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12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涟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月考物理试题
(时间: 75分钟 满分: 100分) 2014.12
一、单项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如图所示,F 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 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
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 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A .10 m/s 2
B .20 m/s 2
C . 30 m/s 2
D .40 m/s 2
2. 单位制中需先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再利用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这些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基本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量是 A .长度、质量、时间 B .力、质量、加速度 C .长度、力、质量 D .速度、加速度、位移
3.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关于物体所受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的作用
B .物体匀速下滑的速度越大,表明它所受的摩擦力越小
C .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D .物体所受摩擦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4. 沼泽地的下面蕴藏着丰富的泥炭,泥炭是沼泽地积累的植物残体,它的纤维状和海绵状的物理结构导致人在其上面行走时容易下陷(设在下陷过程中,泥炭对人的阻力不计)。

如果整个下陷的过程是先加速再减速最后匀速运动,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加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B .在减速向下运动时,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小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是先大于后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对沼泽地的压力大小总是等于沼泽地对人的支持力
5. 如图所示,质量为的木块在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
,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已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成角斜向下。

那么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下
列各值中的哪个
A.
B.
C.cos
D.()
6. 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重物,用力
F向上提它,力F变化而引起物体加速度变化的函数
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以下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当F小于图中A点值时,物体的重力Mg>F,物体不动
B.物体向上运动的加速度和力F成正比
C.图中A点数值等于物体的重力值
D.图线延长和纵轴的交点B的数值绝对值等于该地的重力加速度
7.质量为m的圆球放在光滑斜面和光滑的竖直挡板之间,如图.当挡板由图示实线位置(此
时挡板竖直)缓慢地转至虚线位置(此时挡板与斜面垂直)过程中,关于斜面和挡板对圆
球的弹力大小的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挡板对圆球的弹力逐渐变小
B.斜面对圆球的弹力逐渐变大
C.挡板对圆球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
D.斜面对圆球的弹力先变小后变大
8. AC、BC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两根光滑细杆,A、B、C恰好位于同一圆周上,C为最低点,
a、b、c为套在细杆上的两个小环,当两环同时从A、B两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时,下面正确的是
A. a环先到c 点
B. b 环先到c 点
C. 两环同时到达c点
D.无法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每小题有
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O分。

9.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一定时刻改变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可以是不变的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它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D.物体在恒力和变力作用下,都可能做曲线运动
10. 下列关于力、运动状态及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一个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再受力了,它总会逐渐停下,这说明,静止状态才是物体长时间不受力时的“自然状态”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作出推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
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11.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则
A.t
3时刻火箭距地面最远
B.t2~t3的时间内,火箭在向下降落
C.t1~t2的时间内,火箭处于失超重状态
D.0~t3的时间内,火箭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1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在水平面上撞向弹簧,当滑块将弹簧压缩了x0时速度减小到零,然后弹簧又将滑块向右推开。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整个过程弹簧未超过
弹性限度。

则在滑块向左运动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滑块始终做加速运动
B. 滑块始终做减速运动
C.2μg
D.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质量为M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粗糙,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则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B.地面对半球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m)g
C.质点受到半球体对它的摩擦力大小为mg cosθ
D.质点受到半球体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mg cosθ
三.实验题(本题1大题,共16分.每空2分)
14.(1) 在做“探究力的合成方法”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
A.同一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D.实验中,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2) 如图所示为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加速
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装置,还备
有下列器材: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导
线、复写纸、刻度尺、天平、细沙.他们称
量滑块的质量为M、沙和小桶的总质量为
m.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桶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
①实验中沙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质量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可以近似认为等于___▲_;
②在实验中为了探究滑块的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该同学采用了先保持滑块质量M不变,研究另两个量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
③实验时为保证细线拉力等于滑块所受的合外力,首先要做的步骤是▲.
为此应采取做法是▲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垫高适当,使小车在砂桶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砂桶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砂桶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砂桶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④实验中应在释放小车____ ▲ 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下图所示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则小车加速度a =_ ▲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⑤如图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
A.形成图甲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B.形成图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C.形成图丙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D.形成图丁的原因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四、解答题(本题3小题,15题12分,16题14分,17题14分,共4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或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答案的不得分。


15.一质量=2.0 kg的小物块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一倾角为37°足够长的斜面,某同学利用传感器测出了小物块从一开始冲上斜面到之后上滑过程中多个时刻的瞬时速度,并用计算机作出了小物块上滑过程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最大静摩擦力(取=0.6,cos 37°=0.8,取10 )求:
(1)物块冲上斜面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和最远距离;
(2)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3)判断物块最后能否返回斜面底端?若能返回,求出返回斜面底端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若不能返回,求出物块停在什么位置。

17.水平传送带以v=2m/s速度顺时针匀速运动,将物体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它可以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到传送带另一端B。

传送带AB两端间的距离为L=4m,物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g取10m/s2。

求:
(1)物体在匀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2)物体A端经多长时间运动到B端
(3) 若传送带以v=4m/s速度逆时针匀速运动,为使物体仍能到达B端,在A端至少给物体多大的初速度?
14.(1)ACD
(12)①沙和小桶的总重力 ②控制变量法 ③平衡摩擦力 C ④之前 0.50 ⑤AD
16. 12
12
12
000000
2
2F m 4/22
1/F =52F =F //g ma a m s a t t s mg Ma a m s a F N
F N a m s μμ-=======<∴(1)(3分)
(2分)
(2)L=(2分)(2分)
(3)两者恰好相对静止时,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
达到最大静摩擦力
(1分)对木板(1分)对整体(M+m )(1分)
物块和木板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为 (M+m )=0.4(2分)
17. (1)mg ma μ=——(2分) 得 21.0m/s a =——(2分)
(2)
112
1222v at t s v x m
a
加速时(1分)
(1分)
(1分)
====
(3)
22212x =L-1+=3s
x vt t s
t t 匀速时(1分)
(1分)
故(1分)
=
=202/v aL v s
-=-=(2分)(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