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表里的生物课文解析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并且它坚硬的表盖里 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答,滴答……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 的歌曲要单调些。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 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 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螫(zhē)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1.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 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2.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要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 物特点。
3.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 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感受、特点。
写一个片段,用上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 “天真可爱”的特点。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 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可是”在这里话锋一转,强调表不是活的生物, 但能发出声音,这与“我”以前的认知不同。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 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 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 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从这些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越不许”“越想动”,符合儿童的特点,突出 了“我”渴望动表的好奇心理。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
“痛苦”, 可 见“ 我 ”的好奇心之强烈,渴望打开表看个 究竟,又不敢,心里十分矛盾、难受。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学习感悟
本文通过写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 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的天真 无邪和探索精神。
人们常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自己独特的观 察视角和单纯的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便产生了很多有趣的 想法。
文中的孩子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孩子,我们在生 活中也应该怀着这种可贵的好奇心,积极探寻更多的秘密和 真相,这样便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那是我 5 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在外面玩,看见喷 水池里有一个月亮,心想: 咦?月亮怎么会掉到水里去 了呢?不行,天上没有月亮走夜路的人该害怕了,我得 去把月亮捞起来。我马上跑回家拿了一个小桶,把小桶
轻轻地放进水里去捞月亮,可是,小桶刚碰到水面,月 亮立刻变成了碎片。我以为自己把月亮弄破了,慌了神, 左看右看,一抬头,发现月亮好好地在天上挂着呢,我 再看水面时,水里的月亮又出现了, 我马上跑回家去叫 妈妈: “妈妈,你快出来看,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 水里一个。”
这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 及好奇心得到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 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 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 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 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唯恐”表现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迷恋。
把表的声音和“蝉鸣”等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 了表的声音柔和、单调、不停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伸”的动作表明“我”渴望了解表,看看里面究 竟是什么。这突出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 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
“立刻” 一词突出了父亲动作的迅速,说明父亲很珍 惜这个表,怕“我”弄坏。
学习方法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 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运用:“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 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 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表里的生物课文解析
我们熟悉的表里有生物,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呢? 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课文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 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 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 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 的孩子。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 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 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 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 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 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为什么“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 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 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 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 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 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 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 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cuì
清脆
è
丑恶
生字学习
lán
拦住
bù
恐怖
bō lí
玻璃
xī shuài
蟋蟀
同音字
拦 lán
栏
字义:遮拦,阻挡,阻止。如:阻拦。 组词:(阻拦)(拦住)(东拦西阻)
字义:遮拦的东西。如:栏杆。 组词:(栏杆)(栏目)(雕栏玉砌)
运用:爸爸不顾大家的阻拦,跨过栏杆,去追持刀抢劫的歹徒。
生字书写
课文解析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 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 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 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你从“我”见人就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 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 时候才不说了。
渐渐长大的“我”明白了一切全然不是“我”猜测的那样,所 以就不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结尾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 旨: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将是一生中永远美好的珍藏。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 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交代“我”儿时的生活环境,为下文“我”认为表 里有生物做铺垫。
“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 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鸟叫、狗吠、蝉鸣、虫唱经常听到,鸟、狗、蝉、虫都是 活的生物。
为什么“我”会感到很愉快?
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 “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 “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我”是怎样向别人炫耀的?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 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 蝎子在表里。”
关于表里的声音,“我”进行了怎样的猜想?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 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 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好奇心越来越强烈。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把“我”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 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 块表看个究竟。
想入非非 苦思冥想 胡思乱想
想方设法 朝思暮想 前思后想
左思右想 浮想联翩
思来想去 异想天开
描写人物心理的四字词语: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忐忑不安 七上八下
文中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都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展现,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描写人物的特点,就能使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本文即通过对“我” 的语言、动作、 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的形象。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30 年留学德国,先后 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 年获得海德堡大 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 年至 1939 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25年和 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 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主要作品: 《十 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获得国内外多项文 学奖项,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提出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表
产生好奇: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里
作出猜测:表里一定有生物
的
想动不敢动
生
证实猜测 父亲给我“我”看表里的世界
物
父亲说表里有“小蝎子”
产生新疑问:为什么把蝎子放在表里
作出新猜测:表里的蝎子与众不同
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词语积累
与“想”有关的四字词语: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
给我看。
“常常请求”说明“我”对表里的世界非常着迷,还想一 看再看,突出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吓了一跳” 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在“我”的心里,表
里的世界神秘而美丽,而蝎子是丑恶和恐怖的东西,“我”实在想象不 出表里为什么会有只小蝎子。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 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 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 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 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 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 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xiē)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螫(zhē)你。”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1.语言描写指对人物对话和独白的描写。言为心声,人 物的语言应当切合人物的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
2.人物个性化的动作要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现人 物特点。
3.心理描写要符合具体的情境,要写出人物细微的感情 和心理变化过程,反映出人物感受、特点。
写一个片段,用上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 “天真可爱”的特点。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 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可是”在这里话锋一转,强调表不是活的生物, 但能发出声音,这与“我”以前的认知不同。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 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 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 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从这些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好奇心、求知欲极强的孩子。
“越不许”“越想动”,符合儿童的特点,突出 了“我”渴望动表的好奇心理。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 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
“痛苦”, 可 见“ 我 ”的好奇心之强烈,渴望打开表看个 究竟,又不敢,心里十分矛盾、难受。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 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
学习感悟
本文通过写小时候“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的生物,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 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的天真 无邪和探索精神。
人们常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用自己独特的观 察视角和单纯的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便产生了很多有趣的 想法。
文中的孩子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孩子,我们在生 活中也应该怀着这种可贵的好奇心,积极探寻更多的秘密和 真相,这样便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对世界的了解。
那是我 5 岁的时候,一天晚上,我在外面玩,看见喷 水池里有一个月亮,心想: 咦?月亮怎么会掉到水里去 了呢?不行,天上没有月亮走夜路的人该害怕了,我得 去把月亮捞起来。我马上跑回家拿了一个小桶,把小桶
轻轻地放进水里去捞月亮,可是,小桶刚碰到水面,月 亮立刻变成了碎片。我以为自己把月亮弄破了,慌了神, 左看右看,一抬头,发现月亮好好地在天上挂着呢,我 再看水面时,水里的月亮又出现了, 我马上跑回家去叫 妈妈: “妈妈,你快出来看,有两个月亮,天上一个, 水里一个。”
这句话表现了“我”强烈的好奇心以 及好奇心得到满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 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 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 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 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唯恐”表现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迷恋。
把表的声音和“蝉鸣”等进行对比,形象地写出 了表的声音柔和、单调、不停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我”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伸”的动作表明“我”渴望了解表,看看里面究 竟是什么。这突出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 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
“立刻” 一词突出了父亲动作的迅速,说明父亲很珍 惜这个表,怕“我”弄坏。
学习方法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客观事物而产生的看法、感 触、联想等内心活动的描写,是文章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运用:“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 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 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表里的生物课文解析
我们熟悉的表里有生物,你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呢? 现在让我们读一读这篇妙趣横生的文章吧。
课文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 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 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 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是一个天真可爱,好奇心、求知欲极强 的孩子。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 说了。”作者说了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 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作者这么说是因为“我” 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极为好 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 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 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为什么“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 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 是活的生物发出的。
“小孩儿不许动表。”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 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 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越不许我动,我的手指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 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 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 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cuì
清脆
è
丑恶
生字学习
lán
拦住
bù
恐怖
bō lí
玻璃
xī shuài
蟋蟀
同音字
拦 lán
栏
字义:遮拦,阻挡,阻止。如:阻拦。 组词:(阻拦)(拦住)(东拦西阻)
字义:遮拦的东西。如:栏杆。 组词:(栏杆)(栏目)(雕栏玉砌)
运用:爸爸不顾大家的阻拦,跨过栏杆,去追持刀抢劫的歹徒。
生字书写
课文解析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 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 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 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 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你从“我”见人就说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了儿童有趣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了“我” 是 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 时候才不说了。
渐渐长大的“我”明白了一切全然不是“我”猜测的那样,所 以就不说“这样的话”了。这样的结尾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 旨:童年天真、幼稚的行为,将是一生中永远美好的珍藏。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 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交代“我”儿时的生活环境,为下文“我”认为表 里有生物做铺垫。
“我”好奇的是什么?有什么发现?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 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鸟叫、狗吠、蝉鸣、虫唱经常听到,鸟、狗、蝉、虫都是 活的生物。
为什么“我”会感到很愉快?
因为“我”一直认为只有活的生物才能发出声音。现在,父亲告诉 “我”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有一只蝎子关在表里,证实了 “我”的猜测没有错。所以“我”感到愉快。
“我”是怎样向别人炫耀的?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子里,蝈 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 蝎子在表里。”
关于表里的声音,“我”进行了怎样的猜想?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 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 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好奇心越来越强烈。
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 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这段话把“我”的心理描写得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作 者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渴望能够打开那 块表看个究竟。
想入非非 苦思冥想 胡思乱想
想方设法 朝思暮想 前思后想
左思右想 浮想联翩
思来想去 异想天开
描写人物心理的四字词语:
心急如焚 心乱如麻 忐忑不安 七上八下
文中是如何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都是人物形象或性格的展现,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描写人物的特点,就能使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本文即通过对“我” 的语言、动作、 心理等的具体描写,塑造了一个天真可爱、善于观察、勤于思 考、有着丰富想象力的孩子的形象。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1930 年留学德国,先后 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 年获得海德堡大 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6 年至 1939 年任教于同济大学。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1925年和 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 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主要作品: 《十 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获得国内外多项文 学奖项,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提出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表
产生好奇: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
里
作出猜测:表里一定有生物
的
想动不敢动
生
证实猜测 父亲给我“我”看表里的世界
物
父亲说表里有“小蝎子”
产生新疑问:为什么把蝎子放在表里
作出新猜测:表里的蝎子与众不同
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词语积累
与“想”有关的四字词语: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
给我看。
“常常请求”说明“我”对表里的世界非常着迷,还想一 看再看,突出了“我”对表里的世界的好奇和渴望。
“吓了一跳” 写出了“我”的意外和困惑,因为在“我”的心里,表
里的世界神秘而美丽,而蝎子是丑恶和恐怖的东西,“我”实在想象不 出表里为什么会有只小蝎子。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 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 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 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儿在葫芦里,鸟儿在笼 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