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高三语文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试卷(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市高三语文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试卷(二)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2020·南宁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互联网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也像水流一样互联互交、互通有无。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业界“盲目圈地”围墙篱笆”等乱象频出,给用户体验带来不便,也为发展前景蒙上阴影。
有人说,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不缺市值、不缺收入、不缺用户,唯独缺稳定输出的价值观。
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互联网巨头的市场支配地位实际上形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社会公权力”,用好了可以受益匪浅,用歪了就将。
倘若用取代发展远见,只顾着“抢占地盘”,只醉心“厮杀內耗”,只攫取“人头流量“,甚至为维护垄断地位而不择手段打压竞争者,不仅会互联网行业的创新活力,还会削弱整个社会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前进动力。
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要知道,产业再多、市值再高,都必须顺应时代呼声、回应用户需求的企业文化,与互联网经济发展壮大同气同求,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心同向。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 . 贻害无穷一孔之见压制涵养
B . 流毒无穷门户之见压制培养
C . 贻害无穷门户之见抑制涵养
D . 流毒无穷一孔之见抑制培养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里的大,不仅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更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
B .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大体量、大规模,更要有大格局、高境界
C . 一个企业,不仅要有大格局、高境界,更要有大体量、大规模
D . 这里的大,不仅包括体量之大、规模之大,更包括格局之广、境界之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手握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B .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考验着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C . 手握巨大的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D . 手握数据洪流,坐拥数以亿计的用户流量,如何管理使用决定互联网巨头的智慧和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7高三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儒学与书院讲学
中国社会由唐以下,科举制度之功效,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
同时亦因印刷术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大流益易泛滥,渗透到社会的下层去。
到五代、宋初,雕版印书术正式应用到古代经典上来,书籍传播日易日广,文化益普及,社会阶级益见消融。
到了宋代,新儒学崛兴。
他们讲的是万物一体之道,故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他们的工夫则从“存天理,去人欲”入手。
他们的规模与节目,则为古代《大学》篇中所举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
他们大率都像范仲淹那样,为秀才时即以天下为己任。
他们都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他们全都是具有清明的理智而兼附有宗教热忱的书生。
这一派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始见衰替。
前后有七百年长的时期,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之更深入与更普及,全由他们主持与发动。
他们之间出过不少有名的学者,最为后人敬重的,则如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
与这一派儒学相随并盛的,则有“书院制度与讲学风气”。
汉、唐两代,国家的公立学校,规制颇为详备,学员亦极盛。
只有魏晋南北朝时代,公立学校有名无实,严肃的讲学风气,掌握在佛教的寺院里。
宋、元、明、清四代的书院制度,则是一种私立学校而代替着佛寺严肃讲学之风的。
书院的开始,多在名山胜地,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最重要的是藏书堂,其次是学员之宿舍,每一书院,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年时举行祠典。
可见书院规模,本来是颇模仿佛寺而产生的。
稍后则几于通都大邑均有书院。
有的亦由政府大吏提倡成立,或由政府拨款维持。
但书院教育的超政治而独立的自由讲学之风格,是始终保持的。
在那时期里,政府仍有公立学校,国立大学与地方州县学均有。
尤其如宋、明两代常常采取私家书院规制,模仿改进。
但从大体说来,一般教育权始终在书院方面,始终在私家讲学的手里。
我们可以说,自宋以下一千年的中国,是平民学者私家讲学的中国,教育权既不属之政府官吏亦不属之宗教僧侣了。
说到讲学的风气,最先亦由佛寺传来。
宋、明儒的讲学,与两汉儒家的传经,可说全属两事。
传经是偏于学术意味的,讲学则颇带有宗教精神。
因此宋、明儒的讲学风气,循其所至,是一定要普及于社会之全阶层的。
自北宋
二程以下,讲学风气愈播愈盛,直到明代王守仁门下,如浙中之王畿,以及泰州之王艮,他们的讲学几乎全成了一种社会活动。
同时又因为他们号为“新儒家”,讲的多注重在现实人生与伦常日用,因此他们常常不免要牵涉到政治问题。
如是则私家讲学常要走上自由议政的路,而与政府相冲突。
因此宋、明两代,亦屡有政府明令禁止书院讲学与驱散学员等事,宋代的程颐、朱熹,都曾受过这一种排斥与压迫。
最显著的如明代末年的东林党,他们是一个学术团体,而同时被视为一个政治集团,他们虽多半是在野的学者,但在政治上形成了绝大的声势。
因此我们若不了解此七百年来新儒家之精神与其实际的活动,我们亦将无法了解近代中国文化动态之枢纽所在。
(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1)对文中叙述的“新儒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新儒学产生在唐以后的中国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之后。
B . 新儒学以天下为己任,其成员是一群在政治上具有狂热的宗教热忱的书生。
C . 新儒学从宋初开始,直到明末清初才逐渐衰替,一直延续了七百年的时间。
D . 新儒学使中国近代文化向社会下层更加普及与深入。
(2)对中国古代“书院制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古代的教育,先经过国家的公立学校的发展,然后是公立学校有名无实,教育转到佛寺的寺院里,最后发展为私立学校而代替佛寺教育。
B . 古代的书院大多修建在名山胜地,原因是这些地方远离尘嚣,便于学生读书,同时书院选址又体现出新儒学高雅的鉴赏品味。
C . 由社会私人捐资修筑的书院,一般都有藏书堂,有学员宿舍,还常常供奉着某几个前代名儒的神位与画像。
D . 私人建立的书院牢牢控制着中国古代的教育大权,私塾取代公立学校,成为自宋至清一千年来的中国唯一的教育形式。
(3)阅读文章第4段,概括书院讲学的特点。
3. (12分) (2019高二上·包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腊梅花
侯文秀
母亲生我的时候,窗外腊梅盛开。
耗尽最后一丝力气的母亲,以微弱的声音给父亲留下唯一的遗言:他爹,孩子就叫腊梅吧!母亲死于难产。
母亲走时,我响亮的哭声和着父亲的悲恸令窗外腊梅花簌簌落地。
人们说,是我克死了母亲。
但父亲却把我当成母亲的再生,给予了百般疼爱。
为了更好地照顾我,父亲拒绝了好心人的多次提亲,还固执地拒绝了到市里美院当老师的邀请。
他说他一生都要陪着母亲,哪里也不去。
父亲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每天傍晚,父亲从田间裹着一身泥回来。
在炊烟袅袅中,不断呼唤我的小名:腊梅,腊梅,回家吃饭了。
我就躲在腊梅树下和父亲捉迷藏,最终还是被夜色的黑吓得挪动步子回家。
很快,热气腾腾的晚饭就上桌了。
桌上,父亲用围裙擦拭我的大花脸,爱怜地挨了摸我的头,假愠蓬:快吃吧,疯丫头。
时光如梭,腊梅花开了一次又一次,不知不觉中我已出落成一个大姑娘了。
在一个清晨,我和父亲来到半山腰,已不再年轻的父亲,脸上写满了沧桑。
父亲说,腊梅,快,给你娘磕头。
在父亲忧伤的目光中,我跪在地上,把头深深埋在长满茅草根的坟头上。
父亲在旁给母亲唠嗑,她娘,腊梅考上重点大学了。
你就放心去吧,一切有我呢。
我的泪水无声地滴落在茅草根上。
父亲拍拍我的肩,说道:记住,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在屋后腊梅还没开花之际,我收拾好行李,背起简单的行囊,踏看崎岖不平的山路,把孤独的父亲拉得越来越远……
岁月是一把犁,把父亲犁得不像样子了。
可父亲脸上却始终挂着自豪。
父亲不止一次对眼羡的邻里说,其实,我没啥功劳,都是孩子争气,她娘保佑着她呢。
孩子,腊梅花开了。
可漂亮呢!父亲再次见到我时,就絮絮叨叨说这些无聊的话。
我想取笑他,可最终没有笑。
从父亲的声音里,我似乎看到父亲对母亲的思念。
我说,爸,您放心。
我不会忘了您,也不会忘了娘,更不会忘了这片土地。
父亲做梦也没想到,我一个女孩子,竟然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自从当上交通局局长后,我立誓要把柏油公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给乡亲们实实在在的方便。
再也不用像儿时那样,一遇下雨,就挽起裤脚,在寒风凛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泥泞里前行了。
每次招投标,总有一些领导的亲戚托关系,明里暗里地希望我照顾照顾。
可我明白,修路来不得半点马虎,不能做豆腐渣工程,不然就愧对父老乡亲对我的信任。
我力排众议,把工程交给了一个没有任何后台、资质过硬的承
包商,并亲自监督把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修到父老乡亲家门口。
竣工那天,乡亲们一个个提着鸡蛋和水果,送到父亲屋里。
父亲说什么也不接受,说我家腊梅就是大家的孩子,孩子为父母做事是理所当然的。
工程结束,承包商很顺利拿到工程款。
当承包商提着一个包来找我时,我一下变了脸,厉声喝道:你这人咋回事?报的价格也不高,挣的也不多,居然还有心思搞这个!你有这心思不如踏踏实实做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承包商感恩地拿着包走了。
可承包商似乎总觉得欠我点什么,听乡亲们讲起我母亲,使提议给母亲修坟!我不同意!可承包商说干就干。
动工那天,父亲赶过去,躺在母亲坟前,说你们非要这样做,干脆将我一起也埋了吧。
父亲铁青着脸,把人赶跑了。
承包商临走前,对着母亲的坟深深地鞠了三躬。
隔了些时日,父亲托人送来一幅画。
我打开一看,是一幅残梅图。
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晕染出一些凄凉的意境。
虽然屋里悬挂的一幅精裱腊梅图让父亲的残梅图黯然逊色,但我还是小心翼翼地将父亲的画换上去。
我突然想把父亲接到身边,安享晚年。
可父亲的固执却超乎我的想象,他说,我哪儿也不去。
我就在这里,静静地陪你娘。
我知道怎么劝都是徒劳。
临走时,我找到村支书,托他好好照顾我父亲。
又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一次,村里的二狗来城里看我,无意中说我家腊梅今年咋不开花呢?
没过多久,我接到村支书电话,说我父亲病倒了。
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一遍又一遍教我画腊梅的情形。
用长锋羊毫蘸半浓墨,先画粗枝,再出旁枝,后用藤黄、赭石,浓淡点梅,很快生动形象的腊梅就跃然纸上。
我匆匆赶回去。
回到家,我什么也没有说。
父亲说,孩子,快看,家里的腊梅又开花了!
放眼过去,一朵朵腊梅花,在风雪的包裹下,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小说综合运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父亲的形象,突出了他情深义重、慈爱坚强、廉洁奉公的特点。
B . 小说语言质朴无华而深沉感人,平实自然而富于张力,在深情的叙述中,蕴含着女儿对父亲的敬爱,让读者感受到人性人情之美。
C . 修墓风波后,父亲送来的残梅图“没有任何色彩,只有墨的浓淡”,这是父亲以梅明志,同时又暗示着父亲对女儿保持清廉的期许。
D . 小说结尾“我在手心里,轻轻画了一朵腊梅花”,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也表现了“我”要把父亲传给我的美好品格坚守到底的决心。
(2)小说中划线处都写到了“腊梅花开”,意图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我”,有人认为是“父亲”,你认为是哪一位?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4.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一般而言,攻读博士学位,最少需要三年时间,多则七八年。
有数据显示,我国博士延期毕业率高于56%,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博士都不能正常毕业。
但是,不知道知网为何物,论文“查重率”过高的翟天临不仅顺利毕业,还风光地成为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翟天临涉嫌学术不端的背后,其实已经涉及到硕博培养模式、导师指导方式以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深层次的问题。
熊丙奇说:“在强调硕士和博士的规模的情况下,一个导师带的学生可能就比较多。
再加上现在我国的科研评价体系,也让很多的教授去关注论文课题经费,他们没有时间去陪学生一起做科研,然后导致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接受多少学术训练,急功近利地去追求这种任务的发表,这也就相应地出现了这种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的现象。
”
近年来,除了明星被曝论文抄袭,企业高管、官员也都在跨界成为名校的“博士”。
熊丙奇表示,名人凭借权力、地位、财富而非学术能力获得学术光环的背后,无非是“利益交换”四个字。
他表示:“学校可能是给他一个博士的头衔,然后相应的获得一些资源。
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出现老师在具体的培养管理过程中放水的问题。
老师一方面可能比较疏于管理,而另一方面可能本身就没想到过要去严格要求,由此就导致了这些网友很容易找出的问题。
”
(摘编自《翟天临博士论文曾通过“双盲审”,多个审查环节为何全部失守?》,新华网2019年2月6日,有删改)
材料二:值得注意的是,在翟天临事件发生的同时,某高校教师涉嫌篡改研究生复试成绩的消息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月11日,微博网友“平凡的世界overlooker”爆料称,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教师,在此
学院2018年研究生复试结束后,篡改了8位考生的考试成绩,并质疑“这些被提分的考生与他们之间是否有金钱利益关系”。
齐爱民(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对记者称,这两起事件反映出我国高校教育领域问题严重,可以说某些高校管理层存在领导权力大过法的问题,是对我国高等教育机制底线的挑战。
只有构建一个完备的教育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发生。
谌中乐(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人才选拔与培养必须坚持“三公”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应贯穿始终,并严格确保“三公”原则落到实处,相关规定获得不折不扣的执行,并通过加强监督等举措,最大程度上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摘编自《惩治学术不端须改革评价机制》,2019年2月18日《法制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国际上学术不端丑闻连年不断。
最近的重磅丑闻则是2018年10月,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宣布曾在该机构任职的皮耶罗·安韦萨有31篇论文因涉嫌造假而要撤稿。
由于安韦萨曾被认为开创了心肌细胞再生的新领域,这一消息震惊了全球学术界。
再往前追溯,还有连累导师自杀的日本“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事件、韩国曾获“最高科学家”称号的黄禹锡的造假事件、美国贝尔实验室科学家舍恩制造的“物理学界50年来最大的造假事件”。
国内也有受到广泛关注的韩春雨事件等。
某些科研领域的学术不端很可能危及生命。
在“撤稿观察”的榜单上以96篇撤稿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德国麻醉研究者约阿希姆·博尔特,他的一大“发现”是含有某种胶质物的羟乙基淀粉可用于静脉注射。
在相关论文没有被发现造假前,一些医学机构曾将此写入注射指南。
但实际上人体肾功能可能因此受损,严重时可致死亡。
从更深层次看,学术不端损害社会诚信和人们的信任,以各种手段“轻松”获得学业成绩或学术荣誉的造假者会成为坏榜样。
美国也有类似案例。
2010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运动员马文·奥斯汀发了一条推特,引发人们对其学业成绩的怀疑。
媒体顺藤摸瓜发现,从1999年开始,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的许多运动员就没有正常上课,却获得了不应有的学业成绩。
舆论哗然,有关机构对这项丑闻的调查一直持续到2017年,大学进行了多项整改。
(摘编自《学术不端是怎样的一种全球麻烦》,新华社2019年2月6日特稿,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我国的硕博制度及科研评价体系还不完善,很多教授并没有时间陪学生一起做科研,导致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有接受多少学术训练。
B . 大多数官员和名人的“博士”头衔并非“货真价实”,而是“利益交换”的产物,学校在此过程中获益颇多。
C . 翟天临学术造假事件并不是偶然,学术不端行为广泛存在于各大高校,严重破坏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公平,影响恶劣。
D . 华南理工大学教师之所以篡改8位考生研究生考试成绩,是因为这些被提分的考生与他们之间存在金钱利益关系,属于学术腐败行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和华南理工大学篡改分数事件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某些高校管理层领导权力过大的问题,同时也暴露出教育机制不完备的问题。
B . 齐爱民和谌中乐提出的解决问题的建议,落脚点有所不同。
齐爱民侧重于教育机制的内部调整和优化,而谌中乐侧重于端正思想,加强监管。
C . 阿希姆·博尔特在医学领域的“假成果”一旦被应用在临床上,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D . 三则材料主题相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材料一侧重探讨翟天临事件发生的原因,材料二侧重寻求解决学术造假的办法,材料三侧重强调学术造假在全球内的普遍存在。
(3)“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周,字纯之,冯翊人。
登进士第,调长安尉。
岁饥,官为粥以食饿者,民坌集不可禁,县以属周,周设梐枑① ,间老少男女,无一乱者。
转洪洞令。
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郡吏咎周,周曰:“利民,所以利国也。
”县之南有涧,支流溢入,岁赋菑楗② ,调徒遏之,周始筑新堤,民不告病。
通判施州。
州介群獠,不习服牛之利,为辟田数千亩,选谪戍知田者,市牛使耕,军食赖以足。
司马光将荐为御史,欲使来见,周曰:“司马公之贤,吾固愿见,但闻荐而往,所谓‘呈身御史’也。
”卒不往。
神宗诏近臣举士,孙固以周闻。
神宗召对,谓曰:“知卿不游权门,识今执政乎?”对曰:“不识也。
”“识司马光乎?”曰:“不识也。
”访御边之术,曰:“四边,手足尔,若疲中国以勤远略,致百姓穷困,聚为盗贼,惧成腹心之忧。
”神宗颔之,翼日,语固曰:“李周,朴忠之士也。
朕且以为御史。
”执政意其异己,请试以事。
除提点京西刑狱。
时方兴水利,或请酾湍河为六渠,以益钳卢陂③水,度用工八十万。
周曰:“湍河原高委下,捍以堤,犹患决溢,若又导之,必致为
害。
”乃疏言:“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
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渠卒无功。
明年,河溢,邓城几没,始思其议。
竟以直道罢,判西京国子监。
哲宗立,召为职方郎中。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今唃氏破灭,若弃之,必归夏人。
彼以区区河南,百年为勍敌,苟益以河湟,是尽得吐蕃之地,非秦、蜀之利也。
”遂不果弃。
累迁至工部侍郎,旋以集贤院学士知邠州。
卒,年八十。
周自为小官,沉晦自匿,未尝私谒执政,有公事,公诣中书白之。
薛向使三司,欲辟为属,及相见,卒不敢言,退而叹曰:“若人未易屈也。
”以是不偶于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卷》)
【注】①梐枑(bì hù):用木条交叉制成的栅栏,置于官署前遮拦人马。
②菑楗(zī jiàn):此处泛指抗洪用的柱桩、草石。
③钳卢陂;地名。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B .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C .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D . 朝廷议和/西夏畀以侵地/至欲弃兰州/周曰/陇右故为唃氏/所有常为吾藩篱/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 . 御史:秦以后置御史大夫,是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
C . 陇右:泛指陇山以西地区。
古代以西为右,故名。
约为今甘肃六盘山以西,黄河以东一带。
D . 三司:不同朝代所指具体官职不同。
宋代三司指二府三司制里的盐铁、度支、户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李周善于理政,治下井然有序。
任长安尉时,很快解决了施粥时灾民混乱的局面,筑新堤也得到百姓的支持。
B . 李周熟悉边事,能够抓住关键。
在论及边境防御时,建议皇帝先处理好内部问题,避免乱自内生,得到皇帝赞赏。
C . 李周关心国事,积极进言。
关于治理湍河的问题,他提出不同的意见,不主张疏导,事后发生水灾,大家才想起他的建议。
D . 李周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
从不因私利或公事私下拜访官员。
曾因直言被罢官,也因不易屈服,不被当世人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民有世绝而官录其产者,其族晚得遗券,周取以还之。
②渠成未可必,而费已不赀。
盍姑凿其一而试之,倘可以足用,行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一上·虹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摸鱼儿
辛弃疾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 ,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②。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释】①长门事: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陈皇后闻司马相如文名,奉黄金百斤,请司马相如写《长门赋》代为陈情,武帝阅后深为感动,陈皇后复得宠幸。
②蛾眉曾有人妒:屈原遭奸臣妒忌和排挤。
被放逐后,屈原在《离骚》中将此事比成“蛾眉”(美貌女性)遭妒。
(1)辛弃疾,号________,南宋著名词人。
“摸鱼儿”是这首词的________。
(2)词的上阕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 设问借代
B . 设问比拟
C . 夸张比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