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供应链实务》在线作业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供应链实务》在线作业一
北师大《供应链实务》在线作业(一)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
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
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二、多项选择题
1.按原设备或零部件制造或组装,供应商受委托为制造商代工,进行定牌生产这是(B )
A.ODM B. OEM C. DMS D. EMS
2.以营销型企业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是(A )
A .Need模式供应链 B. Seed模式供应链 C. Feed模式供应链 D. EMS模式供应链
3.接受客户委托为其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设计以及系统运营的是(C )
A. 第一方物流
B. 第二方物流
C. 第三方物流
D. 第四方物流
4.全球供应链论坛(GSCF)定义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等关键供应链业务流程,一共有几项(D )
A. 三项
B. 五项
C. 九项
D. 七项
5.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供应链采购的特点(A )
A. 竞价选择供应商
B. 为订单而采购
C. 转向外部资源管理
D. 信息化的采购
6.供应链管理中所用的信息追踪与定位技术是(C )
A . EDI技术 B. EAN条码技术 C. GIS技术 D. RFID技术
7.下面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特点(B )
A 侧重供应链整体运营
B 事后分析
C 数据来源于动态运营情况
D 整个供应链流程的评价
8.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策略中需要建立供需协调机制,哪一个选项不是其机制内容(D )
A建立共同合作目标B建立联合库存协调控制方法
C建立信息沟通渠道D发挥第三方物流系统的作用 E.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9.选项中哪一个不是采用创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办法以解决“牛鞭效应”的方法(A )
A. 使用(Q,R)策略
B. 实现信息共享
C. 改善操作作业
D.稳定价格
E.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对于用有效性供应链来提供功能性产品的情况,可以采取哪些措施:(ABC)
A. 减少需求的不确定性
B. 减少企业成本
C. 加强合作降低供应链成本
D. 降低售价
2.常见的供应链协调合同契约模式有哪些(ABCD)
A 回购契约 B.收益共享契约 C. 数量弹性契约 D. 数量折扣契约(批发价格)
3.供应链条件下生产运作管理的要求有哪些(ACD)
A. 与供应商利益共享
B. 高效率生产
C. 同步化供需
D.实施战略的管理
4.供应商管理库存有哪些基本原则(ABC)
A. 合作性原则
B. 互惠原则
C. 目标一致原则
D. 同步化供需原则
5.供应链管理思想与传统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差别主要体现如下方面(ABCD)
A 决策信息来源
B 决策模式
C 信息反馈机制
D 计划运行环境
6.下列选项中哪些是供应链绩效标杆类型(ABC)
A. 战略性标杆
B. 操作性标杆
C. 支持活动性标杆
D. 虚拟性标杆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
1、简答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
研发外包、生产外包、物流外包、脑力资源外包、应用服务外包。
2.试论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过程?
在供应链管理下,企业的生产计划编制过程有了较大的变动,在原有的生产计划制定过程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特点。
(一)具有纵向
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这里的纵向指供应链由下游向上游的信息集成,而横向指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生产计划过程中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信息在生产计划的能力分析中独立发挥作用。
通过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分别进行的粗、细能力平衡,上游企业承接订单的能力和意愿都反映到了下游企业的生产计划中。
同时,上游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也和下游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一道作为滚动编制计划的依据,其目的在于保持上下游企业间生产活动的同步。
外包决策和外包生产进度分析是集中体现供应链横向集成的环节。
企业在编制主生产计划时所面临的订单,在两种情况下可能转向外包:一是企业本身或其上游企业的生产能力无法承受需求波动所带来的负荷;二是所承接的订单通过外包所获得利润大于企业自己进行生产的利润。
同时,由于企业对该订单的客户有着直接的责任,因此也需要承接外包的企业的生产进度信息来确保对客户的供应。
(二)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在通常的概念中,能力平衡只是一种分析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差距的手段,再根据能力平衡的结果对计划进行修正。
在供应链管理下制定生产计划过程中,能力平衡发挥了以下作用:(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
(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
(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
(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计划的循环过程突破了企业的限制:
在企业独立运行生产计划系统时,一般有三个信息流的闭环,而且都在企业内部:
(1)主生产计划-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
(2)投入出产计划--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出产计划;
(3)投入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出产计划
在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的信息流跨越了企业,从而增添了新的内容:
(1)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粗能力平衡-主生产计划;
(2)主生产计划-外包工程计划-外包工程进度-主生产计划;
(3)外包工程计划-主生产计划-供应链企业生产能力平衡-外包工程计划;
(4)投入出产计划-供应链企业能力需求分析(细能力平衡)-投入出产计划;
(5)投入出产计划-上游企业生产进度分析-投入出产计划;
(6)投入出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生产进度状态-投入出产计划;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循环中的信息流都只是各自循环所必需的信息流的一部分,但可对计划的某个方面起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