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局2007年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牧局 2007 年工作计划 2007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第二年, 全市农牧业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省及市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农牧业工作全局,用现代工业理念 谋划农业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进优 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水平,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基本工作思路围绕一个总体目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两大主题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攻两个方向农业产业化、农业 标准化,按照围绕市场抓调整,依靠龙头促规模,立足区域兴特色,着眼 增收抓服务的思路,提升壮大五大优势产业奶产业、牛羊肉、设施蔬菜、 优质粮食、酿酒葡萄,全面加快八大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优质饲草料、 羊绒、马铃薯、滩鸡、生猪、西瓜、中药材、高酸苹果,努力实现五个突 破在农民增收上实现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在新技术 推广上实现新突破, 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在创新机制上实现新突破。

具体工作目标 2007 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 32 亿元, 增长 67, 其中市 区实现农业总产值 112 亿元,增长 6。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3000 元,达到 3030 元,增长 6;粮食种植


面积 280 万亩,产量稳定在 70 万吨以上,;全市牛饲养量 485 万头,其 中奶牛存栏达到 13 万头,鲜奶总产 40 万吨;全市羊只饲养量 350 万只; 生猪饲养量 90 万头;家禽饲养量 700 万羽其中滩鸡 100 万羽。

完成上述工作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以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 整 按照稳粮、增经、扩草的思路,在保证粮食稳定的基础上,扩大饲草 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全市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到 75 万亩,其中蔬菜面积发展到 25 万亩。

全市优质牧草种植 200 万亩。

粮经饲比 501436。

山区扩大以覆膜点灌、秋季覆膜为主的节水抗旱新技术的推广,灌区 大力推广水稻旱育稀植、冬麦种植、三元高效种植为主的高产高效种植技 术,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上的变革。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力促农村经济整体上台阶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争项目、跑项目、上项目作为提升农业生 产水平,促进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抓住中 央国债资金和财政支农资金向西部倾斜的历史机遇,围绕我市农业优势和 特色,准确把握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项目资金信息网 络建设,拓展项目工作领域,组织专业人员有针对性地抓好项目计划的申 报和衔接。

干今年、想明年、干当前、想长远,连续不断地申报新项目,上大项


目。

明年争取启动西北绿洲节水型优质专用粮食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种奶 牛场建设项目,抓好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麦套玉米复种青贮三 作三收高效立体复合种植项目建设,全力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通过项目 建设及其辐射效应,力促我市优势特色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三、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在农业领域推进标准化,是用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提升农业产业素 质的一条基本途径。

2007 年以标准化生产为主攻方向, 着力提高我市农产品尤其是优势特 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突出畜牧业主导地位,加快良种繁育、疫病防治、技术服务、生态保 护四大体系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目标,以奶牛核心区建设为重点,全力 巩固提高已建成的 73 个奶牛园区,新建挤奶台 37 个,使奶牛出户入园上 台率达到 60,良种繁育率达到 98,青贮饲喂率达到 60,奶牛平均单产达 到 5800 公斤,力促奶牛养殖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优质粮食产业大力推 广水稻旱育稀植规范化栽培技术和专用玉米配套栽培技术, 普及率达到 90 以上。

牛羊肉产业加快肉牛肉羊良种繁育和杂交改良步伐,推广舍饲圈养科 学养殖技术,扩大清真品牌优势。

设施农业在精、优、特字上下功夫,扩大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提高科 技含量和档次,并逐步向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发展。

四、以实施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划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区域化


按照省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规划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优势 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实施力度,加快农业区域化进程。

重点规划、优先发展五大优势产业带,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

建设以**为主的奶产业带, 以**、 **两县为主的牛羊肉产业带, 以**、 **为主的设施蔬菜、优质粮食产业带,以**为主的酿酒葡萄产业带。

进一步加快发展八个区域特色产业区以**和山区为主的草产业区,重 点抓好市区 4 万亩高蛋白玉米、5 万亩青贮玉米种植;以山区为主的中药 材发展到 15 万亩;以**两县为主的秋季覆膜及压砂西瓜 10 万亩;以**为 主的高酸苹果 3 万亩;以**为主的羊绒产业区;以**为主的草原滩鸡产业 区;以**为主的生猪产业区;以**为主的优质马铃薯 40 万亩。

同时抓好小弓棚西瓜、桑蚕、食用菌、枸杞等区域特色种植,各发展 到 5000 亩,重点抓好小弓棚西瓜和桑蚕。

推进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尽快形成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五、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 抓,全面提升农业化发展水平,走举龙头、扩基地、创品牌、兴产业的路 子。

重点扶持**、**、**、**、**、**、**、**、**、**、**等重点龙头 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积极争取国家、 省产业政策和资金支持, 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产业升级、扩大规模。




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发展到 100 家,产值达 5000 万元 以上的发展到 15 家,过亿元的 10 家。

二是积极扶持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

畜牧业加快奶牛出户入园,建设高标准优质奶源基地。

加快发展舍饲养羊、 育肥牛, 羊只存栏量达 350 万只, 肉牛 35 万头; 优质粮食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稻、专用玉米及优质马铃薯生产,优质稻面积 达到 18 万亩,优质专用玉米 40 万亩;蔬菜产业大力发展小弓棚西瓜、食 用菌等反季节设施瓜菜种植,面积达到 5 万亩,发展无公害果蔬种植基地 15 万亩;扩大酿酒葡萄种植规模,面积达到 5 万亩。

三是结合阳光工程的实施,加大对企业员工的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知 识及专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企业员工 4000 人次。

四是做好区、市两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申报、统计监测及诚信企 业创建活动。

争取区级龙头企业达到 20 个,市级达到 40 个,入围**诚信企业 20 个,使其真正发挥产业化龙头作用。

六、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 一是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市场主体。

加快完善以**牛羊肉、**蔬菜等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超市 等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鼓励发展现代物流、 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

二是强化市场信息服务。

加快**农业网站建设, 完善农产品市场预警监测系统, 开发信息资源,


扩大和延伸农村信息网络,增加农村信息采集点,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为 农民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信息服务。

三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等 重大疫病的防制工作。

全面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业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双认、农 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等工作,全力提升我市农产品竞争力。

四是加强农业市场化法规建设。

进一步加大农业执法力度,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秩序,创造公平 竞争的市场环境。

七、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进服务社会化 一是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科技入户工程是新时期技术推广机制上的新生事物, 06 年重点在市区 深入开展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组织三级百名科技人员入户示范,扩大辐 射带动和技术服务面。

二是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逐步改变农村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独立的经营状态,提高农业综合效 益。

加强中介组织的建设,大力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专 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运销大户等,强化农企主体之间的关系,全年组 建专业经合组织 100 个。

三大力实施大型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进推广新农机、新技术,提高


农机综合应用水平。

四是加强非农产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全面实施阳光工程、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建立和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 系,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特别是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 形式地职业技能培训和引导性培训。

力争培训农民 25 万人次,输出劳务突破 18 万人次,劳务收入突破 8 亿元。

八、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加快农村法制建设 把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过程。

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承包土地流转的引导和 管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动农村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规范化建 设,维护农民对农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配权和管理参与权。

积极开展防止和化解农村债务工作,有效化解乡村不良债务。

在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中切实加强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构建农民负 担监管长效机制。

开展农村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及时掌握农村经济运行态势。

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培育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加快农村法制建设。

九、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发展新跨越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创建学习型机关,增强为 三农服务的本领。

二是进一步鼓励农技人员走出机关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创新机制, 激发广大干部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 党风廉政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管理干部队伍和科技带头人队 伍。

四是抓管理,提高行政水平。

强化管理职能,建立高效的内部管理机制,使全局工作协调有序地运 转,确保 2007 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和重点工作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