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的酿造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料成熟度不够 原料含酸量过低 变质原料
• 主要讲述:各种原料改良的方法
• 要求:学生在建立起“原料的改良并不能完 全消除浆果本身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的概念基础上,掌握各类原料的改良措施 和工艺条件,以及它们对葡萄酒质量的影 响。
•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料改良的方法及对酒 质的影响。
• 改良的目标:正常成熟的葡萄
• 酿造红葡萄酒较好的品种有赤霞珠、黑彼诺、梅鹿 特、佳利酿、晚红蜜、•法国兰、品丽珠、解百纳、 魏天子、烟73、烟74等。
• 酿造白葡萄酒的品种有龙眼、白雅、白羽、贵人香 、灰比诺、雷司令等。
• 兼用品种:佳丽酿、玫瑰香、北醇
单宁的作用
• 1.收敛味 • 2.澄清作用 • 3.抗氧化 • 4.加深酒的色泽 • 5.可使花色苷形成缩合物
• ② 正确使用SO2
对葡萄浆果正确进行SO2处理,也可间接提高酸度。SO2的主 要作用: ——抑制细菌等微生物对酸的分解,从而保持葡萄汁中已有
的酸度; ——溶解浆果固体部分中的有机酸,从而提高酸度。
3. 变质原料
特点: • 固体比例高 • 色素被分解 • 果胶、低聚糖高 • 酶、杂菌 • 泥沙
三、主发酵及其管理
⑴ 发酵初期,主要是酵母菌的繁殖阶段
① 特征: 液面平静 气泡产生 品温渐高 甜味尚浓 比重较大 酒味产生
② 管理: 温度的管理和空气的供给
⑵ 发酵中期,主要是酒精发酵阶段
① 特征: 气泡剧增 液面沸腾 酒帽浮起 品温高升 甜味渐淡 酒味渐浓
② 管理: 温度的管理和压酒帽
⑶ 发酵末期
① 特征: 气少液平 品温渐低 甜味极淡 酒味最浓 浮渣下沉 酒液变清
第三节 果酒的酿造工艺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SO 2 ↓
白葡萄→ 选别 → 破碎→ 压榨→ 分离取汁 → 澄清→ 调整→ 酵母 ↓ 发酵→ 陈酿 → 过滤 → 调配→(杀菌)→ 灌装→ 成品
一、原料的选择
• 原料的要求是: ①含糖量最好达到16g/100ml以上。• ②含酸量在0.6~1.0g/100ml。 ③具有本品种的色泽和香味,无特殊怪味。 ④并含有少量的单宁和果胶物质。
自流汁和两次压榨汁的得率
─────────────────────────
汁 别 占总出汁量比例 占葡萄总重量的比例(%)
─────────────────────────
自流汁
50~60
35~50
一次压榨汁 25~35
18~26
二次压榨汁 10~15
7~10
─────────────────────────
再造酒:以某一种果实发酵酒为酒基,再加入植物性香 料或药料等成分制成的酒,如味美思酒。
4.起泡酒 果酒或果露酒为酒基,酒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给
人以爽口感。 香槟酒:含CO2的白葡萄酒, CO2是在后发酵过程 中产生的。 小香槟(汽酒):以果汁、精制酒精、香料、糖等为 主体的配制饮料,酒中的CO2是人工充入的,如柠檬 汽酒、猕猴桃汽酒、橘子汽酒。
• 用于生物降酸的微生物有苹果酸-乳酸细菌和 裂殖酵母。
③物理降酸
• —— 冷冻降酸 葡萄酒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酒石析出
,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目前,冷处理技术 用于葡萄酒的降酸已被生产上广泛采用。
• ——离子交换法 化学降酸往往会在葡萄汁中产生过量的
Ca++,葡萄酒厂常采用苯乙烯碳酸型强酸性阳 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该方法对酒的pH影响 甚微,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也可以 直接除去酒中过高的酸。
1. 原料成熟度不够
• 特点:糖偏低,酸偏高。 • 改良方法: (1)提高含糖量:加糖、加浓缩葡萄汁;
(2)降低含酸量: ①化学降酸 ②生物降酸 ③物理降酸
(1)加糖调整
生成1°酒精需1.63g葡萄糖,即每升葡萄汁含糖 量为16.3g,一般按17g/L计算。
加糖量 X (1.7 A B)V 100 1.7 A 0.625
一、果酒发酵微生物
1.葡萄酒酵母 (1)发酵力强 (产酒力强): (2)产酒率高:生成1°酒精约需糖17~18g/l (3)抗逆性强:忍耐 250mg/L的SO2 (4)生香性强: 2.巴氏酵母:发酵力强,抗SO2能力也强,但繁殖慢,
产酒率低,1°酒精约需糖20g/l 3.尖端酵母:不发酵蔗糖,产酒力弱,产酒率低,1°
二、发酵前的处理
(一)破碎、除梗
作用:可加快起始发酵速度,使酵母易与果汁接触; 利于红葡萄酒色素的浸出; 便于SO2的均匀使用和物料的输送; 氧的溶入增加。
要求:每颗葡萄粒都要破裂,但尽量避免撕碎果皮和压破葡萄 籽,并要防止碾碎果梗。
方法:手工,机械。手工法用手挤或木棒捣碎,也有用脚踏 破碎机有双辊压破机、刮板式破碎机、离心式破碎机
①化学降酸
• 降酸剂:碳酸钙、碳酸氢钾、酒石酸钾 • 降酸剂的用量:一般以它们与硫酸的反应
进行计算。
例如,1g碳酸钙可中和约1g硫酸:
CaCO3 + H2SO4
CaSO4 +CO2 + H2O
• 降低1克酸(用硫酸表示),需添加1克碳
酸钙或2克碳酸氢钾或2.5~3克酒石酸钾
②生物降酸
• 生物降酸是利用微生物分解苹果酸,将苹果酸 分解为酒精和CO2,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
与整罐混匀。
(2)酸度调整
• 酸在葡萄酒发酵中作用很多,•它可抑制 细菌繁殖,使发酵顺利进行;使红葡萄酒得 到鲜明的颜色;•使酒味清爽,并使酒具有柔 软感;与醇生成酯,增加酒的芳香;增加酒 的贮藏性和稳定性。
• 但酸在酒中的含量应适度,干酒宜在0.6 %~0.8%,甜酒0.8%~1%。过高使酒显得生 硬、粗糙。
4.酸度:pH 3.3~3.5
5.糖:1~2%发酵速度最快,5%开始有抑制作用,25% 发酵延滞,70%大多数酵母不能生长和发酵。
6.含氮物质:氮素是酵母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磷钾也 是。
7.单宁及多元酚:酿酒酵母能忍耐4g/L的单宁,多元酚 中绿原酸、异绿原酸对AF有促进作用,没食子酸、咖 啡酸对AF有抑制作用。
X—应加固体砂糖量(kg) B—果汁的原含糖量(g/100ml) V—果汁总体积(L) A—发酵要求达到的酒精度 0.625—每千克砂糖溶解于水后,增加0.625L体积
例:有10T葡萄汁,含糖量为170g/L,欲生 产总酒度11.5%(v/v),含糖量为10g/L 的白葡萄酒,需要补加多少蔗糖?
• 加糖时间:发酵刚刚启动时。 • 加糖方法:用少量葡萄汁溶解糖,然后
主要讲述:酵母菌特性、酒精发酵原理及影响酒精 发酵的因素
要求:了解葡萄酒酿造中使用的酵母菌的特性; 掌握酒精发酵原理,建立“危险温区”的概念, 掌握酵母菌对葡萄酒质量影响的双重性,酒精 发酵的各种条件对酒 质的影响,为葡萄酒酒精 发酵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酵母菌对酒精发酵和酒质的影响。
8.SO2:添加10mg/L可看出对AF的延迟作用,1.2~1.5 g/L能杀死酵母等微生物,保存葡萄汁。
9.发酵代谢产物:酒精和CO2是主要代谢产物,对AF 有抑制作用。中间产物脂肪酸对AF也有抑制作用, 用活性炭和酵母菌皮(0.2~1g/l)可以吸附脂肪酸。
10.金属离子:铁、铜、铝等金属离子量高会抑制AF
除梗:防止果梗中的青草味和苦涩物质溶出,有利于改进酒的 口味; 减少发酵醪体积,便于输送;防止果梗固定色 素而造成色素损失等优点。
不除梗:白葡萄酒加工可不除梗,利用果梗作助滤器,提高压 榨效果。但破碎后立即压榨,应避免果汁与皮渣过长时 间接触。
(二)压榨和渣汁的分离、澄清
• 压榨: • 自流汁:在破碎后不加压力自行流出的葡萄汁。 • 压榨汁:加压之后流出的汁液。一般压榨2~3次。
2.压力:0.8MPa停止酵母的生长繁殖,1.4MPaAF停止。 用外加0.8MPa CO2防止酵母生长繁殖,保存葡萄汁。
3.氧(通气):微量的氧对酵母吸收长链脂肪酸、合成醇类 、维持AF是必不可少的,氧多时,乙酸乙酯、高级醇 (<6C)生成量多;无氧时,6C以上的酯生成多。缺氧时 间过长多数酵母菌细胞会死亡。要合理利用通气对AF 的影响。
(三)依果酒中含糖量分类
类型 残糖 /g/L 酒度
口感
干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
≦4 4.1~12
10~12° 无甜味 11~13° 微弱甜味
半甜葡萄酒 12.1~50 12~14° 有甜味
甜葡萄酒 50.1~140 14~16° 明显甜味 浓甜葡萄酒 >140g > 16° 浓甜
第二节 果酒的酿造原理
果酒的酿造
第一节 果酒的分类
一、按酿制方法分类 二、依酒中所含酒精量分类
高度(>17 °)和低度(<16°)果酒 三、依酒中所含糖量分类 四、按用途分类
佐餐酒:干红、干白葡萄酒 餐后酒:甜葡萄酒、香槟酒 补酒、药酒 五、按颜色分类 红、白、桃红葡萄酒
(一)依酿制方法分类
1.果实发酵酒(酿造酒) (6°~18°) 用果汁或果浆经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果酒。
4.杂醇及其形成 甲醇和高级醇,高级醇主要为90%异戊
醇,此外正丙醇、正丁醇等高级醇、高级脂 肪酸类及这些醇与酸类化合的酯类,构成果 酒二类香气的主要成分,微量时有益于酒的 品质,含量过高时酒有粗糙感,使人头痛致 醉。氨基酸、六碳糖生成。
三、影响酵母生长和发酵的主要因素
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28 ℃;13~14℃发酵起动困难, 随温度升高发酵加快,35℃ 酵母衰老快,白葡萄酒 18~20℃ ;红葡萄酒25~30℃。
C6H12O6 EMP途径
CH3COCOOH(丙酮酸)
+O2 6CO2+6H2O+674Kcal
2CH3CH2OH+2CO2+23Kcal
(二)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其它产物
1. 甘油及其形成 味甜且稠厚,使果酒清甜、柔和,增加稠度。磷酸二
羟丙酮氧化生成 2.琥珀酸及其形成
酸味苦咸,存在于所有的果酒中,量少时能给果酒以 爽口感。 5CH3CHO+2H2O→COOH-CH2-CH2-COOH+ 3CH3CH2OH 3.醋酸及其形成:构成果酒挥发酸的主要物质,其含量 <0.3g/L,若超过1.5g/L果酒醋酸味。由乙醇被醋酸 菌氧化,或乙醛经氧化而产生。
(三)SO2处理
• 杀菌: • 澄清: • 抗氧化: • 增酸: • 溶解:
常见发酵基质中SO2浓度(mg/L)
原料状况
酒种类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无破损、霉变、含酸量高 30~50 60~80
无破损、霉变、含酸量低 50~100 80~100
破损、霉变
60~150 100~120
(四)葡萄汁成分的调整
2. 原料含酸量过低
• 增酸 (1) 直接增酸 (2) 间接增酸
(1)直接增酸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规定,对葡萄汁的直接增酸 只能用酒石酸,其用量<1.5g/L。一般,当葡萄汁含 酸量<4g H2SO4/L和pH>3.6时可以直接增酸。在实 际中,一般1000L葡萄汁中添加1000g酒石酸。
• 直接增酸时,必须在酒精发酵开始时添加酒石酸。 • 直接增酸时,先用少量葡萄汁将酸溶解,然后均匀
地将其加进发酵汁,并充分搅拌。应在木质、玻璃 或瓷器中溶解,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 在葡萄酒中,还可加入柠檬酸以提高酸度。但其添 加量不要超过0.5g/L。因为柠檬酸易被乳酸菌分解, 致使挥发酸含量升高,因此,应谨慎使用。
(2) 间接增酸
• ① 添加未成熟葡萄浆果
未成熟葡萄浆果中有机酸含量很高(20-25g H2SO4 /L ),并且其中的有机酸盐在SO2的作用下溶解,进一步提高 酸度。但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用量大,至 少加入40公斤酸葡萄/千升,才能使酸度提高0.5g H2SO4 /L。
2.果实蒸馏酒(果实白酒) (40°以上) 葡萄汁、浆或皮渣经发酵蒸馏的酒称白兰地,无色、 无糖。其它水果生产的,则冠以相应的名称,如苹果 白兰地、樱桃白兰地。
3.果实配制酒(20°~40°) 果露酒:将果实、果皮、鲜花等用食用酒精、发酵原酒 或蒸馏酒浸泡,取其精液,加入其它配料如果汁、糖 或其它芳香物质和成色物质等制成的果酒。如柑桔酒 、刺梨酒、桂花酒等,
酒精需糖22g/l,形成的挥发酸也多,对SO2极为敏感 4.其它微生物:产膜酵母、酒花菌、醋酸菌、霉菌
二、酒精发酵及其它产物
(一) 酒精发酵:酵母菌将葡萄浆果中的糖分解为酒精、
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这一过程称为AF。实质上 ,AF是由酵母菌分泌的一系列酶完成的。
酵母菌
C6H12O6
2CH3CH2OH+2CO2。
• 主要讲述:各种原料改良的方法
• 要求:学生在建立起“原料的改良并不能完 全消除浆果本身的缺点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的概念基础上,掌握各类原料的改良措施 和工艺条件,以及它们对葡萄酒质量的影 响。
• 教学重点和难点:原料改良的方法及对酒 质的影响。
• 改良的目标:正常成熟的葡萄
• 酿造红葡萄酒较好的品种有赤霞珠、黑彼诺、梅鹿 特、佳利酿、晚红蜜、•法国兰、品丽珠、解百纳、 魏天子、烟73、烟74等。
• 酿造白葡萄酒的品种有龙眼、白雅、白羽、贵人香 、灰比诺、雷司令等。
• 兼用品种:佳丽酿、玫瑰香、北醇
单宁的作用
• 1.收敛味 • 2.澄清作用 • 3.抗氧化 • 4.加深酒的色泽 • 5.可使花色苷形成缩合物
• ② 正确使用SO2
对葡萄浆果正确进行SO2处理,也可间接提高酸度。SO2的主 要作用: ——抑制细菌等微生物对酸的分解,从而保持葡萄汁中已有
的酸度; ——溶解浆果固体部分中的有机酸,从而提高酸度。
3. 变质原料
特点: • 固体比例高 • 色素被分解 • 果胶、低聚糖高 • 酶、杂菌 • 泥沙
三、主发酵及其管理
⑴ 发酵初期,主要是酵母菌的繁殖阶段
① 特征: 液面平静 气泡产生 品温渐高 甜味尚浓 比重较大 酒味产生
② 管理: 温度的管理和空气的供给
⑵ 发酵中期,主要是酒精发酵阶段
① 特征: 气泡剧增 液面沸腾 酒帽浮起 品温高升 甜味渐淡 酒味渐浓
② 管理: 温度的管理和压酒帽
⑶ 发酵末期
① 特征: 气少液平 品温渐低 甜味极淡 酒味最浓 浮渣下沉 酒液变清
第三节 果酒的酿造工艺
白葡萄酒酿造工艺流程图: SO 2 ↓
白葡萄→ 选别 → 破碎→ 压榨→ 分离取汁 → 澄清→ 调整→ 酵母 ↓ 发酵→ 陈酿 → 过滤 → 调配→(杀菌)→ 灌装→ 成品
一、原料的选择
• 原料的要求是: ①含糖量最好达到16g/100ml以上。• ②含酸量在0.6~1.0g/100ml。 ③具有本品种的色泽和香味,无特殊怪味。 ④并含有少量的单宁和果胶物质。
自流汁和两次压榨汁的得率
─────────────────────────
汁 别 占总出汁量比例 占葡萄总重量的比例(%)
─────────────────────────
自流汁
50~60
35~50
一次压榨汁 25~35
18~26
二次压榨汁 10~15
7~10
─────────────────────────
再造酒:以某一种果实发酵酒为酒基,再加入植物性香 料或药料等成分制成的酒,如味美思酒。
4.起泡酒 果酒或果露酒为酒基,酒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给
人以爽口感。 香槟酒:含CO2的白葡萄酒, CO2是在后发酵过程 中产生的。 小香槟(汽酒):以果汁、精制酒精、香料、糖等为 主体的配制饮料,酒中的CO2是人工充入的,如柠檬 汽酒、猕猴桃汽酒、橘子汽酒。
• 用于生物降酸的微生物有苹果酸-乳酸细菌和 裂殖酵母。
③物理降酸
• —— 冷冻降酸 葡萄酒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酒石析出
,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目前,冷处理技术 用于葡萄酒的降酸已被生产上广泛采用。
• ——离子交换法 化学降酸往往会在葡萄汁中产生过量的
Ca++,葡萄酒厂常采用苯乙烯碳酸型强酸性阳 离子交换树脂除去Ca++,该方法对酒的pH影响 甚微,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性)也可以 直接除去酒中过高的酸。
1. 原料成熟度不够
• 特点:糖偏低,酸偏高。 • 改良方法: (1)提高含糖量:加糖、加浓缩葡萄汁;
(2)降低含酸量: ①化学降酸 ②生物降酸 ③物理降酸
(1)加糖调整
生成1°酒精需1.63g葡萄糖,即每升葡萄汁含糖 量为16.3g,一般按17g/L计算。
加糖量 X (1.7 A B)V 100 1.7 A 0.625
一、果酒发酵微生物
1.葡萄酒酵母 (1)发酵力强 (产酒力强): (2)产酒率高:生成1°酒精约需糖17~18g/l (3)抗逆性强:忍耐 250mg/L的SO2 (4)生香性强: 2.巴氏酵母:发酵力强,抗SO2能力也强,但繁殖慢,
产酒率低,1°酒精约需糖20g/l 3.尖端酵母:不发酵蔗糖,产酒力弱,产酒率低,1°
二、发酵前的处理
(一)破碎、除梗
作用:可加快起始发酵速度,使酵母易与果汁接触; 利于红葡萄酒色素的浸出; 便于SO2的均匀使用和物料的输送; 氧的溶入增加。
要求:每颗葡萄粒都要破裂,但尽量避免撕碎果皮和压破葡萄 籽,并要防止碾碎果梗。
方法:手工,机械。手工法用手挤或木棒捣碎,也有用脚踏 破碎机有双辊压破机、刮板式破碎机、离心式破碎机
①化学降酸
• 降酸剂:碳酸钙、碳酸氢钾、酒石酸钾 • 降酸剂的用量:一般以它们与硫酸的反应
进行计算。
例如,1g碳酸钙可中和约1g硫酸:
CaCO3 + H2SO4
CaSO4 +CO2 + H2O
• 降低1克酸(用硫酸表示),需添加1克碳
酸钙或2克碳酸氢钾或2.5~3克酒石酸钾
②生物降酸
• 生物降酸是利用微生物分解苹果酸,将苹果酸 分解为酒精和CO2,从而达到降酸的目的。
与整罐混匀。
(2)酸度调整
• 酸在葡萄酒发酵中作用很多,•它可抑制 细菌繁殖,使发酵顺利进行;使红葡萄酒得 到鲜明的颜色;•使酒味清爽,并使酒具有柔 软感;与醇生成酯,增加酒的芳香;增加酒 的贮藏性和稳定性。
• 但酸在酒中的含量应适度,干酒宜在0.6 %~0.8%,甜酒0.8%~1%。过高使酒显得生 硬、粗糙。
4.酸度:pH 3.3~3.5
5.糖:1~2%发酵速度最快,5%开始有抑制作用,25% 发酵延滞,70%大多数酵母不能生长和发酵。
6.含氮物质:氮素是酵母生长繁殖必不可少的,磷钾也 是。
7.单宁及多元酚:酿酒酵母能忍耐4g/L的单宁,多元酚 中绿原酸、异绿原酸对AF有促进作用,没食子酸、咖 啡酸对AF有抑制作用。
X—应加固体砂糖量(kg) B—果汁的原含糖量(g/100ml) V—果汁总体积(L) A—发酵要求达到的酒精度 0.625—每千克砂糖溶解于水后,增加0.625L体积
例:有10T葡萄汁,含糖量为170g/L,欲生 产总酒度11.5%(v/v),含糖量为10g/L 的白葡萄酒,需要补加多少蔗糖?
• 加糖时间:发酵刚刚启动时。 • 加糖方法:用少量葡萄汁溶解糖,然后
主要讲述:酵母菌特性、酒精发酵原理及影响酒精 发酵的因素
要求:了解葡萄酒酿造中使用的酵母菌的特性; 掌握酒精发酵原理,建立“危险温区”的概念, 掌握酵母菌对葡萄酒质量影响的双重性,酒精 发酵的各种条件对酒 质的影响,为葡萄酒酒精 发酵的控制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酵母菌对酒精发酵和酒质的影响。
8.SO2:添加10mg/L可看出对AF的延迟作用,1.2~1.5 g/L能杀死酵母等微生物,保存葡萄汁。
9.发酵代谢产物:酒精和CO2是主要代谢产物,对AF 有抑制作用。中间产物脂肪酸对AF也有抑制作用, 用活性炭和酵母菌皮(0.2~1g/l)可以吸附脂肪酸。
10.金属离子:铁、铜、铝等金属离子量高会抑制AF
除梗:防止果梗中的青草味和苦涩物质溶出,有利于改进酒的 口味; 减少发酵醪体积,便于输送;防止果梗固定色 素而造成色素损失等优点。
不除梗:白葡萄酒加工可不除梗,利用果梗作助滤器,提高压 榨效果。但破碎后立即压榨,应避免果汁与皮渣过长时 间接触。
(二)压榨和渣汁的分离、澄清
• 压榨: • 自流汁:在破碎后不加压力自行流出的葡萄汁。 • 压榨汁:加压之后流出的汁液。一般压榨2~3次。
2.压力:0.8MPa停止酵母的生长繁殖,1.4MPaAF停止。 用外加0.8MPa CO2防止酵母生长繁殖,保存葡萄汁。
3.氧(通气):微量的氧对酵母吸收长链脂肪酸、合成醇类 、维持AF是必不可少的,氧多时,乙酸乙酯、高级醇 (<6C)生成量多;无氧时,6C以上的酯生成多。缺氧时 间过长多数酵母菌细胞会死亡。要合理利用通气对AF 的影响。
(三)依果酒中含糖量分类
类型 残糖 /g/L 酒度
口感
干葡萄酒 半干葡萄酒
≦4 4.1~12
10~12° 无甜味 11~13° 微弱甜味
半甜葡萄酒 12.1~50 12~14° 有甜味
甜葡萄酒 50.1~140 14~16° 明显甜味 浓甜葡萄酒 >140g > 16° 浓甜
第二节 果酒的酿造原理
果酒的酿造
第一节 果酒的分类
一、按酿制方法分类 二、依酒中所含酒精量分类
高度(>17 °)和低度(<16°)果酒 三、依酒中所含糖量分类 四、按用途分类
佐餐酒:干红、干白葡萄酒 餐后酒:甜葡萄酒、香槟酒 补酒、药酒 五、按颜色分类 红、白、桃红葡萄酒
(一)依酿制方法分类
1.果实发酵酒(酿造酒) (6°~18°) 用果汁或果浆经酒精发酵酿制而成的果酒。
4.杂醇及其形成 甲醇和高级醇,高级醇主要为90%异戊
醇,此外正丙醇、正丁醇等高级醇、高级脂 肪酸类及这些醇与酸类化合的酯类,构成果 酒二类香气的主要成分,微量时有益于酒的 品质,含量过高时酒有粗糙感,使人头痛致 醉。氨基酸、六碳糖生成。
三、影响酵母生长和发酵的主要因素
1.温度:最适生长温度25~28 ℃;13~14℃发酵起动困难, 随温度升高发酵加快,35℃ 酵母衰老快,白葡萄酒 18~20℃ ;红葡萄酒25~30℃。
C6H12O6 EMP途径
CH3COCOOH(丙酮酸)
+O2 6CO2+6H2O+674Kcal
2CH3CH2OH+2CO2+23Kcal
(二)酒精发酵过程中的其它产物
1. 甘油及其形成 味甜且稠厚,使果酒清甜、柔和,增加稠度。磷酸二
羟丙酮氧化生成 2.琥珀酸及其形成
酸味苦咸,存在于所有的果酒中,量少时能给果酒以 爽口感。 5CH3CHO+2H2O→COOH-CH2-CH2-COOH+ 3CH3CH2OH 3.醋酸及其形成:构成果酒挥发酸的主要物质,其含量 <0.3g/L,若超过1.5g/L果酒醋酸味。由乙醇被醋酸 菌氧化,或乙醛经氧化而产生。
(三)SO2处理
• 杀菌: • 澄清: • 抗氧化: • 增酸: • 溶解:
常见发酵基质中SO2浓度(mg/L)
原料状况
酒种类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无破损、霉变、含酸量高 30~50 60~80
无破损、霉变、含酸量低 50~100 80~100
破损、霉变
60~150 100~120
(四)葡萄汁成分的调整
2. 原料含酸量过低
• 增酸 (1) 直接增酸 (2) 间接增酸
(1)直接增酸
•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规定,对葡萄汁的直接增酸 只能用酒石酸,其用量<1.5g/L。一般,当葡萄汁含 酸量<4g H2SO4/L和pH>3.6时可以直接增酸。在实 际中,一般1000L葡萄汁中添加1000g酒石酸。
• 直接增酸时,必须在酒精发酵开始时添加酒石酸。 • 直接增酸时,先用少量葡萄汁将酸溶解,然后均匀
地将其加进发酵汁,并充分搅拌。应在木质、玻璃 或瓷器中溶解,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 在葡萄酒中,还可加入柠檬酸以提高酸度。但其添 加量不要超过0.5g/L。因为柠檬酸易被乳酸菌分解, 致使挥发酸含量升高,因此,应谨慎使用。
(2) 间接增酸
• ① 添加未成熟葡萄浆果
未成熟葡萄浆果中有机酸含量很高(20-25g H2SO4 /L ),并且其中的有机酸盐在SO2的作用下溶解,进一步提高 酸度。但这一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主要原因是用量大,至 少加入40公斤酸葡萄/千升,才能使酸度提高0.5g H2SO4 /L。
2.果实蒸馏酒(果实白酒) (40°以上) 葡萄汁、浆或皮渣经发酵蒸馏的酒称白兰地,无色、 无糖。其它水果生产的,则冠以相应的名称,如苹果 白兰地、樱桃白兰地。
3.果实配制酒(20°~40°) 果露酒:将果实、果皮、鲜花等用食用酒精、发酵原酒 或蒸馏酒浸泡,取其精液,加入其它配料如果汁、糖 或其它芳香物质和成色物质等制成的果酒。如柑桔酒 、刺梨酒、桂花酒等,
酒精需糖22g/l,形成的挥发酸也多,对SO2极为敏感 4.其它微生物:产膜酵母、酒花菌、醋酸菌、霉菌
二、酒精发酵及其它产物
(一) 酒精发酵:酵母菌将葡萄浆果中的糖分解为酒精、
二氧化碳和其它副产物,这一过程称为AF。实质上 ,AF是由酵母菌分泌的一系列酶完成的。
酵母菌
C6H12O6
2CH3CH2OH+2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