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与反思【第1篇】
知识技能:
1. 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 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数学思考:
1. 初步形成数感。

2. 发展和合情推理能力。

3. 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 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

问题解决:
1. 能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2. 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 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 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初步养成乐于思考的、用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体现新课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本节课的教学在设计上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 复习复习时安排了三道小题,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信息做好铺垫,使学生可以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轻松体会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第二层次--新课新课教学分3步进行:
1.在手脑并用中体会分数除以整数的算理。

2.在数形结合中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3.在检查讨论中完善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第三层次--练习教学中,先进行仿练,再进行开放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在经历了前一章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掌握情况不一致,按照学生的掌握。

情况,应进行分层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
(1)妈妈想买一件原价500元的裙子,五折之后这条裙子多少钱?
(2)爸爸这个月工资由原来的6000元涨了一成五,爸爸现在工资是多少?
(3)爸爸的月工资是6000,扣除3500个人免税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他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4)小云将压岁钱1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为3年,年利率为
4.25%。

到期支取时,小云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1、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的都非常棒!不会的小朋友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更深入的探究吧。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1.某品牌的裙子搞促销活动,在A商场打五折销售,在B商场按“每满100元减50元”的方式销售。

妈妈要买一条标价230元的这种品牌的裙子。

(1)在A、B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场更省钱。

2.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新- 课- 标-第 -一-网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
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填空。

(1)商场“每满100元减3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 )元部分,每个( )元减去( )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 )。

(2)某商城店庆期间全场商品“每满100元减20元”销售,一条裙子标价790元,可减( )个20元,实际购买需花( )元。

2.解决问题
(1)某品牌饮水机开展促销活动,在甲商场满100元减40元;在乙商场六折销售。

爸爸要买一台标价为450元的这种品牌饮水机。

①在甲、乙两个商场买,各应付多少元?
甲:450-40×4=290(元)
乙:450×60%=270(元)
答:甲应付290元,乙应付270元。

(2)豆豆家想买一台冰箱。

A品牌:满20xx元减300元;B品牌:八五折销售。

如果购买两个品牌标价都是3500元的冰箱,相差多少元?
A品牌:3500=20xx+1500 3500-300=3200(元)
B品牌:3500×85%=2975(元) 3200-2975=225(元)
答:相差225元。

五、课堂总结
在购物时,可以运用学过的百分数知识对商家的优惠方式进行分析对比,从而选出实惠、省钱的方案。

六、布置作业
请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二第13题、第14题。

请完成《典中点》剩余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

七、教学板书
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与反思【第2篇】
一、教学内容: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能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以谁作单位1的量。

(1)三好学生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
(2)台湾岛面积是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几?
(3)已生产的水泥产量相当于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什么方法?
(二)、新授。

1、出示题目: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1)读题。

(2)怎样理解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这句话?
(3)画出线段图。

(4)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5)、将题目中的改成12%该怎样解答呢?
(6)、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解题思路是一致的。

(7)、学生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A: 140012%=168(册) 168+1400=1568(册)
B: 1400(1+12%)=1400112%=1568(册)
2、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生活与百分数教案与反思【第3篇】
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活与百分数(课本第1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利率、千分数、万分数,会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利率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调查活动中进一步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利率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会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能利用百分数的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进一步理解利息和利率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到附近的信用社和邮政银行了解不同的利率并记录下来。

2、了解什么是千分数、万分数?
二、检查。

1、指名汇报自己调查的利率情况,同学们互相对照是否相同。

2、指名回答预习中的问题。

三、课堂讲评、展示。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利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利息”也是我们的生财问路之一,但是不一样的理财方式带来的效益不同,这节课就教我们如何带来尽可能多的回报。

2、师生互动。

(1)、活动1。

课前让学生自己去附近的银行调查最新的利率,然后与11页和利率表进行对比,看看相同吗,教师讲解国家调整利率的原因,如通货膨胀、对外贸易、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等。

(2)、活动2。

a、出示课本的例题,读清题目,弄明题意。

b、小组合作方式,看看哪种方法获得的利息最多(提示学生按课本16页的利率计算)。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c、通过组织学生交流,重点明确存期六年,需要取出再次存入时,要把上一次的利息作为本金的一部分计算在内存入。

通过计算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一次性存入的方法比分开来一次又一次地存入所获得的利息多。

d、李阿姨理财的方式除了普通储蓄存款外,还可以选择教育储蓄存款及国债。

教师提供数据:207月同期教育储蓄存款与国债利率。

①、教育储蓄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

教育储蓄50元起存,
每户本金最高限额为2万元。

一年期、三年期教育储蓄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②、国债期限为1年,年利率为3.7%,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
5.21%;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5.71%,
e、让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帮李阿姨设计一个合理的存款方案,使六年后的收益最大。

,认识千分数和万分数。

3、阅读课本16页的“你知道吗”
为了给孩子准备六年后上大学的学费,小娴的父母计划把6000元钱存入教育储蓄。

教育储蓄的年利率如下:一年为4.14%,三年为
5.4%,六年为5.85%。

(1)根据上边的教育储蓄税率,你能采用几种储存方式?(2)分别计算每种储存方式到期获得的利息。

(3)你认为哪种储存方式更好?
指名回答上述问题,共同订正、讲评。

四、评。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

五、课堂练习。

学生尝试完成练习二的第15题,师巡视辅导学困生,同时,收集学生解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集中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果。

六、作业。

1、练习二的第10、11、12题。

2、预习课本第17页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