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九江县第一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
中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若呼吸底物全为葡萄糖,下列与细胞呼吸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也可能进行有氧呼吸
B. 可根据是否有CO2的产生判断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C. 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是以热能形式散失
D. 若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之间一般不同的是
A.相邻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B.碱基种类
C. (A+G)/(T+C)的比值
D.碱基序列
3. 将處美人的红色花瓣浸人与0.3 g·mL-1的蔗糖溶液等渗的KNO3溶液中,下列描述的现象不准确的是()
A.显微镜下,红色花瓣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B.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只有主动运输
C.K+会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人细胞
D.质璧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会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4. 下图是人体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进行的某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下列哪组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图示符合
A. O2、CO2
B. H2O、K+
C.葡萄糖、氨基酸
D.甘油、脂肪酸
5. 关于无子西瓜的培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用二倍体的花粉为四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
B.用二倍体的花粉为三倍体的植株传粉可获得三倍体的种子
C.秋水仙素与低温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相同
D.三倍体西瓜的产生是有性生殖,但它本身一般不能有性生殖
6. 物质X能顺浓度梯度进入活细胞,若去除该细胞膜中某种蛋白质Y,则物质X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入该活细胞。

据此判断物质X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A. 自由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胞吞
7. 处于正常细胞分裂后期的某细胞内含有30个DNA分子(构成染色体的),下列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产生该细胞的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是15条或30条
B.该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C.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8.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9. 下列有关孟德尔定律的一些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A.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B.根据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可将显性分为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三种类型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性状分离是指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10. 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
A. 在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中,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若两支试管的反应速率相同,可判断这两支试管所处的环境温度也一定相同
B. 在研究呼吸作用的实验中,有水生成时一定进行有氧呼吸,有酒精生成时一定有无氧呼吸,动物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一定不会产生酒精
C. 核酸和A TP的组成元素不可能完全相同
D. 酶和ATP都可以重复使用
11. 相同质量的脂肪和葡萄糖在体内彻底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 )
A. 脂肪多
B. 葡萄糖多
C. 一样多
D. 无规律
12. 下列关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都存在分级调节
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分泌激素,参与体液调节
C.如果母鸡出现了在清晨打鸣的现象,与性激素的调控有关
D.神经递质和抗体,都可以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3.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B.原核生物都是异养的,真核生物有自养也有异养的
C.真核生物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原核细胞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
D.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发菜、酵母菌、放线菌都是原核生物
14.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是引起很多消化道疾病的首要致病细菌。

体检时可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来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

受试者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后,尿素可被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催化分解为NH3和13CO2。

定时收集受试者吹出的气体并测定其中是否含有13CO2。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幽门螺旋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B.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
C.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的细胞膜
D.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脲酶适宜在酸性条件下发挥作用
15. 下图是低倍镜视野中一个已发生质壁分离且形态趋于稳定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①①表示场所。

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处是细胞质基质
B. ①处呈深紫色
C.b/c(%)表示质壁分离程度
D. 将该细胞置于清水中可能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

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7. 葡萄糖代谢中大部分能量的释放依赖电子传递系统或电子传递链来完成,细胞色素C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它易溶于酸性溶液,主要分布于线粒体内膜上,可与其它酶协作将电子沿着特定途径传递到分子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内膜向内腔折叠增大了膜面积,为细胞色素C提供了更多的附着点
B.细胞色素C可使NADH通过电子传递链再氧化进而将能量储存于ATP中
C.动物脂肪组织中细胞色素C含量比肌肉组织中更高,可采用酸化水进行提取
D.细胞色素C可用于各种组织缺氧的急救或辅助治疗,提高氧气利用率
18. 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的作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四种信息分子的化学本质全部都是蛋白质
B. 四种信息分子的受体均分布在细胞膜表面
C. 四种信息分子中最可能由垂体合成的是B和C
D. 四种信息分子都一定要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
19. 为探究适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养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
B. 生长旺盛期的培养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
C. 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对照
D. 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
20. 人类的非秃顶和秃顶基因(E、e)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两种性状的遗传都与性别有关。

女性中只有ee表现为秃顶,男性中只有EE表现为非秃顶。

下图为某家族两种性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红绿色盲和秃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B.红绿色盲和秃顶在人群中的表现都是男多于女
C.①7个体中非秃顶基因不可能来自①3
D.①5和①6生育一个色觉正常非秃项的女孩概率为3/8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完成以下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相关的问题:
(1)2019-nCoV在特定受体的介导下进入人体细胞后,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在_____酶作用下合成RNA。

(2)2020年3月16日陈薇院士领衔开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临床试验。

正常情况下,志愿者接种了新冠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的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记忆细胞和_____细胞(填“吞噬”或“T”或“效应T”)。

记忆细胞在机体被新冠病毒感染时能够_____,从而引起预防作用。

(3)临床观察到,2019-nCoV肺炎重症患者出现了IL-6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显著升高,细胞因子风暴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脏器损伤衰竭的重要原因。

钟南山院士团队通过体外实验证实了中成药莲花清瘟(LH)对新冠病毒复制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为验证“一定浓度的LH对未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表达细胞因子无影响,对感染新冠病毒的细胞过量表达细胞因子有显著抑制作用”,请运用下列材料用具完成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Huh-7细胞、改良Eagle培养基、SARS-CoV-2病毒、一定浓度的LH溶液、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检测方法等。

方案步骤:①将Huh-7细胞培养后随机均分为_____组,依次编号为A、……;①A组不处理(不接种病毒+不加入LH),_____;①各组细胞经相同时间培养后,通过一定方法检测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各组值分别记为Y A、……)。

预期的实验结果:_____。

22. 下图表示葡萄糖、Na+和K+进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已知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某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梯度。

(1)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有微绒毛的一侧朝向肠腔,肠腔内含有丰富的消化酶,与肠腺细胞合成和分泌消化酶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

(2)据图判断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有___________。

(3)葡萄糖从肠腔中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来自____。

葡萄糖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运出的方式是________。

(4)Na+运出和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时消耗的ATP来自____(场所)。

(5)据图分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具有的功能有____。

23. 如图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图中①、①、①、X、Y表示染色体,A、a、B表示基因。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条。

其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分别是_____。

(2)此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

如果此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则减数分裂后该精原细胞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有_____种。

该果蝇可产生基因型为_____的配子。

在产生配子时,遵循的遗传规律有_____。

(3)若B、b分别控制果蝇眼睛的红色和白色,A、a分别控制果蝇翅的长和短,则短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

24. 根据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全为黄色圆粒,自交后代表现为9:3:3:1的性状分离比,据此实验孟德尔提出了对基因自由组合现象的假说,其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_____________实验验证其假说,从而总结出了该定律。

(2)有人提出孟德尔运用自交的方法也可进行验证,如下是相应的实验方案:
方法一:将进行自交,如果出现9:3:3:1的分离比,即可证明假说。

方法二:将自交得,让植株分别自交,单株收获种子,并单独种植在一起成为一个株系。

观察并统计的性状。

①你认为方法一可行吗?___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方法二实验结果分析:出现9:3:3:1的分离比,且的双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3:1的占_____________,出现9:3:3:1的占_____________;单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占_____________,中双隐性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一致,则孟德尔的假说成立,若未出现上述情况则不成立。

①已知上述假设成立,实验发现自交得到的过程中有1/4比例的个体不发生性状分离;还有_____________(比例)的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与该比例相对应的中共有___________种基因型。

25. 识图作答
(1)上图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细胞中溶酶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含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填标号)。

(4)该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其功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1. A
2. D
3. B
4. C
5. B
6. B
7. D
8. B
9. D
10. B
11. A
12. D
13. C
14. B
15. A
16. ACD
17. ABD
18. ABC
19. BD
20. ABD
21.
(1).RNA聚合
(2).效应T
(3).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进而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4).4
(5).B组不接种病毒+加入(一定量)LH溶液、C组接种病毒+不加入(一定量)LH溶液、D组接种病毒+加入(一定量)LH溶液
(6).Y A与YB无明显差异,YD显著低于YC
22.
(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2).Na+驱动的葡萄糖同向转运载体M、载体N
(3).细胞内外Na+浓度差产生的电化学梯度
(4).协助扩散
(5).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6).作为转运蛋白协助物质进出细胞、催化
23.
(1).8
(2).性染色体是X、Y,常染色体是①、①、①
(3).AaXBY
(4).2
(5).AXB、AY、aXB、aY
(6).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7).aaXbXb
24. 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2). 测交
(3). 不可行
(4). 让进行自交只是对实验进行了重复,并不能证明假说
(5). 4/9
(6). 4/9
(7). 2/3
(8). 1/2
(9). 4
25.
(1).植物
(2). ①细胞壁
(3). ①叶绿体
(4). ①液泡
(5).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6). ①、①、①、①
(7).水
(8).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为细胞创造液体环境、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