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教学案例反思 (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案例反思
《匆匆》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作者在文中多处地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还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片断:
(学生交流收集的关于时间的格言、诗歌,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抓课题初读课文后直奔重点段落)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时间来去匆匆的?找到有关的文字读一读,想一想,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找、读、想、写,十分投入,养成了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师:时间的脚步你感受到了吗?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生:我感受到时间来去匆匆,一不小心它就逝去了。

我是从“于是洗手的时候,┄┄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段话中体会到的。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会思考的孩子。

生:我感受到作者为时间匆匆而去痛苦又无奈的心情。

我是从“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了;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影子。

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找到重点句子,还能从这些句子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教师出示第三自然段)作者描写时间匆匆而过的词有哪些?用“▲▲”标出,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描写时间的词有过去、跨过、飞去、溜去、闪过。

生:有四个“过去”,我发现这些动词的速度越来越快。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读这段话。

(学生自读感悟。


生: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学生读“跨过、飞过”时十分轻快。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吗?
生:因为这里作者把时间当作一个顽皮的小精灵,能跨能飞,所以语速要快些,也说明时间过得快。

师:有道理,同学们也来读读这一句。

(同学们饶有兴趣地读书)。

接着一生读“于是—洗手的时候,┄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一生评:这段有四个“过去”他都用一样的语气读,没有读出感情。

师:你认为应该怎样读更好?
生:我认为应该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四个“过去”,语速要越来越快。

(生读后师生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也学着来读读这几句吧!(生读)
生: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着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师:同学们你听出什么了吗?
生:我听出了他不仅把动词“溜走、闪过”读得快,还读出作者无奈惋惜之情。

师:你听的真仔细。

从哪些词中听出来的?(生答:掩着面叹惜、叹惜)请同学们再找
找这一自然段还有哪些是表现作者情绪的词?用“――”标出。

(生边读书边找)生:我找到了“茫茫然、凝然、觉察、默默、遮挽”这些词。

师:请同学们用心地读读这几个词,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

生:我从这些词中感受到作者开始是稀里糊涂过日子,后来发现时间匆匆而逝,舍不得想挽留它,但时间还是一去不复返,作者只有无奈地叹惜。

师:你都能揣度作者的内心情感了,真棒!。

是啊这一自然段,不仅有表现时间匆匆的动词,还有表现作者情绪的词。

根据你们的理解放声读出来。

(通过自由读,同桌对读,指名读,评价指导读,教师的范读,全班齐读等形来完成朗读的训练。

,以达到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师:谁来说说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过去的?
生:打球的时候,日子随球滚走了。

生: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闪过了。

生: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过溜走了。

学生说得多好啊,真正实现了学习语言文字,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反思: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实践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的对话,学生才会有对语言文字的独特理解,对文本情感的自我感悟,才能有真实的体验,继而才会有自然的情感的流露。

这堂课上,我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匆匆而逝的动词,来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抓住作者情绪变化的词,来揣摩作者对时间逝去的无奈和惋惜。

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再通过自悟自读,给学生自主读书的机会。

教师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对学生的理解给予表扬,让学生的心灵自由飞翔!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深化了情感,而且提高了朗读水平。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这正是强调读的重要性。

因此,给朗读以时间上的保证,给朗读以方法上的指导,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理解,使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朗读质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