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岳阳楼
杜甫
作者登岳阳楼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广阔无边的景象 壮阔宏大的意境
可面对眼前的壮阔和震撼,杜 甫凭栏远望的表情如何呢?
凭轩涕泗流
杜甫(712年2月12日 —770年),字
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 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西南)。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 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 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 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 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 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 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 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 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 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为什么他看到如此阔大的自然景象,反而 悲伤了呢?结合文字说说杜甫悲伤的原因。
• 孤独——亲朋无信息 • 衰老——大历三年,57岁 • 病——肺病 • 漂泊、羁旅——孤舟 • 战乱——戎马关山北、亲朋无一字 • 深层看还有什么呢? • 老病却不能建功立业“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随着诗人描写内容和情感的变化, 诗歌的境界是不是也有了变化呢?
(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 构画中的作用。(2分)
(3)以上两首诗,刘诗优美,苏诗壮美,请结合诗句赏析。(4分)
时间空间的纵横展开的境界阔大, 想到各己遭际感情悲怆, 境界似乎陡然变窄
尾联写到国家,所有的感情都因国家而起,眼 泪也为此而流,境界大了,和前面天地阔达的意境 呼应上了
同样是登岳阳楼,唐代另一位大 诗人李白的所见所想和杜甫又有什 么不同呢?看看唐代两位大诗人的 岳阳楼诗作有哪些异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杜甫少年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 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 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 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 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 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 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 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 杜甫的豪气干云。大历五年(770年)冬,病逝,享年 五十九岁。
在描写内容上,都描写了岳阳楼上所见的壮丽景色, 但是杜甫多着眼现实景象,而李白想象,有了天上 的风光。在运用手法上,杜甫多用现实笔法,李白 运用大量联想想象,描写了岳阳楼四周的宏丽美好 的景色,表达了自己轻快欢乐的心情。
同样登楼,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不同呢?
第一、各自的思想经历性格的不同 第二、一贯的诗歌风格不同
拓展高考题,比较阅读。
【2011湖北】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登城
望湖楼晚景
刘敞
苏轼
雨映寒空半有无,
横风吹雨入楼斜,
重楼闲上倚城隅。
壮观应须好句夸。
浅深山色水墨图。
电光时掣紫金蛇。
(1)两诗均写江南雨景,但景色有异,《登城》写的是

《望湖楼晚景》写的是疾风骤雨。(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