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 衡东县吴集中学2018年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吴集中学2018年高一化学期末试
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短周期元素W、X、Y和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元素W是制备一种高效电池的重要材料,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W、X的氯化物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的稳定结构
B.元素X与氢形成的原子比为1:1的化合物有很多种
C.元素Y的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均有氢气生成
D.元素Z可与元素X形成共价化合物XZ2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四种元素分别为锂、碳、铝、硫。
A、锂元素的氯化物中,锂满足2电子稳定结构,错误,选A;B、碳和氢形成的1:1的化合物有乙炔,苯,苯乙烯等,正确,不选B;C、铝与氢氧化钠或盐酸都生成氢气,正确,不选C;D、碳和硫形成二硫化碳,正确,不选D。
2. 从南方往北方长途运输水果时,常常将浸泡有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其目的是()
A.利用高锰酸钾溶液杀死水果周围的细菌,防止水果霉变
B.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周围的氧气,防止水果腐烂
C.利用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
D.利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催熟水果
参考答案:
C
略
3. 婴儿用的一次性纸尿片中,有一层能吸水防漏的物质.下列高分子中有可能被采用的是:
参考答案:
B
4.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及限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B.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C.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可以使反应速率增大
D.当化学反应达到其最大限度时,反应就停止了
参考答案:
D
略
5. 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系物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 B.正丁烷和异丁烷
C.甲烷和乙烷D.白磷和红磷
参考答案:
C
略
6. 某同学仿照“喷泉”实验的原理,在实验室做了一个“喷烟”实验,如图所示。
他在甲、乙两个烧瓶中分别充入X、Y两种无色气体,在胶头滴管中盛有含酚酞的NaOH溶液,实验时将胶头滴管内的液体挤入甲烧瓶内,然后打开止水夹,便可以看到甲烧瓶中的导管口喷出白色的烟,同时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若已知X、Y是HCl、NH3、Cl2、O2、CH4、SO2、NO气体中的两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X是NH3,Y是HCl
B.X是Cl2,Y是NH3
C.X是SO2,Y是O2
D.X是NO,Y是O2
参考答案:
A
解析:根据题中已知的气体,能产生白烟的是HCl和NH3或Cl2和NH3,再根据题中信息“甲烧瓶中的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可知X是NH3,Y是HCl,故A项正确。
7.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物质化学键类型最相似的
是
A.CaCl2、HCl B.MgCO3、Na2S C.KOH、
NaCl D.H2O、NH3
参考答案:
D
8. 电池中负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直接反应会降低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称为自放电现象。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干电池和铅蓄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干电池为一次性电源,铅蓄电池为二次电源
B. 干电池中MnO2的放电产物可能是KMnO4
C. 铅蓄电池存在自放电现象
D. 铅蓄电池中负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
参考答案:
B
【分析】
A、干电池不可充电,为一次性电源,铅蓄电池可充电,为二次电源;
B、锌锰碱性干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和碳粉,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C、铅-氧化铅-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装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铅蓄电池中负极铅失电子生成硫酸铅。
【详解】A、干电池不可充电,为一次性电源,铅蓄电池可充电,为二次电源,故A正确;
B、锌锰碱性干电池的正极材料是二氧化锰和碳粉,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元素的化合价应该降低,故B错误;
C、铅-氧化铅-硫酸可以构成原电池装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存在铅与稀H2SO4存在自放电现象,故C正确;
D、铅蓄电池中负极铅失电子生成硫酸铅,负极反应式为:Pb-2e-+SO42-=PbSO4,故D 正确。
故选B。
9. 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通过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混有CO2气体
B.通过澄清石灰水,若变混浊,则说明混有CO2气体
C.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变混浊,则说明混有CO2气体
D.先通过足量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变混浊,则说明混有CO2气体
参考答案:
D
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分析:均为酸性氧化物,但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应先排除二氧化硫的干扰,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可使品红褪色,只能检验二氧化硫,不能检验二氧化碳,故A错误;
B.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不能检验,故B错误;
C.均与NaOH、石灰水反应,不能检验,故C错误;
D.先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将二氧化硫反应掉,再通过品红溶液,说明没有二氧化硫,最后通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可检验二氧化碳存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及性质差异为解答的关键,注意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明确检验中应排除干扰,题目难度不大.
10. 金属钠分别与下列溶液反应时,既有沉淀析出,又有气体逸出的是
A. BaCl2溶液
B. K2SO4溶液
C.CuSO4溶液
D. NH4NO3溶液参考答案:
C
略
11. 氢氧燃料电池可以使用在航天飞机上,其反应原理示意图如右图。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该电池中电极b是负极
C.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通过导线流向电极a
D.该电池的总反应:2H2+O2=2H2O
参考答案:
C
12. 某课外探究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蒸馏烧瓶、火柴、滤纸、漏斗。
只应用上述实验仪器或实验用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A、蒸发
B、萃取
C、过滤
D、蒸馏
参考答案:
D
略
13. 已知5KCl+KClO3+ H2SO4 = 3Cl2↑+ 3K2SO4+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ClO3是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质量比为5:1
C.标准状况下,氯气的摩尔体积为22.4L
D.1mol KClO3参加反应时有10mol电子转移
参考答案:
B
略
14. X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2XO3,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A、HX
B、H2X
C、
XH3D、XH4
参考答案:
D
略
15.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6分)、用脱脂棉包住约0.2g过氧化钠粉末,置于石棉网上,往脱脂棉上滴水,可观察到脱脂棉剧烈燃烧起来。
由实验现象所得出的有关Na2O2和H2O反应的结论是:
a:有氧气生成 b:反应放热。
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用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以证明上述a、b两结论。
用以验证结论a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用以验证结论b的实验方法及现象是:。
参考答案:
略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9分)已知X元素的原子K、L层电子数之和比L、M层电子数之和多1个电子。
Y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数少3个。
Z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三种元素的元素符号是:X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Y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________。
(3)把X的单质放入水中,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高温灼烧反应后的溶
液时,火焰呈________色。
(4)当两个Y原子间形成化学键时要________热量。
(5)Y与Z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实验测得,当此化合物在液态或固态时
不导电,溶解于水时能导电,由此判断该化合物属于________化合物。
参考答案:
(1)Na Cl Al (2)―→Na+[C]-
(3)浮在水面上,熔成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的声音,四处游动,产生气体黄
(4)放出(5)AlCl3共价
18. (10分)a、b、c、d、e是含有一种相同元素的5种物质,可发生如下转化:
,其中:a是单质,b是气体,c、d是氧化物,e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如果a是一种淡黄色粉末固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物质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2)如果a是一种常见气体,试推断这5种物质(填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参考答案:
(1)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酸
(2)N2 NH3 NO NO2 HNO3
19. (6分).就有关物质的分离回答下面的问题
(1)分离沸点不同但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常用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答:。
(2)在分液漏斗中用一种有机溶剂提取水溶液里的某物质时,静置分层后,如果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水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答:。
参考答案:
(1)蒸馏方法。
如用海水制取蒸馏水,就是用蒸馏法除去海水中的离子。
(2)取一支小试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放出少量液体,往其中加入少量水,如果加水后,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说明分液漏斗中,下层是“水层”,反之,则上层是水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