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5部分 1 专题一阅读技法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步:思考主旨 方法:综合考虑,人生或社会 “文章合为时而著”,任何作品都会折射社会或人生的某一方面,小说也不例外。 而小说的主旨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 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所以考生在阅读小说, 思考其主旨时要联系情节,联系人物形象,联系环境,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 系。综合考虑后,思考其反映社会的某一方面或折射人生的某一问题,这样主旨就弄 明白了,小说也就读懂了。
象和次要形象,二者

(2017·江苏卷 T15)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
相辅相成
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5
决定 文体特点――→高考考点
③形象刻画手法题,如:(2015·浙江卷 T12)作者在第 ③小说塑造形象的手段可
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 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
来不及细细回味了,豆腐一下锅,屋子里顿时鲜香扑鼻。他是第一次知道,鱼
的味道原来是这样的,新鲜得让人稍稍发晕。在鱼汤从锅里到上桌之间,他拼命地
翕动鼻翼,贪婪地往肺里装这些味道。他相信装得越多,回味的时间就越长。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2
读文示范 第一步:把握情节 第 1~4 段,故事的开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写“他”得到“美味”的 原材料“鱼”以后,全家准备做“美味”,初步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及“他”的 家庭状况,引出下文。 第 5~9 段,通过人物“他”的所见所感,交代了父亲、母亲做鱼汤,也暗示 下文。属于故事的发展。 第 10~15 段,写全家人吃鱼,这部分属于故事的高潮。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9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②社会环境能揭示人物种
②环境作用题,如:(2011·浙江卷 T14)赏析画
种复杂的关系,交代背景,

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

(2019·全国卷ⅢT8)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
自然环境对渲染气氛、烘
分析其功能。
托人物心情起重要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第二步:理解人物 方法:关注描写,认识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 展现的场面逼真、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注重小说描写的类型,如人物的外貌、 神情、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 和性格特征。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认识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 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人物特点,所以在阅读时也需 要关注作品中的相关语句。认识了人物,就能根据人物性格特点或人物成长史思考其 背后隐含的人生或社会问题。
7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③情节手法题,如:(2011·浙江卷 T13)故事的 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
情 ③情节安排讲究技巧,前 (2018·全国卷ⅠT6)小说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
节 后情节须做到有机的结合 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 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映社会生活,这样的 (2018·全国卷ⅠT5)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 象
形象具有普遍的代表 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

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4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②形象作用题,如:(2011·浙江卷 T11)小说开篇写了
②形象分为主要形

“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9
高考文本展示 他有些受宠若惊。此前,他的生活就是满村子蹿,上树掏鸟窝,扒房檐摘桃偷 瓜。因此,每天的饭都没准时过,啥时肚子饿了回家吃饭,都要先挨上父亲或母亲 的一顿打才能挨着饭碗的边儿。 那天不一样,母亲把双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母亲终于接过那条鱼时,他忽然 有一点点失望,那条本来大得超出他意料的鱼,在母亲的双手之间动弹时,竟然显 得那么瘦小。
8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①小说中的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包括一定历
①环境特点概括分析题,如:
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

(2009·浙江卷 T12)概括第一
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和自然环境(包括人

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
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
作用。
貌等),时空不同,环境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②情节作用题,如:(2017·浙江卷 T13)小说设置了一 节
②小说情节起着展 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人物性格、表现 (2019·全国卷ⅡT9)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 作品主题的作用 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
作品简要分析。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3
二、小说文体特征决定高考命题点——高考怎么考
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①小说通过描写具有 ①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如:(2016·浙江卷 T11)根据文
鲜明特点的形象来反 中画波浪线部分,用两个词概括母亲劳作的特点。 形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6
第三步:联系环境 方法:寻找环境,思考作用(意义)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 形象的原因。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不能不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努力发掘它 深刻的思想意义。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7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3
三、依文体特征和命题点来读文 高考命题是扣住四个关键词进行的,我们读懂一篇小说也需要扣住这四个关键词。 第一步:把握情节 方法:切分层次,理清情节 小说的成功,关键在于构思的精巧别致。巧妙的构思首先表现在新颖、独特、有 悬念、有起伏、结构精巧。小说的构思精巧还表现在含蓄曲折。所以阅读小说时,分 析作品的层次,理清作者行文的情节脉络,既是小说阅读的一个考查点,也是阅读小 说的一个突破口。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1
高考文本展示
母亲拿着装了葱段蒜末的碗,就那么站着等水烧开。
他则坐在桌前,看这一切时他是不是双手托着腮?他忘了。反正所有的记忆都
是那条鱼和围绕着那条鱼而产生的梦一般陌.生.的.气.息.。那天什么活都不用他干,他
是这顿美味的缔造者,可以游手好闲。父母的举动让他觉得他有这个资格。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3
读文示范 第 16~17 段,写“他”在“灶前添柴火煮猪食时”,发现了早已蹦出来的鱼, 意外的结尾与前文留下的伏笔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构思巧妙;同时,还充满魔 幻色彩,结尾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诡异之处有深意,易引发读者思 考。这部分属于故事的结局。把结尾部分理解透,也就解答出了高考题的最后一道 题。 第二步:理解人物 小说写了两类人:孩子和父母。三个孩子中以“他”为主要人物,两个哥哥是 次要人物,出场不多。“他”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前面还有序幕,后面有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 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 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理清小说情节的主要途径:概括每一段段意,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合并为一个层 次,然后切分全文层次,对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 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6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①情节一般包括开 ①情节概括题,如:(2015·安徽卷 T11)请用简洁的文 端、发展、高潮、 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结局四部分,有的 (2018·全国卷ⅢT5)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 还包括序幕、尾声 过程。 情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8
四、读文示范——读懂文本,解答题目的关键 高考文本展示
(2017·浙江卷) 一种美味 巩高峰
他清晰地记得,六岁那年夏天的那个傍晚,当他把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捧到母亲 面前时,母亲眼里第一次出现了一种陌.生.的.光.。他甚至觉得,他在母亲眼里一定是 突然有了地位的,这种感觉在随后下地干活回来的父亲和两位哥哥眼里也得到了证 实。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0
高考文本展示 准确地说,在那之前他没吃过鱼,唇齿间也回荡不起勾涎引馋的味道。他相信 两个哥哥应该也极少尝过这东西。在母亲的招呼下,他们手忙脚乱地争抢母亲递过 的准备装豆腐的瓷碗。豆腐,是跟年联系在一起的东西了。天!为了那条鱼,母亲 要舀一瓷碗的黄豆种子去换半瓷碗的豆腐来搭配。隐隐约约地,他有了美味的概念, 还有慢慢浓起来的期待。 父亲坐在灶前一边看着火苗舔着锅底,一边简单地埋怨了几句,似乎是嫌母亲 把鱼洗得太干净了,没了鱼腥味。这已经是难得的意外了,平日里,父亲一个礼拜 可能也就说这么一句话。父亲埋怨时,母亲正在把那条鱼放进锅里,她轻手轻脚, 似乎开了膛破了肚的草鱼还会有被烫痛的感觉。父亲笑了笑,带着点儿嘲意。母亲 嗔怪着说,你笑什么笑!鱼真的还没死,还在锅里游呢。说着,母亲还掀了锅盖让 父亲看。父亲保持着笑意,不愿起身。
在豆腐到来时,母亲甚至都没来得及埋怨一下一贯喜欢缺斤短两的豆腐贩子,
因为豆腐马上就被切成块下了锅。美味,让他带着很多的迫不及待,还有一点点的
张皇。张皇什么呢?鱼都在锅里了,它还能游回村头那条沟里去?不过这种张皇让
他有点儿熟悉,在沟里捉到鱼时他也这么心慌来着,因为连他自己都不相信,那条
沟里竟然会有鱼。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1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①蕴藏于作品所有艺术形
象中
①主旨意蕴类题,如:(2017·浙江卷 T12) “一
②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

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②探究题,如:(2018·全国卷ⅢT6)结合本文,
③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一 小说阅读 阅读技法 小说文本阅读必备核心素养
语文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
写在前面:高考现代文阅读文本都是根据各自文本的文体特征来命题的,小说亦 如此!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2
一、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因此 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
④蕴藏于关键的语句中
⑤蕴藏于标题中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12格外关注: 1.标题类题目也是近年来小说考查的热点。这类题目往往综合考查小说的关键点 (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如:(2014·浙江卷 T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 做题目?”又如:[2016·全国卷ⅡT11(4)]“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 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 点。”这两个题目就综合考查了小说的情节、主题等因素。再如:[2016·全国卷 ⅠT11(2)]“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个题 目则综合考查了人物、主题等因素。 2.对小说语言的理解是近年来的新宠,如:(2019·浙江卷 T10)“简析文中画线部 分的语言特点。”
样写有什么效果? 的细节描写;可以写人物的 形 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 (2017·山东卷 T20)本文第⑬~⑱段描写公鹿与狼搏斗
的过程,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象 理活动;既可以写人物的行
(2019·全国卷ⅠT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 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
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
上一页
下一页
第五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10
文体特点―决―定→高考考点
③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手 法十分丰富,它特别注重 ③环境描写手法题,如:(2008·浙江卷 T19)指 环 描写角度的选择和各种表 出第五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 境 达技巧(修辞、表达方式等) 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的综合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