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恨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包括对诗歌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评价。

4、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中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叙事与抒情相结合、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2、教学难点
(1)探讨诗歌的主题,以及其对历史和爱情的思考。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如爱情的甜蜜、悲剧的哀伤、对历史的反思等。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字词解释、艺术手法等。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鼓励学
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4、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意象、结构等进行分析,提
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相关的视频片段,如电
影《妖猫传》中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
思考这段爱情故事为何能流传千古。

2、作者及背景介绍
(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强调他的诗歌主张“文章
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2)讲解《长恨歌》的创作背景,即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巨大
冲击,以及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在当时社会的广泛流传。

3、诗歌朗读
(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4、诗歌解读
(1)字词解释
解释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如“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中的“御宇”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2)内容梳理
引导学生梳理诗歌的内容,将诗歌分为“入宫受宠”、“安史之乱”、“马嵬之变”、“玄宗思念”、“仙境寻妃”等部分,理解诗歌的叙事线索。

(3)情感分析
①分析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爱情甜蜜时期的情感,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所表现出的沉迷与陶醉。

②探讨马嵬之变时两人的无奈和痛苦,如“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所体现的悲剧性。

③体会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的思念之情,如“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所传达的孤独和哀伤。

(4)艺术特色分析
①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诗歌既有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详细叙述,又有诗人对这段爱情的感慨和评价,叙事与抒情相互交融,使诗歌更具感染力。

②人物形象塑造
通过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塑造了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展现了杨贵妃的美丽动人。

③修辞手法运用
分析诗歌中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使用对偶,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5、主题探讨
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从爱情悲剧、历史反思、人生感慨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6、课堂总结
(1)回顾诗歌的主要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2)强调《长恨歌》在古典诗歌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阅读和欣赏白居易的其他作品。

7、布置作业
(1)背诵《长恨歌》。

(2)写一篇关于《长恨歌》主题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诗歌的解读和讨论中来。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来理解诗歌,避免单纯从现代的视角去解读。

此外,对于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可以更加深入细致,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典诗歌的魅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可以增加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如其他诗人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作品,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