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B.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C.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D.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的。

2.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募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B.“以己之常攻敌之短”是取胜的法宝。

C.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D.求闻之弱此,不若无闻也。

3.下列故事,不属于表现孩子聪慧是( )
A.司马光砸缸
B.曹冲称象
C.道旁苦李
D.刻舟求剑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桑椹.(shèng)轻捷.(jié)察觉.(jué)绽.开(zhàn)
B.感慨.(kǎi)截.然(jié)惭愧.(kuì)锦簇.(cù)
C.确凿.(zuó)油蛉.(línɡ)收敛.(liǎn)书塾.(shū)
D.譬.如(pì)觅.食(mì)倘.若(tǎnɡ)搓捻.(liǎn)
5.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妄下断语目瞪口呆孤苦伶仃战栗
B.张牙舞爪恋恋不舍迥然不同禁锢
C.畏罪潜逃怪诞不径神采奕奕安详
D.据为己有大相径庭无所顾忌苛刻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按要求填空。

(1),可以为师矣。

(《论语》)
(2)绿树村边合,。

(孟浩然《过故人庄》)
(3)月下飞天镜,。

(李白《渡荆门送别》)
(4)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5),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武陵春》)
(6)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7)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8)重岩叠嶂,。

(郦道元《三峡》)
(9)思乡是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请你写出连续两句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三、诗歌鉴赏
7.母亲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本诗是如何运用类比的写法的?
2)“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课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了对母亲的爱,即借物抒情。

请你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小诗,100字左右,表达对母亲的爱。

四、综合性学习
8.为了激励同学们积极面对未来,老师出示了两则材料,让大家探究。

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路遥《平凡的世界》
材料二: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从投身写作,到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他整整奋斗了16年。

仅在前后创作10年的过程中,他遭遇17次退稿,120多万字的初稿被删去百万多字。

但他仍初心不改,积极争取和奋斗,笔耕不辍,直至小说发表。

探究结果:
五、文言文阅读
9.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①,施②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③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牖(yòu):窗户。

②施(yí):延伸。

③还(xuán):掉转。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施尾于.堂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弃而还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
10.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__________)
..(__________)俄而
雪骤.(__________)公欣然
..(__________)曰
撒盐空中差.(__________)可拟.(__________)
未若
..(__________)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
太丘舍去
..(__________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北方的冬天
①没有雪,似乎就不是冬天。

南方的冬天,除了山区,一般城市里是不见雪的。

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见过雪。

有的人去过人造的冰窟,大夏天的,一张门票几十块钱。

那叫雪吗?混杂着煤灰一样的杂质,了无生机。

看的人太多了,踩的人太多了,雪就没了形状,没了精髓。

逗人玩呢。

②看雪还是要去北方。

进入冬天,雪就成了北方唯一的风景。

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尤其是在林区,倘若大雪遮天蔽日地下上几天几夜,清早忽然起来,顺着窗户霜花的缝隙,猛地发现雪停了,世间万般寂静,无声无息。

连鸟叫都没有——那么冷的天,鸟如何抵
挡得了?
③若是孩子,心里就乐了。

孩子们要结伴去上学;他们穿得像熊似的出门,路上的雪太厚,厚度和他们的个子几乎一般高,一不小心,掉进雪里,却没什么恐惧。

孩子,都希望自己满头满脸都是雪,跟白胡子老人似的。

当然,一般都小心翼翼,手牵着手,顺着树根走,无风,说不上有阳光,天却是晴的,抬头望去,干枯的枝头都挂着雪,像棉花糖。

孩子们的小拳头捶在树干上,雪受到惊吓,都纷纷扬扬地落了,如柳絮飘飞。

孩子们笑着,松开了小手,手舞足蹈,声音惊着了寂静的林区,树上的雪都矜持不住,更洋洋洒洒。

④雪地并不很滑,不像结冰的地面,而孩子们穿的棉鞋大都是胶鞋底子或布鞋底子,有阻力。

学完功课的孩子们不安分了,边走,边玩雪球,打雪杖。

戴着棉手套,团出小雪球,狠狠地朝对方头上、脸上掷去,一般打不中,但打中的话,很疼,却没人哭;追着闹着,偶尔完全击中脸、甚至精确到鼻子,那可惨了,谁闯的“祸”谁去收拾。

⑤那是内蒙古小兴安岭的冬天。

经历过那样的冬天,后来不管到哪里,都找不到冬天的感觉了。

即便有一点,又总觉得意犹未尽,不够味儿。

比如兰州和济南的冬天属于干冷,也下一点雪,却很短暂,又及时地消融;又不会完全消融,夜晚彻底结冰。

而广州或者深圳呢,雪是见不到的,仿佛那是另外世界的风物。

⑥北方的冬天总归是有雪的,尤其是农村,外面大雪飘飘,如梦如痴,城里的亲戚回到乡下,和爹妈兄弟姐妹们坐在热炕头上,孩子们则见缝插针地躺了坐了。

旺火上煮上热茶,烧上烈酒,炖上一大锅猪排骨——其他调料都不要,有点盐就够。

一大口烈酒下肚,胃都滚了;不喝酒的喝茶,东北人唠嗑,西北人喧话,都一个意思,再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和偶尔门开时捎进来的雪花——感觉,好极了。

(有删改)
1)文章从哪些方面描写北方的冬天?请结合文意分点概括回答。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城市里白雪皑皑,山野上苍茫一片,真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戴着棉手套,团出小雪球,狠狠地朝对方头上、脸上掷去,一般打不中,但打中的话,很疼,却没人哭。

3)文章第1段运用何种手法描写南方的冬天?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回答。

4)本文和老舍《济南的冬天》都写了北方冬天的情景,但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不够味儿”。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结合文意和老舍《济南的冬天》,简要阐述理由。

12.(题文)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
...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
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
..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1)(小题1)文中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2)(小题2)第①段中加点的“悄悄地”所要强调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3)(小题3)选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课文末尾“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4)(小题4)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5)(小题5)将第③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七、作文
13.写作
这一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寓言,从寓言中我们学到了一些生活哲理。

请你也写一篇小寓言,给人们以启示。

要求: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6.(10分,每空1分,有错、别、漏、添字的,该空不给分)
(1)温故而知新(2)青山郭外斜
(3)云生结海楼(4)带月荷锄归
(5)物是人非事事休(6)人迹板桥霜
(7)日高人渴漫思茶(8)隐天蔽日
(9)示例: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日暮相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三、诗歌鉴赏
7.1)先用“天上的风雨”类比“心中的风雨”,再用“鸟儿躲到它的巢里”类比“我只躲到你的怀里”,突出了“母爱”的主题。

2)对母亲的依恋之情,同时也歌颂了母爱的温暖、伟大。

3)示例:母爱像一杯咖啡,刚开始品时还不觉得有何特殊的味道,喝到第二口时有点儿苦,直到最后才尝出它的甜。

这杯苦中带甜的咖啡就是母亲对我们的那种世上独一无二的爱。

这种爱表现在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无论是关怀的话语,还是严厉的责备……都是母爱的体现。

四、综合性学习
8.探究结果:人生(生活、工作)需要争取和奋斗。

(或:只有争取和奋斗,才能活得更有价值、有意义。


五、文言文阅读
9.1)在,到跑
2)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

3)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10.家庭聚会不久、一会儿快速、急速高兴地、愉快地大致、差不多相比比不上、不如凭借不再等候就走了回头看
六、现代文阅读
11.1)北方的雪;孩子们雪中玩耍嬉戏的情景;北方人坐炕话家常的家庭生活。

2)①引用诗句,生动地表现了北方冬天的特征——漫天飞雪,大地一片苍茫。

②通过“团”“掷”“打”“哭”几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打雪仗时可爱与欢快的情景。

3)妙用对比的手法,为下文写北方的雪做好铺垫;凸现北方雪遮天蔽日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北方雪的热爱和怀念。

4)同意。

小兴安岭的冬天:寒冷,漫山遍野白雪皑皑,没有绿色。

济南的冬天:温晴,下点儿小雪,但依然绿色遍地。

12.1)2)因为“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4)说明母亲十分体谅儿子的苦衷,她周到细心,尽可能不去惊扰儿子;也说明母亲的心里更难受。

5)【小题3】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

“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小题4】【小题4】第一处:“母亲喜欢花……”作用:说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为了照顾患病的儿子,她甘愿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作用: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严重到了哪步田地,突出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小题5】【小题5】不好。

“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表达效果。

另外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的要求。

七、作文
13.透明人
有一个樵夫上山砍柴,无意间在山上遇见一个透明人,那人只有一层薄膜一样的皮肤,五脏六腑都看得清清楚楚,非常奇怪。

樵夫问:“你是什么?怎么长成这个怪样子?”
透明人说:“我的名字叫‘妙听’,我不是人,而是妖怪。


樵夫说:“你是妖怪?妖怪都有特别的本事,你有什么本事呢?”
透明人说:“我只有一个特别的本事。

你看我的身体是不是透明的?这就是我的本事。

所有的人在我面前都会变成透明的。

我不但可以看见人的五脏六腑,还可以知道人的心思和一切秘密。

简单地说,我会‘读心术’,所以才叫‘妙听’呀!”
“可以知道人的心思和一切秘密,那多可怕啊!”樵夫心里想着,问妖怪:“‘妙听’先生,那么今天我怎么会遇见你呢?”妖怪说:“我正要去惑乱人间哩!我打算把妻子的心思告诉丈夫,把丈夫的隐私告诉妻子,让夫妻失和。

我打算把朋友之间互相隐藏的秘密告诉对方,让朋友反目。

我打算东说说,西说说;把东家最不想让西家知道的事告诉西家,再把西家最怕被知道的事告诉东家……我不必使用特别的妖术,只靠这张嘴巴就行,不久之后,地球就会毁灭了呀!”
樵夫越听越怕,想到人间从此将没有隐私和秘密,即使是暗中乱想的心思也会被公之于众,这世界会变得多么恐怖啊!樵夫就生出一个想法:“趁这只妖怪还没有在人间作乱之前,就把他杀了!”
当他想到这里,妖怪“妙听”突然大笑:“哈哈哈!你刚刚在想,趁我还没有在人间作乱,先把我杀了!你怎么可能杀死我呢?不管你想什么,我都会先知道!”
樵夫暗暗心惊,假装浑然不知的样子。

妖怪说:“你想装成浑然不知的样子,趁我不注意时杀掉我,哈哈哈........”
樵夫恼羞成怒,拿起斧头就向妖怪砍去,左砍右砍上砍下砍,不管他怎么砍,斧头还没有下来,妖怪就先“读”出了砍下的方向。

妖怪一边躲闪,一边不断地嘲笑樵夫。

最后,疲惫不堪的樵夫颓然坐到地上,无奈地对妖怪说:“既然杀不了你,你也没有本事害我,我不管你了,我还是砍柴吧!”
休息了一会儿,樵夫继续认真地砍伐柴木,妖怪在一旁干扰,他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妖怪的存在。

他进入了无心境界。

突然他的手一滑,斧头飞了出去,正好砍中妖怪的眉心。

[点评] 《透明人》是一篇妙趣横生、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文章篇幅不长,通过对话描写成功地塑造了“妖怪”和“樵夫”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两个人物,一正一反,一主一辅,在“舌战”中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完成了形象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

故事启示人们:只有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人做事,才能对付一切貌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的敌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