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14.1《梅花鹿》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14.1《梅花鹿》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梅花鹿》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童歌曲,选自花城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只可爱的梅花鹿,在丛林中自由自在地奔跑,歌曲旋律欢快,节奏简单,易于学生学唱。

歌词中蕴含了自然界的美妙和谐,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于生动有趣的歌曲更容易产生兴趣。

在音乐方面,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正规的音乐教育,他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有限,但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梅花鹿》,使学生了解歌曲的曲调、节奏和歌
词内容,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模仿、练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梅花鹿》,培
养学生的歌唱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梅花鹿》,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
的尊重和珍惜,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歌曲《梅花鹿》的曲调、节奏和歌词内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模仿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辅助教学,使学生更直观
地感受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梅花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梅花鹿的印象,激发
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新歌教学: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学习歌曲的曲调和节
奏。

3.歌词教学:教师逐句教唱歌词,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

4.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歌曲表演:学生自选道具,进行歌曲表演,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和创意。

6.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歌曲中的重难点,布置课后
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歌曲名称《梅花鹿》、歌曲曲调、节奏、歌词内容等,以简
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歌曲的基本信息。

八. 说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歌唱能力、音乐素养、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评价方
式包括教师点评、学生互评和自评。

评价内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品德素养。

九. 说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收获知识。

知识点儿整理:
1.音乐基本概念:学习音乐的基本节奏、音高、音长等概念,理解音乐
语言的表达方式。

2.音乐旋律:分析《梅花鹿》的旋律特点,学习旋律的起伏、转折等表
现手法。

3.音乐节奏:学习《梅花鹿》的节奏 pattern,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
要性,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4.音乐歌词:解读《梅花鹿》的歌词内容,理解歌词的意义和表达的主
题。

5.音乐欣赏:通过聆听和演唱《梅花鹿》,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提高音乐素养。

6.音乐表现手法:学习《梅花鹿》中的音乐表现手法,如重复、对比、
渐强等,理解音乐的表现力。

7.音乐情感:分析《梅花鹿》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8.音乐技巧:通过演唱《梅花鹿》,锻炼学生的歌唱技巧,如呼吸、发音、音准等。

9.音乐创作:鼓励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如编曲、填词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0.音乐文化:了解《梅花鹿》背后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1.音乐教学法:学习并运用情境教学法、模仿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

12.音乐评价:掌握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和情感态度。

13.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教学过程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14.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音乐基础,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15.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道具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16.课堂管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17.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18.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19.音乐教育理论:了解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如音乐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哲学等。

20.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同步作业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梅花鹿》是一首____岁的儿童歌曲。

2.歌曲《梅花鹿》的节奏特点是____。

3.请写出《梅花鹿》的歌词开头。

4.梅花鹿生活在____林中。

5.请用“跳跃”这个词描述《梅花鹿》的旋律特点。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哪个不是音乐的基本节奏?
A. 强弱
B. 快慢
C. 起伏
D. 交替
2.以下哪个不是音乐的基本音高?
A. 高音
B. 中音
C. 低音
D. 无声
3.以下哪个不是音乐的基本音长?
A. 半音
B. 全音
C. 附点音
D. 休止符
4.歌曲《梅花鹿》的节奏 pattern 是____。

A. 2/4拍
B. 3/4拍
C. 4/4拍
D. 5/4拍
5.以下哪个不是音乐的表现手法?
A. 重复
B. 对比
C. 渐强
D. 音色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请简要描述《梅花鹿》的旋律特点。

2.请简要解释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的关系。

3.请简要说明如何通过演唱来表达《梅花鹿》的情感。

四、创作题(共20分)
请根据《梅花鹿》的旋律,编写一段新的歌词,内容可以是对大自然的描述,也可以是对小动物的赞美。

3.梅花鹿,梅花鹿,跳跃在绿草地,蓝天白云下,自由自在多快乐。

4.《梅花鹿》的旋律特点为轻快、活泼,曲调起伏变化,富有童趣。

5.节奏和音高是音乐中的两个基本元素,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音
乐的风格和氛围。

节奏是音乐的时间感觉,可以通过拍子、速度等来表现;音高是音乐的高低感觉,可以通过音阶、和弦等来表现。

6.演唱《梅花鹿》时,可以通过音量、音色、节奏等方面的变化来表达情感。

例如,在描述梅花鹿快乐奔跑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大音量和加快节奏,以表现出活泼欢快的情感;在描述梅花鹿悠闲漫步的部分,可以适当减小音量和减慢节奏,以表现出宁静舒适的情感。

示例歌词:小鸟儿,小鸟儿,翱翔在蓝天里,阳光照耀下,快乐自由的歌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