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部编版二年级下学期第16课《雷 雨》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6 雷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16 雷雨【教案】

16 雷雨▶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正确读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字运用的妙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平、翘舌音的辨析,如“蝉、垂”都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如“扑”;可以借助图片认识,如“蝉”;还可以动作识记,如“压”。

(2)写字:本课生字可以按结构分为4类: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和半包围结构。

教学时,先让学生分类观察,发现特点,注意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朗读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出自己的感受。

读雷雨前的场景,应充分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注意读好关键词;读雷雨中的场景,应边读边感受风雨雷电的变化,特别是拟声词;读雷雨后的场景,应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

3.理解运用学习本文,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找出文中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相应语段,借助想象画面和朗读的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后景象的变化。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压、蝉、垂、户、扑”这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这5个字,正确读写“乌云、窗户、迎面”这3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字词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板块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创设情境。

出示视频,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和图文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观察日记的写作。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挂图、播放器、自制蜘蛛网。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两组词语,谁会读?蒙蒙细雨倾盆大雨春雨绵绵狂风暴雨读着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都是描写雨的)板书:雨。

2、是啊,雨是有脾气的,它时而温柔,时而暴躁,今天我们要认识的雨会是什么脾气呢?你们听,它来了!(播放雷雨声音)这是什么雨?板书:雷。

二、熟读课文,积累生字词:yāluàn chn chuí hóng黑压压乱摆黑沉沉垂头丧气彩虹táo zhī zhūzhan yuachán逃走了蜘蛛一阵大风越来越亮蝉三、自读自悟。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边读边划分自然段,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三个部分。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第二课时:一、复习生词,导入新课:1、学生齐读生字词。

2、播放课文朗读。

二、朗读课文,学习课文:(一)、研读“雷雨前”:1、朗读1-3自然段,出示挂图1: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乌云、树、蝉2、比较2、3自然段,和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想象2、3自然段)——树被大风吹得乱摆,蜘蛛赶紧逃走了,电闪雷鸣。

3、分析重点语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乌云的多、厚。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也一声不叫。

”强调没有一丝风,形容天气很闷。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重难点】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活动准备】1、《小朋友的书·夏天真热》2、活动前了解幼儿关于夏天雷雨的已有经验,收看或收听关于雷雨的天气。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钱的情形。

1、太阳公公到哪去了?2、天空中出现了什么?(乌云)3、看上去怎么样?4、我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雷声,闪电)二、引导幼儿观察雷雨时的情形。

1、现在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雨点)2、雨从哪儿来?落到了哪里?看看四周的树、花草、房子有什么变化。

3、等雨小些时,教师和幼儿一起撑伞到雨中走走,听雨点声,看雨滴落到地上的圈圈、地面的积水、花草变化等。

三、引导幼儿观察雷雨后的情形。

1、看一看,听一听,现在和下雨时又什么不一样?2、天上出现了什么?(白云)3、到户外走一周,呼吸雷雨后的清新空气,感受雨后的凉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2篇】雷雨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识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从而逐步形成学习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在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阅读教学中以“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为阅读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情境创设、想象谈话等多种形式去品悟文章描写的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制作学生活动卡。

学生准备:制作本课的生字卡片;留心观察天气变化。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部编版《雷雨》教案优质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雷雨》人教部编版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六课《雷雨》教学设计【课题】 16 雷雨【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正确认读“雷雨、黑沉沉”等8个词语。

掌握“垂”的笔顺,能依据口诀“上下窄,中间宽千字竖压竖中线四横长短各不同最长要数第二横”正确书写“垂”。

2.默读课文,筛选出含有用词巧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在句子表达中起到的妙用,如“压”“垂”“挂”等。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顺文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表达顺序。

背诵课文。

4.运用“圈景物读变化”的学习方法,感受景物在雷雨前后的不同表现,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感受大自然中的趣味。

5.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雨”练习说话,实现迁移学习目的。

6.结合课文素材,进行德育渗透:在体会雷雨过程中事物变化基础上,激发继续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1.理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大自然景象变化。

2.联系上下文或者实际生活,体会关键词的妙用。

3.渗透热爱并探索大自然秘密的德育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专题导入“二月春风似剪刀”剪出了均匀精致的柳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展示了大自然的趣味。

在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组“大自然的秘密”课文,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这个专题,继续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出示课题(板书)“16 雷雨”。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延续上学期的主题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课本第74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第一遍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找找自己读文感觉。

第二遍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划生字。

读完以后借助拼音并多读几遍。

2.看大家学的这么用心,那咱们展示一下吧。

(1)请大家借助拼音拼读词语léi wūchuíyíng pūhùyāhēi雷雨乌云垂下迎面扑来窗户压下来黑沉沉(2)摘掉拼音帽子,还能认读下来吗?请男女生合作读。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本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围绕“观察・思考”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

本单元仍是按照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组织单元结构的特点,人文主题侧重于渗透面对神奇的大自然、神秘的太空,会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好奇心引领学生去观察、去思考。

语文要素是学习试着不出声读课文,朗读本课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

对于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而言,学习《雷雨》一课生字新词没有难度,体会带“压、垂、挂”等动词的运用之妙;学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领悟作者按一定顺表达观察到的景色有一定难度。

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降低难度,调整梯度,采用乱句组段引导学生体会表达顺序、结合图片(视频)识字,联系生活经验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基于教材内容、《语文课程标准(2021版)》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认识“压、蝉、枝”等7个生字,会写“雷、黑、垂”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本课带动词的句子时重音落在动词上。

能背诵课文。

学习不出声读课文(默读)。

3.能边读边想象。

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重难点:会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通过朗读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歌曲《夏天的雷雨》《雨的印记》、阅读文本《夏天》、雷雨前后视频。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揭题。

1.猜谜: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成串的泪珠伴着下。

2.播放《夏天的雷雨》这首歌,观察插图。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听儿童歌曲、结合观察课文插图,边听轰隆隆的雷声和哗啦啦的下雨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活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变化的生活体验。

激发学习课文、产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16 雷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6 雷雨【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积累运用“越来越……”。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2.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和“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积累运用“越来越……”。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研学流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听一听老师播放的声音,猜猜这是什么自然现象?2.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3.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一起去经历一场雷雨吧!4.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读通读顺(一)字词闯关:1.出示自学要求:【学】○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短句连读。

○2圈生字,自读双横线生字。

【交】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老师走动检查预习情况)【导】2.自学检测:小老师教读、开火车赛读。

3.重点正音:垂蝉4.去拼音生字过关。

5.词语闯关。

(二)整体感知过渡:扫清了生字障碍,孩子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一会儿展示读给大家听。

2.抽生展示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1)展示读,学生评价。

(2)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抓住“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也小了”这些关键词句,让学生明确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的。

(3)引导学生找到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对应自然段:1—3是雷雨前,4—6是雷雨中,7—9是雷雨后。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  雷雨》   部编版

《16 雷雨》一.教材分析《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

《雷雨》是一篇描写自然现象的文章,课文按雷雨前、中、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本文中要求认识的生字比较少,只有四个,学生自主掌握其音、形比较容易。

要求写的字有12个,规律性很强,其中有8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是半包围结构,利于这些已掌握部分合体字书写方法的学生梳理写字规律,并进一步运用巩固。

课后题的“读读想想”版块第一次明确在教材中提出了默读课文的要求。

而在“读读抄抄”版块中,编者利用学习小伙伴的泡泡话,提出带点词用得好的说法,引导学生开始关注语言中用词的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体会“压、垂、挂、坐”用词的巧妙。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4.体会作者按时间顺序、巧用对比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读感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句歇后语,老师只说前半句,看看谁能猜出后半句?是呀,六月的天就像小孩子的脸,一会笑容满面阳光灿烂,一会也许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伸出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

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把课文分成三段。

并边读边想象画面。

(二)品读感悟(1)雷雨前自由朗读雷雨前.圈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并想象画面,你都看到了什么?交流: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压”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动作表示?从“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这样的天气里你有什么感受?(闷热)齐读: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出示: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垂”是什么意思,谁能用手表示?能不能换成掉?体会垂字的好处。

你想象一下蜘蛛此时的心情,会说些什么呢?谁能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这一部分?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乌云密布的天空下,忽然狂风大作,蜘蛛仓惶逃走的情景。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6《雷雨》(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借助关键的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的变化。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景色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谜语让大家猜。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课件出示,生读。

同学们,你们能猜到是什么啊?老师总结:雷雨。

同学们喜欢雷雨吗?知道雷雨来时的景象吗?听雷雨音频。

今天,老师跟你们一起来学习《雷雨》,在这篇文章里肯定能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板书:雷雨。

齐读课题。

2.师:同学们,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呢?下雨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景象呢?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毛毛雨、阵雨、暴雨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同学们,赶快打开我们的《雷雨》这一课,先听老师范读一遍。

老师范读结束了,同学们自己可以美美的读一读课文,在读之前请看大屏幕。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自由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和二类字。

(3)读的过程中认真想想,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前周围的景色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中所看到的景色?哪些自然段是讲雷雨后周围的景色变化的?2.检查自读情况。

按照时间顺序,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板书)。

三、精读课文,感受雷雨。

(一)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1.师: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垂、逃、蜘、蝉”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1、会认4个生字,会写“垂”“压”等12个字。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1、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景象,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2、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由谜语引出课题。

(看课件:雷声大作、倾盆大雨……)过渡:有一个小朋友呀,他把观察到的雷雨写下来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读句。

打开语文书第80页,听好读书要求(温馨提示):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遇到不会的生字词,借助拼音拼读,开始吧。

1、学生自由读文,师个别指导。

2、出示生字图片,学生自由拼读生字词。

3、谁愿意当小老师。

(请一个同学带读拼音生字词。

)哎呀,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全班再跟他读一遍。

这小老师当得真好,全班表扬他!4、师:现在拼音没了,你们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5、老师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你们还会读吗?(词语、句子与图片相结合,认读课文中带有词语的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认读词语和句子,在词语的理解中做到联系课文,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识字效率。

6、你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把生字和句子学会了,你有什么方法把这些生字记住呢?同桌赶紧交流一下吧!(同桌交流)7、师生交流汇报。

过渡:您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呀,真是个识字小能手!老师还有些更有趣的方法:(1)猜字谜。

(压:工厂里面泥土多一点。

)(2)编儿歌。

例:虹有穴它是空,有丝变成红,有水它是江,有虫变成虹。

逃有手把水(),有木吃个()。

有足用力(),要走快快()。

指名一学生补充。

全班齐读做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猜字谜、编儿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识记和区分形近字。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压、蝉”等6个生字,会写“乌、压、垂、户、迎”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一说“雷雨前”的景象。

【教学难点】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磁力贴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联系生活,说“雨”。

师:同学们,雨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

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相机出示图片)预设1:我见过毛毛雨,像细丝,像牛毛,密密的,落在大地上,草绿了,花开了,大地苏醒了。

预设2:我见过阵雨,转眼间,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打在屋顶啪啦啪啦直响,不一会儿,雨就停了。

预设3:我见过雷雨,伴随着闪电和雷声。

预设4:我见过暴雨,雨水铺天盖地地从天空倾泻下来,像瓢泼一样。

2.导入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设计意图:结合课后作业,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说一说见到的不同的雨。

初步感知雨的特点,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使课堂更加高效。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标好自然段。

(2)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一圈,画一画。

(3)学生自读时,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瞧,雨点儿送来了这些词语朋友。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yā chuí pū压下来垂下来扑来② chán huā hu夏蝉哗的一声窗户(2)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一记,认一认。

预设:看图识字、字源识字、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等。

点拨:①看图识字。

通过看图追溯字源认识“压、垂、蝉、户”。

“压”,出示图片,让学生做一做压下来的动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教案【第1篇】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听,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了?(课件播放雷雨整个过程录音)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答)2、大家听得真仔细、说得真好!对,这是一场雷雨。

(相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雷雨场景多么热闹、壮观呀!课文中,小作者是怎么描述这场雷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场雷雨的?2、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畅谈。

(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过渡:雷雨前的天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

三、细读,品味。

(一)指名读1---3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边听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什么样的?1、学生回答,老师引读(板书:蝉不叫、大风、蜘蛛、闪电、雷声。

)2、现在我们知道了雷雨前会出现这些景象,那么你觉得作者用哪些词语把这景象写的更具体的呢?我们一块来读一读,找找看吧!①学生自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作上记号。

②学生汇报。

边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边指导朗读。

黑沉沉:ABB式、你能说出像几个这样的词语吗?垂下来:风很大,蜘蛛顺着蛛丝垂下来逃走。

说明蜘蛛心里害怕。

(师用小铅锤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垂”。

)乱摆:说明风很大。

请学生用手做动作,帮助理解。

3、能用朗读把这些景物的特点表现出来吗?①学生自由练读;②指名读,评议;③齐读。

4、拓展:刚才我们知道了下雨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除了这些,你能想到还有哪些其它的现象也是表示要下雨了呢?(提示:①燕子低飞。

②蚂蚁搬家……)5、乌云压下来了,叶子一动不动,蝉不叫了,蚂蚁都在忙碌地搬家,燕子在低飞。

让我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吧!(出示课件:雷雨前的情景)(二)品读4-6自然段。

过渡: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优秀教案

《雷雨》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学习和理解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2. 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难点】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

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二、教学生字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

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如:压:压下来。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 雷雨(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六课 雷雨(教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第16课雷雨 1课时教学设计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1)这三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形?(2)雷雨前课文都描写了哪些景物?乌云、树叶、蝉、风、蜘蛛、闪电、雷声。

(3)“忽然一阵大风”中“忽然”说明了什么?说明风起的非常快,出乎意料。

(4)雷雨前这些景物都是怎样的呢?(5)“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中的“压”字说明了什么?(6)小组PK,仿照ABB写一写,看谁写得多!黑压压沉甸甸碧澄澄白花花水汪汪气冲冲孤零零慢吞吞急匆匆懒洋洋黑乎乎香喷喷(7)“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说明了什么?雷雨来临之前的静,好像动植物都被这黑沉沉压下来的乌云吓到了,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8)“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中的“垂”字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风很大,蜘蛛害怕,跑得快。

(9)小组PK,仿照ABAC写一写,看谁写得多!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越飞越高越来越好越下越大越长越高越长越圆越来越老雷雨前说明云层又黑又厚。

细致的把雷雨前的景象描写了出来。

让学生查找雷雨前的景物及这些景物的特点。

锻炼学生词汇的掌握量。

描写蝉的静来衬托出雷雨来临之前的可怕。

由蜘蛛的逃走强调了雷雨来临前的(3)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样的修辞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挂”为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彩虹在天空中的立体感,富有情趣。

过渡:雷雨前后的一些景物有了很大的变化,雷雨后一条彩虹挂在了天边,把雷雨前的乌压低沉的可怕画面一扫而空。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雨中的情形呢?4.读一读,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1)春天,细如发丝似地毛毛雨,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2)阵雨:天空中乌云密布,黑压压的像乌鸦聚集在空中开会,时间不长随着“哗”的一声,大雨倾盆而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优质教案(教案+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优质教案(教案+反思)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6.雷雨》[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生字。

2.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特点,并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当时的情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课题1.今天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一则谜语,看谁能够猜出谜底。

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是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2.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现象。

同学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雷雨》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讲解“雷”字)二、合作探究,学习生字1.小组内学习“我会认”的生字。

互相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2.组长考查生字认读,边读边组词。

3.教师检查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出示词语课件,指名认读。

(2)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

1.选出正确读音,打“√”。

蝉(cánchán)扑(būpū)垂(cuíchuí)三、整体感知,了解大意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思考: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描述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景象)3.指名读第1~3自然段,思考:雷雨来临前天空和身边的景色有什么变化呢?找出相关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1)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①画出“黑沉沉”和“压”,结合图和表演压的动作体会云层很厚很低的状态。

②比较句子“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和“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叫”。

(前一句强调了没有一丝风,表现出天气很闷热。

)(2)课件出示:忽然……垂下来,逃走了。

①找出这段话中的动词。

(吹、摆、垂、逃)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蜘蛛从网上垂下来的画面。

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6 雷雨

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6  雷雨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雷雨》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后景色的优美小文。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为主题,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乐趣、发现秘密。

课文描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的景象变化。

雨前“黑沉沉的乌云”那凝重的美;雨中大雨倾盆,涤荡万物的美;雨后彩虹高挂,清新隽永的美,无疑是大自然所给予孩子们的伟大恩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

恰当地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本课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雷雨:是一种伴有雷电的降雨现象,产生于雷暴积雨云下。

表现为大规模的云层运动,比阵雨要剧烈的多,还伴有放电现象,常见于夏季。

彩虹:又称天虹,简称为"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

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

形状弯曲,通常为半圆状。

色彩艳丽。

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按波长从小至大排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词语。

léi yǔwū yún hēi sè xià yā()()()()shù zhī xià chuí mén hù pū dǎ()()()()二、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

只阵条根张一()大风一()树枝一()网一()彩虹一()蜘蛛三、仿写词语。

黑沉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渐渐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理解。

雨停了。

太阳出来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说课第【1】篇〗《雷雨》说课稿一、说教材《雷雨》选自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6课,这是一篇老课文。

这一组课文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本文描写的是夏天大自然多姿多彩、变幻莫测的景观,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送来蛙鸣,是多么令人舒畅。

本文用字精炼准确,语言自然朴实,富有张力,插图优美,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和想象,有助于学生借助图文识字、朗读,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中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无限乐趣。

二、说目标:1、正确认读“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学写“雷、乌、黑、压、垂、户、迎、扑”8个生字。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借助图文的阅读,丰富对大自然的认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用词、造句的准确与生动。

5、教学难点:体会文中重点词的准确。

四、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吸引住,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因为在我们南方,雷雨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也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三、说教法1、信息收集法:“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具备“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

”课前一周,我先让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如果遇到下雨的话,就更应及时,仔细地观察,让学生用心地观察,有了直观的认识,在课堂上就更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情景教学法: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形象思维为主。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生动、有吸引的情景。

心理学也表明发当刺激物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给学生短时记忆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能会转变成长时记忆。

在课上我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雨前、雨中、雨后的生动景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压、垂、蝉、户、扑”5个生字,会写“垂、户”两个独体字。

2、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3、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正确书写独体字“垂、户”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出示蝉的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想不想认识他?请看大屏幕,谁来叫一叫他的名字?哦,蝉,那我们一般在什么时候能见到它?(夏天)那秋天有没有?冬天呢?嗯也没有,所以说,是夏天的一个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夏天的另一个现象---雷雨,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二、识记生字,初读文本1、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那雷雨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

注意(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课文后在文中圈出本文的生字再读一读。

2、识记生字(1)同桌互查字卡(2)游戏巩固,借助拼音识记生字(3)开火车读词语,重点读好轻声“压下来”和“垂下来”3. 重点理解“垂”和“压”的意思,并在情境中巩固运用。

(1)词语回到句子里。

师:词语回到句子里,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生齐读)师:谁来读第一句?小手举得老高,你来。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轻声在句子里也读的好,很棒!第二句,谁来?请你读。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她读得真好,大家听,她的这两个轻声词读得又轻又短,让我们好像看到了那只小蜘蛛悄悄地快速地就逃走了,谁再来读第二句?请你。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对啊,雷雨要来了,小蜘蛛可要逃得快一些啊!谁再来?请你。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相信你会逃得更快一些,再来。

生: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对了,要这样逃快一点。

我们一齐读,一只蜘蛛,起。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雷雨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雷雨教学设计

16 雷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8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压、蝉、垂、户、扑”5个生字,会写“雷、黑、新、扑”4个字。

会写词语“雷雨、雷声、清新”。

2.正确朗读课文,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3.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练习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天公作美,在骄阳似火的夏日里下起了一场雷雨,请同学们认真听,仔细看!出示课件1:2.组织交流:说一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如果能结合实际说说雷雨带给你的感受就更棒了。

3.导入新课: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的这场——雷雨。

出示课件2:4.教师板书课题(板书:16雷雨)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动、直观又形象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提出自读要求:请看大屏幕上的自读要求。

出示课件3:(2)指名朗读,纠正字音: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现在请8位同学来读课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来当小听众,看看谁读得最棒。

预设需要教师强调的字音:读准翘舌音“垂、蝉”,“户”在“窗户”一词中读轻声。

2.方法多样,认读字词。

(1)开火车读词语:现在请同学们开火车来读词语,一人读一个词语,比比哪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好。

出示课件4:(2)看图片识记“蝉”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课件5:教师小结:蝉是一种昆虫,在炎热的夏天总能听到它的叫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下学期第16课《雷雨》教案教材分析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

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描写。

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情分析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

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建议在学法上,积极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体验和理解,有所感悟,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景,多种形式读文,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4.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同样子的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句子,体会动词运用的巧妙。

难点1.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2.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挂图。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4个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3.说说自己见过的不同的雨的情景。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雷、马、黑、压”4个生字。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难点用不同的语调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情景。

三、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雨有很多种,你们知道有哪些雨吗?(板书:雨)(学生自由说)2.出示课后练习题的四种雨的名称及动图。

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1)学生自己描述一下这几种雨的区别。

(2)哪种雨最大?3.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是一场雷雨。

(板书:雷雨)你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4.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四、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学生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认读。

4.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5.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认读,组词。

6.找出这5个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和句子,读一读。

7.认读词语卡片。

(出示:雷雨乌云闪电雷声窗户房子)五、朗读感悟,理清文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教师引读。

3.让学生找一找,课文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段落写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书上做记号。

4.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分别读好这三个部分,用心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5.分组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六、指导写字1.出示“雷、乌、黑、压”4个生字,仔细观察,说说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2.教师重点指导“雷、黑”,边讲边示范书写。

3.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七、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第1~3自然段)雷雨中(第4~6自然段)雷雨后(第7、8自然段)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背诵课文,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3.体会动词的巧妙运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写“垂、户、迎、扑”4个生字。

2.说说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难点背诵课文,感悟“压、垂、挂”等动词的巧妙运用。

三、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真是好样的!(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2.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雷雨的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

)(师板书)3.齐读课文,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同学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在夏天,你有没有注意过雷雨前的天气变化呢?请你说一说。

2.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雷雨前的景象。

请你仔细观察,等会儿老师要考考你们,看谁的观察能力最强。

(课件出示雷雨前的画面)3.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课文中又是如何来描写雷雨前的景象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

(生读)5.雷雨前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知道什么是压吗?谁来做做压的动作,(指名说)哦,我发现你很用力地往下按,这是我们生活中的压,而我们书中说的压是逼近,是越来越近。

当黑沉沉的乌云在天空中越来越多,越来越厚,向着大地,向着我们一步步地逼近。

孩子们,抬起头,如果满天的乌云像一只大手压下来,是什么感受?(闷得透不过气来)是的,雨前的天气又闷又热,你还找到了哪些不一样的现象。

(师板书:闷)(2)作者还写了雷雨前的什么景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3)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觉到天气闷热得没有一丝风,到处都是静悄悄的,正在这时候,天气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一阵大风,哎,小朋友,你还能从哪儿看出这阵风大呢?(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哦,小朋友见过小树摆动的样子吗?好,现在你们是一棵棵小树,跟着老师的话,摆动你们自己。

准备好:微风来了……狂风来了……微风吹……狂风吹……停,孩子们,这就是乱摆,这就是一阵大风下的小树,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感受读出来?(指名读)②嗯,老师觉得这风还不够急,小树都还没乱摆起来呢,再读。

(齐读)从你们急促的声音中,我感到一阵大风就要来了,这可吓坏了小蜘蛛。

③比较句子: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只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小结:作者的一个“垂”字用得多妙啊!让我们看到蜘蛛以它最快的速度从网上下来逃走的情景,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齐读)(4)就在这时候,闪电和雷声这俩兄弟也匆匆赶来了。

文中是怎样写闪电和雷声的?赶快读一读吧!(出示第3自然段)师:谁想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师:他读得好吗?评一评。

(学生评价)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同学们读得让老师感觉到马上就要下雨了。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请你们仔细地听:雷声越来越响,闪电越来越亮。

谁来说说老师读得怎么样?(学生发现不同后,说说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师:下面我们仿照“越来越亮”“越来越响”说词语。

6.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师:同学们,雷雨前,天气由闷热得一丝风也没有到忽然刮起大风,到最后电闪雷鸣,这其间的变化真大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第1~3自然段。

师:谁愿意来读?这么多同学举手,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吧!(齐读)(二)自学第4~6自然段。

过渡:就在这电闪雷鸣的时候,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那么雷雨中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第4~6自然段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4~6自然段,用“——”画出描写雷雨中景象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中的景象。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6自然段。

3.过渡: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收获肯定不小吧,谁来读读你画出的句子?4.汇报交流。

(1)“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哎,老师注意到这有三个雨声,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这场雨下得真大啊!我们一起来,老师说雨下起来了,同学们说雨越下越大了。

(2)是的,雨越下越大了,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好大的雨呀!(一起读第4、5自然段)(师随机板书:大)(3)师:其实这倾盆大雨没持续多久就变小了。

听:“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师: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指名读这句话)5.雷雨下得这么急,这么猛,你们想看看雨中的景象吗?(播放课件)6.看完了雨中的景象,我相信同学们的感受更深刻了,你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比刚才还好。

我请男生读第4自然段,女生读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我们一起读。

(三)对比学习第7、8自然段。

1.看,雨停了,天亮起来了,雨后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听老师读课文第7、8自然段,老师一边读一边出示雷雨后的画面,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

(1)你看到了什么?(天亮了,太阳出来了,有彩虹、蝉、蜘蛛和青蛙)①彩虹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彩虹图片)多美啊!②蝉叫了,你听,它在叫什么?在说什么?(出示蝉和蜘蛛图片)蜘蛛又坐在网上。

雨前,它吓得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现在,它舒舒服服地坐在网上干什么呢?(指名说)(2)你听到了什么?(蝉叫声、青蛙的叫声)3.好美!谁能把这美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指名读第7、8自然段)(师随机板书:美) 4.瞧,(出示课件)雨过天晴,蓝天上有白云,有彩虹,树上有蝉、蜘蛛,池塘里有青蛙。

让我们在朗读中再次去感受雷雨后的美景!(齐读第7、8自然段)(四)回归整体,朗读全文。

1.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雷雨前、中、后景色的变化吧!(播放课件)2.请同学们拿起书,我们来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五、填词,比较词句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________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________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________在天空。

比较“压”“垂”“挂”3个字的用法,体会这3个字用得巧妙之处。

六、指导写字1.出示“垂、户、迎、扑”4个生字,指名读,集体读,再口头组词。

2.同桌交流写字方法,全班同学互相介绍自己的写字方法。

3.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临摹。

4.展示交流。

七、课堂小结,背诵课文1.一场常见的大雨,作者为什么能把这场雨的前后变化写得这么细致?2.是呀,作者经过了非常仔细地观察,才把文章写得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3.想把这篇精彩的课文背下来吗?快试一试吧。

八、梳理板书雷雨雷雨前:闷雷雨中:大雷雨后:美九、教学反思正式上课前,我让学生辨别“毛毛雨、阵雨、雷雨、暴雨”,让学生对“雷雨”有初步的印象。

当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会恰当运用词语所带来的奇妙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