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一课项目二《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项目二:《学会与父母沟通》教学案【课程标准】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克服“逆反”心理。

一.教与学目标
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积极主动地与父母沟通。

2. 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掌握与父母沟通的方法技巧.
3. 学会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提高与父母沟通的能力。

二、教与学重点:搭建起与父母进行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教与学难点: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设计:讨论交流法、情境材料分析法
五、教与学过程:
课堂序曲:时政播报
1.学生或教师叙说本周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并作简要记录。

2.指导学生针对时政大事谈感受,或立足学科知识谈认识等。

3.适当情况下可以作为新课导入的材料使用。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教师出示下面的情境材料:
一个妈妈的话:女儿是在我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中逐渐长大的。

可她初中后,与我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的事,总是一句“你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平日里,你要她向东,她偏要向西;你认为美的,她嗤之以鼻;你认为丑的,她却津津乐道。

有一天,我发现女儿的抽屉上了锁,难道年仅14岁的女儿就有了隐私权?有一次,我趁她不在家砸开了抽屉,发现里面只有一本记着学校生活的日记,几张明星照片,一本琼瑶写的小说和一些小玩意儿,并没有什么“出格”的秘密。

可为此,女儿却与我大吵了一场。

望着抽屉上那无言的锁,那个善解人意的女儿似乎飘然离我远去。

我的心隐隐作痛……
看了上面妈妈的心痛,请你思考:
(1)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2)你知道为什么不再父母亲密无间了吗?
(3)你有什么想做的吗?
教师进行简要小结:有人说,“世上有中结难以解开,它叫心结;世上有扇门难以敞开,它叫心扉;世上有条沟难以逾越,它叫代沟。

”不知道同学们是否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却不再像小孩子那样亲密无间。

可能许多同学都在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与父母的隔阂?又怎样来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与父母沟通
(二)整体感知信息搜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正文部分,说出本节课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指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标划。

2.尽量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部分。

(三)自主探究交流共享
学习任务一: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活动一:情景感悟
教师出示下面的几幅生活场景:
第一幅:一名中学生正给自己的日记本加上一把锁
第二幅:饭桌上父母询问孩子的在校情况,孩子冷淡的回答说,“什么也没发生”
第三幅:一位母亲在偷听女儿的电话
第四幅:一名中学生把父母买来的衣服扔在地上说:“真土气,我不穿”
学生思考问题:
(1)漫画中的场景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吗?你觉得这些事情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子女与父母在交往中发生了冲突。

(2)结合上述漫画反映的问题,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课堂内巡视,了解学生的主要观点并参与学生讨论。

学生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每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班内发言。

教师进行简要小结: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我们的年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自尊心增强、成人感增强,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不希望父母过多的约束自己,渴望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二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心理差异。

两代人在心理观念.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导致交往中的误会、摩擦甚至对立,影响彼此间的沟通和交流。

活动二:我来扮演
“唉,这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没法管了!……”这是许多父母经常发出的感叹之言。

许多家长总是很诧异,为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吃饱喝足了什么事也没有,孩子越大,满足得越多,孩子要求也越多。

到了一定程度,只要稍微不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就跟父母对着干,无论怎样教育,都毫无成效。

请学生分别扮演材料中的父母与孩子进行展示。

要求:(1)设计合理的语言与动作,要能通过表演展示出导致材料中现象的原因。

(2)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学习任务二: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活动一:献计献策
教师展示下面的生活场景:
情景一:“妈妈,明天我和同学去打球,好吗?”刚刚回到家里就问,明天是周末,刚刚很想放松一下。

可是没想到妈妈阴沉着脸说“你怎么不想想你离中考还有几天啊!整天就是知道玩!”刚刚也生气的说“我就是下午去玩,又不是整天。

再说了,打球又不耽误我中考的”。

情景二:第二天下午,妈妈买菜回家,看到刚刚房间里空空的,人早走了。

妈妈气愤的说“回来了我一定狠狠的教训你,说好不去打球的”。

学生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设计出2~3条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小组进行展示。

教师进行归纳:
(1)理解父母。

(2)尊重父母。

(3)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活动二:情感会客厅:
女儿上了初中以后,与我们的交谈逐渐减少了,问她学校了的事,总是一句‘不知道’就打发了我。

有一次她不在家,我偷偷打开她的书包看了她写的日记,回来后被她知道了,她发了疯一样的和我吵架,我的心都快凉透了,孩子,我看你的日记也没有恶意,你这样一个年龄的孩子我们对你的成长也是不放心啊,你怎么就不能理解妈妈呢?
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对材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如何看待小芳妈妈的做法,能理解小芳妈妈的心情吗?
活动三:亲情体验:说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亲情故事。

师生共同探讨: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如父母进行沟通呢?
全班汇总“沟通金点子”
(1)经常与父母聊天,讲讲学校发生的事。

(2)抓住晚饭后或其他空闲时间邀请父母一同散步,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给父母写亲情信。

(4)在父母心情不愉快时,勤做家务或向父母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
活动四:情景体验
当你处于下列情境中时,你会怎样做?
情境一:上学前,父母又不厌其烦地交待:路上注意安全,上课一定好好听讲。

(唠叨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我们应理解并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这份深情厚爱。

很多时候,行动是对父母“唠叨”最好的回答)
情境二:星期天自己想出去找同学玩,但父母却要求自己在家学习。

(严格要求是父母的责任,可能偶尔方式有失妥当,但体现了父母的殷切希望,我们应虚心听取父母建议,并主动告诉父母自己心中的真实想法)
情境三:放学回家见到父母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父母面临家庭、工作双重压力,也有烦恼;我们要主动和父母沟通,缓解他们沉重的精神压力,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以减轻他们的负担)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相关链接: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主动交流创造机会
认真倾听主动道歉
善于体谅控制情绪
分担责任讨论问题
【知识梳理与观点排查】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在课本上整理出本节课的主要观点。

(2)学生整理课堂笔记
(四)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2020·益阳】王超是个喜欢绘画的男孩,曾获省级少儿绘画二等奖。

进入初三后妈妈把王超的绘画工具都锁起来,并要求他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

王超压力很大,几次数学考试都没考好,他很苦闷。

一次王超去看画展被妈妈发现后,连双休日妈妈也不让他出去了。

王超在家不愿和父母说话,放学也不按时回家,妈妈多次四处寻找。

一次王超晚归,看到妈妈在流泪,他决定找妈妈谈谈。

你觉得王超会和妈妈谈什么呢?(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理解母亲的苦心,平心静气地阐述自己的理由,让母亲了解自己的意见和感受;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向母亲道歉,请求母亲的谅解;表示以后听取母亲的教诲,不再让她伤心、担心。

等等。

(五)总结升华指导践行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难免还会与父母发生误会和矛盾。

但有了今天的思考,我想大家面对这些矛盾时会更加成熟和理性。

“哀哀父母,生我劳”。

有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理解,有了对父母的尊重,同学们肯定会找到与父母沟通的有效途径,与父母共建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希望大家回去,反思自己以往的做法,制定一个改善与父母关系的新计划,并认真执行。

学会与父母沟通,相信你能行!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