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2-09-28T08:53:23.6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9期供稿作者:何兰香
[导读]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邻近的动静脉血管吻合起来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何兰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湖南长沙 410010)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HD)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和使用率。

方法 4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加强观察护理,分析血管内瘘闭塞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内瘘尽快成熟,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掌握血管内瘘开始使用的时间,熟练掌握穿刺的方法和技巧,血透后压迫止血等等。

结果 40例患者在5年时间内发生闭塞4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手术后应用良好;感染2例;没有发生假性动脉瘤,每次穿刺均获得成功,血流量的200—250ml/min,透析效果满意。

结论加强内瘘手术前后及使用期的护理,严格控制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在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得到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糖尿病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0-0280-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当并发肾衰竭时需要建立血管通路来维持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较好的血管通路,并被广泛使用。

但血管通路问题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其特殊性,如何保护手术后的动静脉内瘘,避免动静脉内瘘可能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手肿胀综合征,假性动脉瘤等。

以提高动静脉内瘘的成功率和使用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均为晚期糖尿病肾病病人,男24例,女16例,年龄40~75岁糖尿病是史5~15年,血管内瘘的吻合方式均为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内瘘使用时间最长已达5年,最短有半年,目前均在使用中。

2 护理
2.1术前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及家属内瘘的重要性及手术方法,解除患者焦虑不安及紧张恐惧的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嘱患者保护好术侧上肢的血管,避免在术侧肢体进行输液抽血及透析扎针。

糖尿病病人的血管弹性都比较差,血管更加细小跟脆弱,术前应尽量将血糖降至接近正常。

2.2促进内瘘成熟由于动静脉内瘘术后,部分动脉血直接流经静脉,加上糖尿病病人多有动脉硬化和静脉不能充分扩张,血液循环不良,静脉回流障碍等情况,术后造瘘肢体较易发生肿胀,因此术后应将造瘘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度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

内瘘吻合口敷料不可过紧,避免整个术肢受压。

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内瘘搏动情况,用手触摸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手术部位血管有无杂音,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另外,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术后因常规抗生素消炎一周。

禁止在造瘘肢体量血压,静脉输液输血等。

术后高凝者常规用抗凝药或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术后4—5天如伤口没有问题,造瘘肢体可适当做握拳运动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

一般术后两周拆线,伤口愈合良好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早期成熟。

2.3掌握内瘘使用的时间一般认为等待4周,糖尿病患者其血管的特殊性,宜6—8周后使用最佳,过早的使用会因内瘘未成熟,血管弹性差,管壁薄弱导致穿刺失败,使内瘘受损,不利于内瘘长期使用。

这期间可采用临时性血管通路做血液透析。

2.4穿刺的方法严格无菌操作,采用正确的穿刺方法,穿刺点应距离吻合口5cm以上,动静脉两针距离不少于5cm—10cm。

进行内瘘穿刺时应注意避免长期区域性穿刺,首选阶梯法,其次纽扣法,忌使用定点法,如反复穿刺同一区域,透析过程中穿刺点容易渗血,局部血管易导致瘤样扩张,血管壁变硬,纤维化,使血管管腔变狭窄,血流量下降,从而缩短内瘘的使用寿命。

护士应熟练掌握穿刺技巧,做到一针见血。

穿刺成功率高,局部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壁瘢痕少,血管闭塞机会亦少,血管使用寿命长。

2.5防止低血压导致的内瘘堵塞透析患者多有心功能不全现象,对容量变化耐受性差,因此,在透析过程中脱水不宜过多过快,并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警惕低血压的发生。

因为低血压导致血液灌流不足,容易引起内瘘血栓堵塞。

同时教会患者平时自我监测血压,如遇血压过低及不适现象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采取相应措施。

2.6拔针后的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管的特殊性,压迫不当易引起内瘘闭塞,所以采用正确的止血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采用纱布卷压迫止血法常以食指及中指压迫穿刺点的上缘及下缘,手臂可略微抬高,以减少静脉回流阻力,加快止血。

加压止血力度适宜,以不渗血及能摸到震颤和听到血管杂声为宜,时间为5—10min。

透析后应避免包扎过紧或压迫时间过长,应及时松解绷带,否则容易引起血管通路闭塞及血液渗入皮下组织形成血肿压迫瘘管,造成管腔狭窄或闭塞。

透析后24h后可行局部热敷,喜辽妥软膏涂抹后轻轻按摩以促进伤口愈合,瘢痕的吸收,使穿刺点保持清洁柔软。

若发生局部渗血,嘱患者在24h内冰敷,24h后用硫酸镁溶液热敷或用红花油局部涂抹,以促进局部渗血的吸收。

2.7内瘘感染的预防护理因糖尿病患者全身抵抗力差,很容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应严格穿刺部位的局部消毒,消毒面积上至静脉穿刺点上缘5cm,下至动脉穿刺点下缘5cm;加强患者透析间的自我护理指导,要求患者在创面尚未愈合的情况下,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且不可淋浴,避免穿刺点污染。

自觉穿刺部位红,肿,发热时,应主动与医务人员联系,以便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3 结果
40例患者在5年内发生闭塞4例,经改用其他部位重新手术后应用良好;感染2例;没有发生假性动脉瘤和手肿胀综合征,每次穿刺均或成功,血流量在200~250ml/min,透析过程中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透析效果满意。

4 讨论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外科手术将邻近的动静脉血管吻合起来的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而血栓形成是透析患者内瘘失败的主要原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多有动脉粥样硬化,弹性差,血管内膜钙化,使手术难度增大且易引起血栓形成及感染。

为提高内瘘手术成功率,透析期间应抓好各环节,精心护理,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术和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这对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国荃.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替代治疗.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97-199
[2]叶朝阳.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295
[3]张桂芝,李寒,陈凯.糖尿病病人行血液透析充分性的相关性研究.护理研究,2007,21(12A)3130-3133
[4]高志芳,张秀丽.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6,20(2B):4124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