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8名校2024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18名校2024届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近期湖北省武汉市等多个地区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该类病原体为具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类似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通过呼吸道感染人类,该病存在人传染人的风险性。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
B.新型冠状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这体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新型冠状病毒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D.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同时标记宿主细胞内的U和T然后接种新型冠状病毒,可确定该病毒的遗传物质
2.下列有关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的叙述(不考虑突变),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女患者远远多于男患者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均患病,男患者的儿子可能患病
3.某实验小组探究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和细胞分裂素(KT)溶液对棉花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所得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或推理合理的是()
A.由甲组数据可知,没有激素的调节棉花根也能生长
B.乙组与甲组和丙组可分别构成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
C.NAA和KT对棉花主根的顶端优势的作用有协同作用
D.若去除丁组棉花的主根,则棉花的侧根数不受影响
4.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核糖体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
B.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结构
C.抗体由细胞溶胶中的游离核糖体合成
D.是按照mRNA的信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的场所
5.普通水稻不含耐盐基因、含有吸镉基因(A)。

科学家将普通水稻的两个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吸镉基因敲除(相当于成为基因a)获得了低镉稻甲,并向另一普通水稻的两条2号染色体上分别插入了一个耐盐基因(B)获得了海水稻乙,然后让甲和乙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F1的表现型为高镉耐盐的海水稻
B.F2中低镉非耐盐稻所占比例为3/16
C.F2的低镉耐盐水稻中纯合子占1/3
D.耐盐基因和吸镉基因能自由组合
6.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
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7.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的植株开黄花。

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白交得F2。

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F2中基因型为Aa的杂合子致死
B.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
C.亲本蓝花植株和F1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
8.(10分)“无细胞蛋白质合成系统”是以外源DNA或mRNA为模板,人工添加所需原料和能源物质以细胞提取物为条件合成蛋白质的体外基因表达系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工添加的原料中应包含脱氧核苷酸
B.该系统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
C.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数量应适当添加DNA酶
D.该系统的蛋白质合成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
二、非选择题
9.(10分)正常人血浆中的LDL(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LDL在细胞内水解,释放出胆固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A、a基因控制),患者血浆中LDL
数值非常高,易忠心脑血管疾病。

如图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

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胆固醇的作用有___等。

(2)与正常人相比,患者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数量最可____(填“偏多”或“偏少”)。

(3)控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___________。

II3的基因型是___,理由是____。

10.(14分)某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现有多只黑身红眼雄昆虫与多只相同基因型的黄身红眼雌昆虫随机交配(假定每对昆虫子代数目相同),
F1全为黄身,其中雄性全为红眼,雌性红眼:白眼=5:1,让F1中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不考虑突变)
性别黄身红眼黄身白眼黑身红眼黑身白眼
雌性51/160 9/160 17/160 3/160
雄性60/160 20/160
(1)该昆虫的红眼和白眼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眼色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亲本中的雄昆虫基因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测交实验来验证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并用遗传图解表示______。

(3)F2中的黄身红眼雌昆虫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11.(14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等通过构建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转基因猴模型及对MECP2转基因猴进行分子遗传学与行为学分析,发现MECP2转基因猴表现出类似人类自闭症的刻板行为与社交障碍等行为。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先通过精巢异种移植,将幼年食蟹猴的精巢移植到裸鼠的背部,实现了食蟹猴精巢提早成熟,从中获得精子,让其完成受精作用,并进一步培养,操作过程如图,从而获得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MECP2的转基因猴(Z症食蟹猴)。

该工作加速了食蟹猴的精子生成速度,缩短了食蟹猴的繁殖周期,对于推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将精子注入____________细胞,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期。

(2)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注入受精卵后,Cas9蛋白能在特定部位切割MECP2基因(下图虚线所示),使该基因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断开,经其切割后产生具有____________末端的DNA片段。

(3)乙过程对受精卵的培养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丙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

(4)上述获得的Z症食蟹猴,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进一步得到克隆Z症食蟹猴。

该技术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

所得到的克隆Z症食蟹猴的性状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动物黑色毛和棕色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同时X染色体上基因I会抑制黑色与棕色色素的形成,从而使毛色变白,基因i无此作用。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种群中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___种。

(2)群体中,理论上棕色雄性个体数_________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棕色雌性个体,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基因型为BBX1Y的个体与纯合棕色雌性杂交,F1出现了黑色雌性个体。

推测变异的原因可能是:①发生了基因突变;②发生了X染色体上I基因片段的缺失。

某学生采用F1黑色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的方式对变异原因进行研究,判断其能否依据交配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确定变异原因,并阐述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D
【解题分析】
1、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侵入到人体内的病毒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过程阻止病毒的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予以消灭。

【题目详解】
A、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的RNA,因此嘌呤数不等于嘧啶数,A正确;
B、病毒进入人体后,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并清除,要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实现,这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正确;
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正确;
D、应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两组宿主细胞的U和T,用病毒侵染,来确定未知病毒的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2、D
【解题分析】
常染色体遗传病,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与性别无关;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患者多于女患者,表现为交叉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是患者;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是患者;Y染色体上的遗传表现为全男遗传。

【题目详解】
与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如色盲基因,A错误;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男患者多于女患者,C错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男患者的儿子可能患病,D正确。

故选:D。

3、B
【解题分析】
分析柱形图: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施加试剂的种类,因变量是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甲乙组对比来看,NAA能抑制主根生长,甲丙组对比来看,KT能促进主根生长;乙、丁组对比可知,一定浓度的KT对NAA促进侧根生长的效应具有增强作用。

【题目详解】
A、棉花根内有内源激素,另外没有空白对照组的原始数据,所以不能得出没有激素的调节棉花根也能生长的结论,A 错误;
B、甲组是对照组,乙组和丙组是实验组,因此乙组与甲组和丙组可分别枃成对照实验和对比实验,B正确;
C、NAA能一定程度地抑制根的顶端优势,而KT能促进根的顶端优势,C错误;
D、若去除丁组棉花的主根,则棉花主根的顶端优势会解除,因此侧根数可能会更多,D错误。

故选B。

4、C
【解题分析】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为亚显微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A项正确;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一种细胞器,B项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C项错误;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上按照mRNA的信息将氨基酸合成多肽链,D项正确。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核糖体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核糖体的分布、结构和功能。

电子显微镜下,核糖体呈颗粒状,有的游离在细胞溶胶中,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

游离在细胞溶胶中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

据此答题。

5、B
【解题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A基因按题设条件被敲出后突变后为a基因,而B基因可认为是b基因发生显性突变的结果,如题干所述,如下图1表示普通水稻,2号和6染色体上关于上述两种性状的基因组成,图2表示低镉稻甲,图3表示海水稻乙。

让甲和乙杂交获得F1,其基因型为AaBb,F1自交获得F2代。

因此,本题属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题目详解】
由题干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F1的基因型则为AaBb,含A基因(吸镉基因),含B(耐盐基因),则为F1为高镉耐盐水稻,故A正确;F1自交,F2中低镉非耐盐稻基因型为aabb,所占比例应为1/16,故B 错误;F2的低镉耐盐水稻基因型及所占比例为1/16aaBB或2/16aaBb,因此,低镉耐盐水稻中纯合子比例为1/3,故C 正确;由于耐盐基因和高镉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B项。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对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与应用,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将甲和乙水稻基因型分析出来,然后再逐项分析计算。

6、A
【解题分析】
A、若突变体为1条染色体缺失导致,则可能是带有敏感型基因的片段缺失,原有的隐性基因(抗性基因)得以表达的结果,A正确;
B、突变体为1对同源染色体的片段都缺失导致的,经诱变再恢复原状的可能性极小,B错误;
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再经诱变具有恢复的可能,但概率较低,C错误;
D、敏感型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该基因发生突变,也可能使控制的肽链提前终止或者延长,不一定是不能编码蛋白质,D错误。

7、D
【解题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AB:Ab:aB:ab=1:1:1:1,自交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

【题目详解】
A、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如果是Aa_ _的杂合子致死,则A_B_致死的个体应该是2AaB
B、4AaBb,A_B_应该少6,A错误;
B、如果子一代产生的某种基因型的雌配子、雄配子都致死,则后代的杂交组合是9种,而实际上子二代的杂交组合是12种,B错误;
CD、由于子二代A_B_:aaB_:A_bb:aabb=7:3:1:1,与9:3:3:1相比,A_B_少了2,A_bb少了2,最可能的原因是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因此不存在AAbb的纯合体,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C错误,D正确。

故选D。

8、B
【解题分析】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题目详解】
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值包含转录和翻译过程,而转录的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而翻译的过程需要氨基酸为原料,整个过程不需要脱氧核苷酸为原料,A错误;该系统能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因此其具备完成转录和翻译的能力,B正确;为保证编码目标蛋白的mRNA数量应适当添加RNA聚合酶,如果添加了DNA 酶,则会导致模板DNA被水解而破坏,C错误;蛋白质合成过程,是信使RNA和转运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
错误。

【题目点拨】
关键:根据基因表达的概念,分析本题信息“体外基因表达系统”得出,该系统中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不包括DNA 复制,故只需结合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进行判断。

二、非选择题
9、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偏少常I1是患病父亲,但生有Ⅱ2健康女儿;Ⅱ3是患病母亲,但生有Ⅲ2健康儿子Aa Ⅱ3和Ⅱ4生有患病儿子和健康儿女,而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说明Ⅱ3是个杂合子
【解题分析】
1、胆固醇: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根据题意和识图分析可知,I1是患病父亲,但生有Ⅱ2健康女儿,说明不是伴X显性遗传,图中母亲Ⅱ3患病且后代的儿子Ⅲ2表现正常,则该病不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又由于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而后代中Ⅲ1儿子患病,故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后代中Ⅲ2表现正常,因此图中的Ⅱ3基因型为Aa。

【题目详解】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胆固醇属于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能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2)根据题意,血浆中的LDL(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可以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再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

LDL在细胞内水解,释放出胆固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说明患者血浆中的LDL进入细胞内的少,因此可能是患者细胞膜表面的LDL受体数量偏少。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I1是患病父亲,但生有Ⅱ2健康女儿;Ⅱ3是患病母亲,但生有Ⅲ2健康儿子,且Ⅱ4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因此该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由于后代中Ⅲ2儿子表现正常,因此母亲Ⅱ3的基因型为杂合子Aa。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胆固醇的作用和遗传病的分析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遗传系谱图的分析,识记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特点,能够结合图示和题意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这是突破该题的关键,然后利用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点推导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识记胆固醇的作用,能够根据题意的条件判断患者血浆中胆固醇含量高的原因。

10、红眼X、Y aaX B Y B:aaX b Y B=2:1 4
20/51
【解题分析】
题意分析,亲本黑身和黄身个体杂交,F1全为黄身,说明黄身对黑身为显性,结合子二代的性状表现可知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题目信息(某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和眼色分别由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有一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可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亲本全为红眼,而后代中出现白眼,说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相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结合题意中的子一代中的雄性个体全表现为红眼可知B(b)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域,则亲本的基因型为:父本基因型:2aaX B Y B:1 aaX b Y B;母本基因型:AAX B X b。

【题目详解】
(1)由分析可知,该昆虫的性状表现为,红眼对白眼为显性,且眼色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上。

(2)由中F1雌性红眼:白眼=5:1,可知,亲本中的雄性个体不是一种基因型,父本红眼的基因型为X B Y B和X b Y B,而且只有满足aaX B Y B:aaX b Y B=2:1时,子代中的雌性个体才会出现上述的比例。

亲本中雌性昆虫的基因型为AAX B X b,为了验证亲本雌昆虫的基因型,需要设计测交实验,用黑身白眼的雄性个体(aaX b Y b)与该雌性个体进行杂交,遗传图解如下:
(3)由分析可知,亲本中父本基因型:2aaX B Y B:1 aaX b Y B;母本基因型:AAX B X b,F1均为Aa,其中雄性:1AaX B Y B:1 AaX b Y B,雌性:2 X B X B:3 X B X b:1 X b X b;取F1红眼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则F2中的黄身红眼雌昆虫的基因型为(1 AA:2 Aa)×(7 X B X B:10 X B X b),显然有2×2=4种基因型,其中双杂合子的比例是2/3×10/17=20/51。

【题目点拨】
熟知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特性并能利用该特性进行基因位置的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会用分离定律的思路
解答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11、次级卵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磷酸二酯键平发育培养液胚胎移植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绝大多数性状与Z症食蟹猴相同,少数性状与受体的性状相同
【解题分析】
胚胎的早期培养: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胚胎移植实际上是生产胚胎的供体和孕育胚胎的受体共同繁殖后代的过程。

供体胚胎获得的途径可以指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方式得到的。

限制酶能够识别DNA中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切割的部位是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从而将DNA分子切成两段,出现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题目详解】
(1)受精时所用的卵母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MⅡ中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2)结合题中信息分析,Cas9蛋白能在特定部位切割MECP2基因,推测Cas9蛋白为限制酶,由图示可知该基因特定部位断开的是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经其切割后产生的DNA片段具有平末端。

(3)乙过程为早期胚胎培养的过程,受精卵在发育培养液中培养为早期胚胎。

丙表示的过程是胚胎移植。

(4)利用以上技术获得的Z症食蟹猴,可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Z症食蟹猴可知,该技术利用的原理是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克隆Z症食蟹猴的性状中,绝大多数性状与Z症食蟹猴相同,少数性状与受体的性状相同。

12、BBX i X i、BbX i X i9 多于在B基因不存在的情况下,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具有i基因时才会出现棕色,而雄性的一条X染色体上有基因时就会出现棕色不能因为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发生X染色体含片段缺失,交配后代中黑色:棕色的比例均为3∶1
【解题分析】
题意分析:根据题干信息黑色毛和棕色毛这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B、b决定,同时X染色体上基因I会抑制黑色与棕色色素的形成,从而使毛色变白,基因i无此作用,可知群体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B—X I X-、B—X I Y、bbX I X-、bbX I Y;黑色个体基因型为、B—X i X i、B—X i Y;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bX i X i、bbX i Y。

【题目详解】
(1)由分析可知,种群中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 i X i、BbX i X i,白色个体的基因型共有9种,分别为BBX I X I、BbX I X I、BBX I X i、BbX I X i、BBX I Y、BbX I Y、bbX I X I、bbX I X i、bbX I Y。

(2)群体中,在B基因不存在的情况下,雌性的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具有i基因时才会出现棕色,而雄性的一条X 染色体上有基因时就会出现棕色,据此可知,理论上棕色雄性个体数多于棕色雌性个体。

(3)现有基因型为BBX I Y的个体与纯合棕色雌性bbX i X i,杂交,F1的基因型为BbX I X i(白色)、BbX i Y(黑色),然而却出现了黑色雌性个体,该个体出现的原因如果是基因突变,则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 i X i;如果为X染色体
上I基因片段的缺失导致,则黑色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BbXX i;若让该黑色雌性个体与F1黑色雄性个体相互交配,则无论是基因突变还是染色体发生X染色体含片段缺失,导致的黑色雌性个体的杂交结果都是黑色∶棕色=3∶1,所以根据上述方式无法判断变异发生的原因。

【题目点拨】
认真分析题干信息是解答本题的重点,关注基因决定性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的信息是突破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