 蟾蜍
..(chán yú)
B.广成传舍.(shě) 邓骘.(zhì)
相如虽驽.(nú) 逾侈.(chǐ)
C.刎颈.之交(jǐnɡ) 璇.玑(xuán)
河间相.(xiànɡ) 驿.站(yì)
D.秦王不怿.(yì) 睨.柱(nì)
遗.赵王书(yí) 缪.贤(miào)
C[A项,“蜍”应读chú;B项,“舍”应读shè;D项,“遗”应读wèi。
]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如果廉颇、蔺相如遇事互相________,那么赵国肯定无立锥之地。
②在苍茫的荒原上,苏武没有什么生活________品,却能牧羊十几载。
③张衡能在东汉时就造出地动仪,对我们依然有________意义。
A.推诿必需启事
B.推诿必需启示
C.推托必须启事
D.推托必须启示
B[“推托”,推卸责任,可带宾语;“推诿”,往往不带宾语。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是能愿动词;“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
“启事”,刊登或张贴出来的某种声明,名词,如征文启事;“启示”,启发,动词兼名词。
] 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可予不
B.请毕今日之
C.召有司案图
D .言武等在某泽中
D [A 项,“不”通“否”;B 项,“”通“欢”,欢聚;C 项,“案”通“按”,审察、察看。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如度秦王特.
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特地 B .单于益.
骄 益:更加 C .因跪请.
秦王 请:请求 D .安帝雅.
闻衡善术学 雅:平素,平常 A [A 项,特:只,不过。
]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 C.⎩⎨⎧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乃作《思玄赋》以.
宣寄情志 D.⎩⎨⎧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武父子亡功德,皆为.
陛下所成就 C [C 项,两个“以”均作连词,表目的,译为“来”。
A 项,介词,通过,经由/介词,趁机;B 项,指示代词,这/第一人称代词,我;D 项,动词,成为/介词,被。
]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璧有瑕,请指示..
王 B .臣所以去亲戚..
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 .匈奴与汉和亲..
D .公车特征..
拜郎中 C [C 项,古今意义都是指“汉族封建王朝与少数民族统治集团之间,通过结亲建立友好关系”。
A 项,“指示”古义为“指给……看”,今义为“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
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B项,“亲戚”古义为“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
内外亲属”,今义为“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D项,“特征”古义为“特地征召”,今义为“可以作为人或事情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空以身膏草野”中的“膏”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完.璧归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⑥宜皆降.之⑦何久自苦.如此⑧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太夫人急止.人哭
A.①④⑥⑧B.②③⑤⑦
C.④⑥⑨⑩D.②④⑦⑨
A[“膏”为名词的使动用法,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动词的使动用法,④动词的使动用法,⑤动词的使动用法,⑥动词的使动用法,
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⑧意动用法,⑨动词的使动用法,⑩动词的使动用法。
B、
C、D三项与题干中的“膏”均为使动用法,A项中的⑧为意动用法。
]
8.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连辟公府不就
C.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D.大王来何操
B[例句与B项都是被动句式;A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
二、阅读能力训练(5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答里麻,高昌人。
弱冠入宿卫
..。
高昌僧恃丞相威,违法娶妇南城,答里麻诘问之,奋不顾利害,风纪由是大振。
改燕南道廉访副使。
深州民媪怒殴儿妇死,妇方抱其子,子亦误触死。
媪年七十,同僚议免刑,答里麻不可,卒死狱中。
至治元年,除济宁路总管,兴学劝农,百废具修,府无停事。
济阳县有牧童持铁连结击野雀,误杀同牧者,系狱数岁。
答里麻曰:“小儿误杀同牧者,实无杀人意,
难以定罪。
”罚铜
..遣之。
泰定元年,升福建廉访使。
朝廷遣宦官伯颜催督绣段,
横取民财,宣政院判官术邻亦取赂于富僧,答里麻皆劾之。
迁浙西廉访使。
会文
宗发江陵阿儿哈秃来谕旨求赂不获还谮于朝召至京处以重罪比至帝怒解迁上都同知留守。
天历二年八月,明宗崩,文宗入正大统,使者旁午。
答里麻朝暮尽力,事无缺失,帝特赐锦衣以嘉之。
天历四年,召拜刑部尚书。
国制,新君即位,必赐诸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帛。
答里麻曰:“必唱名给散,无虚增之数。
”国费大省,帝复赐黄金腰带以旌其能。
元统元年,高丽国使朝京,道过辽阳,谒省
官,各奉布四匹、书一幅,用征东省印封
..之。
答里麻诘其使,使辞屈,还其书与布。
元统三年,迁山东廉访使。
时山东盗起,陈马骡及新李白昼杀掠。
答里麻以
为官吏贪污所致,先劾去之而后上擒贼方略。
朝廷嘉纳之,即遣兵擒获,齐鲁
..以安。
除大都路留守。
帝宴大臣于延春阁,特赐答里麻白鹰以表其贞廉。
帝尝命答里麻修七星堂。
先是,修缮必用赤绿金银装饰,答里麻独务朴素,令画工图山林景物,左右年少皆不然。
是岁秋,车驾自上京还,入观之,乃大喜。
至正七年,迁陕西行台中丞,时年六十九。
致事后,召商议中书平章政事,不拜,全俸优养终身。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一》,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文宗发江陵/阿儿哈秃来谕旨/求赂不获/还谮于朝/召至京/处以重罪/比至/帝怒解/迁上都同知留守
B.会文宗发/江陵阿儿哈秃来/谕旨求赂不获/还谮于朝/召至京处/以重罪/比至/帝怒/解迁上都同知留守
C.会文宗发江陵/阿儿哈秃来谕旨/求赂不获还/谮于朝/召至京处/以重罪/比至/帝怒解/迁上都同知留守
D.会文宗发/江陵阿儿哈秃来谕旨/求赂不获还/谮于朝/召至京/处以重罪/比至/帝怒/解迁上都同知留守
A[作答此题,需分析句子结构,了解句子大意。
“文宗”是主语,动词“发”是谓语,其宾语是“江陵”,句意完整,故“江陵”后要停顿。
据此排除B、D两项。
通过分析可知,“召至京”语意完整,“以重罪”语意不完整,和“处”之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C项。
]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宿卫:指在京城中巡逻,担任京城护卫的官员。
B.罚铜:惩罚制度,违法乱纪的人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铜来抵消罪过。
C.印封:也称“封印”,就是在文件封缄后加盖印记。
D.齐鲁:原来是国家概念,是齐、鲁两国的合称,后来变为地域概念。
A[宿卫: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
]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答里麻不惧权势,维护风纪。
高昌有一个僧人倚仗丞相权势,在南城违法娶妻,答里麻不顾个人利害去质问,社会风纪因此大为整肃。
B.答里麻实施法律,入情入理。
在处理济阳县牧童失误杀人的案件上,答里麻认为这个牧童没有杀人动机,难以定罪,最终放他出狱。
C.答里麻刚直廉洁,富有谋略。
山东贼寇兴起时,答里麻认为这是贪官污吏逼迫使然,就弹劾他们,最后通过计谋捕获了这些贪官污吏。
D.答里麻崇尚朴素,受皇上欣赏。
朝廷修缮宫室以前都是用金银装饰,答里麻奉诏修缮七星堂时令画工绘制山林景物,得到皇帝称赞。
C[“最后通过计谋捕获了这些贪官污吏”错误,应是“最后通过计谋捕获了贼寇”。
]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媪年七十,同僚议免刑,答里麻不可,卒死狱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答里麻朝暮尽力,事无缺失,帝特赐锦衣以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老妇已经七十岁,同僚商量可免于问罪,答里麻不赞同,最终老妇死在狱中。
(得分点:“议”“可”“卒”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答里麻从早到晚尽心尽力,做事没有任何差错,皇帝特意赏赐锦衣来嘉奖他。
(得分点:“缺失”“赐”“嘉”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答里麻,高昌人。
二十岁时就入宫担任宿卫。
高昌僧人倚仗丞相声威,在南城违法娶妻,答里麻去质问他,奋然不顾个人利害,法度纲纪由此大为整肃。
改任燕南道廉访副使。
深州一老妇盛怒之下将儿媳打死,儿媳怀中正好抱着她的孩
子,孩子也被老妇误伤致死。
老妇已经七十岁,同僚商量可免于问罪,答里麻不赞同,最终老妇死在狱中。
至治元年,答里麻被任命为济宁路总管,兴办学校鼓励农耕。
许多被废置的事情都得到了整治,官府中没有拖延的事情。
济阳县有牧童拿铁链击打野雀,失误杀死一同放牧的人,被关入狱中数年。
答里麻说:“小孩误杀了一同放牧的人,实际上并没有杀人的动机,难以定罪。
”罚他缴纳若干数量的铜后放他出狱。
泰定元年,答里麻升任福建廉访使。
朝廷派遣宦官伯颜催促缴纳绣缎,他蛮横夺取民财,宣政院判官术邻也接受有钱僧人的贿赂,答里麻都弹劾了他们。
随后调任浙西廉访使。
恰逢文宗从江陵出发,阿儿哈秃来向答里麻宣告旨意,因为索取贿赂没有得到,回到京城后就向皇帝诬陷答里麻,皇帝要召他回京处以重罪。
等到答里麻回京说明实情后,皇帝息怒,调他为上都同知留守。
天历二年八月,明宗驾崩,文宗即位,来朝贺的人络绎不绝。
答里麻从早到晚尽心尽力,做事没有任何差错,皇帝特意赏赐锦衣来嘉奖他。
天历四年,被召回朝授予刑部尚书的职位。
按国家典章制度。
新君即位,必须颁赐众王、驸马、妃主及宿卫官吏金钱和布匹。
答里麻说:“一定要叫着名字发放财物,这样不会有虚假增加的数目。
”国库的费用大大节省了,文宗又赏赐给答里麻黄金腰带来表彰他的才干。
元统元年,高丽国使者赴京城朝拜,路过辽阳,拜见行省官员,献给每个官员四匹布、一幅书法作品,用征东省的印记缄封。
答里麻追问高丽使者,使者理屈词穷,答里麻把书法作品和布匹还给他。
元统三年,调任山东廉访使。
当时山东盗寇兴起,陈马骡与新李在白天烧杀抢掠。
答里麻认为这是官吏贪赃枉法造成的,他先弹劾使官吏职务被剥夺,而后呈上捉拿盗贼的方法。
朝廷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随即派遣士兵捉拿了贼寇,齐鲁地区得以安定。
后任大都路留守。
皇帝在延春阁大宴群臣,特赐答里麻白鹰以表彰他的忠诚廉洁。
皇帝曾经命令答里麻修缮七星堂。
以前,修缮必用红绿金银来装饰,答里麻只讲求朴素,令画工画上山林景物,身边的年轻官员都不认为这样好。
这年秋天,皇帝从上京返回,进入七星堂观看,特别高兴。
至正七年,调任陕西行台中丞,这年六十九岁。
辞官后,朝廷还召他入朝商议中书平章政事,没有接受任命,终生享受全额优厚的俸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
建文二年进士。
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
同直文渊阁
...,迁侍讲。
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
七年从幸北京。
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
清水源,有泉涌出。
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
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
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亲倚甚。
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
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荣、幼孜,不获。
比至,帝喜动颜色。
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后二录。
二十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
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
不听。
次开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
幼孜对曰:“陛下
..此举,固在除暴安民。
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
”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
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
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
隆。
帝御西角门阅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
..,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
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贤良之臣,言不见听,退而杜口。
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
”幼孜等顿首称谢。
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
寻乞归省母。
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
眷遇虽隆,而自处益谦。
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
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此君子所耻也。
”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1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B.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C.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D.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A[可根据句意以及句中的关键词进行断句。
断句时需抓住主语“帝”“荣”“幼
孜”“仁宗”、谓语动词“崩”“讣”“护”“拜”等以及这些谓语动词所支配的对象。
]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渊阁始建于明代,早期功用主要是藏书、编书。
著名的《永乐大典》就是在南京宫中文渊阁开馆编纂的。
B.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一般自称“孤”“寡人”,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朕”专作皇帝自称。
这个称谓一直流传至帝制终结。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
原意指“宫殿的台阶下”,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
D.尚书省下设吏、礼、兵、户、刑、工等六部。
刑部负责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政务,兵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D[兵部负责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政务,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金幼孜文才出众。
北征路遇清水源泉水涌出,他写的铭和杨荣写的诗,都得到皇上最高等级的慰劳。
B.金幼孜敢于直谏。
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时,众人畏惧不敢回答,只有他据实进言说不宜深入。
C.金幼孜深受器重。
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须会同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一起办理。
D.金幼孜谦恭淡泊。
金幼孜虽然很受皇上宠信,但他却更加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D[“家人为他请求”错误,是家人嘱咐他请求身后之恩。
]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
幼孜据鞍起草立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皇上看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经过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
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
(关键词“文学”“据”“立就”各1分,句子大意2分)
(2)朕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正直不阿的言论,虽然是平时所亲近信任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来讨好君主。
(关键词“恶”“亲信”“取容”各1分,句子大意2分)
【参考译文】
金幼孜,名善,是新淦人。
建文二年考中进士。
成祖即位后,改任翰林检讨,与解缙等人同在文渊阁当值,后升为侍讲。
永乐五年晋升为右谕德兼侍讲,于是朝廷晓谕吏部,在内阁当值的胡广、金幼孜等众大臣任满后,不要改作他任。
永乐七年金幼孜跟从皇上到北京。
第二年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跟随皇上出行,圣驾驻扎在清水源,有泉水涌出。
金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皇上都以最高等级给予慰劳。
皇上看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经过山川要害之地,总命他加以记载。
金幼孜跨坐在马鞍上起草文书,很快就写好。
有使者从瓦剌来,皇上召金幼孜等人跟着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
他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在山谷中。
那个晚上,皇上派出十几批人追踪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
等到他们回来后,皇上十分高兴,脸上露出笑容。
此后皇上每次北征金幼孜都跟随,写下了《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
永乐二十二年金幼孜跟随皇上北征,途中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
没有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宜深入。
皇上不听。
驻扎在开平时,皇上对杨荣、金幼孜说:“我梦见神人两次对我说上帝爱惜生灵,这是什么吉凶的征兆?”杨荣、金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本意在于除暴安民。
但火烧昆仑山,玉石都焚毁,望陛下留意。
”皇上认为他们说得对,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奉谕旨对各个部落进行招抚。
军队返回到榆木川时,皇上驾崩。
隐瞒着不向外宣布死讯。
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卫皇上的棺木回京。
仁宗即位,金幼孜被任命为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不久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
这一年十月皇上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一起审查罪犯。
皇上下诏给法司,(要求)审查重案的囚犯必须会同这三位学士一起办,皇上对他们的委任更重了。
皇上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的制诰,看着(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的旧臣,朕要依靠你们来辅佐。
朕曾见前代君主讨厌听正直不阿的言论,虽然是平时所亲近信任的人,也因为惧怕君主之威而顺从君主的旨意,缄默不言来讨好君主。
贤良的臣子,所言不被采纳,也会退而闭口。
朕与诸位爱卿一定要引以为戒。
”金幼孜等人叩头谢罪。
洪熙元年金幼孜晋
升为礼部尚书兼大学士,像以前一样担任学士,并给予三职俸禄。
不久金幼孜请求回家探望母亲。
金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
虽很受皇上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
他给自己的宴居之室起名为“退庵”。
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向朝廷)请求去世后的恩荣,但金幼孜不肯听从,他说:“这种做法是君子感到耻辱的。
”
(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17~18题。
(13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②丁年:壮年。
17.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请简要概括两幅画面的内容。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幅是望雁思归图。
画面借“雁”“月”等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了苏武在音讯隔绝的漫长岁月中对故国的深长思念和欲归不得的深切痛苦之情。
(2分)
第二幅是荒塞归牧图。
画面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艰辛的生活,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
(3分)
18.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
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
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
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
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三、表达能力训练(15分)
19.按照提供的话题,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之构成排比句,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孤独,是令人享受的。
享受孤独,就是不为世象的浮华所惑,探寻灵魂的脉络;享受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享受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是不被内心的孱弱击倒,寻觅心灵的轨迹就是不为生活的奢华迷失,执着地走向生命的既定目标。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诗与禅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一属文学,一属宗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都追求言外之意等,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禅宗在唐代确立以后,就在诗人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们谈禅、参禅,诗中有意无意地表现禅理、禅趣,而禅师也和诗人酬唱、吟诗,在诗中表现他们对世界和人生的观照与理解。
于是,诗和禅就建立了联系。
这种联系必然会反映到理论上来,到宋代,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种风气下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这部著名的文学批评著作。
解析①处所填句子是对前文的总结,根据前文可知,要补写的语句应该体现诗与禅的基本属性不同。
②处,前面讲诗和禅的共同点,后面讲诗人和禅师的沟通,因此横线处所填语句应表达“诗和禅的共同点使诗人和禅师的沟通有了可能”这一意思。
③处,从后句的“这种风气”能确定所填句子与“风气”有关,再结合前后文,并联系宋诗以说理见长的特点,可知此处应填“以禅观诗成为风气”“以禅论诗成为风气”之类的内容。
答案①它们的归趣显然不同②这又使它们有了互相沟通的可能③以禅论诗成为风气(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
21.下面是人类能源消耗统计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
(6分)
(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变化趋势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要求概括变化趋势,观察表中的数据可知,有些是逐渐上升的,有些是逐渐下降的,有些是先上升后下降的,概括时应分别表述,如木材的消耗量是逐渐减少的。
概括时应注意答案的完整性。
第(2)题应在第(1)题的基础上作答。
分析时需结合各能源的特点。
如煤炭是高耗能、高污染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等。
答案(1)木材消耗量逐渐减少,煤炭、石油的消耗量在经历了一个增长期后均呈下降趋势,天然气、核能、太阳能的消耗量呈上升趋势。
(3分)
(2)高耗能、高污染能源正逐步被清洁能源、环保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取代。
(3分)
四、写作能力训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