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治疗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风湿骨痛、腰椎间盘痛、颈椎痛的必用之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黄治疗坐骨神经痛、骨质增生、风湿骨痛、腰椎间盘痛、颈
椎痛的必用之药
经方刘卫红:
大家好,我是中医刘医生
导读麻黄,是中药书中第一位药,位居解表散寒药之首,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中医人耳熟能详,然而惧其辛散发汗性烈,多束之高阁或用量甚少。
本文古道瘦马老师,以己临床效验,讲述麻黄如何治疗关节痹痛,为医者临床提供学习参考。
麻黄止痛,治坐骨神经疼痛效佳
写下这么个题目,可能有的同道认为是胡诌,谁不知麻黄的作用主要是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你又在那里故弄玄虚。
其实并非有意故弄玄虚,对于麻黄止痛的显著效果,我也是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临证才认识到的。
尤其是在治疗风湿痹痛中为我必用之药。
对于麻黄止痛的作用,我和大家一样有个认识的过程。
开始主要用于宣肺平喘,发汗利尿,而且用的得心应手,对于麻黄的其它方面的作用知之甚少。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日,曾读到一篇文章谈到麻黄治疗坐骨神经疼痛效佳,引起了我的注意。
具体是哪本书上已记不清了,仅有笔记记载如下:
“坐骨神经痛多为坐卧湿地,感受寒湿所致,沿足太阳经脉发病。
因此和太阳经气的不通有密切关系。
麻黄能疏通太阳经气。
张锡纯谓麻黄“于全身脏腑经络,莫不透达,而又以逐发太阳风寒为主治之大纲”。
但一般用量作用甚微,不足以除此沉疴,常须用至15---30克。
病人甄某,女,35岁。
右下肢后侧窜痛连及腰背,难以行走,兼头身困重,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缓。
前医以化瘀止痛,温阳通络方10余剂无效,且增纳呆腹胀。
综合脉证,考虑为寒湿痹阻,经络不通。
方予
麻黄20克,附子15克,薏苡仁50克,白芍50克,木通15克,党参30克,甘草10克
水煎一小时,分服。
2剂后病减大半,复进3剂,病告痊愈。
后以麻黄15~30克,附子15~30克,白芍30~60克,薏苡仁30--60克,地鳖虫10克,甘草10克为基础,年高体弱者,加党参;腰膝沉重者,加防己、木通;咳则痛剧者,加桑白皮、杏仁。
久煎一小时。
治愈本病患者不下数十人。
但患者见舌红无苔、脉细数等阴虚之象,则宜慎用。
”(89.3.26记)
独活寄生汤加麻黄,治愈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疼痛
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我的脑海里就留下麻黄能治痛的印象,因该文有论有案,所以深刻。
在以后的临床中就有意去找机会验证。
结果一验就灵。
记得曾治一例六十多岁的男性患者,腰椎增生引起腰腿疼,走路蹒跚,一步一趋,甚是痛苦。
吃了很多祛风湿止痛和消炎痛一类的药无效,又做了推拿按摩也无济于事。
最后又打封闭针,略能好几天,还是疼痛。
于是经人介绍,找到了我,要求中医汤药治疗。
我一看是这病,凭着过去的经验认为没啥治的,小菜一碟。
于是开出了常用的独活寄生汤,五付,满以为,药到病除,病人高兴称谢。
谁知一周后,病人复诊仍然是一脸痛苦不堪的样子,不用问就知效果不咋样。
果然病人说五付药吃完了,稍有点感觉,但不明显。
病人是个知识分子,很会说话。
叫我看来就是没效,只不过病人给大夫一个面子罢了,因为还要请你继续治疗嘛。
看到这里,我思之良久,想应该怎么继续治疗,该用什么方药。
突然就想到麻黄和以前读的书中医案,这不就是一个机会嘛,用麻黄试试看。
时诊病人,体虚白胖,舌淡苔略腻,脉弦滑无力,有高血压,饮食二便基本正常。
对于高血压一症使我在用麻黄时思之又思,能不能用麻黄,血压升高怎么办?但又一想我是中医,不能圄于西医药理去治病。
况且独活寄生汤中的杜仲有降压作用,应无碍。
写到这里,插一句,各位看:西医的理论是多么的强大,多么的影响人,连我一个纯粹的老中医都不得不受制于其,可叹!可憾!
好在我还是以中医理论和实践为主,将麻黄15克加入独活寄生汤中,3付,水煎服,还是心有余悸,不敢开5付。
结果,三天后,病人
笑颜逐开来到诊所,告诉我这三付药真管用,吃完以后,疼痛大有减轻,要求继续开药治疗。
我听后心中一惊,既高兴又感叹。
高兴的是见效了,对得起病人了;感叹的是麻黄的作用太神奇了,居然止痛效果这么好和快。
兴奋之机还有一丝担忧,血压怎么样?高了没有?急忙又测了血压,在正常范围。
并且病人还告诉我这几天降压药也没吃。
听后,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来了。
实践证明西医的药理试验结论并非完全正确,此又长一智也。
该病人以后又服了二十余剂麻黄加独活寄生汤基本治愈骨质增生引起的腰腿疼痛。
麻黄治各种风湿疼痛
从此,我就开始步入了用麻黄治各种风湿疼痛的坦途。
十几年下来,用麻黄加入各种方中治疗疼痛,得心应手,屡用屡效。
诸如,肩周炎用阳和汤加重麻黄,坐骨神经痛用独活寄生汤加麻黄,类风湿关节炎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麻黄,葛根汤治颈椎痛等等。
效果非凡,疗效可靠。
诸位同道不妨一试。
肢节疼痛,经方用麻黄
说了半天,我以为是自己的独得之秘,其实不然。
我们的医圣老祖宗,早以用过了,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吧了,亦或是太注重麻黄的解表发汗作用了,忽视了麻黄的止痛作用。
下列经文以证之: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原文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
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诸肢节疼痛,身体尪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
《千金》三黄汤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金匱要略》原文
上述方中均有麻黄为要药。
可见麻黄治痛不是空穴来风,恣意杜撰。
麻黄辛温,入肺和膀胱经。
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利尿消肿之功效。
一般方书均列在解表散寒药之首。
其实,麻黄的作用十分广泛,除用于外感风寒外,《本经》言其“破癥坚积聚”;《日华子本草》谓“通九窍,调血脉”;《现代实用中药》认为“对关节疼痛有效”。
据此,我们要放开眼界,不断探索和研究麻黄未发现的作用,本文只是谈了点治疗疼痛方面的作用,仅是抛砖引玉,望大家能涌跃跟帖,多谈些这方面的体会和经验,以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