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家长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家长学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在教育学理论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支撑着教育这个系统工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既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又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任务,这是社会发展促进教育自然分工的结果。
家长学校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形式,是目前学校开展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学校教育的补充方式。
因此,笔者认为家长学校是值得研究的重要理论。
一、家长学校的概念解析
结合2004年由全国妇联和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对家长学校的定义,以及其他学者对对家长学校的表述,形成了本文对家长学校的概念。
即家长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通过“家长学校”的组织平台来实现对广大学生家长传授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提升家教水平,系统掌握如何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塑造学习、做事与做人的道理和原则。
家长学校是搞好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是家校协同教育与合作的重要方面,是与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形式。
二、国内家长学校的理论与实践
国内对家长学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体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起,家庭教育开始受到关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人才培养和国民综合素质提升成为我国当时人才培养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中明确指出了家长对子女教育的重要作用。
20世纪90年代前后,家庭教育终于作为一门学科进入了专题研究阶段。
在此基础上,2010年2月,我国首份科学、系统、全面的家庭教育指导性文件《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正式颁布。
随后,大量家庭教育学的理论专著也相继推出,如赵忠心所著的《家庭教育学》(1988)、彭立荣所著的《家庭教育学》(1991)。
2.第二阶段是家长学校的正式出现。
1983年,我国第一所家长学校在浙江象山县石浦镇创办成立。
从1992年开始,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提到了要开办家长学校,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增加各类家长学校数量。
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国家长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家长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并对家长学校的指导与管理、家长学校的组织与领导等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
国内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家长学校的理论研究,但大多是散见于有关家校合作的一些理论专著。
比如杨永良编著的《青少年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机制的研究》、马忠虎的《家校合作》(1999)、黄河清在《家校合作导论》、杨宝忠的《大教育事业中的家庭教育》(2003)、郑燕详的《教育领导与改革新范式》(2005)等成果。
在我国最早对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进行专业理论研究的是杭州大学刘力教授,代表作是1992年发表的《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功能及方式》。
马忠虎教授的观点在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中比较常见,他对家校合作的理论概
述,指出了家庭与学校在对学生的教育中有着平等的作用和地位,二者合作才能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佳。
3.第三阶段是家长学校的普遍建立与广泛研究。
2016年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
”对于家长学校的理论研究也比较集中,研究内容也开始由浅表性分析逐步转向实践指导。
比如王鑫的《家长学校系列教材》(1999)、纪登训主编《家长学校的实践与探索》(1999)以及杨春茂的《家长学校教材:幼儿家长手册》(2012)等诸多理论著作。
三、国外家长学校的理论与实践
1.“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理论与“交叠影响域”理论。
对于家长的概念,我国学者吴重涵认为这是国内的提法,在国外对应的概念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关系”。
本文比较认同的是代表性的提法“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以及交叠影响域理论。
Greenwood &Hickman 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即动员家长参与到家庭及学校的教育活动中,使得家长、孩子和学校以及所在社区都受益的一个过程。
Comer& Haynes 认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使家长关注和参与到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善,以此来创造一个积极和正向的关系来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科学家Joyce L. Epstein(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结构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创建的“交叠影响域理论”(Overlapping Spheres of Influence),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以学生作为家校合作的主体,家庭和学校在家校合作中为平等关系,社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指出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合作,可以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产生叠加影响的交互作用。
2.美国“学校重建运动”以及家校合作实践
美国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和管理方面起步较早,也比较成熟和完善。
美国家校合作的起步是在1897年成立的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PTA),这也是美国历史久远而且规模最大的家长教师联合会。
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教育部就开始号召家长“要做学校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强调学校应该善于争取家长的支持;20世紀80年代后期美国兴起的“学校重建运动”,使得家长参与教育备受关注,主要形成了描述性研究领域、危机研究领域和结构研究领域三种研究领域。
20 世纪90 年代,美国许多州开始进行了教育改革,比如1994年《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进入21 世纪以来,美国更是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制定成一系列政策和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