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三单元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文艺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1
2
3
6
5
4
表约数、表消息来源、表程度、表频率、表范围、表猜测。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有时一篇文章可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 辑顺序进行说明。
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总之,说明文的结构和说明顺序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分析时可同步进行。
分析说明方法。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发展变化情况。 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等一类的说明文。《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空间顺序 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内到外,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从近到远,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核舟记》《南州六月荔枝丹》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 并列、因果、层递、主次、总分、并列等人士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等,有现象到本质
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的标志。有外露、内含、表象的、本质的……这都是说明文的要点。 说明文常见的各类事物特征: 人物类:年龄、籍贯、学历、经历、性格、品质、能力、特长 生物类:形态、类属、习性、产地、生活环境、益处与害处、培育方法与防治方法 自然类:分类、形态、形成过程、性质、发展变化、益处与害处 科技类:形态、构造、原理、研究的历史、应用、前景 书籍类:作者、写作背景、写作时间、内容提要、写作特点、社会意义 生产实验类:原料、设备、工具、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实验结果、注意事项
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列数字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花儿万紫千红的奥秘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作比较、举例子
第二,理清结构,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常见的结构形式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采用什么样的说明顺序,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目的。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说明文写法分析
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06
04
01
03
05
02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1.概述式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事物的概况,给人以总体形象。如《故宫博物院》是这样开头的: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五百多年了。 开头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的地理位置、名称、性质和年代。通过概述的介绍,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概况。 2.描述式 开头描写事物的特征或状态,让读者有一个直观的总体认识。如《中国石拱桥》开头是这样描述的: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开头描述石拱桥的重要部位“桥洞”的状态特征,然后用神话传说和诗人对石拱桥的描述补充说明这一特征。 ”
内容上的科学性。说明文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以确凿的材料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本质及规律,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实用性很强,语言表达“失之毫厘”,其结果就会“谬以千里”,所以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说明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门学科的教科书、科普读、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是说明文。可以说,说明文和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对森林的价值进行说明的? 2.根据对第①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1)生物资源:植物资源、 、微生物资源。 (2) :林地土壤、水分等。 3.文章第⑤段中画线句子列举数字进行说明有什么作用? 4.第⑦段画线句子中的:“缓解”改成“消除”可以吗?为什么? 5.文章第⑧段画线处应填写的表明这段文字说明中心的句子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6.据报道,目前我国土地沙化正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土地面积。防治土地沙化势在必行。请你结合森林的作用,为治理土地沙化拟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有感染力。
作者:竺可桢
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从现象到本质(并列)
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作诠释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
二、本单元的说明文
《叫三声夸克》
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物质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什么?
结合表达方式谈
01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02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03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结合说明方法谈。
03
04
05
06
01
02
④森林是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森林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使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是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纽带,对保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起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可以说没有森林就没有生态平衡。 ⑤森林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和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凭借庞大的林冠、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能够起到良好的蓄水保土和减轻地表侵蚀作用。据测算,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约有一百万立方米。在森林被破坏或无森林的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道和水利设施不断受到泥沙淤积,经常造成水灾。 ⑥森林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地球上的500~3000万种生物中,有一半以上是在森林中栖息繁衍。 ⑦森林能够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由于近代人类大量使用石化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升高,引起地球上的“温室效应”。每公顷森林平均每年可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同是放出15~30吨氧气。 ⑧ 。据有关专家研究,一公顷森林平均每年能吸引700多千克的二氧化碳,可减轻工业酸雨的危害;城市中路旁的林带可以阻挡沙尘,滞尘率高达70%~90%。同时林带还有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经过3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6~8分贝。 ⑨森林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应,这是任何其他东西都无法替代的。
说明方法 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 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来自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阅读说明文,了解它采用的说明方法,一要看用怎样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对象,有什么作用,二要看所用说明方法是通过怎样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这样分析才透彻、扎实。
准确、简洁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
说明语言
结构上的条理性。事物和事理有时往往是比较复杂的,为了给读者以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这种说明顺序往往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层次上,所以阅读说明文时,理清结构层次与把握说明顺序是一致的。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说明文与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文文体知识
2、说明文类别 按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松鼠》《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事理,说明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个事理。《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 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按说明文语言的生动程度、描写的程度: 一般性说明文(平实) 文艺性说明文(生动) 一般,介绍事物和阐述事理往往交错使用。
设问式
开头设问,能激发读者了解知识的欲望和兴趣,急切了解事物或事理。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第一段。由描述红花的鲜艳和美丽,自然提出“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问题,让人们随作者的具体解说了解其原因,探寻其知识。
定义式
开始对事物下定义,提示事物内涵(本质特征)和外延(包含的范围),让人了解事物的本质。如《统筹方法》开篇是这样定义事物的:“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其广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