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地形和地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和地势
第1课时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通过读图概括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通过读图概括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分布特点;通过读图和分析资料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本节课遵循由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大量的地形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我国地形特征。
通过设计“走遍中国”情境,教师和学生一起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整节课都沉浸其中,在欢快的旅途中学习地理知识。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景观图和中国地形图,归纳我国地形的基本特征。
2.能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并通过读图说出我国主要山脉及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的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归纳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地形的整体特征,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主要地形区的特征及分布。
2.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难点:主要山脉与地形区的位置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一些主要的山脉、地形区,在网上查阅其相关资料,课前进行展示介绍。
模块
主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耕地资源不足。
但是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山脉连绵起伏、纵横交错,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在山脉构成的“网
格”中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
山脉不仅是自然地理分界,也是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七彩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设计说明
本节课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我国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基础上展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图片资料,如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形景观图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选图、用图的能力,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地势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我国的地势特征。
2.举例说明地势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1.我国地势的整体特征。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基本概况,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
难点:我国地势特征对降水、河流流向、水能资源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概括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两个同学合作,一人说出我国的主要山脉和地形区,另一人在中国地形图上指出其相应的位置。
模块
图A
图B
图A和图B都是西高东低,哪一种与我国地势特征更相符呢?
学生:图B。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势从西向东,海拔不是逐渐降低,而是陡然下降,像楼梯一样,有三级阶梯。
教师:展示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又一次印证了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教师:自西向东分别是第一、二、三级阶梯。
每
界线。
教师:我国地势的特点对我国自然环境和人类活
动的影响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展示示意图,结合教材
第29页活动题第3题,小组讨论分析,派代表指图回
答。
学生1:地势西高东低,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
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学生2:“水往低处流”,我国众多大河受地势影响,
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学生3:河流流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水
能资源丰富,可以用来发电。
教师补充展示我国三级阶梯分界线与大型水电
站分布图。
总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国家
的气候、河流流向、水能资源、交通运输、文化交流
等,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三、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
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我国地势起伏很大,总体来看,具有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
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阶梯之间以山脉为界,落差很大。
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五、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七彩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